关灯
护眼
字体:
《新民国外史》第三节、筹备处论时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面廖仲凯边走,边给邓演达,张申府介绍唐龙的情况,而跟在后面的唐龙也在努力回想有关于前面这两位革命元老的信息。

邓演达,又名策成、仲密,字择生,化名石生登,广东惠州客家人,原籍广东梅县丙村,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1911年随广东革命军北伐。1919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国民党左派。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指挥攻克武昌。曾被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力主东征讨蒋。民国16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邓演达流亡欧洲。11月1日,与宋庆龄等在莫斯科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的宣言》,声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持反帝反封建。1930年5月回国,8月,在上海格罗希路大福里(今延庆路29弄1-21号),将民国16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任中央总干事,企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9月1日创办和主编《革命行动》,主张在中国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宣传反帝反封建反蒋。11月在上海成立黄埔革命同学会,联系黄埔各期同学,策动反蒋。1931年积极筹划反蒋军事行动,8月19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

张申府,名崧年,张岱年之兄,中国三个主要创始人之一,张申府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蒋介石的德文翻译,是从事早期军事工作的党员之一。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在黄埔军校最高的任职。1931年张申府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利用讲坛宣传爱国主义,并投身于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申府到了武汉,1938年7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了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大会,张申府与“救国会”的沈钧儒等六人被聘为第一届参政员。1942年申府加入民主政团同盟,并任中央党委。1946年1月他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初,他回到北平,1948年写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受到人和民盟领导人的批判。1957年被认为是右派分子,1960年摘帽。他在特殊时期中受到冲击,直到1979年才获彻底平反,后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辞世,享年93岁。

想起这些资料,唐龙不禁感慨万分,这些革命先辈们,真是为了民族革命事业奋斗了终生,真实令人无比尊敬的。

没走多久,他们就走到一间很普通的办公室,这时廖仲凯也给邓演达他们介绍完了唐龙的情况,廖仲凯引着三人来到一茶桌前分四方坐下,立马有卫兵端上茶水。

邓演达看着端坐在旁边的年轻人,心中很有触动。

自从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但是军校的筹备工作并不是很顺利,特别是2月21日,军校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虽然有廖仲凯代理了委员长,但是他身兼数职位,李济深现在人还在江西,所以,很多事情也就是有邓演达等人处理得多,但是由于远在浙江奉化的蒋介石还身是委员长,有很多事情又不好做决定,见看入学考试的日子快到了,全国报考的青年都云集广州了,但是还有很多工作没有落实,内心对蒋介石很不满,同时,内心对建立军校对以后革命的作用,多少有点顾虑和困惑,清政府也建立了保定军校,但是不见得起了多大作用。

刚才他正在和廖仲凯、张申府诉苦呢,结果听到外面街上的喧闹声,于是三人走出去看看怎么回事,刚好就听到唐龙的一翻说辞。

本来刚才就感觉到这年轻人举动,有点军人的作风,听廖仲凯介绍完了,才知道他原来还在德国上过三年少年军校,在美国西点上过2年的课程,就不知道能力如何。

“唐龙,你上过军校?”邓演达忍不住就要问问唐龙。“是,长官,我在德国慕尼黑读的少年军校,学制三年学完毕业,美国西点军校,学制四年实读2年中途休学,报告完毕,请长官指示”,很自然,唐龙听到问话,立正,敬礼,回答,连贯动作完美无比,看得来廖仲凯和张申府眼睛都亮了起来,作为同是军人出身的邓演达更是喜欢的不得了,连说:“好、好、好”,却忘了让唐龙坐下。

“唐龙,刚才听你说得很好,看来你对革命形势一翻见解,那你对当前的局势又怎么看呢?”张申府突然向唐龙发问,好象是要考考唐龙,但是他何尝不是想借机开解邓演达呢。

唐龙看了一眼廖仲凯,见他含笑点了一下头,知道他也示意自己说,才放心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是,长官,我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水土不服,我在粤西养病了一段时间,只在这段时间才了解到一点时局的情况,我们先说北边,我认为别看现在北边好象一片平静,但是北方曹锟贿选,全国声讨,这就为不久将来的乱局埋下了引火线,各派必将群起而围歼之,但由于军阀之间的利益冲突,必将战乱纷起,因为无论直系,皖系,奉张,都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他的所行所为都要符合主子的需要。对列强而言,一个分裂的中国远好过一个统一的中国,分裂的中国更利于其掠夺,况且一旦中国统一,以中国的人力,国土面积,资源,必然雄视东方,到时列强不但不能掠夺中国,还要担心为其所报复,故而分裂中国是西方列强的藏箸于心的认识。

西元1924年,将是南北对持住关键的一年,在看南方,我们GMD的南方政权无疑是全国百姓现在的希望,孙中山先生改组的政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使政党焕发了新生,虽然党内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其正确性不容否定的。

更重要更具有巨大意义和革命推动力的是,孙中山下作出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定,我刚才就说过各军阀都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他的所行所为都要符合主子的需要。所以任何军阀都是靠不住的,孙先生不是说过军阀都是一蚯之烙吗。”

“难道建一间军校,一群小青年有这么大的作用,清政不是也建过军校吗?”邓演达从没听多这么一个角度的观点,不自觉的把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廖仲凯和张申府这时对视了,都微笑了起来。

“是,长官,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因为我们所要建立的军校,是一所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结合的一间学校,所以,通过在校的思想教育,培养出来的不但是军事人才,更是忠于革命的青年军人,这样的一支队伍才我们GMD所能依靠的队伍,能指挥得动,直到哪打到那的铁军,而清政府的军校是一所什么样军校,我想邓长官比我更清楚它是怎么的一间军校。

我党的革命事业,为什么屡屡遭受失败,建立的政权如此的反复,那就是因为我党没有一支靠得住,指挥等动的军队,将来我们有了这样的一支军队,我们党的力量将无比壮大,革命事业也将走向辉煌,将很快统一全国。

因为,我们的军校朋友的人才不是一群,而是千千万万个青年,一期所能招的学生可能只有几百,但是还有第二期、第三期、第十期、第十期、第一百期,而这些学生都将进入军队担任主官,那么影响的可是整排整连整团乃至整个军,那是多少人,那不就是千千万万个青年。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改组GMD,不就是其中的一个目标不就是加强国民党的自身建设,之所以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就是因为之前发动的青年不够,没有为革命团体及时的补充新鲜的血液、年轻的血液,一个集体只有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血液、年轻的血液,才能补充它的活力和战斗力,所以,孙中山先生能建立一个青年人的团体,吸收一些有志青年作为GMD的后备力量那就更好了。”

说到这里,唐龙有点口干了,只好停了下来,没有命令,又不能擅自去喝水,只能看着桌上的茶水干着急。

廖仲凯他们完全没有留意到这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头脑都暂时短路了,作为革命的元老人物,不可能没有去考虑过这些政局的事情,有些政局带来的影响是想到了,但却没有这么深入的去想过。

邓演达内心的变化更大,作为一个军校出身的军人,从未想到过一间军校所能起到的作用,及影响力竟然这么大,看来自己有点坐井观天了。

假如时局真由于三大政策和军校的建立,朝他所说的那样发展的话,唐龙这个年轻人的眼光和能力可就不一般啊。

“那你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绝对支持的了?”这次到廖仲凯发问了,唐龙怎么感到今天有点想政治答辩会多过会面啊。

“支持,但是。。。。。”,动了动嗓子,接着就要往下说,这时有一个身影从旁边走了过来,端起桌上的茶对唐龙说:“来,喝口水,坐下来慢慢再说,你说得很好,对我们这些人教育很大啊。”

邓演达一看到那个人,立马站起来敬礼:“大元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