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边军》第五章少年首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渐渐远去的那些“精锐边军”们,刘武知道别人显然就没把他们当盘菜,他们这些人就是一只夜壶,用的时候被人从床底下拉出来,不用的时候连看上一眼都觉得恶心。

这就是他们这些“杂兵炮灰”在军中的地位,刘武虽然只是刚刚发觉,但以他对汉朝军队的了解,他们这些人和后世中的“充军死士营”有着相同的尴尬待遇。

同样都是作战时的炮灰,他们的作用也只是用来在两军阵前消耗敌军的箭矢,疲惫敌人的精锐,用自己的脑袋去顶住冲锋的铁骑,等等等,除了这些十死无生的任务,他们再也没有其他的用处了。

“邓虎,这些人都围上来干啥?”

看着四周围拢过来的十几个杂兵们,刘武疑惑的看着邓虎问道。他还真怕这些人是为了他那颗挂在裤腰带上的人头来的,毕竟只要得到了这颗人头,那他们就能离开这生命毫无保障的杂兵营。

邓虎看了看四周围拢过来的十几个人,然后一脸疑惑的说道:“主公,你不是已经恢复记忆了吗?怎么还不记得他们。”

我和他们认识吗?刘武看了看身前的邓虎,刘武被他那不是解释的解释弄的一头雾水。

这时候的邓虎才反应过来,感情这位根本就没有恢复记忆,刚刚很有可能是在使诈,偷偷看了一眼还在四处观望的刘武,邓虎一脸不甘的腹排,你说这小子都失忆了怎么还这么奸诈,你说那读书人怎么个个都那么厉害呢?

怪不得父母就算搭上了性命都要让刘武读书,这读书人的花花肠子就是多,你看自己这一不小心又他娘的着了这小子的道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一点都没变,鬼点子还是一个一个的,这叫什么事啊!我怎么就这么蠢的以为他恢复记忆了呢?天啊你杂不打个雷轰死我呢!

邓虎对面的刘武还等着邓虎回话呢?谁知道这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吭声,收回四处观察的眼神看向身前的邓虎,刘武想看看这邓虎在干嘛,你说你回个话用的着这么久吗?

他这定睛一看不要紧,就见这邓虎时而怒目圆睁,时而嘿嘿傻笑,最后他的嘴角甚至还出现了一条口水组成的长线,沥沥拉拉的从嘴角流达拉到了地上,这样的场景让刘武不禁是一阵的恶寒,心中暗想我擦的这货不会是个背背吧!

刘武看邓虎的表情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一阵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实在受不了这邓虎那暧昧的表情,刘武上去一脚就踹到了他的大腿上,嘴里还大声的吼道:“问你话呢!哑巴了你,再他娘的胡思乱想老子阉了你。”说完还故意做出了一副凶神恶煞的表情,怒目圆睁的盯着邓虎。

啊.啊!主公你踢我大腿干啥呀?你没看我大腿都已经受伤了嘛,你也真下得去手啊!啊不对是真下的去脚啊!

“哎呦~!”

我的腿啊!说完还真像那么回事的抱着大腿坐在地上不起来了。

“你以为我想踹你大腿啊!我本来是要踹你屁股的,谁让你他娘的长那么高的,真晦气!”刘武看了看抱着大腿坐在地上的邓虎就是一阵的数落,完了还加了一句,“你他娘的跟老子耍光棍是不,再不起来我真让你变瘸子!”

说完这话,刘武抄起斧子就作势要砍下去。

旁边已经围拢上来的十几个人不仅没有上前劝阻,反而在不远处一个个的哈哈大笑,边笑还一边丛勇刘武砍下去。

邓虎一看再这么下去刘武可能会来真的,像兔子一样从地上蹦了起来,迎着旁边的十几个人就冲了过去,用他那蒲扇一般的大手拍打着众人,边打还边吼:“叫你们瞎喊,叫你们没事找事!”

刘武看着远处众人的嬉笑,一时他还真的无法适应。刚刚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这些人更是在鬼门关前还走了一遭险些丢了性命,他们怎么这么快就完全忘记了。不仅如此,他们竟然还能在死尸遍地,伤员哀嚎的沙场之上嬉笑打骂。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已经无法用简单的乐观主意来形容了,能够形容他们的,可能也只有后世那种冷漠扭曲的“围观精神”了。

经过短暂的打闹之后,刘武终于从邓虎的嘴里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

他们和刘武一样,都是来自颍川郡的戎卒,在这个年月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声可不是说说的。虽然他们曾经生活在豫州和司隶的边界上,所说的话都是“河南话”,也同样算是大汉的官方语言,但除了有些级别的官员外,只要走出了周边的数州之地,根本就没人能听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更不用说他们这一行人还来到了几千里外的云中了,所谓乡音难改,同乡故旧都是一样的道理。

如此远的距离,他们还要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上很多年,“同乡”两个字自然就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这一路上早就结成了一个松散的组织。

所改变的也只是从开始的五十多人变成了不到二十人,经过战场的厮杀,他们除了庆幸自己还活着以外,这种残酷的环境下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抱团。

刘武曾经是他们这些人里的首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首领,就是因为他读过书认识几个字。这样的原因让初来乍到的刘武异常的不解,仅仅只是因为自己读过书吗?

他那里知道这个时代“读书人”这三个字的威力,在这个君权神授,重诺诚信,人人侠义守信的大汉朝。“士农工商”的社会分级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个时代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权利,读书是世家大族地主豪强的专利,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这个待遇。如果你不经过社会的认可和儒士的同意擅自偷师,那你的下场就是被腰斩弃市。

“士”位于所有阶层的最顶端,士的代表人物就是大量的读书人和官员,只有读过书的人才能做官,即使你再怎么聪明过人,如果没有拜过儒士为师拥有传承,再加上宗门提携的话,那你一辈子都只能是默默无闻的农民。

宗门派系之所以会提携你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此以后你就会打上这个派系的标签,如果提携你的人以后有用得着你的地方,那么你就必须要全力以赴的完成,并且终生不得背叛,否则就是背信弃义将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这也正是东汉后期灵帝卖官的主要原因,在这个时代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世家大族豪强地主的手中,任免官员提拔调任皇帝说了都不一定算数,你要是敢强硬插手,那对不起你就是昏君的代名词了。

汝南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是这么来的,当然对于这些刘武虽然曾经在史书上看到过,但他却从来就没有亲身的体会过。

即使他现在是最为卑贱的戎卒,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会飞上枝头成为军中的吏员,他读过书那他以后升迁的机会就比其他人多得多,更加重要的是,在他们这些人看来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异常聪慧的存在。

只要他们跟着刘武就一定会好处多多,只要有朝一日刘武能上位,通过同乡的纽带他们这些人终有一天都会脱离杂兵营这个苦海,这也是他们这些人会选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充任头领的主要原因。

只是后来他们失望了,刘武失足落水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他不仅忘记了以前的一切,这两天更是沉默寡言的不和任何人说话,直到今天他们本来已经死了的心再次活泛了起来。

这些能够幸存下来不死的人,有大部分都是跟在刘武身边的那些人,他们本来都在队伍的前面,发现刘武拉着邓虎放慢脚步退到中军之后,他们也有样学样的跟着,结果就是他们大部分都活着,而那些傻傻的只顾向前冲的愣头青们都死了,因为刘武的关系他们这支颍川人的队伍死人是最少的。

现在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已经有了运筹帷幄的本事,当听到邓虎叫刘武主公之后,他们还以为那个阴沉的少年又回来了呢!这才围了上来要表忠心,很不幸他们表忠心的方式严重伤害了邓虎的感情,不仅没有讨到刘武的好感,现在还被邓虎每人抽了一个嘴巴再也笑不出来了。

知道原因的刘武在心中一阵的叹息,这就是后世威风赫赫的大汉朝吗?怪不得在东汉后期会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一切的祸根其实从东汉的开创者刘秀起就埋下了,后世的群雄割据也只是这个官员推荐制度的必然结果。

这个制度只会让权力集中在少数的世家大族手中,成为一个个的利益集团,他们只知道有主公而不知道有皇帝,现在的皇帝估计就是世家大族的傀儡,东汉后期皇权的更替哪次离得开外戚和世家大族的身影,除刘秀外那个东汉的皇帝不是在幼年被立起来的。

皇帝长大之后就要抓权,那么他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身边的公公太监了,无数次的恶性循环就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只是经过短暂的伤感之后,刘武就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他现在只是一名卑微的杂兵炮灰,还是想着怎样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捞取足够的战功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要紧。

不然说不定哪天他也会成为这些躺在地上被乌鸦啄食的尸体,既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不能保护身边这些憨厚的手下,最后可能连个微微隆起的黄土堆都成为一种奢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