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牙医》一、余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县是个典型的南方小县,不过三十五万人口。因为离省城太近,还不到五十公里,处于省城的边缘地带,就被许多人轻视。有本事的人都往省城跑,留下的也就没几个人才。

余县的县城很小。几千年的发展,到解放后还只有横竖两条大道,把县城分为西街、东街和南街、北街,再加上里面的弯弯曲曲的小胡同,这就形成了县城的几个区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城的东街和北街形成行政中心,是原来县衙、现在人民政府所在地。南街两旁是百货公司和供销社、粮站等,还有一个大戏院。俨然是经济中心。

南街与西街那一片,是菜市场、畜牧市场和电影院,还有一个人民医院。西街和北街夹着的,则是县城的文教中心,那里有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全部学堂。经常是这边在上课,那边在讨价还价,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和牛羊猪的嚎叫声此起彼伏,相安无事。余县的学生是有名的好学,成才率居全省前列。不过大部分考出去了就不回来了,因为太穷。

一条护城河流过整座县城,然后流到县城不远的南溪上,这里是县城主要的水源地,也是余县人天然的浴场。一大清早,到南溪挑水的男人先出现。等一天的吃水挑够了。女人们就出场了,她们大多捧着一家子的换洗衣服三三两两蹲在埠头上边洗边聊天。夏天的傍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则都出现在溪边,男女有天然的分界线,男的在上游下水、换衣服,女的在下游下水、回家换衣服。

余县是个贫瘠的小县,当地人有“六分山两分水两分田”的说法。在农业为主的时代,余县人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于是大家纷纷想办法过活。有能耐的往省城跑,没能耐的往山上跑。

余县的山里可有不少好宝贝,除了一般的山珍野味,余县还是中草药的天然宝库。田七、天麻、车前草、飞天蜈蚣、丁桂、三七、白前、半夏、茯苓等等,应有尽有。这与余县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它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丘陵地带山坡众多,常年笼罩在茫茫雾海中。连这里的木材都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生长速度快,别的地方木材如果成材需要十年的话,这里时间起码缩短三年,且木质细腻,柔韧度极佳,是做家具的上好材料。倒是成了国家出口创汇的一大名牌。

余县原来有城门,街的尽头就是。原先抗日那会儿毁了一个,城门被炸了,还炸出个湖来,隔开了城市和农村;后来修铁路了,火车站离县城三里,北面的城墙砖先是被人一块块搬去修路边的民房,后来城市和农村就连成一片了。“破四旧”那会,红卫兵攻占县城,硬生生捣毁了东面的城门,和古县衙一起毁了。于是,在改革之初到余县的人,只见到了那个唯一的南大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