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方寸山的西游记》重要的泾河龙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试看那些暴力反抗城管“执法”的人,反抗黑猫的人,那些穷得只剩一辆烂三轮卖烧烤还被没收三轮车的人,如今可都有什么的下场?

他们或许逞一时之勇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是既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最终结果总会是输。

但是不反抗又能怎样?反抗与不反抗如果都是走投无路,那倒不如逞一时义气吧,至少还有血性些了。

说得太多了,还是稍稍煞一下尾吧,回到泾河龙王的话题上来,易经的总纲上面就讲:上九,亢龙有悔。这个亢倘若要讲,也可以近似的看作亢奋,兴奋,冲动,但是亢只是一种状态,并不是原因,有悔也只是一种后果,而且也并不详细,可见泾河龙王确实是亢龙,一种无奈的冲动,一种悲情的亢奋,但是要说有悔却也难说,他只是不想死,却并不是不想赶走白衣神相,我们大致可以认为他恰恰是无悔的。

至少他也是血性过的,这就足以无悔了。

看《聊斋志异》的时候,蒲松龄专门拿了一篇短文来讲龙,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各尽其妙,先讲一条龙慌不择路,误入地主家里,然后逃窜,跳到一个浅滩里面,想试着腾空,却腾不起来,一直在泥潭里面呆了三日,身上苍蝇臭虫爬满,就要死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龙借雨势,腾空上天。这是其一。

第二个故事是讲两个人去寺庙旅游,看见一条小蛇在地上转圈,转一圈,从蚯蚓那么大长到拇指那么粗,再转一圈长得更大,大家晓得是龙,连忙安全疏散,果不然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天上风云雷变。这是一条龙选择见风长的方式来腾空上天,这是其二。

其三呢,是一个妇女眼睛上长了一个瘤子,越长越大越长越大,最后完全遮住了眼睛,有晓事的人就告诉她这是龙,女的很害怕,就在家里面等死,结果某天这条龙破茧而出,上了天,女的安然无恙。这就是第三个故事。

但是我觉得第三个故事可能有以讹传讹的原因,比如她去找大夫时,大夫说:这是胧,妇女误听成:这是龙。所以后来胧破了她的瘤子就好了。如若不然,我们可以作如下的考证:龙是一种寄生虫,而且还属于卵生。这显然使龙的形象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但是偶真的很想知道生龙的时候到底是怎么生的?倘若是剖腹胎生,那岂不是跟取猪肉绦虫差不多了?真是恶心啊!

但总体来说,从蒲松龄的三个小故事来看,龙是具有万象的,并不是一根长条条的猪肉绦虫,而是既可以小又可以大,就跟如意金箍棒一样,难怪这个宝贝是在龙宫得来,倒是有几分亲。说到这里,又想起孟德当年和玄德公煮青梅论龙的升腾变化,论天下的英雄到底是哪些,可见龙不管怎么样,一直都是有能力有实力的人的象征,即使从《易经》来说——这本奇书之所以用龙来喻,我觉得也跟一种精英思想理论有关,因为其最后结果还是飞龙在天,是非富即贵的命。

但是《西游记》这本书在全书都对这个观点做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颠覆,因为此刻的龙并不再是我们顶礼膜拜的龙图腾,而是封建机构里面的某一个零件,所以其实就是活生生的人,因为相对于龙的能力,比他高那么一点点的人多得很,泾河老龙王不就是被一个凡人搞下台的吗?

所以在这本书里面,龙的形象就显得更加丰富了。

先是,孙悟空大闹龙宫的时候,东海龙王敖广见一只猴子下了海,终究还是有些稀奇,知道这只猴子可能有些本事,所以不敢怠慢,将自己的兵器一件一件的送出来,结果猴头都说不称手。这个时候,龙母就想耍小心眼了——我发现古人对于神祗都是喜欢配个对的——可是龙母并不见得是什么贤内助,出了一个歪点子馊主意,让猴子取了如意金箍棒,老龙后悔莫及,一气之下告上天庭。

其实我们看得出来主要问题出在“耳边风”上面,倘若老龙坚持原则,坚称没有,猴子也最多在海里面呆十天半个月,自觉没趣也就回去了,或若不然,就支猴子到天上去求兵器也是可以的,省了自己的麻烦,可是龙王明明知道风险甚大,还要拿出来显宝,这就是他的不对了,却还有脸告上天庭,那就更加不对了。

而之后当猴子正式被封为齐天大圣过后,老龙竟然也就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根棒子的事情,这也是很奇怪的了,可见老龙虽然不太聪明还有些软耳根的毛病,但是也还是知道官阶品级的,本来就是一根无用的棒子此刻拿出去也就再不似开始那么心痛了。

但是这根棒子却成了猴子大闹天宫的帮凶,这个责任玉帝似乎也搞忘追究了。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老龙后来见到孙猴子一直都是客客气气的,例如喝茶的时候坐而论道谈张良拾履,例如后来的红孩儿处也来助拳,看起来实在是相当仗义,但我觉得这种“仗义”的背后总还有什么东西在支撑老龙做这些事情——这种精神绝对不是为了完成唐僧取西经的这个大愿——正如我们终日工作主观上并不是为了国家的经济繁荣,而恰恰是为了自己养家糊口,这种说法虽然很多人觉得并不赞同,但这也是一种经济学的观点,各人做好了,全局也就差不离了。

我们再结合这样的一个例子来看吧,当年李靖镇守陈塘关的时候,哪吒去闹了一次海,将龙王儿子的龙筋抽了做高档皮带,当时龙王是勃然大怒,也是告上天庭,但是之后当哪吒父子都正式位列仙班的时候,老龙一下子就不跳闹了,这可能不算是识大体,而是知道托塔天王的职位恐怕还是比龙王要高一些,能力也是要高那么一点点的。

两个例子一对照,可以看出,龙王看起来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在《西游记》里面不过也就是一个相当于中层干部的角色,面对上级的过分要求,他们除了忍气吞声,似乎也并没有别的办法——归去来兮,胡不归,田园将芜!

附:龙生九子的姓名和注音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图(shūtú)

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首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