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明朝之商帝国》第十五章 科考前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书房内,朱友亮翘着二郎腿,坐在摇椅上,悠闲地品着,今年的进贡的雨前新茶,那享受的表情绝了。王承恩指挥着六名小太监,正在奋笔疾书的给大臣们呈上来的,且堆积如山的奏折批着红。如此不务正业,要是让某某位大臣看到了,肯定一翻唠叨。

但不得不说,这些人在他教育影响下,批起奏折。绝对堪称专业,让他们那些大臣们无法可说。套后世一句话,老板一句话,员工跑断腿。此时的朱友亮一点也没有皇帝的觉悟。当个甩手掌柜,自个儿乐逍遥。

三个时辰后,东大街,书香阁。

书香阁,可以说是一个营利性的会馆,此会馆半前所建,由于它的特殊性,这里很快就成为达官贵族,贩马走卒,文人商贾的汇集之地。但凡进入会馆的任何人,都得守他们的规矩。比如,一些江湖侠客,想要进去,不得携带任何利器。所以搜身就是必备的会务之一。凡是进会馆之人,除皇帝外,任何人就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客人,不享受任何特权。

让人惊叹的是,这个会所之大,超乎你的想像。首先,整个会场占地面积几万亩。整个形态是圆狐形态,共五层。四个出口,楼层之间,相互隔离,之所以这样建,考虑各式各样的人群。

比如东门,就是文人汇集地,需要比较安静的楼层,就安排在内侧。包括设计尽方面尽量隔音。比如南门,就是富贾或贵族的地盘。那设计,那叫一个高档,什么评弹,戏台,相声,美食,歌舞,美女,杂耍,应有尽有,什么好的,就怎么来。但价格已经不是用一个贵的来形容,说客人豪夜夜豪郑千金都不为过。而且越是往上的楼层,房间越贵,享受的服务也不一样。据说,就是钦犯到了最高一层,也就是五楼。除了皇帝的圣旨,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去抓人。西门是一些普通商人,脚夫,或工人地活动地带。至于北门,相对来说,就比较杂,五花八门,说是一个隐秘交易市场,也不为过。因为很多地下交易,都是在这里完成。这里地儿也是最繁华的,不论是在走廊,还是铺面,人来车往,相当热闹。甚至有的地方,高棚满座。

朱友亮今天特意化了个装,变成络腮胡子,变成一个挺精神的小伙子。武灵珊扮男装,化身小斯。周皇后掐成公子哥模样,一路扭扭捏捏的,极为不习惯。至于,王公公,就是一管家打扮,后面跟几个打手。实则是皇帝身边贴身侍卫。一行人招摇过市,又谁知道,高高在上皇帝就在其中。

最活跃的要属两女,长期在宫内的周皇后,就像被放飞的金丝雀,与自己的好姐妹武灵珊,一路上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尽管在别人看来,她们的打扮,尽买些女人用的东西有些怪异。但没有任何商贩,会介意这样买卖上门。王承恩化瞬间身提款机,哗啦啦的银子往外掏。只是苦了那些侍卫,做苦力,帮忙拎东西

朱友亮没有跟着去,只在古芳茶楼静静看着她们,心中暗想:女人爱逛街,古代的女子也不例外。

这时,听到一声:“兄台,不知可否拼桌。

朱友亮闻言,收回目光,见是一个二十上下的书生,脸上书倦气很重,一身儒袍很得体,谈不上新,但是很整洁。可见此人很注重仪表。心想:估计又是一介腐儒。顿时!心中大打折扣。若不是眼晴余光看见旁边客满,根本不想和此人坐在一起。刚想说话。

旁边的侍卫已上前拦信他,说道:“大胆!我家公子的位置,也是你能坐的,给我滚。

书生气愤道:“你这斯,怎生这么无礼。

朱友亮说道:“无妨!你先退下吧!侍卫闻言,拱手应声“是!”这才放行。然后又道:“下人失礼,兄台别见怪,请坐!

书生见他也不是蛮横之人,便施燃燃地坐了下来道:“如此就多谢兄台了。”

朱友亮闲来也没事,便问道:“兄台!可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书生道:“不是!请问您如何称呼!

朱友亮心中一动,既然出来了,看看这些秀才,对于科考的看法。便道:“免贵,姓黄真,字友亮。兄台你呢?

书生很自来熟说道:“原来是友亮兄,小可是孙元化,字初阳。

朱友亮闻言,心想这个名字,相当耳熟,神识忙进入机房,查了一下,资料显示:孙元化(1581~1632)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是西洋火炮专家。天启间举人。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边筑台制炮,进兵部职方主事,崇祯初为职方郎中,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崇祯五年因玩忽职守导致叛将孔有德攻陷登州,后孔有德在登州携带大量红夷火炮和炮手渡海投降后金,使后金有了火器攻城能力,孙元化因此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这个人!这时候,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难道历史出现了岔道。然后才道:“不知孙兄在哪高就!

孙元化叹了口气道:“唉!世道弄人,本人本应在兵部司务,奈何前任兵部尚书突然致仕,之后小可受到排挤,丢官罢职,以致于现在生活僚倒,苦不堪言。

朱友亮闻言,暗想:原来是这样,自己重装军务,原先的兵部尚书被迫御任,所谓树倒猢狲散,加上齐浙党,在自己有意无意间地扶持下崛起,原先的官员,受到排挤也是在所难免的。问道:“孙兄,官场黑暗,你看开点才是!

孙元化叹道:“谁说不是呢!

朱友亮心想:这可是火炮专家,倒是个人才,便问道:“不知孙兄,今后作何打算。

孙元化道:“今日本来想找昔日好友,借盘缠,不日返回上海老家。可惜!人走茶凉,人家都不愿见我一面,更何况借我盘缠。

朱友亮闻言微微一笑,道:“孙兄,我倒有一个好去处,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前去。

孙元化闻言眼睛一亮,:”不知何去处,请兄台言明。

朱友亮道:“不知孙兄对火器可有涉及据

孙元化闻言,心生警惕道:“你不会是想让我干违法乩纪的事吧

朱友亮笑道:“这个你可以绝对放心,让你做的事,对朝廷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孙元化狐疑道,说道:“这火器可是官府管得很严的东西,莫非兄台在军器司任职。

朱友亮知道他心中有顾虑,轻轻一笑道:“这个倒是没有,只是我一位在兵器司的朋友,托我帮他寻找这方的人才,才有此一问”。

孙元化听了之后,放下戒心,叹道:“火器方面,倒是颇有涉略,只是朝廷对这些奇银技巧,似乎不热衷,以致小可在兵器司呆了几年,还是小小的六品兵部司务。

朱友亮心中一动,看来历史所述不假。说道:“不知!孙兄,对此可有兴趣。

孙元化有点犹豫道:“本人倒是愿意一试,只是,能否宽限几天,小可还有点私事需要解决。

朱友亮道:“可是家中俗务。

孙元化道:“正是!

“哈哈!人之常情,这样吧,你处理完家事,拿着这扇子到皇城北镇康家,找康会长,他会安排你做事”

孙元化闻言,激动道:“康会长!你说的是康天赐康会长吗?

朱友亮很奇怪他为何这么激动,不解道:“是啊,有何不妥之处。

孙元化摆摆手道:“没,没有!只是小可很钦佩此人。

朱友亮微微一笑,故意问道:“哦!这是为何!

孙元化慎重道:“黄兄,你也知道,当今天下内优外患,别看京城歌舞升平,一片太平景像。可有一些地方,比如像河南,山东,陕甘等地盗贼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加上天灾人祸,更是苦不堪言。而这位康老爷,最让小可佩服的地方,不仅组织百姓开荒种植,更是在各地用自家粮食养民,平抑米价,得到皇上的认可,主持皇家商会,并带动各方经济,使得灾情得以缓解。这样的大能人,堪称大明第一人。

朱友亮笑道:“哦!这些消息,你是从何得来的。

孙元化道:“不瞒你说,小可有一挚友,经常给我捎来的消息。只可惜,小可官微言小,只能望洋兴叹!

朱友亮笑道:“不知你的这位挚友,姓什名谁?

孙元化道:“这事关挚友生死,小可只能三缄其口,请黄兄不要见怪才是!

朱友亮笑道:“本人能理解。

孙元化道:“如此,小可还有点私事,就先走了。

朱友亮说道:“等等!然后从怀中取出五十两纹银,递给他道:“想必家中之人,正等着禄米下锅。

孙元化苍白的脸上一红,道:“无功不受禄,可有笔墨纸砚,就当是我借的。”

朱友亮明白他的意思,说道:“区区几十两,你就当作在下千金买骨的钱。

孙元化脸色,出现敬重之色,说道:“你就不怕,小可拿走银两,从此一去不复返。

“虽然咱们认识半个时辰不到,但我相信文人的忠骨,也相信你的为人。”

孙元化内心激动,拱手为礼,颤声道:“如此,小可先行谢过!然后,才转身下楼去。

孙承宗府上,自从朱友亮秘密将他调进京城,就安排他做密影卫的首领,相当于后世的国安级别的首脑人物。事实上,孙承宗也不负他所托,一年来挖出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办成不少实事。

“老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说过多少次,私下见面,这些礼节就免了”

“上下尊卑,不能乩了套,理当如此。只是皇上日理万机,怎么有空到老臣这里来”

“什么日理万机,你还不知道,现在朕可是闲得很,国家大家都有人把持着,朕又何必去操这个心”

孙承宗闻言,也不知道如何作答,问道:“那皇上此来,可有老臣效劳的地方。”

“朕此来,确实有件事要让你去做”

“皇上可是为科考之事而来”

“还是孙老知我心啊!科考在即,而朕那些臣工们都忙得很,忙着招财进宝啊!忙着打压对手。朕是怕啊!这些人尽给朕推荐一些歪瓜裂枣,不学无术,贪生怕死,利益熏心,无国无法之徒。”

孙承宗闻言想笑,又不敢笑,暗想:皇帝说的这几个成语,用得还真是贴切。

“别憋着,想笑就笑!小心把您老憋坏了”

孙承宗连忙正了正身说:“老臣不敢,这件事你就放心交给老臣,保证办得妥妥贴贴的”

“还有几点要跟你说明一下,”

“老臣聆听圣训”

“第一,用人不疑,疑人也要用,前提是有真本事的。朕指的是各个方面的人才。而且不局限于各项技能,商业经济,政通人才”。第二,书呆子,不懂得变通的,死脑筋的统统不要。第三,好吃懒做,做事拖拉,老油条,没责任感的一个也不要。”

“皇上,什么叫做老油条”孙承宗不解问道。

“老油条的意思就是表面做一套,背地又做一套的,两面三刀的人,这种人要么大奸,要么大恶。你要按我给你的那本心理学,考校人才,择优录取”

“皇上选用人才,还真是精癖,老臣受教了”。

“朕也是没办法,大明百废待兴,先帝们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个难摊子给朕。而朕的臣工们忙着相互掐架,看谁的手臂比较粗。”

孙承宗在一旁倾听,如此直白地声讨,估计这话也就他敢说。只是这种情况完全颠覆了他的三观,此刻的他没有一个皇帝该有的架式,但又似乎句句在理,让人说不出反驳地方。

“是不是觉得朕,跟做信王的时候,有所不同”

“的确,皇上英明神武,料事先机,有高祖之风范。”

“怎么?您老也来编排我,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朕自己很清楚。这世上很多事情,朕或许可以牵个带头,但能不能完成还得靠你们执行力度,”

“老臣不敢,但一定竭尽全力办妥此事”

“哦!对了!朕让你让打入反贼的细作,有没有消息回传”

“据前些天回报,细作已成功分化他们。目前为止他们共分为三方势力。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头目,从情报上来看,这些人面和心不和,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

“孙老,永远不敢低估对手,这是朕对你的忠告。”

孙承宗道:“皇上,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什么事!”

孙承宗小心应对地说:“是关于洪总督的。”

“你老是不是想说,此人态度傲慢,为人颇有城府,且拥兵自重。如今权力过大,怕是有尾大不掉之态势”

孙承宗心中一惊,忙说道:“据线报,洪总督明明可以把流贼一网打尽,可总在关健的时候围而不打,不知是何意。特别是最近,更是缩在府中,休养生息。老臣我实在看不下去,才在您面前唠叨两句”

朱友亮笑道:“洪总督确实是个人才,这样吧,把他调回来,塞入大明军军改文化部,进行思想改造一下,三边总督职务由孙传庭接任。流贼是永远打不完的,那些兵痞也是时候整顿一下,就按御林军标准整改,该不要一个都不要,朕要的是忠心耿耿,且为大明,为百姓的谋址的精兵强将。粮食响银还是由东粮银商办承接下来。

孙承宗不解:”这样做,会不是影响军心浮动”

“我们这位洪总督,剿匪半年有余,如今翅膀硬了,就想待价而估。不过,人心思变,孙老你说得对,您就以洪总督功勋着著,回京受封的名义调其回京。另外,孙老你对这流民降而复反,有什么看法。

孙承宗陷入沉思,一会儿才说道:“活不下去是本质的根源!”

“孙老眼光真是毒辣啊,可是为什么活不下去呢?原因会是什么呢?

“老臣愚顿,请皇上明示”

“朕就想听听你的看法”

“嗯.....!据老半年来的调查,总结以下几点:一来!自高祖以来,经过几代人,大明的人口越来越多,而明显土地越来越少,官粮储备明显不足。加上边地鞍达劫掠,内有反贼,盗贼,加上天灾为不断。更是雪上加霜。

“就这些嘛!

“老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其它原因。”

“孙老,就没有想过制度”

“历朝历代都是如昆,这样的制度没有什么问题啊”

“孙老,你想想,先祖开国之初制定了士农工商了阶层,本意是好的。可是几代人下来,几百万人口,变成几万万人口,多一人张嘴吃饭意味着要多一份粮食。于是,土地变得紧俏品。一旦它有了价值,那些有闲钱的富商,甚至贵族,世家会怎么做。

孙承宗闻言,惊口一呼道:“换作是我,肯定大量买入土地。那这样一来地是少了,可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孙老,你应该知道在大明律中这些人,只要是有功名的人,是不是不用或者少交税。

“这样听来,有点道理,地少了,普通老姓只能给富户做佃农,但税依然压在普通老姓身上,如此恶性循环,土地是越来越少,税却越来越重.......孙承宗越想越可怕,一脸惭愧道:“老臣一生辅佐过两位先帝,却始终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今天听君一席话,实乃汗颜。

“这些人如果不除,始终是大明的毒瘤,如果朕想把它割除,孙老可愿帮朕。“

孙承宗一惊:“难道皇上想削番。

“你觉得以现在大明的局面,能允许朕这么做吗?

“那皇上的意思是........!

“你手上的掌握的证据差不多了吧。”

“皇上的意思,这些人可以动了”

“不错!不但可以动了,还大张旗鼓宣传开来,不过,行动要迅速,朕要的是民心”。

“那皇上的意思,所得土地分给百姓耕种吗?“

朱友亮摇摇头道:“以现在的情势,普通老百姓根本保护不了土地,一旦分给他们,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会害了他们他们。现在朕把所得土地,划入商会名下。再以承租的名义租给老百姓,凡是商会的佃户,不但可以五年内免其税,而且终身税收减半,还有安全也有保障。”

“皇上,您想得还真是周到,真是万民之福,社稷之福。”

“说得容易,行时难,孙老你身上的担子不轻,朕动动嘴皮子,具体事宜还得麻烦你老,东奔西走”

“皇上说得哪里话,能为皇上,为百姓办实事,是我这把老骨头的荣幸。”

“皇上说得哪里话,能为皇上,为百姓办事实,是我这把老骨头的荣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