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歌和他》第七回 鳌拜发威 康熙丧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玄烨八岁登基,年号为康熙,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为辅政大臣。

这一天,康熙、太皇太后、孝惠皇太后和康熙生母孝康皇太后四人排成一列从太和殿鱼贯而出。等他们离开前殿来到内廷之后,太皇太后对康熙说道:皇帝现在就去歇息吧。康熙应了一声,原伴读彩红和于虾龙两人陪小皇帝向乾清宫走去。两位皇太后孝惠和孝康分别去永寿宫和景仁宫。太皇太后回到慈宁宫。

太皇太后回宫后在玉兰树下站了许久。突然用鼻子嗅了两下,回头对苏麻喇说道:什么树啊?怎么没有香味了。抬头看了一眼,不见玉兰花。太皇太后对苏麻喇说道:怎么这花也不开了。这两年来这树难道发脾气了?苏麻喇叹了一口气,说:花匠来看过了,也不知出了什么问题,想把它移走。但是我想一旦移走这棵树,大树救不活怎么办?因此还是把它给留下了。皇太后点头道:对,做得对,无论开花还是不开花,都得把它留着,毕竟和本宫呆的时间很久了。

太皇太后深深的叹一口气对苏麻喇说道:近些日子乌伦贝尔不是闹蝗虫吗?现在救灾银两筹措的怎么样了?苏麻喇答道:遏必隆正在筹措。前些日子他说已经筹措得差不多了,很快会用银票送过去,不能睁眼看着而不解他们那里的燃眉之急。太皇太后点了一下头,说道:好,这个遏必隆还算是做事心细。嗯,这事可不能让前朝的那些人知晓,一旦知晓了,就会说哀家偏袒博尔济吉特族,这是哀家最忌讳的。苏麻喇点点头。

太皇太后刚刚坐下来,太监小路子来到太皇太后的面前,说道:禀告太皇太后,孝惠皇太后和孝康皇太后求见。太皇太后道:让她们进来吧。一会儿,两位皇太后来到了太皇太后的面前。施礼后,太皇太后说道:坐。于是两人各自坐在一个石鼓上。太皇太后,头微微一扬,苏麻喇带着身边的人全都下去了。太皇太后道:你们双双来到哀家面前有什么话嘛?

孝惠皇太后说道:今日上朝鳌拜太不像话,居然奏上一本要加盐税、碳税,还有劳工税,还要降低土地使用税。另外他还说要以八旗为先,要制定出为以八旗为先为主导的政策以及军事优先的政策,这些与先帝在世时大不相同了。明显是在欺负我们土地占得少的人,而鳌拜就占了大便宜了。另外三个辅政大臣也都默不作声,他们也是大面积的土地拥有者。所以臣妾在想一定是鳌拜,想利用这个机会拉拢索尼和遏必隆,同时架空我们。这是他最阴险的地方。此人应当除去为好。

太皇太后一听叹气道:是啊,这的确令人头痛,孝康你说说你的意见。孝康笑嘻嘻的说道:鳌拜这人虽说上奏的这个折子有问题。但论实力,我们当前处置不了他,所以不能处置他。现在我们的局面十分不利,内有内忧,外有外患。鳌拜在,至少外患不是急症,我们可以抓紧时间先来排解内忧。如果先将鳌拜除掉,那么内忧外患,同时夹击我们,我们就会腹背受困,难以维系。因此臣妾认为使不得。太皇太后嗯了一声。孝惠急忙说道:这事听起来的确不错,可是鳌拜的势头如果越来越强,同样也会引起内忧加剧,如果内忧大于外患,到哪时我们的权力也会被颠覆,我们可就悔之晚矣。所以他的头一抬起,我们就要及时将它遏制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顺利的渡过难关。我们做事可千万不能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后患无穷。

太皇太后听了点头道:此话说的也有理。对当政者来讲,最忌讳的就是前怕狼后怕虎。但眼前要想除掉鳌拜确实时机不成熟,可以暂且搁下。至于他上奏的这份折子我们也可拆解。不妨上调盐税碳税和劳工税,那土地使用税也同时上调,我们地少,收支向抵后,收入会提高。而鳌拜不同,他地多,收支相抵后,收入会减少。如果听了此事,那一定不再会出声,毕竟土地使用税一上调,他就吃亏大了。至于八旗优先制是使不得的,因为先帝早已作出了规定,那就是满汉平等。如果使用八旗优先制,这一定会刺激汉人,汉人不稳大清必乱,所以这事不能办。先军制倒是可以考虑,只是军队的人数要加以控制,不可无限制地扩大,那样的话,朝廷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最后,土崩瓦解。孝惠听罢点头道:这事如果这样办,那倒也真不错,可是鳌拜还一定会想出其他方法来耍弄我们。孝康又笑嘻嘻的说道:这也不怕,现在我们是有四个辅政大臣,等些时日,我们还可以从汉臣之中选拔人才,补充到辅政大臣中去,以此来削弱鳌拜的势头。再说玄烨再过上两三年也到了成婚的年龄。到那时可以削减鳌拜的实力,索尼、遏必隆都可以拉拢过来。这两人现在正处在摇摆之中,因此可以采用此法来破解。太皇太后听罢笑着点头说:好,这些招数肯定管用,就这样,我们就暂且这样定了。你们看如何?两位皇太后齐声说道:那也就只能如此了。

两位皇太后向太皇太后告退后,孝惠直接去了桃树林。她来到桃树林,邬良庸也紧紧的跟着过来了。孝惠站在那棵大桃树下,呆呆的仰头看着上面,轻声说道:那天多么的美好,可是一去不复返了。今日早朝明明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除掉鳌拜,却被孝康给阻挡了,再加上太皇太后年岁已高,做事也优柔寡断。这样一来,我们的计划又得推迟了。邬良庸叹息说道:我们面前多了一个绊脚石孝康。孝惠听了点头道:是,本来我想将她拉拢过来,这样我们的势力就会压过太皇太后,毕竟皇帝年岁还小,对自己的额娘乃至我这个额娘都很亲近和依赖,哪知孝康竟然与我意见相左,平日里我对她非常好,真叫本宫失望。吴良镛说:太后娘娘不必失望,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只要半个时辰也就解决了。皇帝年岁小,再加上我们与他的关系密切,极容易得手。孝惠点点头说道:那好,这事你去干,不过得小心,不能用上回的手法,要有变化。不能留下同样标记。吴良镛应了一声后很快离开。

数月后有一日,孝惠来到了慈宁宫,对太皇太后说道:现在事情已办得差不多了,看来鳌拜的势头的确被我们遏制住了,多亏了太皇太后的英明决策。说到这儿,苏麻喇急匆匆地来到她们面前,低声的说道:景仁宫里出事了。孝康皇太后已经奄奄一息了,皇帝在她身边陪伴着,哭得死去活来,太皇太后一听顿时傻了眼,对孝惠说到:去瞧瞧。两人急忙起身直向景仁宫而去。

景仁宫里孝康皇太后拉住康熙的手,轻声的说道:皇儿要记住,在这个宫中只有两个人可以信赖,一是你的姑姑建宁长公主,另一个就是你身边的彩红,这两人是有情有义之人,而其他的人均不可信,用人要多用有情有义的人,这种人才可能真的忠诚于你,一定牢记。康熙连连点头,说道:皇额娘你放心。孩儿现在已经十岁了,懂事了,你可不能放下孩儿,你一定要坚强,等你的身体好了,孩儿还得好好孝顺你呢。

正说到这儿门被推开,太皇太后和孝惠皇太后来到他们面前。孝康想硬撑着坐起来,试了三次都未成功。太皇太后向前一步说道:别别别,别这样。怎么搞的呀,突然之间会变成这般模样,发展得如此之快。孝康喘了几口气说道:臣妾也不知晓。话刚说完,突然急剧地咳了起来,一连咳了几阵。每每都带有大口大口的鲜血。太皇太后见了眉头紧锁,说道:太医呢,太医哪去了?太医站在她们身边,低着头,应道:在,在。太皇太后说道:真是无能之辈。她的话。刚落地,孝康皇太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喷出一口鲜血。她紧紧地握住了康熙的手,头一歪竟然一命呜呼了。当康熙扑到孝康身上时,孝康抓住康熙的手也松开了。这时孝惠和太皇太后的眼泪也都流了下来,孝惠皇太后急忙扶着太皇太后出去了。她们到了景仁宫外就听见景仁宫内康熙嚎啕大哭的声音,孝惠轻声说道:没想到,没想到这么凄惨。一边说着一边劝太皇太后回慈宁宫。太皇太后回到慈宁宫坐在椅子上发呆,就在这时苏麻喇上前禀告:太皇太后遏必隆来报,说所得到的三十万两银票竟然在江南丢失了。这话一出,太皇太后猛地站起身说道:丢失了,怎么会丢失?那为何不查?苏麻喇答道:查了,遏必隆现在已经亲自带人去查了。奴婢想能不能动用八仙居,让他们去查。估计他们查的手法要比遏必隆大人更加的有效。太皇太后点头道:对,应该这样。同时还应该派督察院刑部尚书少龙海,让他也带领人马一起去找。苏麻喇很快找到少龙海并和他一起来到慈宁宫。太皇太后把事情经过对少龙海作了介绍后,压低声音说道:此事得保密,要秘密查。遏必隆正在明查,你不要插手,不得有半点的失误。少龙海应了一声,急忙退下。

少龙海率领自己的人马连夜坐船向南京城进发,他们很快便已到了南京城外溪水关一品楼大饭铺的门口,船缓缓地停了下来。就在这时,一个捕块来到前舱敲开舱门,少龙海问:罗东南什么事?这个罗东南上前说道:大人,溪水关已经下闸了,没办法进去,只得在外面露宿一夜,明天再进如何?少龙海走出舱门,四下里看了一圈,说道:你瞧,那一品楼大客栈还不错,今晚我们就在那里歇吧,一品楼大饭铺也是很有名气的,就在那里用膳。晚上我们早点休息,明日一早进城。罗东南你带两个弟兄去找客房,安置下来。本官带领罗南西和罗西北一起去一品楼大饭铺,在那里等你们。罗东南应了一声,急忙朝着一品楼大客栈走去。少龙海带着两个捕快来到了一品楼大饭铺。他四下里张望了一下,直接找到一个易于控制局面的桌子坐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