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养个和尚做夫君》第一章 老杜头的风流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湄水镇杜家村。

杜老二家里人来人往,为的是他家婆娘今日要生了。

本来生娃不是什么稀罕事,只是杜老二这个娃来的极为不易。成亲五年才有了娃,你说这是不是不容易。

要说这也不是杜老二的错,从村民的窃窃私语里可知,这是杜老二他爹,老杜头的风流债造成的。

杜老二的爹杜良荣,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塞外,在那里遇到了一个异族的女子,两人互生爱慕,便带回杜家村成了亲。

本来这也是一桩良缘,两人成亲后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过得也是和和美美。

这女子名唤凤息,虽不擅和人闲聊,路上遇到村民也知道笑着打个招呼。

凤息拿出自己的私产,供应杜良荣读了两年书,后来托人说项让他在镇上的布店里做了账房。凤息在家里织布,然后拿到布店去卖。

由于长时间熬眼织布,凤息生了病,一开始没当回事,继续点着煤油灯在夜里熬,直到后来常常咳嗽的喘不上气,慢慢地开始下不来床。

偏这个时候,俊眉朗目的杜良荣在镇上安定之后,和布店老板的女儿开始了一段孽缘。这店家女儿小名唤作七七,生得倒真是娇俏玲珑。

刚开始出于愧疚,他还日日回家侍奉汤药。后来看着妻子日渐憔悴下去,再看着七七眉目含笑,便再也没有回家的心思。

三个孩子都还小,凤息只得挣扎着下了床,拖着病弱的身子去求邻居帮忙。邻居怜悯她外地来的姑娘不容易,日常做饭时便多添了几把米,总算把三个孩子喂饱。

却说杜良荣日日和七七厮混,终于有一天七七的肚子大了起来。

布店老板自然是恼羞成怒,逼着杜良荣表个态。

杜良荣吃人家的饭,又顺带着吃了人家的姑娘,哪里敢说二话,只得诺诺着答应把七七纳为妾。

人家好好的姑娘哪里肯做妾,七七嚷着要把孩子打掉。杜良荣只得把话摊开:“不是我不想娶七七,实在是凤息她是一个修道的修士。嫁给我之前会下蛊会设阵,我哪里敢休掉她。”

布店老板惊了一跳:“那现在呢,还会吗?”

“嫁给我之后说是诚心和我过日子,倒是没有再做过以前的事。”杜良荣抚了抚额头,思索片刻答道。

“再好的木匠三天不碰也手生,她既然这么和你说,你又怕她做什么!”布店老板半辈子沉浮,老了才来到这镇上安家,倒也是个有主见的人。

杜良荣听他这么一说,顿时有了主见。布店老板娘张罗做了一桌好菜,杜良荣和布店老板商量了半下午,终于在日暮时分回了家。

孩子们听到声响,顿时跑出来扑向杜良荣。凤息只是抬眼看了看,便又翻过身去。

“凤息,你看我给你带了药回来。”杜良荣带着笑小心翼翼地走到床边。

“不用了,我这病是好不了了。”凤息压着咳嗽沉声回道。

“生病了不吃药怎么能行,我这阵子也是店里太忙,才没有顾上你,这不,一忙完就赶紧回来照看你。”

凤息猛地睁开眼,熠熠生辉:“等我死了,孩子你要怎么办?”

杜良荣瞬间出了一身冷汗:“怎么会?吃了药就好了,别瞎想,我这就去给你煎药。”说完,急急忙忙地出了门。

凤息长长地叹了口气,两行清泪慢慢地流了下来。

药端了来,浓浓地冒着热气。杜良荣递到凤息手里:“快趁热喝吧,喝干净了,病也就好了。”

凤息定定地看着他,直到杜良荣低了头,才咳了一声开口道:“我们夫妻六年,我自问并没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当年从归音山上下来,我师傅是劝过我的,只是我没有当真。如今看来,可不是同师傅说的一样,我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无人照拂,自己却不得不奔赴黄泉。师傅曾说过,到了这一日可以去找他,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去见他老人家!良荣,你可知我有多恨么?”

杜良荣吓得面色苍白,嘴唇哆嗦着回道:“凤息,我,我……”

“我自知死期将近,也不愿再做无谓挣扎,只是有一个心愿未了,你必须答应我才好。”

杜良荣稳住打颤的双腿,缓缓点了点头。

“这三个孩子,你必须答应我好好照顾他们长大。”

“这也是我的孩子,凤息你就这么不相信我吗?”杜良荣鼓起勇气抬了头。

凤息不答话,只是冷笑了一声。

“你命里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你让我如何相信?”凤息目光如毒蛇一样刺向杜良荣:“做得到最好,做不到嘛,那个女人的第二个儿子会替你担了这罪孽。”

“啊?”

“第一个儿子已经在她的肚子里,我干涉不了。从第二个儿子开始,他们将再不会有后代。除非,有高人自愿减寿来破命。”

“凤息,你……”杜良荣流着泪跪了下来。

“不要求我,我拼着魂飞魄散也要争这口气。你把他们三个平安带大,便是什么事都没有,权当我这辈子看错了人。不然……”凤息说到这里,使劲地咳了几声,眼见着就要倒下去。杜良荣的眼泪也落了下来,他突然回想起在归音山的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走了,你欠我的,来生再还吧!”凤息挣扎着喝了那碗已经凉掉的药,杜良荣去抢时,她已经无声无息地倒了下去,面上却是一片安详的笑容。

杜良荣办完丧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扁担,将三个孩子放到里面挑着,去了另一个镇上的集市。

五两银子卖了三个孩子。

他倒还记着妻子凤息的话,只是布店老板一句话就将他堵了回来:“她要真是无所不能,怎么就没有救回自己的命呢!临死前吓你一吓你也信,还真是蠢得不行!”

杜良荣看向七七,七七扭过头去:“我可不愿意做后娘!”

三个孩子都懂事,不哭也不闹,只是怔怔地望着杜良荣。直到最小的孩子被买走,另外两个才抓着他的衣袖哭道:“爹爹啊,把弟弟要回来吧,我们很听话的,不会惹你生气的。爹爹啊,不要把我们卖了啊!……”

杜良荣如愿和七七成了亲,第一个果然是儿子。只是每每想起集市上孩子的哭声,他都是从梦中惊醒。

说与七七听,七七除了责怪他惦念前妻便不再理他。

杜良荣死于咳喘,同前妻一模一样的症状。他死的时候也是极为安详,仿佛是完成了什么任务。

大儿子杜传忠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二儿子杜传贤果真成亲五年不曾有孕,更别提老三老四了。老三没有成亲,整日在外面晃荡,老四媳妇倒是怀过几次,却都是不足月就小产了。老五是个女儿,嫁过去两年也是没个一儿半女。

七七已经是个老太太,这时才想起杜良荣当年的话来。莫不是这个凤息果真是个有本事的,生生斩断了自己的孙子辈?

七七是家中独女,父母死后家产都留给了她。因此,现在家里也是薄有余财。便和家人商议着,请了个风水师过来瞧瞧。陆续请了几个,都说是才疏学浅,七七以为是嫌钱少,要再加钱时人家却慌慌地跑掉了。于是,这成了老太太的一块心病。

去年春上,据传有得道的高僧云游至此,在湄水另一岸的一座破庙里栖身。七七听说后,忙张罗几个儿子去请。

高僧法号野云,生得清清秀秀,倒像是一个俊俏的小沙弥。

村民有说骗人的,七七也担心徒有虚名。不过,高僧言明不收银子,信则看,不信则走。

七七忙拉住他不让走。野云忙道:“老太太不必焦心,我这就帮您看。”

对着宅院看了半晌,最后却向着老二媳妇开了口:“给你一枚玉坠,戴在脖子里,切记绝对不能离身。明年此时倘若还没有,那便是神仙也无能为力了。倘若有了却不幸小产,那此生也别抱希望了。”

却说高僧走后三个月,老二媳妇就有了好消息。

一家人自然是兴奋异常,却又想起高僧的嘱咐,这才是开始,接下来还有九个月呢。顿时,这喜悦就夹杂了浓浓的担忧。

老二媳妇也担心,却不害怕孩子小产。只觉得有了高僧的玉坠,这孩子铁定平平安安降生。要说老二媳妇这想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人家怀了孩子都是害喜得厉害,她却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事。莫说害喜,孩子听话的让人不敢相信。每每在她担心的时候,孩子会适时地拿小脚踢她两下。把老二媳妇激动得直掉眼泪:“这孩子懂事,长大肯定是个孝顺的!”

战战兢兢的十月怀胎,终于平安地挺到这年三月。正是莺飞草长,杜鹃花漫山盛开的春日。

杜老二站在门外,一颗心当真是七上八下。为了平安生产,老太太特意请了镇上最好的接生婆,就这样,杜老二还是吊着一颗心放不下来

“杜老二,要有儿子了!”有人看他紧张成这样,和他开起玩笑来。

老太太也是一脸笑意和人搭起话:“老大家的那个叫杜纪东,我这个孙子啊,给他取名叫杜纪西。”

话音刚落,有啼哭声从里间传出来。片刻后,接生婆一脸愧意地走出来:“是个,是个丫头。”

老太太愣了下,冷着脸转身出了门。

杜老二听到哭声也是一脸喜悦,知道是丫头后,往里屋瞅了瞅,沉沉地低下了头。

老二媳妇在娘家是长女,孩子生下来可把一众弟、妹们高兴坏了。他们才不计较是儿子还是丫头呢,忙催着唯一读过两年书的大弟,也就是孩子的大舅给取名。

大舅出门转了一圈,回来后又低眉想了许久,终于进屋拿出毛笔,在纸上写了两个大字:杜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