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欲望的眼泪》第十六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篇小说:

**眼泪

刘国潜

第十六章

高平民一行人回到了龙花市,程宝来亲自前来迎接。大家都为这次在阳东州举办的斗牛节上获得冠军和季军欣喜若狂,没想到初出茅庐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真是预料不到。全市干部群众听到这个大好消息,都纷纷议论不休,无不夸赞高平民领导有方。

庆功会上,程宝来说:“这次高市长为我们龙花市做出了好榜样,争得了好脸面,以后我们要扬这种精神,把全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等等搞上去,力争做到让全市群众满意、上级领导满意,干部同事满意……”说罢,就为高平民等人凯旋归来鼓掌。

高平民见大家鼓掌,不好意思地说:“今天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是从无到有,第一次取得了这个大奖先还是靠程书记的正确领导,再就是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在此,我要特别感谢赵局长和洪局长,没有他们跟苗人喝鸡血酒结拜兄弟,就不会有今天这个名次。”说着,便为赵局长和洪局长鼓起掌来。大家都跟着鼓掌、欢呼!有人还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赵局长和洪局长很激动,当着这么多领导和同志们的面表了个态,齐声道:“程书记,高市长,今后只要你们指向那里我们就奔向那里,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一定完成任务。”

程宝来笑笑,说:“很好,你们不愧是龙花市的优秀干部。大家有目共睹,这次取得的成绩,我们是要好好表彰的”

赵局长说:“我代表我们局感谢领导,感谢同志们!我有一个建议,希望领导重视,那就我们龙花市的旅游开大有前途,应抓住机遇,放开手脚,迎头赶上其它兄弟市州,争取办成全国最好的文化旅游胜地。”

高平民接过话茬说:“赵局长作为全市的旅游局的领导高瞻远瞩,很有见地,看得很准确,我个人非常赞成他的建议。我这次去阳东州取经,亲身感受了别人的旅游事业抓得非常好。论条件论人才论文化底蕴等等,他们都无法跟我们比,可人家就是比我们搞得好,这不能不让我们好好深思啊!”

程宝来没有言,只是对高平民点了一下头。大家见了也不好说什么,都跟着程宝来点头。关于龙花市的旅游问题,曾讨论过多次,意见不统一,今天又是老调重弹,便不了了之。

赵局长见程宝来没表态,心里不高兴,可又不敢顶撞,只得这样说:“这件事暂且搁置,请领导考虑成熟后再作商议吧。今天还是话归正传,总结总结我们这次在阳东取得的好成绩,争取下一次的斗牛节上更有我们的名次。”

程宝来听了,喜笑颜开,说:“赵局长,你是有功之臣,这斗牛的事以后全部由你负责。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下一次的斗牛节上榜上有名啊!”

程宝来说完,会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的情绪又被激起,无不都沉浸于这种胜利的喜悦之中。

在这次庆功会上,程宝来代表市委和市政府给赵局长等人颁了奖章和奖金。而王局长和马局长没有参加授奖大会,程宝来毫不留情地在会上狠狠批评了这两个败类,并建议免去两人局长职务。

所有参会的人听着都面面相觑,还以为耳朵出了问题。王局长和马局长都是程宝来一手培养提拔的,平时穿一条裤子,一个鼻孔里出气,今天就六亲不认,让人非常费解和惊讶。程宝来作出这个决定也是无可奈何,这两人平时也太不象话了,目空一切,胡作非为,迟早会有这个结局。古人说得好,得志时不狂,失意时不馁。可有的人就是不懂这条,那是要不得的,也是非常危险的。程宝来始终记住了这个道理,在官场混迹了这么多年,一直小心翼翼,不敢独大自尊,狂妄放肆,这使他能击败那么多对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回到丽云水山庄宾馆,高平民赶忙给苏小芸打了一个电话,要她有空就过来。两人在电话里卿卿我我了半晌,谁都不愿意先把电话放下。俗话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们才分别多久,就有点缠缠绵绵,难舍难分,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高平民??地说:“小芸呀,难为你陪我这次阳东之行!”

苏小芸在电话那头说:“不都一样吗?你也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高平民笑着说:“你才让我真正做了一回男子汉,我爱你呀!”

苏小芸说:“我们俩的事,平时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你想我了,就打个电话吧。”

高平民玩笑地说:“我不管那么多,想你了你就过来,我高平民随时欢迎你!”

苏小芸严肃地说:“你也要注意一点,要克制自己,不要老是想着我,让别人看到了对你仕途不利呀!这都是对你好,我是为你着想。既然我们真正相爱,又岂在朝朝暮暮啊!?”

高平民听了觉得有道理,在电话这边忙点头答道:“是啊,小芸,你说得对!从今天起,我听你的尽量克制自己。好啦,宝贝,早点儿休息!亲亲!”

苏小芸笑说:“好的,你也早点休息。吻吻!”

……

说了半天,意犹未尽,还是苏小芸先放了电话。高平民舍不得苏小芸,很不情愿放下,拿着电话愣着想那吻吻。他还想她再亲一下,又把电话打过去,苏小芸却没有接听。电话里响起庞龙的那《两只蝴蝶》:

亲爱的你慢慢飞

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夏天。

这七月没到,天气就热得要命。市委常委扩大会上,程宝来心情沉重地对大家说:“这么闷热的天气,怕不是个好兆头啊,我看要下大雨了……”

高平民对程宝来的这句话一时不理解,疑惑问:“天要下雨有什么不好?”

程宝来面如土色地说:“这不是一般的雨,是暴雨,是‘淫雨’,龙花的江河要涨大水了……”

高平民说:“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点风都没有会有大雨吗?”

程宝来说:“这你就不知道了,风动雨急,风不动则雨大,一泻不可收拾啊!”

高平民听程宝来这么说,一下明白了,会意地对程宝来点了点头:“你不愧是农村出来的好干部!”

程宝来笑着说:“这鬼地方,每到这时就要下雨,老百姓年年遭灾,苦不堪言,真是叫人痛心哇!”

高平民长叹一声,说“没想到这雨有这么严重,我们得提早想个办法,防患于未然么!”

程宝来说:“高市长,你说得对。我们马上研究一个对策,常委们分分工,你看如何?”

高平民应道:“好的,这事我们马虎不得啊。程书记,你有话尽管直说,怎么分工由你说了算。”

程宝来笑笑,说:“高市长,你和我都是个急性子。哈哈……”

高平民笑道:“这有什么不好?未雨绸缪么!”自从为官以来,高平民就长期困惑于这个“雨”字。因此,他对雨特别敏感。平时,他找来一些与雨有关的书藉研究,读得多的是《诗,幽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他常把这句格言当着自己的座右铭,想百姓之想,急百姓之急!

曾在别的地方工作时,高平民同样都是视雨为敌、视雨为友。这是很辩证的,凡世上万物都是一分为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你防患于未然,或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不利的东西,也许不利便变为有利。对于哲学的东西,在大学里是读过,研究得不深。而生活中处处都有哲学,只要你去稍稍思考一下,就会有很多收获……

今天的市常委扩大会重点就是讨论抗洪救灾问题,常委们都一一分了工。会议决定成抗洪防汛指挥部,由高平民亲自担任指挥长,两位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局长宋子义任防汛办公室主任,再从农、林、水、电、卫生防疫等单位抽调了多名得力的干部,组成了一支抗洪小分队。刚分工完毕,外面就下起了滂沱大雨。乌云密布,闪电雷鸣,整个世界好象山呼海啸起来。

龙花市特大的汛期开始了,这对于上任不久的高平民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几天以来,暴雨不停,江河泛滥,情况越来越危险。从全市十多个县报来的汛情,有五个县已经遭受了严重灾害。高平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万分着急,决定要亲自下去看看。他让秘书杜绝才通知市防汛办的主任宋子义,叫他马上弄几辆车来。

宋子义得知高平民要亲赴抗洪前线,不敢马虎,火调来了几辆车,跑过来对高平民说:“高市长,车子安排好了,什么时候走?”

高平民见宋子义风风火火地跑来,就道:“老宋,你也是个急性子,办事真快呀,我挺喜欢!我们马上就走,你还有什么事吗?”

宋子义说:“我没有什么事,但我想是不是要通知一下市电视台?

高平民苦笑了一下,说:“算了吧,我们又不是去搞形式主义,而是去帮助下面的抗洪救灾,要电视台去干什么?”

宋子义沉思一下,觉得高平民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就反驳道:“高市长,电视台得一定通知,让他们与我们一道去,及时报道灾情啊!”

秘书杜绝才觉得宋子义的话有道理,也插话道:“我赞成宋主任的意见,电视台去可以把下面受灾情况真实地报道出来,让省里领导知道,让全市人民都知道,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援受灾的群众……”

高平民想了想,觉得宋子义和杜秘书的话都有道理,只好点头说:“行,快通知电视台,叫他们的行动要迅点啊!”

宋子义掏出手机给电视台的江台长打电话:“喂,是江台长吗?我是防汛指挥部,高市长要亲赴抗洪第一线,请你马上派记者随同我们一道下去。快,快,要快点,高市长正等着呢!”

市电视台的江全洪台长接到宋子义的电话,立即成立了一个采防报道组,由自己亲任组长,风风火火地带着采编记者苏小芸、王然之,摄影记者李闻喜、田有才等人飞奔过来了。三四辆小车坐得满满的,载着高民平和防汛指挥部的干部冒雨朝金河县驶去……

龙花市人有个习惯,总爱把江叫河,河叫江,反正江河不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地方就到过一位圣人,问当地的百姓这叫什么江?当地人说这是龙河。圣人就纳闷不解,竹简书上明明写着这是龙江,是长江的一支分流,可当地人却有不同的叫法,这让圣人莫衷一是,当即就写了一篇江河赋。不知这文章是褒扬还是嘲讽龙花人对江河不分,总之几千年都这样传承了下来,也没有人再去管这些称谓了。据说那圣人后来又到几次,留下了一千古绝唱:早洲渚兮,夕食龙河鱼。两地八百里,一叶飞如箭。

金河县是龙花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县。四周群山连绵,林多田少。龙河穿境而过,形成一块冲积盆地,整个县域地势低洼,加之金河、景河、里河都在这个地方汇合,然后流入滔滔的大龙河。每年汛期,金河县都要被淹没几次,老百姓年年受灾,有的人离乡背井,到别处谋生去了。历来金河县的县官没有人愿做,都是朝庭指派来的,干了几年捞了一包便拍腿走人,所以老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上级领导派了很多优秀干部到金河县工作,老百姓终于逃离了水深火海,有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龙花市十多年县,金河县条件最差,县委书记、县长没有几人愿意当,市里考虑来考虑去,只得把市煤炭局的“省劳模”谢黑娃调去当书记,把爱出风头的市农业局技术专家李平星提拔起来任县长。谢黑娃没有什么文化,是在八十年代初靠挖煤炭挖出来个**员,成了省劳模,后又糊里糊涂地被提拔起来当了干部、做了局长。县长李平星文化水平高,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大学生,曾上书省长关于农民的问题,得到了省长的好评,一时间在龙花市也算个新闻人物。程宝来本来是不会用这个人的,但又怕他到处乱捅漏子,只得把他提拔起来打到金河县当县长,这也是程宝来的高瞻远瞩和用人的唯才是举。

下了这么大的雨,金河县的县委书记谢黑娃、县长李平星焦急如焚,寝食不安,还没等下面的灾情报告上来,两人早已亲赴年年灾情严重的乡镇去了。这时,他们正在野马乡抗灾。接到一个消息,说方舟乡所有的干部和群众都困在水中央,差不多有一天一晚了,早已同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

县委书记谢黑娃和县长李平星火从野马乡赶到了方舟乡。面对那么多受灾的干部群众,两位县领导不由潸然泪下……

只见方舟乡的乡长站在乡政府的屋顶上大哭,手里拿着早没了电的手机反复拨打。面对那么多受灾的群众,他毫无办法,所以哭得很伤心。因为洪水是晚上突然涨上来的,来得太快太猛,所有干都群众都来不及逃走,只好爬到屋顶上暂避,等待外面的救援。

谢黑娃和李平星赶到方舟乡政府,大水已淹了大半个乡政府大院。雨不停地下着,洪水也继续上涨,方舟乡大部分都已成了一片汪洋。面对如此之大的洪水,两位县领导却毫无办法可施。不过,他们还是非常冷静和沉着,尽量想办法去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干部群众。

谢黑娃着急地说:“平星,你还打什么电话?快给大家想个办法吧!”

李平星说:“不打电话行吗?你看好几个村都被淹了,那儿比这儿的情况可能更惨。救人要紧啊!我得马上报告市里,请他们派人派船快点过来帮忙抢救这里的受困群众!”

谢黑娃看了看四周,确实有那么多村庄被淹,许多乡亲们都爬到了屋顶上,等待着他们去解救。他一下子动情了,哽咽着对李平星说:“平星,你在这指挥,我下去救人,要是我完蛋了,你就转告我老婆,麻烦她把我的娃儿管好……”

李平星一听,吓了一大跳,急忙一把拉住谢黑娃的手说:“你是一把手,留在这儿指挥,让我下去吧?”

谢黑娃黑着脸说:“你想做烈士还是想出风头?做烈士也要做得有意义啊,这么大的水,你能去救人吗?”

李平星说:“你去就不是做烈士?”

谢黑娃说:我比你水性好,从小在龙河边长大,比你强……”

李平星犟不过谢黑娃,只得听他的,就说:“好吧,你去,一定要小心啊!”

谢黑娃说:“你放心,我水性好,没事的。”说着,便脱下衣服,同三位救灾的干部手拉着手朝方舟乡政府涉水而去。

好不容易来到被水淹的乡政府大院,谢黑娃一看那情景便流泪了。一些干部家属抱着娃儿扒在屋脊上冷得直打颤,有的面无表情地呆望着滔滔的洪水,还有的双手抱着胸放声大哭。当大家看到谢黑娃几人从水中泅了过来,又惊又喜,半晌说不出话来。

面对这个情景,谢黑娃晃然醒悟过来,一拍后脑袋便想出了个办法:把屋梁柱子拆下,做一条木排筏子,把这些干部和他们的娘儿们救出。于是,他叫随来的几位干部动手去拆屋梁柱子。那几干部一听,觉得很好,大家一拍即合,就立即动起手来。

一些乡干部听说要拆房子,不满地说道:“谢书记,大家不同意拆房子,我们金河乡很穷,乡政府的房子本来就少,多年来干部都是两个人住一间,这样拆了我们又住哪儿去?”大家七嘴八句,吵闹不休,弄得谢黑娃左右为难。

谢黑娃看了看大家,黑着脸骂道:“都什么时候了,还争吵不休?难道你们的住房比你们的生命还重要吗?”

大家听谢黑娃这么说,也都不吵了。方舟乡的乡长二话没说,把那没电的手机往洪水里一扔,就开始动手拆起了屋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