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无限长空》第十七章 关于同步率的理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t的同步率,杨皓以前了解的并不是非常全面,因为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性的学科,一个人对于at的同步率是天生且不能够改变的,根据现在很多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论,at的同步率与人本身的基因有关。虽然绝大部分国家都立法禁止克隆人相关研究,但是秘密通过克隆技术复制b级at同步率的人类的项目传闻从来没有停止过。在at领域同步率产生的令人绝望的差距助推着这一项“禁忌”技术的发展,甚至已经有一些不受各大国管制的疯狂科学家宣称已经完成了对于某b级at同步率的at机师的克隆复制,将会量产b级at同步率的at机师投入战斗。虽然b级在全世界也就几十人,但是在如今这个基因科学空前发达的时代,只要投入足够大,想要弄到一份b级的基因样本并不是什么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一部分国家甚至已经有进行公民基因样本库的建设了。

简而言之,at核心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而人的一些关键基因和这个数据库的契合程度将会直接决定这个人与at的同步率。很多分析得出的结论是,c级同步率代表人的基因与at数据库契合度在1%以上,而b级则是3%以上。a级的相关数据样本太少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是根据at之父阿兰的论文,a级所需的契合度需要30%以上,至今存在的唯一样本就是杨墨本人。

同时,能够进行at同步率测试的也只有阿兰博士的实验室,虽然曾经有很多人希望杨皓能够去进行一下测试,虽然长相上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毕竟他和杨墨是亲兄弟,说不定杨墨是另外一个a级也说不定,但是杨皓至今没有机会接受阿兰实验室的检测,而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他在at上的天赋和他的哥哥差距巨大。

这时候杨皓在查看的就是阿兰博士的这篇并不长的论文,说实话,关于at的具体数据研究这方面美国的领先优势确实太过于巨大,尤其是同步率研究这种涉及到at核心技术的内容,这方面其他国家落后的太远。

根据舅舅那时候提供的消息,阿兰博士关于at的设计本身就带有很多当年东京四院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母亲当年的研究。

木津川集团两大拳头项目就是仿生机械和基因医学,这两项上木津川家在全世界都堪称翘楚,其中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得益于母亲当年留下的研究成果。

只不过母亲突然去世之后,她的所有研究成果被留存的并不多,阿兰博士那里是因为跟随母亲多年耳濡目染,同时自己也记下了关键数据。而木津川家则是保留了母亲很多在木津川本家的实验室做实验时的记录,利用这些记录重新研究得出新的成果。

努力地在不触碰禁区的情况下回忆着当年和母亲的相关记忆,杨皓依稀记得母亲有很多理论推算和实验结果是留存的,甚至他最后还记得母亲带自己回木津川本家的时候特意对做过一次大范围的整理,然后……然后就想不起来后面的事情了。

要么下次回去到木津川总院去看看是不是这脑子出什么问题了?

杨皓开始有这样的考虑了,明明应该是能记得的事情,可是每次回忆起却有一种被莫名其妙的白雾笼罩的感觉,可是想要越过这片白雾,就会导致严重的眩晕和头痛。

在论文的末尾,杨皓突然发现了一段让他很感兴趣的叙述——

“at从第一代到第二代最大的升级并不在于投影构成技术的实现,也不在于战术使用的改变,而是在于能够激活的at核心的输出,一代改at虽然使用了大量新技术,战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核心使用上和之前的一代并没有任何不同。而二代at诸多划时代的功能的实现也得益于at核心输出的提高,如果没有使at核心输出提高的技术,这些功能都无法实现。at同步率对于at战斗能力的提升也是因为高同步率可以使at核心输出提高。”

所以最终还是要回到at核心这个问题上来么……

杨皓甚至有了这样的构想,那就是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at的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二代at可以让at核心发挥更高的能力,从而以此为平台实现更多的功能。其实at核心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杨皓见过at生产的全过程,at核心仅仅只有一枚硬币大小,全世界所有的at核心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各国对于核心的使用和配件的搭配各有不同。

杨皓驾驶过的所有at里,对于at核心的调配程度大致是相当的,这也是因为它们都属于一代或者一代改at的原因,虽然在模拟中驾驶过二代,但是没有实际体会过现实驾驶是感受不到at核心调配上的差距的,毕竟模拟驾驶里直接会适配最适合驾驶人的模式,而不需要像现实里一样需要经过至少三个月左右的调试。

突然杨皓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模拟作战的时候at同步率是如何设置的?

模拟驾驶仓虽然完全是按照实际作战时候的样子模拟的,但是一切效果都是通过vr技术实现的,并没有实际中那一系列的调整。所以机体并不需要按照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而影响调整最大的因素就是每个人不同的at同步率。这方面还是因为综合试验场的数据并没有足够的同步率样本的缘故,毕竟这一届60个学员里有超过一半并没有准确地同步率数据,大不部分人仅仅只有一个适应性好,at同步率较高的评价,毕竟具体的数据测试只有在美国的格里菲斯·阿兰·特里克实验室能够进行,而大部分非美国背景的at驾驶员是没有机会接受那里的测试的。绝大部分人驾驶的at的调整都是各个国家自己在没有具体同步率数据的情况下反复调整测试才得出来的一个大致上最合适的模式。

如果真的按照综合试验场的模拟调试设定去调试实际的at的话,和可能出现at核心过载崩溃的情况,毕竟绝大部分人的at同步率是没有办法让at核心达到那么高的输出能力的。杨皓在刚刚进入“昆仑”的时候就和哥哥做过一个使用同一台一代改破军的测试,当他使用完全按照哥哥的at同步率调整的at的时候,仅仅使用三分钟at核心就出现了烧熔报废的情况,可见按照哥哥那样高at同步率高输出的调整模式的at交给他这样的同步率不足的人驾驶,核心受到的负担会相当的大。

“班长,能打扰一下么?”就在杨皓刚刚关闭了这篇论文,就从消息栏里看到了一则班级内他的通讯。

发信人是坂本良子。

“有什么事?我现在没别的事情。”杨皓很快给出了回复。

“麻烦您现在回一趟日本基地,哥哥他遇到了一些小麻烦,希望您能够来帮他一下。”

已经是晚上,原本应该在宿舍休息的坂本兄妹这时候却在校外的基地,是有什么特殊的任务?还是仅仅是配合做一下机体的维护?杨皓依稀记得他们从朝鲜回来的时候机体都已经交给基地做维护了,这么短时间里应该是不需要做另一次维护的。

转手给也在基地的小蓉发了个消息,小蓉回复的也很快。

“坂本君在做一个测试的时候机体出现了故障,受了点小伤,虽然他一直在说不要惊动你,但是估计良子她肯定是会和你说的。”

出了故障,竟然还受伤了?

杨皓赶紧起身,给佐藤助教发了一个出校申请之后就跑了出去,佐藤助教不仅负责辅助教学,还要负责c班的日常生活工作,很快就给出了同意申请的回复。只有得到同意之后,杨皓才能够通过校门口的扫描,否则校门是不会开的。

日本基地离学校其实并不远,杨皓这次跑得又非常快,没几分钟就冲进了日本基地的医疗室。

“这……叫小麻烦?”杨皓站在躺在病床上的坂本良长身边。

仅仅在东京at开学的第二个月初,c班就出现了两个重伤员,还都不是战斗中负的伤,这是杨皓也绝对没想到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