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对决之神奇特警》第一章 古街巧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古街巧遇

那是二十七年前的一个大雪纷飞的工作日。(看小说到网)那时,我刚从杭大毕业,在校虽表现一般,但我有着较人一等的文笔,所以被分配到河坊街附近的一家小报社工作。

自从第一天进那扇破旧不堪的大门,我就似乎注定与这家报馆格格不入,就拿那个主编来说吧,他是个年过花甲的杭州老头,半秃的脑袋上凸显着几颗豆大的老人斑,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色的角质框眼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早几年那些典型的老知识分子的标准形象。也不知道是因为生肖犯冲,还是命途相克,这老头对我一直没有好印象。在他眼里,如我这般刚跨出校门不久的后辈属于那种“浮而不实”型的“迷途青年”,干不了什么大事儿,吃不起什么苦;他要是光这么想想也就罢了,毕竟人家也是个“老古董”了,思想僵化、难以扭转,可是工作上,他也常常鸡蛋里挑骨头,一开始你会觉得那是前辈对后辈的关怀和指导,可是久而久之,日复一日,你就会对这样的事感到无比倦怠,甚至有些厌烦。

有一次,我就干脆挑明了和他对峙起来,结果倒霉的自然是我,最后我被他逼着去做和记者差不多的工作。那个时候,记者可不像现在那么风光无限,名声大振,那时候的记者说白了像极了电影里的特务,起早贪黑的,办事儿还得偷偷摸摸,我不知道我的同行们是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不光彩,错,是极不光彩!但是反过来想想自己又不是真的记者,也用不着像他们那样卖力,其实做来做去就是为了摆个谱——给那个老头看看罢了。

这么一想,我的心里也就好受多了。

那天,我正赶上下班。当我看到最后一版报纸的样稿从我眼前抬走时,我二话没说,披上大衣,跨上帆布包,围好了围巾,一阵武装完毕,向大伙儿道了别,推门向楼下走去。到了一楼的时候,我从窗子里向外望去,四周似乎白蒙蒙的,天上还飘着鹅毛般的大雪。我深吸了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木门。这时一股刺骨的寒风扑面而至,我感到鼻子一阵酸楚,于是,我立刻撑开伞,挡住了迎面而来的北风,快步朝前方的马路走去。

这时,我的手在无意间碰到了腰间的帆布包,我一拍**大叫道:“哎呀,我都差点给忘了,不知道这会儿打烊了没有……”

原来,今天一早出门时,住我隔壁的老头托我帮他去河坊街的一家古玩店办点事儿。那老头腿脚不灵便,听我父亲说好像是下放到东北农村时,腊月里掉到了一个冰窟窿里留下的后遗症,平时出行都是骑车,老伴儿又过世的早,就他一个人过活,他女儿偶尔从河南老家赶过来看望他。因为住我隔壁,我也时常会帮他点小忙。

我看这会儿街上还是人来人往的,再说了,河坊街距离报社也就百来米远的距离,我便没有骑车,二话没说,踏着积雪朝目的地大踏步地走去……

这是一家位于河坊街的古玩商店,这清河坊是一条保留了明清时期风貌的小街道,这儿可谓是商品琳琅满目,人手鱼龙混杂。到这里来的除了观光客外,还有些专干小偷小摸的,盗卖古玩的贼骨头。可以说来这里的人是各怀目的,各得所需,有的是走马观花,购得心爱的玩意儿,管他真赝好次,单纯图个乐;有些则是精挑细选,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价格上只低不让,非得与老板争个你死我活。

走了一会儿,我便在一个弄堂口看到了一家古玩店,这店并不大,也不怎么起眼,门口的那块匾上赫然提着三个金色的大字:晰宝斋。

嘿,真有意思,我自小在这杭城长大,这河坊街也少说来了不下几十次了,为什么之前就没对这家店产生什么好奇心呢?看它那匾额上的招牌名“晰宝斋”,还真像那么回事儿。我带着好奇的心理,掀开帘子和厚重的棉布打算进屋。

忽然,一个男人从里面走了出来,重重地撞了我一下,而后头也没回,径直走了。我在背后着实诅咒了那厮一番!

进了店里,古色古香的装潢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再往四周一看,不大的墙上是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字画,匾额;那些酱红色的木架子上搁着形形色色的古玩,有瓷的,有玉的,也有铜的。反正我对这些也是七窍通六窍,也辨不了个真伪,所以就只有眼馋的份儿了,我光知道那些东西好看,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感和让人产生购买**的力量外,其它一概不知。我向四周望了望,心想:这所谓的“晰宝斋”看来还有些名堂!

“小兄弟,过来看看……”一个沉闷的声音从店里的最深处传来,我循声望去,看见一个老头坐在一把破旧的躺椅上,那老头看着足以过了花甲之年,却依然神采奕奕,此刻他正拿着一个鼻烟壶状的东西在放大镜下左看右瞧。最后,他起身将那个玩意儿搁在身后的架子上,一双老谋深算的眼睛从老花眼镜的背后向我望来。

“老师傅,我的邻居托我让您验一验货!”我走上前解释道。

“第一次来吧,听口音,你是本地人,不过这杭州城有不下十家古玩行,小兄弟挑中了老夫这家,不得不说这是缘分,我们捣弄古玩的人最讲究‘缘分’二字,遇上好的东西,这自然是你的福分……不过,眼下这行情,赝品充良也不新鲜了,这就要看眼力,这可是门学问……”

我似懂非懂地听这个老头神秘兮兮地讲解着。当然,我也不是一味的傻子,看到这样的高人,我也不能显露我一窍不通的底细,怎么滴都得装个几分略知一二的模样,至少这样不会被人给当成二百五。

我心里琢磨着这老头的道行,其实说句心里话,此刻我对他的信赖度已经爬升到七八分了。我二话没说伸手就去掏挎包里的那件东西,可是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挎包上不知什么时候被划了一个大口子,我再探进深处一摸,我的天,那宝贝不翼而飞了!惨了,这下准时遇上扒手了。我乍一惊想起刚才进屋时那个撞我的男人,准是他,那个挨千刀的杂碎!我正着急呢,背上都起了一身冷汗。

你要说这是自己的物件这也就算了,怪来怪去也就怪自己出门没瞧瞧那门边的黄历,可是这物件可是隔壁大爷的呀,说不定还是人家的传家宝呢,这不,人家大爷是看我老实,信得过我,才拖我帮他来着鬼地方为他的祖传宝贝鉴定一番。这倒好,东西没鉴定出和结果,倒是先把东西给弄丢了,我真是又急又气,干脆一**坐到了旁边的一张太师椅上。

那晰宝斋的老头看到我这急成球的模样,心里也明白过来几分,忙上前安慰道:“我说小兄弟,遇上贼人了吧,哎,这地方热闹归热闹,可就是长三只手的特别多,袋里可藏不得之前的物品……要不然一个不当心就给那些贼骨头们捞了去……”

此时的我简直怒发冲冠了,一肚子的气没地方出,这火烤着脑门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见着老头在一旁没安好心的说到,心里那个郁闷,恨不得,反手给他两巴掌。

就在这时,屋子的门帘再一次被掀开,借着店里昏暗的灯光,我见进来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人,那人虽然瘦,但是身子骨看着很结实,约摸三十七八岁的年纪,他身着一身橄榄绿,不用说也知道这人是个公安,我和他对视了一两秒,他摘下警帽,露出一头乌黑的短发。

他快步向我走来。

我心里一惊,莫不是自己犯了什么事了吧?!但仔细一想,自己中规中矩,更没有前科,是个一等一的好公民。再说了,反正俗话说的好: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子歪!又没做错事,还怕他呢!

那个公安的脚步在我跟前止住。我连忙起身,只见他伸出一只手,欲和我握手,我赶忙摘下手套,将手递了过去,和他握了手打了招呼。此刻我才看清他的容貌,一张削瘦的马脸,但是很俊朗,尤其是他的眉毛,就像两把锋利的钢刀。

“同志,你好,我们是市公安局的,刚才在门口有个男人扒了你的挎包,被我的同事给撞见了,他正抓着那家伙在路边,我来问问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他的问话很有条理,但是很简单,没有过多的个人情感,但是也没有让人厌烦的官腔。

我把那个被划了个大口子的帆布挎包拿给他看,嘟囔道:“警察同志,您看,被划了个大口子,我的一个包裹不见了,一个用布包着的包裹,大概这么大……”我用手比划了一下,又补充说:“对了,是用红色的布包着的!”

他看了看我,没有说话,他的双眉因为思考而紧紧皱到了一起,他叹了口气,从裤袋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裹问我:“是这个吗?”

我一看,乐坏了,不就是它嘛,这下好了,总算有个交代了。我随即打算伸手去接,可是,那个公安却把手伸了回去,轻轻地咳了咳,又严肃地问道:

“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是……是……”

我心里也在嘀咕说还是不说,但是此刻的情形,是不说也得说。再说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我轻声回答道:“是个玉雕的狮子……”

我和他对视着,我觉得自己此刻很是心虚,虽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是就是有一种心理发毛的感觉,似乎我从小犯的那些坏事儿都在他的眼皮底下,那双眼睛就像一双猎鹰的眼睛,正紧紧地盯着猎物不放。

“伸出手来!”他忽然命令道。

我慌忙,伸出我的右手,此刻,我才发现不仅我的心里正紧张着,这分明也表现在了我的手上,我的右手颤抖着,直到一个东西搁到了我的手心里为止。

“同志,以后这么重要的东西可别放在挎包里,这样太不安全了,建议你贴身保存……东西你先拿回去。”他把包裹递到了我的手里,转身便要离开。

我急忙上前拉住他,对他说:“警察同志,还没跟您道个谢呢,哦,您抽支烟吧!”我兴致勃勃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了一根递给他,全然没有留意身后想再次与我搭讪的老店主。

那位公安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他戴上警帽,转身对我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言谢!”

见他走出了店门,我便快步追了出去,临走前我忽然想到了什么,便转过头对那个老店主说:“老板,我明天这个时候再过来吧……”话音未落,我便朝警官走的方向追了上去。

此刻,大雪已经停了,夜色也渐渐笼罩在这个城市的上空,街上的行人此时也变得十分稀少。我顺着前方望去,那个高个子警官正跨上一辆警用的摩托,他的同事正押解着那个扒手。我跑上前去,喊道:“警察同志,请等等!”

他看到我快步走来,便矫健地从摩托上一跃而下,朝我这边走来。

“你还有事?”他先开口问我。

“警察同志,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感谢您,这东西是邻居拖我来这里鉴定的,如果……不是您和您的同事帮我找了回来,我还真不知该怎么向人家交代,为了表示谢意,这支烟您就收下吧,虽然不是什么好烟,但是也是我的一片心意。”我将烟递到他面前。

他笑了笑,接了过去,将它放进了衣兜里,开口说:“你的好意我领了,可我不在执勤的时候吸烟。对了,小伙子,你是在报社工作吧?”

我今天出门像是和往常一样,衣着朴素,我也没有那种知识分子的稚气,但要说不认识我的人能一眼辨别出我的职业,这我真的还是头一遭遇到。我心里一楞,我起初觉得这样的问话只会在那些出乎神迹的侦探小说中才会遇到,但是我发觉我的第一感觉是错误的:眼前的这个警官与我见面也不足一刻钟,确切地说我俩不算是相识,更没有互报姓名。要说他为什么会知道我的职业,我想就是他一定看到我从报社出来了吧,这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释。

他看了看我满脸的惊讶,咧开嘴笑了笑,随后便说到:“呵呵,为什么我会知道你的职业?这个很简单!”

我疑惑地眨了眨眼,问道:“很简单?”

他指着我的手开始解释起来:“嗯,你递烟给我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你右手的中指末端,有一处发黄的块茧,这是长期握笔杆的人所留下的;

其次,就是你的帆布包上,在那个口子的上方有一块五分钱大小的污渍,要是我没看错的话,那是印刷用的油墨;

再来就是你没有骑车这点我推断你的工作地里这儿并不远,甚至可以这么说,你的家里这儿也不远,而且这附近确实有间报社,把这些一综合我想你一定是在报社工作的,怎么样,没错吧,小伙子?”

哎呀,真是神了,我的心里不住地赞叹道,这简直,简直比侦探小说上的还要精彩!我连忙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他尴尬地笑了笑,对我说道:“啊,小伙子,时间不早了,我还得回局里去,再见!”他的道别干脆有力,毫不拖泥带水。

一场连续数天的大雨把杭城的严寒驱赶殆尽,转眼就进入了春天,望着窗外金灿灿的迎春花,我的心里是种说不出的滋味,整天泡在这个散发着油墨味儿的小屋子里,听着纸张唏唏沙沙的声音,是何等的乏味。我真渴望能冲出这个房间,将那个老编的淫威撇之脑后,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或者穿越大峡谷来一次惊心动魄的大冒险。无论如何都比闷在这毫无前途的小报社里强。我就这样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心里不住地期盼能有不平凡的日子出现。

终于在一个初夏的早晨,我的祈祷应验了。午饭前我听说了这桩本市几年来最轰动的新闻。而这一切也悄然使我的人生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我们的故事也从这里正式开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