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临道天下》第二章鬼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鬼论

将苏灿的qq拖进黑名单后,头像还在不停地闪着,费乐接着点击,这一回弹出来的是一则群信息。

这是一个鬼谈怪论的爱好者建立的群,群的名字就叫‘生人勿进’,是费乐无聊时逛本土论坛“十九楼”发现的。

当时这个群招兵买马的广告置顶在论坛的各板块中,费乐刚开始还以为是某个跟母亲及自己类似的人建立起来的交流群,就兴致勃勃地加了进去。

可是,等她加入这个群后才发现,原来这个群里的都是一些喜欢看鬼故事,喜欢听都市猎奇传说的小屁孩建立起来的。

这群孩子对什么都不懂,而仅仅只是因为好奇跟爱好才聚集在一起。

而好笑的是,当费乐在公共聊天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他们讲了几个故事跟见解后,竟然还被这群小鬼头奉为大姐头。

当费乐打开对话框的时候,里面信息不断闪现,这群小子已经如火如荼地聊了好久了,她用鼠标拖着滚动条,看了看先前的聊天记录,发现这帮小子正在讨论一个叫做‘卖脚婆婆’的都市传说。

看到这,费乐会心一笑,就在对话框里发了个笑脸,这群孩子一见费乐的加入,都立马就止住讨论,争相雀跃地跟她打招呼。

“大姐,你昨天说要跟我们讲讲鬼的分类的,今天继续吧!”

等到普通的寒暄结束后,群里就有人回到了昨晚还没聊完的话题。

“就是,就是......!”其他诸人都开始起哄。

“可是你们先前不是讨论的正欢吗?这样贸然插入我的话题不好吧!”费乐矫揉造作般问道。

“甭理他,一个新人发布的无聊话题而已......!我们还是喜欢听大姐给我们的讲解!So,现在快给我们讲讲鬼的分类吧!”最先那人又说道。

“就是,快点......都快等不及了!”

“沙发......!”

“板凳......!”

“坐等大姐给我们讲解!鲜花,掌声......!”

“也好!让我想想......!”

大伙的热情让费乐极为受用,确切的说,是有点飘飘然。

受惯了学校里同学跟老师们的冷眼、嘲讽跟轻视,她每天也只有在这里受这群孩子的追捧跟崇拜,才可以找到点存在感。

组织好词语,她就在对话框中打道——

“鬼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我们可以称之为‘游魂’。他们可以是刚死之人的魂魄,也可以是因为某种执念强留在阳间的鬼魂,这一类的鬼因为脱离了原本的身体,就像是失去土壤的花草,如果不能及时去yīn间投胎,在人间滞留久了的话,就会被人间的阳气冲荡,最终会灰飞烟灭!”

费乐刚把这则消息发送出去,底下就有人发问:“那么,那个......大姐,我想问下,这一类的鬼会不会害人?”

“这一类的鬼是所有鬼中最无害的。原则上对人基本无害,但......鬼毕竟属yīn,有些容易招灵的体制就经常容易撞见,如果真碰上这样的鬼,这个人往往就会因为yīn气入体,而大病一场;鬼也会因为被人体的阳气冲荡,离它们消散会更进一步了!所以,可以说,伤害是相互的!”

经这一打岔,有些人就不悦了,他们在下面嚷嚷叫道:“好啦,想要发问的人等会找大姐私聊,或者等会让大姐在群里统一为我们作解答,我们现在继续让大姐给我们分析哈!”

费乐微微一笑,十指连动,继续打道——

“第二类鬼可以称之为‘社公’。”

“但,这一类鬼,与其说鬼,倒还不如说是神,因为这些鬼受到人们的香火供奉,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它们也从人们对它们的畏惧跟敬奉当中汲取信仰之力而存活在世。”

“是不是就像现在还有人还敬拜的‘关二爷’?还有在农村贴在门上的秦琼跟尉迟恭这两座门神?”下面又有人插嘴问道。

“对,当然,这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了!”

费乐回道:“不过,也有一些地区,则是给当地出过的名人或者有过杰出贡献的人建祠立庙,把他们奉为地方上的守护神跟土地公,还形成了祭祀的风俗人情。比如安徽南部许多地方奉唐朝时期的汪华为‘太阳菩萨’;在湖南等地就信奉唐朝时期寿阳刺史李景的小妾何媚为厕神;江浙地区奉的时候,原本咋呼呼的对话框中一下都安静了,这些孩子仿佛都屏住了呼吸,各自都在泛着幽光的电脑屏前,静静地期待着......在整个寂静的夜空当中,只有费乐一人的键盘还在敲打着。

“‘怨灵’的生前都是受到什么不公,或是受到什么陷害冤枉,因此就算在他们死后,心中还是怀着执念跟怨恨,从而让他们变成怨灵。

通常这类鬼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们对天地万物都充满怨恨,所以它们会肆意妄为地攻击人类。

当你遇到这样的鬼,请记住,你千万不要对它有所畏惧,因为你一旦畏惧了,你的心灵上就会出现罅隙,哪怕是一点点的罅隙,都会被怨灵利用,那么你最终的下场只有死......!

但也有的怨灵,就算你不惧怕它,可一旦遇上了,也会被它们纠缠住,如果真遇到这样的情况。那么要想摆脱这些怨灵纠缠的唯一办法就是要了解它们怨恨的根源,只有满足它们生前最后的愿望,才能消弭它们心中的怨恨,它们这样就会去yīn间投胎,这样它们才会放过你!”

费乐一口气打了这么多字,而后揉了揉僵硬发酸的脖子,她把这一大段话发送出去后就靠在身后的靠椅上,脑海里想象着一些能让她觉得颇有成就感的画面。

——此时坐在电脑屏幕的那些小屁孩,各个都冒着冷汗,夜风吹过窗台,都能让他们感到脖子后有飕飕的凉意,他们一边承受着扑扑心跳带来的压迫紧张感,一边吸收着这些信息......

过了许久,群里面终于有人缓过神来了,这人赞道:“大姐,你真厉害,好像什么都懂的,要不大姐你干脆就给我们编写一本《遇鬼生存手册》吧,把世界上的各种鬼都详细编录进来,然后教教我们万一遇到这种鬼的应对策略,还有逃生的办法?哈哈......我这主意不错吧?同意的话楼下的就强烈顶起来!”

在此人的带头怂恿下,又有一个网友冒出来了:“姐姐,你实在是太厉害了,我很好奇,姐姐你该不会真是捉鬼的吧?你是哪一派的?茅山道,天师道,又或是钟馗的后人?”

“对,大姐是哪一派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哈!”也有人应和。

可这几人的话,马上就被人反驳:“楼上的几个真是烧饼,而且还是兰州产的那种,试问这世间哪有鬼哦,大姐不过是对中国的鬼文化了解的比我们多一些,然后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而已,大家聚集在这也不过是自娱自乐,请不要在这里宣扬迷信!”

这个反驳的人还算是比较理智的,但在这个群里的毕竟都是一些图新鲜的孩子,所以他的话并不足以浇灭大伙的热情,反而,不一会儿就被淹没在讨论的声cháo中,直接被人给无视了。

“我也强烈支持大姐给我们编一本《遇鬼生存手册》,不过楼上的楼上,你这就不知道了,大姐头这么厉害,肯定是茅山派的传人了,跟香港的英叔(林正英)一样!”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