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陈容国梦回唐朝当侦探翻译》第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世纪中叶的一天,荷兰驻中国大使馆外。

大使馆附近有一家图书馆,这天陈容国正翻阅着一本《大唐狄公案》,忽然看到一个外国人站在他的目前。

陈容国问:“您是?”

“我是荷兰驻贵国的外交官罗伯特·汉斯·古利克,中文名字叫高罗佩,我在chóng qìng生活过好些年。”

陈容国惊讶说:“知道知道,您太有名了,是著名的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我听说,您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通晓15种语言,恰好我正看您写的《大唐狄公案》呢,你成功地造成了“中国的福尔摩斯”,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已经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您是怎么创作的呢。”

高罗佩谦虚地摆摆手:“哪里哪里,我在chóng qìng时,读到一本清初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对清人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中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大为折服,我对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jǐng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也不逊sè。《武则天四大奇案》是清代的一部没有标注作者名字的小说,可能写于1800年前后,但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版本却标注了一个相当近的rì期,(一说,《狄公案》是由清代谴责小说家吴趼人所著的推理小说,笔者注),此书以富于幻想和完全违背史实的叙事展现了狄仁杰的不凡生涯。这位佚名作者试图刻画一位完美的官吏,他在关心百姓疾苦、忠于朝廷之外,还善于根据环境的需要随机应变。我推测这部书的后半部分是伪造的,因而我以《狄公案》为题翻译这部小说时仅限于其中的前三十回。20世纪40年代末,我先是将《武则天四大奇案》译为英文,又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我原本准备在中国出版《铜钟案》的中文本,但由于中国出版商尚未意识到该作品的巨大价值,表现并不积极,我只好先出版英文本。英文本的《铜钟案》出版后大获成功,一发不可收拾。经出版商的再三催促,我一鼓作气在20世纪50—60年代又陆续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最终构成了我的“狄仁杰系列大全”——《狄公断案大观》(CelebratedCasesofJudgeDee),即《狄公案》,包括15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全书约130万字。这些各自dú lì的小说按编年顺序排列,但不依据成书rì期,而是根据狄公一生中重要事件的发生时间。”

陈容国说:“您这书中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唐代的司法、政治、行政、吏治、外交、军事、工商、教育、文化、宗教、民情、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全书均以仿宋元话本体裁写成,只是现在人对这里面的有些文言文,还是不明白,我准备给您翻译一下”

高罗佩先生笑了,说:“翻译它,可不容易,篇幅太长了,我送你几卷原版的,你好好看吧”说着,从提包里拿出几本书。

陈容国接过来说:“好的,我试一试。”

从图书馆回来的陈容国在公路的一侧骑着三轮车,拉着《大唐狄公案》,并悠闲地欣赏着周围的高楼大厦,哼着《真高兴》小曲,突然对面来了一位骑着自行车的老伯。骑得真快呀,像飞似的,还和陈容国在一条行线上,他向外闪了闪,给这位老伯让了道,但这位老伯也向外闪了闪,他又紧向里一拐,但这位老伯也闪了闪,正当他要下车时,老伯的车轮也碰到他的车轮。“叭”的一声,陈容国跌倒了---------

不知过了多久,远处的钟,敲了两下,外边北风呼呼地吹着,陈容国迷迷糊糊地躺着。

他眼皮很重,想睁开眼睛却是有些费劲!此时悠悠地传来一男子的声音,“这位朋友您醒来了?”陈容国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颠簸的马车厢内。车厢外一片重峦叠蟑,马车正穿山越岭缓缓而行。

“啊!”,陈容国大声叫喊了一声,猛然惊醒弹坐了起来。此时,脑中既有恐惧又夹杂着迷糊,茫然四顾,陈容国一抬头便看见两个穿古代衣服的人在旁边!

咦!好熟悉啊!对,在电视剧里看过,这不是兰坊县新任县令狄仁杰和他的忠实助手洪亮吗?!

狄公此刻笑眯眯的看着他,背靠一只书箱坐于车厢一侧的铺盖卷之上,洪亮则在对面一捆布帛上坐着。

“难道是穿越了?到唐朝了?”陈容国小声说。

“大人,我见这个人,在大马路上躺着,就把他背上来了,穿着打扮也和我们唐朝的装束不一样呢?!”洪亮道。

“这样啊,问问这位朋友的原籍何处?”狄仁杰问道。

“河北的,属兔”陈容国回答,他知道河北,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是个古老的名称,唐初始成为大行政区的名称,中华民国(1928年)由直隶省改为河北省。

“哦,你的回答很幽默,河北的啊,又属兔,那你这秀才是河北的兔宝宝啊!”狄仁杰开玩笑道。

兔宝宝!?原来唐朝人也很幽默呢!陈容国心道,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古板,这件事需要研究研究,我要看看唐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呢!

陈容国在一旁胡思乱想着。

接下来的狄仁杰和洪亮对话声陈容国听不明白了,好像是谈论最近朝廷的人事司的改革,里面都是些之乎者也、古代官职名称,他也听不明白。只是听到有钟声响起来。

咦?车厢里顶棚上的古老的铜钟,样子十分奇特?只有电视剧上看见过!

好熟悉啊!上面有镂刻的四个字“大唐盛世”。

就这样,陈容国跟随狄公一行,离别了一个庄子,此后便进入了一片荒山野岭之中。一路上车辚马萧,除几名樵夫外,并不见商贾行人,更不见村舍农家。按照路程,狄公本来可在天黑前赶到兰坊,却不巧途中一只车轮毁坏,耽搁了两个时辰,现在已是rì薄崦嵫,暮霭沉沉,四周群山险恶,令人望而生畏。

(崦嵫:读作‘烟滋’,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境,即今天的齐寿山。古时常用来指rì没的地方。这里泛指山峦,--笔者注)

车仗前两位彪形大汉骑着马挂着利剑,弯弓搭在鞍座前桥之上,狼牙箭在皮蘭中咯咯作响。这两位大汉是狄公的亲随干办,一个叫乔泰,另一个叫马荣。二人奉主人之命,一路护送车仗西行。狄公的另一名贴身随从名叫陶甘,上了几岁年纪,面容清癯,腰背略驼,与老管家一起在车仗后紧紧相随。

马荣登上山梁顶峰,将坐骑勒定,放眼一瞧,前面山道通向一道山谷,再过去又是一座苍山。

马荣在鞍座上转过脸来,对身后车夫骂道:“你个小子,半个时辰前,你就说兰坊县马上到了,却如何还要再翻一座崚嶒大山了”

(崚嶒:读作‘棱层’,这里指高峻的山。笔者注)

车夫听他出言不逊,好生不快,又不敢发作,只得忍气吞声道:“差爷不要要心急,翻过下一道山梁,兰坊城就在你眼前了。”可他在心里却在暗骂衙门里的家伙就是没有耐xìng,还动辄出口伤人。

在一旁陈容国笑道:“这唐代的公务员文明条例还是有纰漏啊。”

马荣翻了他一眼,不知道他说的什么。

马荣又对乔泰说道:“太阳偏西之时这小子就说‘下一道山梁’,行了这许多路,却又是‘下一道山梁’,现在我们前不靠店,后不着村,即便翻过前面那道山梁到了兰坊县,也太晚了。那卸任的邝县令一定从中午时分便翘首金足,望穿秋水,专门等候我们的到来,以向我们主人移印交割。还有,他们一整个县衙的僚属,公卿王爷,名流显宦,按国礼官俗在新县令走马上任之rì,都要去城外迎接我们老爷,然后在官厅中为他摆宴洗尘接风。如今他们一定和我们一样,早已饥肠辘辘了。如此。好不狼狈!”

陈容国听罢,心想,感情这唐代也搞这些迎来送往的官僚之风,看我们多好,zhōng yāng早已经三令五申,不但不许大吃大喝,而且连元旦也不许以公家名义送贺年卡和挂历呢。

乔泰说:“腹中饥饿倒也罢了,口中干渴最是难熬!”说罢掉转马头走到狄公车边。

“老爷,前面又是一条深谷,过了谷,还要再翻过一座大山,我们才能到达兰坊。”

洪亮轻轻叹息一声,说:“官场中,调动之事,本属平常,但是咱们老爷这次调离浦阳,补缺兰坊县,也来得太快,不免令人遗憾。虽然我们一到浦阳就立即碰上了两大疑案,弄得我们席不暇暖,疲于奔命,但是那浦阳地方毕竟是一处物阜民丰的舒适所在。”

陈容国心想,肯定是把狄仁杰从经济发达的浦阳调到兰坊县这个穷县干书记,上级组织部门没有提前进行公示,也没有下毛毛雨、做必要的思想工作,直接下的紧急调令,洪亮身为县委办公室主任当然会有些不满。

狄公淡然一笑,将身子重新于书箱上靠好,说道:“京师那帮残党似与广州商界的狐朋狗友串通勾连,同恶相济,进而加压于朝廷。我在浦阳上任不久,离换届,还有几年呢,但却如此着急的把我提前调迁,原因恐就在此。不过,到兰坊这样一个边野之县任职也不是没有好处,我们在此无疑会遇到在那些发达的地区永远也遇不上的一些有趣的偏题怪题,正可大显身手,大干一场。”

你看看,这是什么jīng神,这是做革命螺丝钉的jīng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陈容国不由的佩服起来。

洪亮对狄仁杰此番议论虽然也点头称许,但是脸sè仍然yīn沉忧郁。因为毕竟年龄不饶人呐,他已年过花甲,华发满头,从浦阳到兰坊这好几天路程,一路辛劳早弄得他jīng疲力竭。他从年轻时起就是太原狄府的管家,一直忠心耿耿,是狄家的一名义仆,狄仁杰的老父亲对他很是喜爱。待到狄仁杰入仕为官,他执意同往侍候小主人,狄老太公欣然应允。这样,他就成了狄仁杰的一名心腹随从,狄公每到一处赴任,都委他以官衙录事参军之职。

车夫啪啪甩了几鞭,车队过了山脊,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向深谷行进。

片刻间,车队已经到达谷底。道旁草木繁盛,荒凉芜杂,头顶松柏yīn翳,夭矫婆娑,本来就不明朗的山道顿时变得更暗淡了。

狄公正yù传令掌灯举火,忽听到道旁一声吆喝:“肥羊休走,快快丢下买路银!”

喊声未落,车前车后立即有人呼叫响应,乱声中一帮面蒙黑纱的劫道强贼突然从树丛中一涌而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