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晚明悲歌》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对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三边总督杨鹤被罢官入狱,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后。 手打吧手机小说站点()洪承畴改杨鹤的招抚为主的政策,变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其帐下“洪军”也渐渐在义军之中有了名气。

虽然洪承畴的“洪军”刚开始并非精锐,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官兵,但和各路义军多次交锋后发现所谓义军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初次上阵的他们竟然在洪承畴的指挥下连连获胜,不由打出了信心。后来又和大明第一勇将曹文诏的精锐部队多次配合取得大胜,更是不将农民义军放在眼里,信心越来越足,也随着战斗经验的积累,渐渐蜕变出了些精锐的样子,战果越来越多。

如一次,一股农民军由于顶不住官军的压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率洪军亲赴庆阳,指挥会战。双方在西澳激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首领杜三、杨老柴被斩杀。此战一扫多年官军之颓气,被朝廷称为“西澳大捷”。

刚开始如火如荼,风起云涌的各路义军被洪承畴四处调军围剿,战力一般规模较小的义军被洪军消灭,战力稍微强点的义军洪承畴就派曹文诏等官军精锐直接消灭。一旦抓住机会,越是厉害的义军洪承畴越是调集所有力量往死里打。一时间各路义军损失惨重,遭受到了起义以来最大的打击。一些义军甚至不战而退,主动放弃了自己抢占的山头四处逃散。

洪承畴得意的在总督府里玩弄着各路传来的捷报,想起以前杨鹤在位时,手里的全是告急文书,自己想打杨鹤却死活不准。再想想现在,官军在自己指挥之下连战连捷,把那些所谓义军实为匪寇的家伙们打得落花流水。

他满意的把捷报放下,缓缓走到桌边的地图旁,将那几支最新消灭和击溃的义军用钉子慢慢在地图上订好,这是他在作战中渐渐养成的习惯。目前托杨鹤胡乱招抚的福,大部分义军都占山为王,没有四处流动。而自己开始对这些匪寇进行清剿之时,各路义军纷纷四处逃散流动作案,从“土匪”变成了“流寇”,而这些头脑简单的家伙显然干什么都很直接,从击溃地点和他们主力逃散方向能很容易的判断出他们下一个集结点在哪里,从而使附近官兵前往继续进攻,不给他们喘息之机。洪承畴正是掌握了这个诀窍,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多的战果。

因此桌面那巨大的地图上订满了标注着各种义军旗号的标记,以及一些“击溃,东去”“歼灭”“投降”等简单的文字形容目前状况的说明。

“嗯?”凝视着地图的洪承畴奇怪的嗯了一声,又转身拿起了手里那几份捷报,细细的看那些义军的溃散方向。虽然那些义军被击溃的地点并不一样,但是他们逃散和撤退的方向却是不谋而合的共同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这是巧合吗?不,这这里面似乎有些蹊跷……他的直觉这么告诉他。

“洪老弟,我的人马到齐了,只要你发句话,老子随时都能入京勤王。对了,路上还顺路收拾了一些叛军,哈哈,真是一群乌合之众,一触即溃。”正在此时,一个豪迈的声音传了进来,曹文诏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清军入关,天下勤王,洪承畴自然也接到了勤王令。别人接到勤王令当然得立即出兵,但他和别人不同,他正处于另一个战场的前线,根本无兵可调。但他却依然召集了自己最大的战力曹文诏,准备让他入京勤王。

“还打败了些叛军?在地图上给我指指……”洪承畴看到曹文诏,脸色稍微好了些。不知为何,一看到这个粗狂的汉子,反而倍感安心。

“嘿嘿,要我读书识字我当然一个不识,可是地图这玩意咱可是行家呢!诺,这,这,还有这,我们打败了三支叛军,说来也怪,他们似乎根本不敢和我交战,还没开打呢,他们就不管三七二一,全部向南跑了。”曹文诏得意的说道。

“什么?”洪承畴大吃一惊,那些被曹文诏击败的向南逃跑的方向也和自己刚才标注的一样,洪承畴皱着眉头顺着铺着地图的桌边来回走了几步,眼里又扫到了前段时间一些不知为何突然放弃山寨逃跑的那些义军。不看不觉得,一看却发现他们也和刚才那些被击溃的义军走的一个方向。这不是巧合,绝不是巧合。

“怎么了?”曹文诏奇怪的望着洪承畴,自己打了胜仗,可洪承畴不但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反而皱起了眉头在疑虑着什么。

“文诏,你看,这是十多天前被击败的叛军,这些是几天前被击溃的,这是你刚才击溃的叛军,你再看看他们的逃跑路线。再看看这些还未和我们交战就主动毁掉山寨向南撤离的叛军……”洪承畴拉起自己的袖口,在地图上用手指依依给曹文诏指着。

“嗯?这不是形势对我们一片大好吗?几乎和我军交战的敌人都被打得像狗一样四处乱窜,洪老弟,这有什么好焦虑的?反倒是那些鞑子都杀到北京了,我们关心的重点应该是北京吧?”曹文诏摸了摸脑袋,不知道洪承畴在担心什么。

“北京?忘了去北京的事吧,看来这次北京你是去不成的了。”洪承畴一边说着一边走到身后的桌边,拿起了笔在地图上钩画起来。

“不去北京勤王了吗?那怎么可以……”曹文诏刚说了一半,就再也没有接着说下去了,因为他看着洪承畴手中飞舞的笔正在他的面前勾画着一个巨大的图形,而这个图形让他不寒而栗,他的眉头也逐渐皱了起来。

那个图形并不是一个洪水猛兽,而是一个巨大的扇形。广西、山西两省的叛军无论是被击败的还是主动撤退的,无论是规模庞大的还是规模较小的,他们逃跑的路线在地图上慢慢的向着南方的某个点在聚集,虽然很不确定,但是他们确实在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扇形。这面扇子并没有给他们两人带来一丝清风,却给他们带来了可怕的信息。

“文诏,确实如你所说,叛军和乱民什么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无足为惧。可是,你看到了吧……他们似乎正在向同一个目标聚集。如果这些叛军开始联合了呢?如果……他们之中出现了一个统一的领导者,他们又会成为怎样一股力量呢?”洪承畴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笔,抬头看向了曹文诏。曹文诏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紧紧盯着地图,他虽然是大明公认的第一猛将,虽然他打败了很多义军,但是此时的他却眉头紧锁,丝毫没有轻松的表情。

“果然去北京勤王的事得缓缓了……至少我可不能在这个危机关头离开陕西了。看来这些叛军也不是傻瓜,虽然知道他们迟早会走到这一步,可没想到会这么快。洪老弟,我们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快要发生了呢。”曹文诏终于开口说道。

义军大都是些眼光短浅的暴发户,每人都追求自由自在不愿受制于人,所以镇压起来也十分轻松,打败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暴民对他们来说,毫无难度。可是,在清军突击北京,大量官兵被抽调入京勤王的关键时刻,这些看起来毫无组织的家伙们突然开始向一个目标前进,这并不是巧合,而像是一个征兆。这个征兆似乎预示着义军正在从分散走向联合,从无组织对抗官兵变成组织对抗,而能够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鱼龙混杂的义军中产生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这正是他和洪承畴最担心的问题,也是早已料到的问题,但他们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一天能来的如此之快。

如果他们的猜想是真的,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和这些义军的真正交锋之时即将到来,他们必须集中所有力量对付的真正对手也即将从无数义军这团混沌中慢慢浮出水面。

“那么……他们到底在向哪里聚集呢?”洪承畴微微一笑,向那扇形的圆锥顶端方向望去,两个巨大的汉字立即就印在了他的眼里——“河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