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我是刘备》江东那一双碧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孙权(字仲谋)无疑是一个福将,当然不是《说岳》中牛皋一流,为示区别,同时也符合他‘吴主‘、‘吴侯‘的身份,我们不如说他‘福帅‘吧。他的基业为了不起的父兄所创,年仅十九,几乎已有了‘守成之主‘的气象,有老谋深算的张昭和风流倜傥的周瑜为之辅佐,有程普、黄盖等不惜‘马革裹尸‘的老将为之戮力。最能见出孙权福大命大之处在于,每逢危急之时,他身边总能及时有一位天赐良将命世,为他排忧纾难,使他转危为安。曹操八十万大军屯集赤壁,欲与孙权‘会猎于吴‘,当是时,黑云压城,甲光映日,也许是三国时代最具文士风流的儒将周瑜,如神龙翩然现身,遂演出一场‘谈笑间强虏(樯橹)灰飞烟灭‘的‘三国周郎赤壁‘;荆州被刘备借而不还,关羽威风八面,又公然辱骂孙权派去求亲的使者,孙权怒火攻心,苦无良策,蓦见‘次及公瑾‘的吕蒙应命而出,以羸弱之病躯作最后一击,从而一举夺回荆州;刘备替关羽报仇,尽起蜀**队,弥山遍野,旌旗蔽空,向吴国杀奔而来。孙权正因周瑜、吕蒙相继辞世而感叹命薄,又一神奇小子陆逊划然而起,一战而将刘备连营七十里的军队尽付丙丁。三国时三大战役:袁曹官渡之战、魏吴赤壁之战和吴蜀彝陵之战,孙权参加其二,借助两把神奇的烈火,而竟能凯歌双奏。妙的是,孙权几乎无须亲临前线,他只消在后方稍加调度,落实些粮草和后续部队,就能尽收煌煌战果,这一份福气,实在够令人羡慕的,也难怪他出生时即‘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活脱脱一个‘碧眼儿‘,充满贵人之象。

孙权平生除受到关羽极度轻慢外,还曾遭受张辽的藐视。区别是,关羽的轻慢与孙权的性命无关(倒使关羽自己因此种下祸根),来自张辽的藐视则几乎要了孙仲谋的命。那也是孙权难得的一次‘御驾亲征‘,在合肥。那一天,张辽大概‘吃错药了‘,他召集了一支八百人的敢死队,向着数倍乃至数十倍于自己的东吴人骤然发难。八百人个个披甲持戟,如饿虎下山,扑向东吴羊兵。当张辽提坦巨神般的身姿率先冲破吴军阵势时,东吴人突然胆寒了,他们护卫着孙权,逃向边上那座由坟堆构成的小丘,再挺出一长列长矛,摆出一种类似古罗马军团的乌龟阵,将孙权铁桶也似护在垓心。‘孙权,你懦夫!‘张辽咒骂道:‘我就是魏将张辽,你敢下来与我一对一决战吗?‘孙权当然不敢,但他也许回了一句嘴(身为三军主帅,被对方咒骂而不出口反击,情面上说不过去),‘懦夫还敢罗唣!‘血脉贲张的张辽得势不饶人,再次发难,急冲而上。最先抵挡的东吴兵成了最早的牺牲品,二十米,十米,辈调度,他们能接受吗?

他们能接受,因为孙权有办法。孙权让出身寒门的平虏将军周泰镇守濡须坞,老资格的朱然、徐盛任周泰的副手。孙权知道朱、徐二位肯定满心不服气,一天便以视察之名来到濡须坞。酒席上觥筹交错,孙权突然让周泰把衣服脱了。在座的还没等明白过来孙权的用意,便集体倒吸一口凉气,但见周泰身上,剑伤累累,刀痕处处,简直可用体无完肤来形容。‘周将军这一道伤因何而起?‘‘周将军这一道伤来自何处?‘‘周将军这一道伤又为哪一个敌将所创?‘伴随着孙权与周泰的一问一答,举座皆惊,齐齐把敬仰的目光投向周泰。为加强和巩固戏剧效果,孙权再接再厉,临时又急出一把眼泪来,边抚摸着周泰的臂膀,边泣不成声,‘将军,我与你亲如兄弟。将军在战场上战如熊虎,为孙某不惜躯命,以至受伤数十余次,皮肤历历如刀凿,我孙某又怎能不知恩图报,委将军以兵马重任呢?‘朱然、徐盛在一边听得噤若寒蝉,从此再也不敢对周泰有任何不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早先也曾受到鲁肃的轻慢,‘吴下阿蒙‘的浑号,当颇能说明吕蒙本来地位之有限。但孙权用人不疑,还广造声势,大搞促销活动,为提高吕蒙的知名度可谓不遗余力。事实证明了孙权的慧眼识英才,夺回荆州,击败关羽,吕蒙功高,堪称一时无二。吕蒙病重时,为使爱将起死回生,孙权曾在全国范围内高价寻访杏林圣手。人主而能贤达若此,吕蒙真可死而无怨了。

陆逊被孙权任命为抗击蜀军的主将时,也许整个东吴都在私相询问:‘陆逊是谁?‘孙权遂仿效汉高祖刘邦‘韩信拜将‘的做法,大起将台,在做足了声势之后,才将陆逊隆重推出。《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对此颇有渲染,兹不赘。

其实陆逊早先因吕蒙病重而领军职之时,就曾将自己的藉藉无名利用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他知道关羽极端自负,遂在杀心初动之时,先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一面对关羽的神勇大加赞叹,一面将自己的仰慕之情表达得无比肉麻。如果关云长真是‘大意失荆州‘的话,这份‘大意‘也差不多是陆逊强加给他的。──碰到这样一个只会奉承拍马的东吴小子,关羽那把漂亮的长须能不飘飘欲仙吗?

孙权对周瑜、鲁肃,均敬如兄长。虽然没有刘备那种动辄与爱将‘寝则同席‘的爱好,但把他们请到家中,一边喝酒,一边秘密商议,孙权处理得别有一套。为了加强对部下的笼络,商议前他常常还会把自己年高德劭的老母请出来,让母亲代自己说两句得体的话。孙权派诸葛谨出使蜀国时,因诸葛谨乃诸葛亮的亲哥哥,所有人都认为诸葛谨将一去不还。‘胡说‘,孙权拍案而起,‘我与子瑜(诸葛谨字)生死与共,天地同鉴,子瑜不会背叛我,就像我不可能背叛子瑜一样。‘果然,诸葛谨回来了。

孙权识人之明,即使酒意朦胧之时,仍不减分毫。据《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记载,蜀人费祎出使吴国,孙权酒后吐真言,对费祎说道:‘贵国杨仪、魏延,不过是两个小人,即使对蜀国曾有过鸡鸣狗盗之德,也不该委以重任。贵国一旦没有了诸葛亮,两人必定会生出祸乱来。诸君太不晓事,不知早加防范,那时不仅贵国深受其害,怕也要连累孙某不轻。‘──这是惊人的预言,由于后事完全如孙权所料,孙权便不仅善于识人知人,竟然还显出看破悠悠时空的超凡功力。

江东那一双碧眼,深不可测。

孙权本来也有称霸中原的雄心和意图,所谓‘思有(齐)桓(晋)文之功‘,只因鲁肃的规劝,他才即刻明智地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先识时务,再成俊杰(鲁肃当时告诉孙权:‘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猝然灭亡,所以将军只有鼎足江东,先观望天下再说‘)。孙权的长处在于,一旦明确,他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基本思想。这以后,孙权便兢兢业业,先求安定一方,同时百般警惕,不断做好外交工作。总体上看,孙权的政策较少攻击性,无论赤壁之战还是彝陵之战,都不是由他挑起战端。袭击关羽,其实也是蜀国食约在先,对荆州借而不还。为了一方太平,孙权时而与蜀国和亲,时而又想着与魏国通婚,于兵法中的‘借‘字诀玩得犹为娴熟:或借力打力,或借力去力,或借力生力。

吴国派使者赵咨都尉出使魏国。曹丕问道:‘吴王何等主也?‘赵咨答道:‘聪明仁智,诚乃雄略之主。‘‘愿闻其详‘,曹丕显得饶有兴致,赵咨便做了这番发挥:‘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而虎视天下,是其雄也;不得已而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这最后一句话,即孙权之‘略‘,更能说明孙权的本质。因为,我们只有将他的隐忍与韬晦(亦即陈寿所谓‘勾践之奇‘),与‘安得弯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的勃勃英姿结合起来,才更能接近那双眼睛的真相。

在那样一个乱世,孙权居然能把人主的位置坐得那么稳妥、长久,实际执政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简直是一个奇迹。难怪曹操生了那么多杰出的儿子,仍然要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周泽雄]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