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都没有读完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有多大价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布了本届5部获奖作品,其中票数最高的《你在高原》引发了最大的争议。有人称,“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本届茅奖评委盛子『潮』回应称:“至少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大多数评委看过四一天半读完,那叫“读”吗?完全是应付差事嘛!

文学的价值主要在于以文化人。无论是传播知识,还是宣扬某种价值观,都要以读者“读过”为前提。从传播学的角度说,一部作品没有为受众所接受,那就是无效传播。如果一部小说,有责任阅读的评委需要“咬着牙”才能读下去甚至咬牙也没有读下去,那么没有阅读义务的社会公众怎么能读得下去,这样的作品能有多大价值呢?尤其匪夷所思的是,连读没有读过,评委凭什么去投票呢?

诚然,评论文艺作品不能光看受众的人数,但受众数量至少是评判的重要指标之一。读者多的作品未必就是优秀作品,但没有读者的作品肯定不是好作品。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没有一部是无人问津的,实际上为人所喜闻乐见也正是“文章千古事”的条件——无法想像,没有读者的著作能够流传下来。

曾有报道说,像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之类权威奖项的评选,出版社往往比作者更积极、推介及公关的力度也更大,因为获奖会大大地促进书籍的发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一部真正的优秀作品,应该是因为洛阳纸贵而获奖,而不应该是因为获奖而洛阳纸贵。

经典名著既要经过读者的检验,也要经过历史的检验,因此评价一部作品至少要有一个接受、消化、品评的过程,而四年一届的茅奖评选的都是近年出版的新作。就拿本届评选来说,进行终评的作品有20部,足有数千万字,评委要认真读完也不是件易事。同时应该承认,本届获奖小说的阅读率不高与其出版发行后的时间较短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网友表示都没有听说过《你在高原》等获奖小说,重庆书城的负责人也对记者说《你在高原》还没有到货(据8月21日《重庆晚报》报道)。众所周知,nba“名人堂”规定球员退役5年后才有资格参加评选,这就是为了给出一个沉淀期,以利于评选的客观和公平。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官方奖项的社会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每次评选都会引来大量的媒体报道,但每次引起关注都不是因为作品的优秀,而是因为评选的“另类”,比如前年鲁奖因为“羊羔体”而被热炒,这次茅奖又因为入围及获奖者多为作协『主席』而广受关注——这是文学之幸,还是文学的悲哀?

有人说,茅奖作品几近“零读者”可能意味着小说乃至文学的时代已经结束,就像唐诗宋词元曲都成了明日黄花一样。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很可能“不幸而言中”,但小说及文学还是有机会的,而茅奖等奖项还能否主流取决于评选有没有更灵活的标准、更开放的心态——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闭门评选、自娱自乐,那就“死定了”!(盛大林)

(转自武汉综合新闻网)

8jx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