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乱世一清平》第8章 转瞬三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操进了太学,萧恩拜在蔡邕门下,夏侯惇依旧无所事事,只好隔三差子将,擅长品评人物,甚至有“一言定终身”的声誉。无数名士都希望得到许邵的好评,借此一步登天。曹操拜访许邵,本来打算邀请萧恩一起去的,只是萧恩自从险些被蔡邕一语道破身份之后,对这个时代的名士再不敢小觑——万一许邵真能看出自己的端倪,那今后岂不别扭?而且说起来,许邵这个人也颇为自命清高,对于萧恩这个商家子,未必看得上眼,所以萧恩干脆婉拒了曹操的邀请。

只是,曹操这个宦官子弟,在许邵面前也一样吃了闭门羹。当然,曹操这家伙可不像是那些爱惜羽毛的文人,他直接带着夏侯惇冲进许邵府上,举刀威胁许邵(注5)。许邵也干脆不负众望,给了曹操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

说了半天曹操,有人问萧恩这段时间干什么呢?萧恩当然很忙,只是乏善可陈。蔡邕府上藏书破千(注6),足够萧恩每天阅读了,要知道,这些书籍绝大部分都在后世失传。虽说萧恩对于其中的学说并非十分认同,但从其中却能更好的了解这个时代人们对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形态的看法。何况蔡邕学贯古今(注7),他的讲解更是让萧恩获益匪浅。何况蔡邕除了以外,在书法、音乐和棋艺上也均有不凡的造诣,萧恩在蔡邕身上可以说挖到了一座金山,每天都在努力地汲取着财富。当然曹操也时常来拜访蔡邕,蔡邕对于这个小他二十多岁的少年也十分欣赏,甚至闲暇时也教导曹操诗赋的知识。

当然,你们肯定说,萧恩去了蔡邕家里,为什么不写他追求蔡大美女,反而只写他读书学习。很遗憾,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万众期待的蔡大美女要到熹平六年才会出生(注8),换句话说,这年头,蔡琰还连个细胞都不是呢,可见穿越这事也不是越早越好啊。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熹平元年。大汉的三公九卿换了一茬又一茬,曹嵩也爬到了大鸿胪的位置。只是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扰乱朝政,大汉仍然一步步走向灭亡。

————————

“文归,你猜我们今天干什么去了。”

曹府厢房,喝得醉醺醺的曹操在萧恩的房间炫耀自己的经历。

“大半夜的你还不睡?是不是又去偷看谁家的媳妇洗澡了?”

萧恩挑了一下眉毛,要说曹操也真够不争气的,除了在蔡邕那里稍微认真一些之外,剩下的时间完全就是陪着袁绍等人胡闹。这个时候,北方那位已经指着村中的桑树大呼“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南方那人也已经用计独自驱赶海贼,声名大振。相比之下,现在的曹操简直就是胸无大志的典范。

“才没有,偷看洗澡的事情,去年起我就不做了。”曹操红着脸大声抗议。

——怎么感觉像是小孩子宣称自己不再尿床一样!肖恩无力吐槽。

“那你们又干了什么好事?”

“嘿嘿,我们今天白天看到有人结婚,晚上我和本初就偷偷进去把新娘子偷了出来(注9)。”

“喂,按照大汉律,你们这可是犯罪的啊。”

“没事没事,主人家没现我们。而且我们看了看新娘子的相貌,就把她放走了。”

“你……算了。”萧恩想要说些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摇摇头,闭上了嘴巴,继续拿起了从蔡府带出来的竹简。

“文归,你也太认真了吧,反正伯喈先生对你一直赞誉有加,偶尔轻松一下也好啊。”曹操看到萧恩在这个时候还在读书,干脆劝道。

“我不比你。”萧恩叹了口气,不过还是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竹简,“我只是个商家子,不付出更多努力的话,我是得不到任何机会的——即便我想要的是清平也一样。”

“文归,说真的,我有时候挺佩服你的。”曹操双眼的酒意刹时散去,恢复了往日的清明,“很多事情,你看得比我清楚。我也知道,自己再这么下去有可能一事无成,只能靠父亲的遗荫过日子。”

“你既然知道……”

“等我说完。”曹操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件事情上,你没我看得清。现在的大汉,不比孝武皇帝和光武皇帝(注1o)那时候了。现在的世道,不是你有学问、有本事就能当好官的。世家掌握了太多太多的权力,不靠近他们,你什么也得不到。”

“这些我知道,但是……”

“袁本初家里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就算你只想当个县令,当地豪族恐怕至少有一半和袁家有关系。”说到这里,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厉芒,“得罪了袁家,你什么都别想干。”

“也是呢……”萧恩叹了口气。袁家的权势,他虽然不像曹操认识的那样清楚,但多少也知道一二。

“说实话,我也羡慕文归呢,每天可以听伯喈先生的高论。”

“也听不了几天了,先生准备让我去游学一年。”

“这么早?”曹操有些惊讶,萧恩现在可只有十六岁,而且大汉四邻不稳,也难称太平。

“先生认为我跟着他也学不到什么了,还不如出去拜访一下当世大儒,说不定能有更多收获。”萧恩耸耸肩,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他也懒得出去游学,毕竟这是汉朝,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汉朝,游学什么的,相当痛苦啊。

“要不要把元让带上?现在父亲胜任大鸿胪,元让也不好去兵营了,每天闲着没事。你带上元让,路上起码有个照应。”

“还是算了吧,我是去拜访大儒,元让估计受不了那种气氛。”萧恩想了想,还是婉拒了曹操的建议。

“也是……那你什么时候走?”

“明年开春吧,到时候直接从谯县出,就不来洛阳了。”

————————

注1:夏侯惇虽然进入军营,但并非从军,而是混进去观摩学习。当然,正常来说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但是一方面曹嵩是司隶校尉,另一方面东汉末年吏治**、军队管理更是十分疏忽,所以夏侯惇混进去也是可能的。

注2:汉质帝以来,直到东汉末年,太学规模一直维持在三万人左右,不过考虑到党锢之祸的影响,此时这个数字可能稍微有些水份。至于年龄问题,虽说有十八岁入学的规定,但有记载的最小的太学生是十二岁的任延年,所以曹操的年龄虽然不达标,但是入学也不奇怪。

注3:蔡瑁和韩遂年轻时都和曹操有交往,不过是不是在这个时期就不清楚了,这里为了方便剧情,让他们在这个时期开始交往。

注4:这里指的是老婆和孩子。桥玄对曹操的评价可以参考《三国志》和《魏书》,这里不多凑字数了。

注5:事迹见《后汉书》,当然带没带夏侯惇不知道。《异同杂语》里说曹操“固问之”,不过我觉得许邵这家伙未必会因为曹操“固问”就回答,恐怕还得动刀子。

注6:蔡琰归汉以后对曹操的说法是蔡邕藏书四千余卷,这里考虑蔡邕刚到洛阳不久,就算有书也不会全带来(那可都是竹简),所以只认为破千。

注7:这里指的是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在东汉时期,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争端十分严重(与其说是学术之争,倒不如说是利益之争),直到郑玄编注群经,才结束了两派的争端,使经文进入了一个“小一统”的时代。具体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情况请有兴趣的读者自行搜索,这里不多做评论。

注8:熹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77年。萧恩进洛阳拜师是17o年,所以说穿越要看准时间啊(大雾)。当然,学术界也有看法认为蔡琰是174年出生的,这里不予采纳。

注9:事迹见《世说新语》,《三国志》中并未录入此事件。

注1o:孝武皇帝是汉武帝刘彻,光武皇帝是刘秀。汉朝皇帝除了谥号外,前边还要加个“孝”字。

</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