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水上帝国》楔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楔子

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福建省,又称“八闽”。{Www。 手.打/}

“闽”者,门内养虫也。福建多蛇虫猛兽,人们便拜请龙蛇至家供养,以求赐福佑安,福庇子孙。

从地理环境讲,“闽”字也具象形特征。福建背靠环山,面朝大洋,海运通达,这与“门”的半包围结构吻合;

背后数座大山,阻隔了人们迈向内陆的步伐,故闽人多习水性,如龙似蛟翻弄海上,“虫”即为龙的代称。是故为“闽”。

福建沿海居民多以疍户为生,兼顾商贸为计。

疍户是打鱼为生的贫民贱称。疍户还深入海底,捕捞贝壳、怪石,拿去与商人贸易,换来老婆的头花,孩子的玩意儿,走亲串友的礼物。

泉州南安石井郑氏家族就是众多疍户其中之一。

郑氏先祖原居河南荥阳,因避战祸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泉州杨子山下。

郑氏绵延相传了九代,九世孙郑达德,字西庭,生子三人,长子郑仕俦,次子郑仕表,幼子郑仕安。

因郑西庭家中极度贫穷,缺衣少食,幼子仕安又兼体弱多病,不到三岁竟然夭折了。

郑西庭十分伤心,对幸存的两个儿子呵爱有加。长子郑仕俦忠诚老实,次子郑仕表颇聪明,顽皮起来毫不输于纨绔子弟。

泉州近海,郑仕表便随从渔家出海渔猎,三五日不踏家门是常有的事。

每次出海归来,郑仕表都拿回一些银两或货物,以补贴家用。郑西庭见这孩子懂事些,读书不用功,也不怎么批评他。

见父亲不责怪他,郑仕表愈演愈烈,竟拉着父亲郑西庭,要他同去下海渔猎。

郑氏家里实在太过贫穷,依靠儿子养家糊口也说不过去,郑西庭便欣然应诺,带他出了几次海,收获得盆满钵盈的,心中自然高兴,督促兄弟二人读书之心,便有所懈怠。

这年夏季,郑西庭有心多捞些收成,带着两个儿子,驱一叶小船便出了海。

这天天气不错,海面风平浪静,许多渔民都正勤力捕捉。郑西庭见到这种情况,携带两个儿子离开这片海域,向远处驶去,期望在人少的地方有个更好的收成。

也许是水太深的原因,鱼网撒了多次,父子仨人连片鱼鳞也没捞上来。

他们便向大海更深处划去。把船停稳,郑西庭用力撒网,果然打捞到不少鱼虾,不一会儿,船上便快装满了。

郑西庭十分高兴,心想:出次海不容易,再撒一网就回去。就又撒了一次。

收网时,像被海底什么东西挂住似的,鱼网异常沉重,一丝一毫也拉不上来。兄弟俩见了,忙帮父亲一块用力拉网,父子三人使满了力气,鱼网毅然稳丝不动。

这时,天气突然大变,乌云滚滚,层层压顶,用鼻子都能闻到暴雨降临的气息。

继而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兜头盖脸浇灌而下,父子三人无处躲藏,被淋了个精湿。

郑西庭觉得鱼网很邪门,心中惴惴不安,把网绳就从手腕去掉,准备扔入大海。

仕表看了出来,说:没有鱼网,以后怎么逮鱼?买新鱼网得要一两现银呐,快够一个月吃喝了。

说着,从父亲手中接过鱼绳,身体后倾,要把网拽回船内。

说来也奇怪,三人拉不动的鱼网,郑仕表一人竟然拽上船来。当鱼网从海中慢慢升起时,海水闪出一片金红色的光线,把鱼网全都拉到渔船上,网中捕获了一条海鲤。

这条海鲤有一人多长,全身上下火焰般红艳欲滴,那海鲤身陷网中,毫不挣扎,睁大眼睛望着他们三人。

他们父子大吃一惊!正要连鱼带网一块扔回海里,海鲤突然口吐人语,央求道:郑毓程,若富贵,垦请放还众海族一条生路!

郑仕表学名毓程,他闻听到海鲤说出人话,惊得目瞪口呆,自己却被吓得说不出话了。他们父子三人都呆若木鸡,望着海鲤一动也不敢动。

海鲤见他们不予回答,又急求道:郑仕表!他日你若富贵,万万不要忘记今日之事!

郑仕表首先醒悟过来,忙答:是!是!……可是……我怎么又怎会富贵起来?

海鲤听了,大喜,尾击水面,哗哗作响,回说:此乃天机,不可轻易泄露,按照今日允诺,定保你五代富贵,千万勿忘,千万勿忘。说罢,尾巴轻抖,纵身入海。瞬息间,那金鲤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时,天空放晴,万里无云,海面恢复平静。

父子三人骇然惊恐,急忙驱船回航,半刻也不敢停留。自此以后,郑西庭父子三人,再也不敢踏入海中半步。

为养家糊口,郑西庭便进山中,以开采石料,补贴家用。

泉州地处丘陵地带,十之**都是山地,可耕地仅占十分之一,又因近海,河流像蛛网纵横交织。

俗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泉州依山傍水,土地又十分缺乏,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开进山中,叮叮当当开采石料,所以泉州石料远近闻名。

若在前朝,村民还可以驾船出海,到南洋、支那、澳门等地,进行商业交换。

洪武年间,朱元璋征伐南洋岛国吕宋,屡战屡败。这位贫民、乞丐、和尚出身的皇帝,竟然以为大明朝子民,从海上暗中支援吕宋,一声令下,施行海禁,禁止沿海渔民下海,违禁者全家充军或者杀无赦。

这样以来,就坑害了泉州的沿海百姓,一分土地一分水田,怎能养活一大家子人口?依靠远洋贸易支撑营生的村民和靠海渔猎采珠的疍户,无法生存下去,便挺而走险,顶风作浪,不顾朝廷法纪,私自下海经商。

那些游手好闲、无赖之徒,见渔民大获其利,便在海上进行抢劫,海盗由是而生。

为保护利益不受损失,多次被劫后,商人就在船上备下武器,用来对抗抢劫的海盗。海盗受到阻拦,竟胆大妄为,到沿海村中大肆掠夺,官兵屡禁不止,他们愈加猖狂起来。

随着全球大航海时代来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欧洲各国海盗远渡重洋,不辞迢迢千里,在非洲、印度建立据点,成立东印度公司,对亚洲以及全世界的黄金、茶叶、丝绸、香料、矿石等原材料进行疯狂掠夺。

日本长崎,中国澳门、南洋菲律滨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

土著居民在殖民地的奴役下,过着生不如死的、牲畜般的日子,他们都期盼朝廷能够派军队剿灭他们。

可南洋朝廷不力,日本处于六十六国分裂状态,大明朝版图雄伟,民族众多,皇帝和大臣们根本不把海盗放在眼里,更不把沿海当作不可分割的版图一部分,以为那里只是自己闲来无事游玩的后花园。

殊不知道,中国近代史掀开鼻泗横流、粪尿齐漰、臭不可闻、鲜血淋淋那一页,就是被西方列强从海上打开大门,从而割地求生,卖主求荣,国将不国!

所以,大航海时代,中国亟需诞生一位铁血伟人,即精通商业,以抵抗夷族近似白抢的商业交换,又对军事十分捻熟,高唱铁血战歌,驱赶外夷,保家护民。

郑仕俦年岁稍大,便跟随父亲进山开采石料。郑仕表年纪尚幼,被父亲送进书塾,专心读书,后竟高中举人。

郑西庭开采石料时,无意间发现一片玉矿,家中逐渐富裕起来,并为郑仕表在泉州捐赠了一个小官职。

郑仕表后娶妻两人,生子有五,长子郑一官,字日甲,号飞虹,不喜读书,颇有膂力,比郑仕表更加喜欢在水中嬉玩。

郑仕表想起自己幼年时节所遇怪事,不敢再在海边停留,举家迁到泉州去居住。

迁居不久,郑仕表遇到妈祖托梦,说:十五岁那年,要提防长子遭遇不测祸事。

梦醒之后,郑仕表发现床前留有一尊妈祖塑像,愈觉奇事连连,大祸临头一般。从此,郑家家中常敬妈祖,每逢初一十五,全家都跪拜塑像前,烧香请愿,经年累月,不敢有半分懈怠,以求全家平安。

郑一官却不以为意,照旧游玩不辍,读书之事抛到脑后。即使被强行押到书塾,不到半日,必定与人殴斗打架,常把人打得面目全非,跪地求饶。

母亲黄氏管他不住,就让郑仕表来降他。郑仕表每天去官衙,总把他带在身边,片刻不许离开半步。没想到,该去的总会去,该来的仍然要来!挡是挡不住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