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第四十回(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黛玉被大红色的盖头遮住了视线,由两个丫鬟搀扶着,离开自己住了大半年的院子,经过门廊,院子,月门,终究走到了正厅。

然后被宋夫人引着,走到了正座前,垂着头,可以看到前方母亲穿着的石榴红妆花锦绣裙子,和父亲穿着的深蓝色袍子的下摆,以及一双绣着吉庆云纹的靴子停在自己身边。

徒瑜亦是一身大红喜服,他在黛玉来之前已向林如海夫妇行过了子婿之礼,他盖头遮住了黛玉的容貌,他看不见黛玉此刻的神情,只能看到黛玉的手轻轻搭在两侧丫鬟手上。看的出来,微微有些紧张。

徒瑜心中欢喜,却是不愿在自己的婚礼上失礼。勉强把视线转过来,只和黛玉一同躬身拜别。

林如海心中万般不舍,却也只能忍住,慢慢的道,“吾女年少,娇养于闺阁,宠溺非常。自小教以诗书,盼汝识礼;令习女红,盼汝勤奋;修以琴棋,盼汝典雅。万幸汝未负父母之心,温顺明理,娴静庄重。然今日于归,老父唯望汝二人日后举案齐眉,琴瑟相和。”停了一下方又道,“老夫此生唯有一女,今将小女托付与王爷,万望王爷善待之。”

黛玉听了父亲一番话,几乎要落下泪来,勉强忍住,心中却更加不舍。却听到旁边有个沉稳的声音,“岳父请放心,王妃既为吾妻,吾必当不负于王妃。”心中又是一颤。

林夫人有些梗咽了,话都说的断断续续,“尓日后当恪守闺训,谨慎宽和,贤良温顺。此方为,”却是再也说不下去了。

黛玉不知母亲此刻是何形状,自己却是再忍不住,泪盈于眶。赶忙把头垂的低低的,好让眼泪直接滴下,不毁妆容。却是泪闸一开,数不清的泪珠儿渗进大红色的地毯里,所幸未为人所发觉。

再拜,三拜,由弟弟晋贤背着,黛玉到底还是在欢腾中离开了林家,眼泪直直的滴在了晋贤的衣衫上。听到晋贤低声道,“姐姐,好姐姐,别哭了。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呢,哭红了眼就不好看了。”偏偏自己话音里也带了几丝梗咽。又道,“无论怎样,林家总还是姐姐的娘家,想回来也总是能回的。父母和我,都会惦记着姐姐的。”

黛玉并未答话,往日觉得林府很大,大到从内院到外院都有很长一段距离。可是怎么今天这段路竟这般短,没过多久就这样出了府门呢。

晋贤将黛玉背进了花轿,当绣着凤栖梧的大红轿帘放下时,外头谁也不能看到黛玉的身影了。

而黛玉,只觉得眼前一暗,随即便感觉到了轿子微微摇晃起来,知道这就已启程了。便从袖中滑出一个还不到巴掌大的把镜,这是随行的嬷嬷在出门前塞给自己的,让自己注意着妆容。黛玉不敢掀起盖头,只是凑合着在盖头下照了照,所幸眼泪没有滴在面上,妆容还算完好,因涂了粉,若不仔细也看不出来哭过的样子,只是眼睛却到底有些水色。便抽了条帕子微微摁了摁眼角,再看却是找不出瑕疵了。

黛玉这才安宁下来,却是又想到,从今以后,便不再是林家女,而是徒家妇了,便又有些想哭,却是强令自己不许掉泪,好容易才忍住了。

却又想,也不知此时父母在做些什么,晋贤又在做些什么,可会惦念自己。

这样胡思乱想了一路,也不知过了多久,轿子到底停下来了,黛玉听到了外面爆竹炸响的声音,心知这已到了王府,心中不由噗噗的跳了起来,又是紧张,又是害羞。

眼前似乎多了些光亮,声音也更加清晰了些,黛玉搭着雨莺雪雁的手走出了轿子,随即有喜娘递过了一条红绸的一端,一手搭着雨莺,一手牵着红绸,有些紧张的向前走着。

台阶,门槛,黛玉走进了惠郡王府,随即又是一阵爆竹响起。地上铺着绒绒的红色地毯,长长地一直通道正房喜堂。黛玉深吸了口气,慢慢的向前走去,又是一道雕绘着吉庆花纹的门槛,抬脚跨进去,便走进了喜堂。

接下来的时间里,黛玉只是随着礼官的唱和,和身边丫鬟喜娘的提示依言而行,拜过天地,又向皇宫方向遥拜,算是拜过高堂,再来便是夫妻交拜,下拜,再拜,三拜,随之便被牵引着走进了洞房。

洞房里也并不宁静,坐了好些华服美饰的女眷。黛玉被安坐在喜床上,头微微垂着,看着面前盖头上的绣纹。

很快,一杆乌木镶金缠着红绸的喜称小心的挑开了大红盖头。黛玉只觉得面前光亮了许多。也不知当不当抬头。却已听到身边一位女眷的声音,也不知是谁道,“看看,好标致的新娘子呢。”

黛玉只觉得脸上有些烫烫的,心知自己脸上必是羞红了,越发不敢抬头。只觉得身边一沉,新郎已坐在自己身边。

一把花生红枣一类的东西撒在床上和新人身上,这是撒帐,黛玉早已听母亲说过这个习俗,并不敢动。隐约听到身边人用极低的声音道,“你,没被砸痛。”

黛玉不禁微微抬眼望去,看见身边的男子眼眸如星,正看着自己,眼中满是关心,便不由心头一跳。

一位头上戴着大红宫花的女眷,端着一盘点心走过来。另一位同样打扮的夫人,拿了缠着红绳的筷子,夹起一块来,送到黛玉嘴边。

黛玉低头咬了一小口,里面是夹生的。便听那夫人笑道,“新娘子,可生不生呢。”

黛玉是知道这个习俗的,只得小声道,“生。”

房里女眷又是一阵笑声,那夫人笑道,“新娘子可是说了生的,日后定能百子千孙,多子多福呢。”

黛玉羞红了面颊,也不知该作何反应,只得低着头,嘴角微微上扬。

本朝重礼,尤其是婚典大礼,更是习俗众多,摆在最后的便是饮合卺酒。

一个红漆木描金牡丹的托盘中,放着一对小巧的绘制鸳鸯的白玉骨瓷小酒杯,用大红绸带系着,被送到新人面前。

黛玉微微侧过身子,伸手取过杯盏,正和另一只手碰个正着。黛玉努力的装作若无其事的表情,只可惜却并不怎么成功。

徒瑜凑过身子靠近黛玉,慢慢的和她一同喝完了合卺酒。见她脸颊羞红,眼睛正看向他。忽而两人眼神交汇,黛玉便又垂下眼帘,只看着衣襟,嘴角却也是微微勾起,越发显得娇俏可爱。

用完了合卺酒,黛玉和徒瑜一同把酒杯放回托盘上。那位夫人便端着托盘笑道,“饮过合卺酒,新人日后定会长长久久。”便走离了,将托盘交给身边伺候的丫鬟。随即笑道,“好了好了,礼成了,新郎官该出去待客了,新娘子就交给我们。”

徒瑜便只得笑笑,对黛玉道,“这是十嫂,是我十哥的王妃。”话还没完,便又听另一边坐着的女眷笑道,“好了,出去,你还想把我们都给你家新娘子都介绍一遍再出去不成。放心,我们不会欺负新娘子的。”又笑道,“十二弟妹,我是你六嫂。在座的,也都是亲戚。不必太拘谨。”

黛玉见她这样说来,便微笑着,“六嫂。”却因着新婚的禁忌,不能起身。却也是颔首为礼,并不敢失了礼数。

徒瑜只得讪讪的笑了下,见众女眷都等着他走呢,只得道,“那,我先去前面了,嫂嫂们多担待些。”

因太子妃不在,二皇子纯亲王妃为长,便笑道,“十二弟这是得有多疼王妃呢,我们又不是老虎,还能吃了新娘子不成。”

徒瑜听他们这样说,便只能团团一圈拜过,有心想交代黛玉几句,看看周围人都在看着他们,便只得看了黛玉一眼,随即出了门。

纯王妃这才回头笑道,“十二弟妹,我是你二嫂,日后便是一家人了,咱们妯娌可要多多亲近。”

黛玉见她笑的颇为和气,却总觉的透着些虚假,却也不便有什么反应,便也微微笑着道了声,“二嫂。”

恒王妃笑着接过口来道,“这会子就认起人来了,只可惜太子妃不在,她前些日子还和我道,说是这些日子怀着孩子,怀相又不怎么不好,连着两场热热闹闹的婚事都没有参加。”

诚王妃随即道,“可不是说呢。”又笑道,“弟妹,想着几天前咱们还是以姐妹相称,如今却是真的做一家人了呢。”

这诚王妃便是何家五姑娘,黛玉便微笑道,“十一嫂。”

诚王妃便笑道,“这回可如我愿了,如今我也有弟妹了,这会子我可也做嫂子了。”又笑道,“看你们还说不说我是最小的媳妇。”

众人皆是一笑,又认了一回人,在座的都是皇室女眷,也是黛玉日后的嫂嫂妯娌,还有几位已出嫁的公主。若是在平常百姓家,不说至亲,也都是极亲近的家眷。只是皇家媳妇,皇家女儿,那里又是那么好做的。

随即便有恒王妃笑道,“前面还有那些位老王妃,长公主,官眷们也在外头坐着。他们虽不能进来,却也不能只让嬷嬷丫鬟们招待。其他人还好,几位长辈还是要见一见,问个好的,咱们这些做嫂子的,也不能总拿新弟妹取笑。”

众人皆道很是。

长宁公主还笑道,“我们这做大姑子的也不能拿着弟妹取笑啊,不然这么一个可人的弟妹要是害羞恼了。明儿个,十二弟还不得来找我麻烦。”

众人又是笑了一回,这才出了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