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雪天不冷》第10章常青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孝敬父母不能等。孝敬父母是用语言说不尽的,是用任何比喻也比喻不尽的。有人把父母的光辉比做灿烂的太阳,永远永远的照耀着我的身。这话乍听很伟大,其实这也微不足道,灿烂的太阳还有晚间,太阳被挡住的时刻,还有黑暗,父母的恩情是没有黑暗的。

我们从小的时候,母亲就一把屎一把尿的伺候我们。没奶吃,母亲就用大麻杆点火,烧打“布”子的铁盒子。她左手拿着大麻杆,右手拿着一个带把的铁圈,套在一个小铁碗上打“布”子(喂孩子的浆糊),每天夜里要起来两次,没黑天没白天,一天要点火五、六次,一喂就是两、三年。我们这七个孩子都是这样喂活的、长大的,妈妈太辛苦了!在我家挨饿的年月里,父母亲几乎每天都吃不饱,以莱粥充锇。

在德惠县城里住的那几年里,我家的饭锅里几乎每天都有菜粥。父亲因为经常吃菜粥,得了营养不良性浮肿,脸大了,肚子大了,腿粗了,腿粗得迈不动步了!爹去卫生所看病,卫生所大夫给开“康复粉”就是把黄豆炒熟压成粉面。父亲经常往家里买干菜。为了添饱肚子,我父亲经常往家里买些干菜。有一次,他一次就买了干罗卜英子40多斤,干白菜根本就买不起,就是在白菜地里搂的也买不起。他扛了好大一困干罗卜英子,这是人家在罗卜地里搂的。爹买回来,妈拿出一大把泡在大盆里,要泡2--3天,然后把干罗卜英子放在锅里,加上水再加上面碱再煮一天,用手能捏动了,涝出来切碎,放上点儿苞米面,做成苞米面糊涂。每天三顿饭,我家要吃两顿苞米面糊涂。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去达家沟小学读六年级的时候,每天我在外面找宿,找到一家小吃部,就住在他家的店铺里。在这没有家的那36天里,因为父亲每月挣21元钱,爹的兜里没钱啊!我和父亲一样,父亲每顿早饭一中碗高粱米粥,每顿中午饭一中碗小米干饭,每顿晚饭一中碗苞米楂子粥,天天如此,天天挨饿,整整挨了36天的饿。爹饿得没精神了,走路很慢了,坐到哪里就不爱起来,连说话的声音都小了。饿到这个程度,爹连一句怨言都没有,对我总是笑呵呵的。叫人看了真叫人心碎!

爹为了我们不忘本,能记得祖宗的教训,他把家训写成对联,卦在宗谱上:

祖德宗功一家仁德家风厚,

子承孙继万卷诗书追先人。

在破‘四旧’时,这幅对联同家谱一起烧了,这是我在2003年重建家谱时,回忆起来的。我家从我爷爷起往上找没有一个读书的,祖祖辈辈都是文盲,饱受文盲之苦。到我太爷,他很开明,他觉得不读书没文化,就要受欺负,所以,供我父亲上学,供我二叔读书,后来又供我老叔上学。我二叔因为不喜欢读书,读了几天就不读了,我老叔读到国高毕业。我父亲读到师范学校毕业。为了后人不忘祖宗,父亲编写了这幅对联,又把它卦在宗谱上真是用心良苦,是儿孙们的凯模。

古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话说起来似乎违背国策,但这句话从来没听说过这是句错话。在城里,有的人不要孩子,说孩子是麻烦,是累赘,影响了她的吃喝玩乐,这样的自私自利者已经出现了,在大城市里具有很快地漫延之势。在她们的心里就没有国家这个概念,如果人人都不生孩子,国家没人了,还哪来的国家!哪来的军队!哪来的众生啊!她忘了人类的传宗接代的重要性了。

农民们总结出来:生一个太少,生三个太多,生两个正好。我也同意这种观点。

我爱我的曾祖父、祖父母和父母!虽然他们已经离我而去了,但我的思念之情,依然己故。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好多事情可以等,孝敬父母不能等。谁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也就是说,没有父母就没有你、没有我、没有他。就从这一点说,禽兽不懂孝敬父母,所以禽兽不知孝敬父母,这也是人与禽兽不同之处。人不孝敬父母,他就不是人,是性畜!不用管他的身价多高,就是国家主席,也是有父有母的。不用管他的身价多低,就是没职业者,他总是有爹有妈的,不孝敬父母他孝敬谁呢?用努力工作去讨好别人,让别人说句好话;用孝敬别人的父母,不孝敬自已的父母,让别人说句好话;这都是装的,装给别人看的,这都是假的。只有孝敬父母,他才能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就现代大小官员,不论他在什么位置上,只要他不孝敬父母,怎能想向他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怎么能健设和谐社会呢!孝敬父母人人会说,但孝敬父母的人却不是人人。

我认识一位国家职工,我问他:

“你爷爷叫什么名字?他是干啥的?”

他笑了笑,豪不在意的说:“他爱叫啥就叫啥呗,与我有啥关系,我们也不在一起住,多年不来往了,他叫什么我哪知道。他可能是农民吧。”

与他爷爷“多年不来往了,”这就说明对他爷爷豪无感情。可能己经不认识他爷爷了!

我要问,你这个高中毕业生怎能连你爷爷叫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你爷爷怎能有你爸爸?没有你爸爸怎能有你呀?这是绝对的真理,谁也改变不了的。像你这样“孝敬”的孙子大有人在,到乡下去看一看,不用说爷爷,就是父母也很少受到儿女的孝敬。不给衣穿,不给饭吃,不闻不问,大有人在。再过几年是不是连他的爸爸叫什么名字都忘记了呢!象这样连自已的爷爷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物,怎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呢!就是他把本职工作完成了,也是为了挣工钱。

我还问过一位国家职工:“你的姥爷叫什么名字?他是做什么的?”

他说:“不知道他叫啥,也没人告诉过我呀。他可能是工人吧。”

姥爷是母亲的父亲。没有姥爷就没有你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你。姥爷和爷爷同等重要。可你为什么就不问问你姥爷的名字呢?还是没把姥爷当回事!

穿的是否让父母满意:儿子和媳妇穿的衣服是否和父母穿的一样?不是说你穿尼子父母也得穿尼子,而是你们穿的价植基本差不多。

在城市远郊,在农村,在山沟里,一些父母穿的和青年人穿的截然不同。有的人说,人老了,不需要穿好的。我看不然,不是老人不想穿好的,而是儿女不给他穿。这样的儿女能说他是孝敬父母吗!他给自己的孩子穿得花花绿绿,他自己也穿得像漂亮的公子和小姐,给父母却穿得破布烂衫,鞋不像鞋帽不像帽,这样的人能说他孝敬父母吗!就是他口头上说几句好话,但那不是真心的。在城里有多少父母有好衣服的,儿女看了都觉得欣慰,但也有一些父母过着贪困生活。

前30岁看父敬子,这几乎人人都能看到,人人都有休会,而且做得真切。后30岁看子敬父,这可就不一样了,有的人家把父母忘到耳门以后,不管他们的吃住,甚至不顾他们的死活。虎独不食子,父母总是惦记儿女的。父母老了还要孝敬儿女,什么时候能孝敬到头呢!谁不是父母生父母养的,那为什么要给父母气受呢?

有的人家不是分居,把父母放在另一个屋里,吃饭时分开吃,或不给饭吃,或给吃吃不饱。有的人家则把父母撵出去,衣食住行什么都管,不管死活。在电视上看见的,孩子们为了几百元的养老费都不给,争得你死我话。儿子告父母的,父母告儿子的,大有人在。这些孽种!他们把父母看做是多余的,累赘,害群之马,他们是忘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是父母。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教育教育那些不孝子孙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