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定宋》中国法制史(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的一周就要到了,二类封推,弟兄们雄起,顶起来吧!天天码字关系不容易啊。

宪法性文件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制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内容:①确定了宪法的任务和工农民主政权的目的;②确定了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③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④规定了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3、评价:中国人民制定自己的宪法的首次伟大尝试,为以后革命政权的制宪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有一些“左”的政策原则。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1、制定: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各根据地制定和颁布了施政纲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2、内容:①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总任务;②规定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政治制度;③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加强人民民主专政;④确立了边区政权关于土地、劳动、经济、婚姻、文教、民族、侨务、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

3、评价:抗战总方针和策略的具体化、法律化。对抗日政权的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制定: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

2、内容:①政权组织方面,准备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逐步过渡到人民代表会议制度;②人民权利方面,规定人民行使政治上的各项自由权利,受到政府的指导和物质帮助;③司法工作方面,规定司法独立。④经济方面,为土地改革做准备;⑤文化方面,普及并提高一般人民的文化水准。

3、评价:边区政府的临时宪章,具有过渡性。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制定:解放战争的转折关头发布。

2、内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3、评价: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五、《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1、制定:1948年8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原晋察冀边区与原晋冀鲁豫边区合并,选举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通过该方针。

2、内容:①规定了华北人民政府的主要任务;②在政治方面,确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等;③在经济方面,阐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④在文化教育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努力发展文化教育工作。

3、评价:充实和发展了人民民主法制的内容,是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具体方针政策的系统化、具体化和法律化。

土地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1、井冈山土地法

2、兴国土地法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减租减息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土地立法:

1、“五四指示”

2、《中国土地法大纲》:①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规定了土地财产分配的原则和方法;③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营业;④规定了改革土地制度的执行机关和实施土地法大纲的保障措施。

总之,这是一部成熟的土地法,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产生积极影响。

刑事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严惩反革命分子,但有“左”倾情况。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重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打击危害抗日战争的犯罪。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刑事立法:重点打击战犯;创立管制;使用“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原则。

婚姻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婚姻立法

劳动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劳动立法

三、解放区人民政权的劳动立法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审检合署、四级三审制

二、诉讼和审判制度

1、禁止肉刑,反对逼供,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

2、实行公开审判、审判合议及陪审制度;

3、回避制度;

4、采用辩护、上诉和复核制度;

5、马锡五审判方式。

三、人民调解制度

1、调解范围: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民事纠纷为限;②抗战时期扩大到轻微的刑事案件。

2、调解形式:①民间自行调解;②群众团体调解;③政府调解;④法院调解。

3、调解原则:①双方当事人自愿;②遵守政策法令,适合善良风俗;③不是诉讼必经程序。

4、评价:加强了法制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团结,使司法机关得以集中主要力量处理其他重要案件。为建国后的人民调解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四、解放区司法原则的确立

《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新中国法制的发展

自新中国成立至1999年这50年时间里,新中国的法制经历了一条的发展道路。概述

一、新中国法制的初创(1949-1953)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法制的发展与挫折(1954-1976)

三、改革开放与法制的复兴(1977-1991)

四、社会转型时期法制的新发展(1992-1999)

宪法制度

一、《共同纲领》与新中国的建立

1、关于新中国国体的规定

2、关于新中国政体的规定

3、关于人民权利和国民义务的规定

4、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

5、关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规定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刑事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的《自治反革命条例》与刑事立法

二、刑法典的起草与停顿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公安六条》

四、刑法典的制定与修订

行政法律制度

一、建国初期行政法律制度的初创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行政法律制度的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法律制度的重新起步

四、市场经济与行政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

诉讼法律制度

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