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牙医》四、符新成了城里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符新出生的时候,是龙年,符家三喜临门。一喜是正值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喜洋洋;二喜是杨老爷子九十大寿,儿子、孙子、徒弟们纷纷来献寿;三喜是小外孙出生,居然与外公同生日。

杨老爷子抱起未满月就手舞足蹈的活泼外孙,在众人面前哈哈大笑。然后宣布,政府补偿给杨家药店的一万二千块钱将成为杨家救济金,用于遭受困难的杨家子孙,这是杨家的共同财产。至于补偿来的一间不足四平米的店面,因为其他杨家子弟都基本是居民户了,只有女儿一家是农民,城乡差距还是蛮大的,就当迟给女儿的嫁妆。同时宣布,他要和女儿、女婿、小外孙进城了。符山村的诊所留给符家大儿子、二儿子,反正他们该学的都学了,镶牙的本事也没问题。

杨老爷子要进城,不能没地方住啊!杨家长子、已是省中医院知名医生的杨振华提议,买间民房,就从大家的礼金中出好了。这时,余县的民房还是很便宜的,他们在北街到火车站的路边附近买来三间平房,只花了五百六十三元。

以小符新的谐音命名的福星牙科诊所在余县开业了。虽是牙科诊所,可是有杨老爷子在店里逗着小符新玩,从县城到省城都传说,杨神医复出了。于是,牙科诊所开张的几个月来,杨老爷子成了赚钱大拿。从早到晚,小小的诊所挤得水泄不通。这严重影响了老爷子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

杨柳心疼老爹,于是和人民医院协商,让老爷子到人民医院当个编外专家,每星期坐一天诊,每天不超过二十例病人,其余时间老爷子依旧恢复他含饴弄孙的平静生活。而福星牙科诊所,也在余县县城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除县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外的第三家医疗单位,唯一的私人诊所。

虽然县城的人对其他刚出现的小摊、小贩、小店持鄙视、嫉妒的心理,对福星牙科诊所却友善得多,毕竟是杨家小女儿开的店,救死扶伤的杨家在县城的声誉一直很好。

符新就这样成了城里的农村人,按官方的说法,是非居民户口。这个户口意味着符家没有居民享受的平价粮食,没有每月发放的粮票、布票、肉票、糖票,一切都要用比居民贵一、两成的价格从黑市购买。至于符新喜欢喝的牛奶,就只好让省城的舅舅们到县城看老爷子的时候捎过来了。

可是,符张哥和杨柳都不在乎。依靠杨柳精湛的补牙技术和符张哥看小伤小病的能耐,符家渐渐有钱了。怎么有钱法?举个例子吧。符新在进当时唯一的幼儿园时,居然穿着小皮鞋,把班里所有的孩子都馋坏了眼,争着和他交朋友,希望可以近距离观察、抚摸,甚至有可能交换着穿穿?

不管怎样,在八十年代初,符家成为余县县城最早依靠自己的劳动富起来的一批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