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苦苦奋斗》第一章 苦难的开端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吉开坐上了离开梅山的汽车,开始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去。{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窗外依次掠过了绵延的群山,散落的村庄,并不开阔的田野,这宛如一幅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的水墨山水画,但很快路越来越平坦,也越来越宽大,而且没有扑面而来的灰尘了,窗外看到的也更多是鳞次栉比的建筑物。虽然LD市与梅山县相隔只有两三百里的路程,但是地形上有了很大的差别:梅山县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山区,而LD市却是处于洞庭湖平原和雪峰山脉的交界处,是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丘陵,虽没有一览无余的大平原,但也不见那些险峻的高山和陡峭的峡谷了。LD市虽然是个新兴城市,但城市的规模还是很大的,很大气,到处响着机器的轰隆声,一些看上去还荒芜的地方,很快就会变成闹市区或者机关所在地。显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将在这里崛起。

吉开尽管是第一次一个人远离梅山,来到这个陌生的繁华城市,但他还是很快地找到了这个偏安一隅的大学。

LD师范专科学校和它所在的城市一道年轻着。当时的校园占地面积不大,十几栋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一个小山岗下。学校没有统一的大围墙,一条附近农民穿行的村级农机公路从中插过,把校园完整地分成两半,学生宿舍区、教职工宿舍区、教学区分别再用小围墙围起来,似乎又成了三个独立的村落,而村落之间还有办公楼、食堂、文体馆、旧图书馆等,就不能包围进去了。

进校门的高校标志性建筑和显赫的校牌,及大气磅礴地躺在校门内、当时普通学校还罕见的足球场,就似乎向大家证明了这就是大学。而足球场对面,隔着矮矮塔塔围墙的一幢幢建筑,那又是另一个中专学校了。二个学校的交接处是一条其貌不扬的水泥路,但很快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这里就形成了这一带校区最繁华的闹市区,尽管两旁还只是一层或二层的平房建筑。这里就像当年在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之间的“堕落街”一样,(“堕落街”处于二大名校之间,是一个叫麓山村桃子湖牌楼口的地方,这里曾密集了学生餐馆、卡拉OK、录像厅、舞厅、桌球室等,是美食和美女云集的风景地),是学生们的最爱。每到周末,学生们喜欢三五成群地到这个地方来凑热闹,几碟凉菜,几瓶啤酒,几份小菜,再加一二个荤菜,就成了他们美滋美味的享受。其实他们也只配如此,毕竟都是消费者。这里没有“堕落街”一样响亮的名字,甚至地方小,存在时间短,连名字都似乎不曾有过,一般就称之为校门口,我们姑且把这里叫作“三叉口”吧。吉开注定今后将在这里发生很多的故事。

吉开背一个牛仔袋,提着简单的行李出现在LD师范学校的校门口,校园内早已熙熙攘攘成一窝粥了。

九月的校园天高云淡,晴空万里,太阳明晃晃的,虽然已是秋天,但天气其实还是相当的热。在“三叉口”、在校园公路边、甚至就在校园内,卖学习生活用品的商家完全暴露在炙热的阳光里,正卖力地推销着自己的商品,真把学生当成了他们的“上帝”了,但他们渴望的是学生口袋里的钞票。进校门后沿途都有迎新的学生,他们热情地招呼着看似新生的学生,引着他们到各自的报名地点去。

在办公大楼前面墙壁上张帖的花名册中,吉开按图索骥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再到新生接待处找到了自己的班级——中文四班。这里迎新的有几位男女学生,其中接待吉开的是一位女生,那是一位即将与他成为同学、只不过早到的新生。女生个头不高,也谈不上漂亮,但优雅精致,蓄着学生头,头发黝黑黝黑的,吉开的黑皮肤比之这浓郁的黑头发就白皙了许多,这让吉开感到了自信。女同学大大方方地向吉开介绍自己叫马娟,然后友好地问:

“喂,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呢?”

“吉开,抗日英雄吉鸿昌的吉,开始的开。”

这时,马娟想起在花名册上就知道了眼前这个黑不溜秋的同学的名字,显然问得不够水平,多此一举了。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接着再问:

“吉开同学,你是哪里的?”

“梅山的。”吉开觉得仅此回答不够礼貌,于是也反问道,“你呢?”

“我就是LD市内的,那以后我们是同学了。”马娟又关切地告诉这个农村来的同学,“哦,你只带这么点行李来,也够方便的。是不是我先带你去买一口皮箱?以后生活自理了,皮箱就是你的小家哩。”

“不,先安排好寝室再买。”吉开忙说。其实他压根儿就没有买皮箱的计划,最便宜的也可要几十元钱啊!

热情的马娟带吉开办好了入学手续,然后又热情地送他去寝室,一路上几次要给他提东西。吉开连忙说:“谢谢了,东西很轻的,自己提就可以了。”

其实他生怕这位城里的同学看到自己袋子里的旧衣服,还有从农村带来的廉价的玉米捧子和土花生,这多少在城市同学面前显得土气和寒碜。

吉开到寝室后才知道大学的条件也不过如此,和自己曾参加高考的梅山县城高中学校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十个同学一个房间,寝室不大,放下五个双层床和十个书桌后,就显得极狭小、紧促,靠近门边的水泥框板架子上,已上上下下整整齐齐地摆了九口皮箱,这说明其他九位同学早到了。那个时候,上大学的标志似乎就是有一口皮箱,看来这个寝室就只有吉开没有这个标志了。读师范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下面各县市的农村,就免不了对繁华城市的新奇,那早到的九个同学都三五成群地逛街去了。吉开在剩下的那个床位上放下自己的行李。这个床位靠近宿舍门口,显然是挑拣剩下的,门外一有人经过,就会对这个床铺一览无余,把床上的人正在做什么看得清清楚楚的。

马娟在吉开整理床位之前就去忙自己的事,又去迎新了。吉开凭交费收据找到后勤处,领取了军训服装和被子、枕巾等生活用品。当吉开正在整理被服的时候,一个人冒冒失失地冲了进来,大声叫道:“苏比苏比,出去玩去。”

原来在叫同寝室另一个同学的绰号。吉开一看,似乎有点眼熟,一问,原来果真是来自梅山的老乡。老乡叫吴日旦,高高瘦瘦的,头发很长,中分,像青年***那样的发型。一双眼睛既透露了农村孩子的诚恳与朴实,但也显现除了小农才有的狡黠和精明。他的行为好像都是经过事先设计好了的一样,显得有板有眼,一本正经。吉开正好没有熟人,两人便聊起来,很快就熟悉了对方的情况。

吉开记起来,今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两人就曾在同一个考点参加考试,又住宿在同一个便宜的宾馆里,并且在同一个实惠的餐馆就餐,所以有了一面之交。现在两人居然有幸又考到了同一学校,且分到了同一个班,只差不住在同一个寝室了,双方都格外高兴。阳历9月初的天气还很热,这位老兄却穿着二八月常穿的那种卡其蓝中山装,亏了他还将扣子扣得紧紧的。正是这一特别之处,才使吉开觉得他很面熟,因为当时7月份参加高考时,差不多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也是将扣子一直扣得紧紧的,而其他男生热得几乎要打赤膊了,只是监考老师不允许。

在陌生的地方碰上了不陌生的人,自然叫幸运。既然都是来自梅山,又都是农家孩子,吉开也就不存在不好意思了,拿出了玉米棒子和花生,二人边吃边很投机地交谈了起来。吴日旦也是收费生,也是他们那个寝室唯一一个没有买皮箱的学生。又因为都来自贫困的梅山,相同的命运,相同的处境,注定了这对难兄难弟将走到一起,成为最亲密的朋友。从此,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人形影不离,吃饭走在一起,上课坐在一起,上街一起去,日后,许多的日子将记载两人共同的生活,共同的奋斗,共同的苦难,也有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