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感悟旧事的笔记》第四节 毕业前的欢和忧(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 毕业前夕的欢欣和忧伤(6)

若把几年来的同窗情意,分解在短暂的惜别之际,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实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我们班在毕业离校的前几天晚上,召开俭朴的道别茶话会。班长把所有任课老师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叙友情、话离别、论未来,解不开的师生情结、说不尽的同学情深,感染和激动着在场的每个人,所有的一切都将恍如梦境。窗外,风声飒飒,月光朦胧、树影朦胧;窗内,情谊绵绵,灯光朦胧、身影朦胧。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给全国人民带来彻底走出笼罩在心中阴霾的信心和力量。同学们由此推理,时代油彩将涂红国家的前程,灿烂阳光将照亮自己的未来。但在真正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时,就连那些年长的同学,心中也不免感到失落的情绪倏然而至。此情此景,好几位同学竟然禁不住泪眼婆娑,感慨万千。\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

在场的数学系李教授,是位见闻广博、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归国数学家,他深为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大家激情未来的精神风貌所感动。我当时坐在他身边,看到李教授欲言又止的样子,请他畅所欲言,随即拿出笔记本,基本记全他说的话。事后,为避免产生歧义,我还登门把整理好的记录稿送请他修正。

李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首先要保持独立的人格。要有追求正义的勇气,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贵折腰,不为金钱所累,保持做人的清醒和尊严。这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根本。人的贫困和低贱可以因自身不懈奋斗消除,但最可怕的是人缺失自尊和精神沉沦,否则,再富裕的生活也如同行尸走肉、庸碌无为。其次要具有独立自由的思想。对一切既有观念、风尚和定律,要有自己判断和见解,要像席勒所说的名言那样能“用敏捷的思想之光探求遥远的星辰”,不崇尚权威、不相信至上,不为成规所锢,要勇于置疑“绝对真理”,敢于验证“既定规律”,即使是自我形成的思维方式也不要墨守成规。

李教授接着说,大家即将走上教学岗位,为人师表是你们最重要的人生实践。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做到品行端正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厉行诲人不倦是身为人师的根本。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身学习放在第一位,勤奋刻苦是泛舟学海的摇浆,是耕耘学问的铧犁,是攀登书山的阶梯。

李教授的话音刚落,立刻赢得同学们雷鸣般掌声。师生唱和的风采和韵味,如临其境的感受和领悟,顿时把现场气氛推向**。少顷后,李教授又着重补充说,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毕业生应具备两个基本品质:

一是要有执着追求。具体讲,就是对学问要有不懈的追求。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的所有活动都具有明确指向,不管它是显意识、浅意识还是无意识。这就是所谓的追求。存在追求,行为才有所依循,精神才得到彰显,人生才能放射光彩。人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如果不存在追求,生命就变得了无生趣,生活也索然无味。这种追求应该崇高、宏大和有益,更多地表现为精神的张扬和意志的迸发。

二是要有超然性情。面对纷繁的世事,险恶的环境,不测的未来,人都会产生许多烦恼、挫折和痛苦。此时,人需要有超然的性情,不为暂时的挫折而形成片面狭隘的思维,也不为暂时的成功而觉得世界尽在手中。对功名要淡然,对厄运要从容。既注重现在,更要以超脱所有的姿态去迎接未来挑战。即使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也要独立独行、具有羞耻心,保持必要的矜持和内敛,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凡事要经过自己细致体察、入微判断,不为事情的外表所迷惑,具备心静如水的定力,做一个永远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社会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