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夏扶苏》第五章 拨乱反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话的正是陈扶苏。

按他自己的设计,现在应该是发怒出场的时候。但用不着演戏,眼看李赵二人推三推四,再加上对这二人长期以来的憎恶,让他勃然大怒。

李斯和赵高看清楚陈扶苏是谁以及看到陈扶苏身边的冯毋择、蒙恬之后,脸色大变,李斯更是面如土色。

陈扶苏大踏步上前,怒道:“赵高,你敢阻档本公子去觐见父皇吗?”

赵高发呆了五秒,定定神,道:“殿……扶苏你竟然敢违抗陛下之诏令!”本想还尊称陈扶苏为殿下,但转念一想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可能有第三种结果,便干脆豁出去了直呼其名。

陈扶苏道:“想我死吗?嘿嘿,那诏书是不是你所制假诏?本公子要觐见父皇,以辩诏书真假!”

李斯闻言身躯剧震。

赵高大声道:“诏书哪有真假之分,你和蒙恬敢胆违抗诏令,死路一条。”说完退后几步,叫道,“李将军,速速派人将扶苏等人给我拿下!”

蒙恬赶紧上前一步,撕去外衣,露出身上的将军贴身皮甲,举起手中的上将军令牌,大声道:“大秦上将军蒙恬在此,谁敢动手!”

冯毋择亦上前一步,大声道:“大秦总管军政太尉冯毋择在此,令所有将士原地待命!”

正欲上前的士兵一听冯毋择、蒙恬大名,一个个都傻停在原地,士兵望向军队长官,军队各级长官望向更高级的长官,不知怎么办好。

蒙恬身后的一千士兵虽然还未动弹,但那架势就像即将出笼的猛虎,只待一声令下,便会猛扑上前将人撕成碎片。

李斯大惊,忙叫道:“不可不可。”

蒙恬眼光搜索到担任车队护卫将军的李寻,只见他呆在原处,一付进退两难的样子。双方都是朝中大象级人物,哪个都得罪不起啊。

蒙恬问道:“李将军,您是忠于始皇呢,还是忠于赵高?”

李寻心想:你们重臣对立,关我何事,拿我来当挡箭牌?马上装作想都不用想的样子答道:“当然是忠于始皇陛下!”

陈扶苏笑道:“那就好。本公子揣测,近日你一定心存疑虑吧,为何连续十几日陛下不见人影,不出车门半步,连士兵们都觉得奇怪,你更是大惑不解,但想问又不敢问,只好把问题闷在心里,而且近日李斯赵高又突然对你亲热无比称兄道弟,让你诚惶诚恐。李将军,我说得对吗?”

李寻大惊:“这个……这个……”

赵高亦是大惊,吼道:“将士们,给我上,拿下扶苏者,赏金百斤!”

话音刚落,赵高身后十几名士兵已经蠢蠢欲动。

蒙恬怒喝:“闭嘴,赵高你无权指挥我大秦军队!谁敢动弹,立杀无赦!”说着带着苏角快步向赵高走去,士兵慑于上将军的威严,不自觉地身子往后缩,赵高一脸惶恐,正欲转身抢过身边一个士兵的剑,蒙恬一个猛扑,捏住了赵高的咽喉,一旁的苏角也抢上前去,一起制住赵高。

史载赵高身高力大,陈扶苏多长了个心眼,早就让蒙苏二位要择机制住赵高。此时算是后发制人,不会落人话柄,真是再好不过。

赵高杀猪般叫道:“李将军救我,他们要造反!”

李寻只觉得这场面比他攻打楚国那时还要混乱,朝廷重臣扭打在一起,真让双方士兵打拼起来,不知要误伤多少大臣,一时间不敢动弹。

陈扶苏大声道:“李将军,你也看到,我等并非作乱,只想觐见陛下。将军无须担忧,保持中立即可,还请将军带我等去面见陛下!”

李寻汗如雨下,见赵高已被制住,李斯又呆立不言,对方是秦皇长子加上三位朝中重臣,知道大局已定,道:“末将遵命。”

陈扶苏转向李斯,只见他面如死灰,呆立于地,心想:这李斯还是良心尚存,内心挣扎,要不以他的老奸巨滑,怎会如此呆若木鸡?

陈扶苏朗声道:“李丞相,事已至此,您可以带我等去觐见陛下了吧?”

李斯看着陈扶苏,眼神散乱。

陈扶苏向李斯拱手道:“李丞相,您乃父皇最信任的重臣,几十年如一日,对父皇忠心耿耿,为国家大事操劳不息。如今位极人臣,德高望重,举国敬仰。”说到这里,陈扶苏走近李斯身边,低身道:“所以,李丞相可千万不要晚节不保啊。你们所做一切,父皇已托梦告知于我。”

李斯大骇。

陈扶苏像大灰狼一样森然一笑,道:“李丞相,请。”

李斯愣了好一会儿,才木然地转身,朝车队走去。

陈扶苏与他并肩前行,低声道:“本公子知道丞相您的忧虑。您担忧会失去眼前的荣华富贵。但您想想,本公子素有忠毅信勇之名,若即位必将成为一代名君,开拓一番新的基业,李丞相如此治国大贤,本公子当如父皇一般重用。若胡亥继位,您与其非亲非故,如何能与赵高争宠?且赵高奸人弄权,必祸害忠良,李丞相您可有把握明哲保身?您是期望辅佐明君,继续做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左丞相,名垂千古,功耀万世;还是与小人为伍,在年迈之时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其中的利害,以李丞相之才,怎么会看不出来?请李丞相自行选择吧。”

说完,便默默前行。

李斯听罢,如五雷轰顶。几十年来与秦皇一起平六国、定国计的情景一幕幕闪现在眼前,秦皇的知遇信任之恩、与秦皇的深厚情谊、身为大秦宰相的意气风发、对荣华富贵的恋恋不舍,交织在一起,融汇成痛心、羞愧、后悔、庆幸等五味交杂的感受。

终于,在秦始皇的车前,李斯跪倒在地,痛哭道:“老臣有罪!始皇已于半月前驾崩,老臣只因为担忧皇位纷争,因而秘不发丧,刚才还阻挡殿下和各位大人,老臣有罪啊!”

陈扶苏在心里长吁了一口气,但还是秀出演技,与众大臣一起大惊然后痛哭。

唉唉唉,有这么好的演技,以前怎么没发现,早知道就去当演员了。

秦始皇的遗体?如史载已经开始发臭,李斯命人拉了几车咸鱼在一旁以臭掩臭。

见此情景,李斯自然少不了被嫉恶如仇的冯去疾哭骂了一顿。

大家再次哭完,一贯稳重的冯毋择道:“李丞相,不知始皇陛下有否留下遗诏?”

陈扶苏盯着李斯看,李斯当然会意,点头道:“有。始皇陛下留下遗诏,传位于扶苏殿下。”

冯去疾顿足骂道:“既然始皇传位于扶苏殿下,刚才殿下现身之时你为何不言?”

李斯哪敢回答,忙回赵高车上取出秦始皇的真实遗诏,递给冯去疾:“请右丞相念诏。”

冯去疾念道:“着扶苏见诏赶赴咸阳,主持朕之葬礼,继承皇位。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朕放心。朝中众大臣当尽心辅佐之。近日,朕念及平定天下之后,用法严苛,劳民过度,甚感不安,望扶苏改良之,切切。”

一众大臣听罢不禁又下跪哭喊。始皇素来威严,晚年又喜怒无常神神秘秘,难得流露一点真性情,怎能不让他们感动万分。李斯更是羞愤得无地自容,心想:始皇遗诏真情流露,自己怎么就被权欲蒙住了双眼,差点酿成大错!

陈扶苏这次是真的热泪盈眶,想不到在历史上以暴政出名的秦始皇临死前会留下这么一份“罪己诏”,寥寥数语,一代雄君的形象跃然于竹简之上??那时还没纸呢。

然后呢,自然是人赃并获查到赵高与胡亥阴谋篡位的事实??在赵高身上搜出了假制的遗诏,李斯假模作样验了一秒钟就说是假的,然后制作另外一份假诏欲谋害扶苏蒙恬的罪名也就理所当然落到了赵高的头上,泡制两份假诏的罪名够他死很多次了。

胡亥从头到尾一直没出现,找到他时,居然在马车上跟两位侍婢鬼混,陈扶苏作状怒喝其为“父皇尸骨未寒便行苟且之事的不孝之人”并赏了他两巴掌。痛快啊痛快,就是这个二世祖毁了秦始皇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

陈扶苏认定李斯是被赵高蒙蔽,只有隐瞒始皇死讯之罪,但也是为了防止皇位纷争,所以大罪化小,小罪化了。李斯倒是机灵,说己罪不可免,请求刑罚,陈扶苏当然说回到咸阳再议啦。虽然二冯和蒙恬心里有点疑惑,总觉得李斯很有可能参与了赵高的阴谋,但李斯乃帝国各项制度的奠基人,功高劳苦,而且扶苏殿下似乎有点息事宁人的意思,反正也没酿成多大的祸害,他们也就认同如此处理了。

而蒙恬之弟蒙毅被秦始皇派往会稽祷告山川之神未归,并未落入赵高之手,陈扶苏派人前往寻找并令其尽快赶回咸阳。

巡游车队与一万骑兵汇合一处,以最快的速度赶赴咸阳。陈扶苏命人一路上对秦始皇遗体进行处理,他可不愿中国第一位皇帝的尸身腐烂不堪,就算是尽点人事吧。

陈扶苏对此事胜算满满,来自两个“历史突破口”。

其一,史载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一直秘不发丧,甚至拉来咸鱼以臭掩臭。如此看来,秦始皇的死讯极有可能只有李斯、赵高、胡亥三人知道,所以才要拼命掩饰。且史书中并无提及他们争取到军队将领的支持。因此,陈扶苏推断秦始皇随行将士并不知情,并不担心他们会坚决地站在李赵一边。有总管秦朝军政的太尉冯毋择和威名远播的上将军蒙恬在,应该可以镇住随行将士,起码一开始镇得住的话便可以夺得先机,何况自己手中还有一万精锐骑兵。因此陈扶苏决定对赵高采取制伏之策。另外,陈扶苏对李寻说的那番话,乃是基于历史真相并按人之常情去推理,对李寻的震憾不可谓不小,再加上冯蒙二人,自然可以压制住这位车队护卫将军。

其二,李斯对赵高胡亥阴谋篡位一事,立场并不坚定。李斯爱权,所以才会受了赵高的盅惑,但他对大秦的忠心不容置疑,不然也不会如历史所载在两年后与冯去疾等人冒死进谏秦二世而被捕入狱最终被杀。因此,陈扶苏强忍自己一贯对李斯的厌恶之情,决定对李斯采取攻心之策。你不是热爱权力吗,我就确保你的权力,再加上谎称始皇托梦,使李斯震慑于始皇余威,并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毕竟秦始皇与李斯几十年的交情可不是一般的深。于理于情双管齐下,李斯应该会悔悟。争取到了李斯,自然可以得到秦始皇真正的遗诏,光明正大地继承皇位,而且还能够得到李斯的效忠。下来是否如历史所说的天下大乱,不得而知,但多一个李斯这种能臣总是好事。如果当时李斯不悔悟,陈扶苏也只能放弃对他的争取,把他抓起来了事。

找到这两个突破口后,陈扶苏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遣词造句,特别是说服李斯那段,更是在肚子里打了无数次腹稿。好在当过办事员时写过不少领导讲话和工作总结,总算编出了一段自己满意的说辞,成功说服了李斯。此时,陈扶苏才发现,如果说历史知识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最大的资本,那么,因为在机关单位工作而积累的那么一点“官场”经验,居然已经成为他在这个时代的杀手锏!要知道,自己所处时代官场的那一套,是浓缩了两三千来中国官场文化的精华,自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员,但耳濡目染,到了秦朝居然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小“政治家”了。

几天来,陈扶苏一直对获得三冯和蒙恬的大力支持感到很庆幸。但是,当听到秦始皇评价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的时候,才想起这两句评语跟史书对扶苏的评价完全一样!而且史载连赵高都夸扶苏“信人而奋士”,陈胜夸扶苏“国人多闻其贤”!这才恍然醒悟:自己能够如此顺利地得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包括顺利说服李斯,很大程度上都是托了这位几乎是完美化身的秦皇长子之福!如此完美之人,怪不得众望所归,举国仰慕,甚至后世之人包括自己都为历史上扶苏的冤死而叹惜。

第一次为自己穿越变身为扶苏感到很开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