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席外交官》第五章 列国纵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到恭亲王的召见可谓是沈哲意料之中的事,他都快把命豁出去了还得不到奕?的一点表示,那姓爱新觉罗的就太不厚道了。

沈哲的信念也是很坚定,就算恭亲王将他捧上天,他也不会在这里留了,要说功,他也立了,而现在以清国的实力能连蒙带骗的在欧美面前硬气那么一次就谢天谢地了,而他此次前来的重要目的那是万万不得更改的,毕竟科教兴国那才是华山天险一条路。

“下官沈哲参见恭亲王。”

这里虽然是英国,但是沈哲还是很识时务的给奕?来了个跪拜大礼,这个皇叔倒不是第一次和外国人打交道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出国,心里憋屈那是必然的,自己得给他找找在京城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

沈哲的表现的确还是让奕?很受用的,他倒不是那种好面子的庸人,但是这至少让他看见了一点,沈哲是个人才但不傲才,心中有杆分辨是非黑白的标尺也懂得人情世故,想想这位公子的显赫身世,能虚怀若谷,谦卑至此着实是不易。

“起来吧,沈公子现在可是大清的功臣,为沈公子请功的折子本王已经上呈给朝廷了。”

“沈哲谢王爷抬爱。”沈哲觉得这段时间老天对自己不错,给了他过目不忘的智商,反应敏捷的身体,在他第一次进入清廷官场的时候还赐给他一个恭亲王这样的好上司。

客套话说完,该进入这次会面的最主要程序,恭亲王按照惯例摒退了左右,最后一个走出的侍从十分识相的将门掩上,作为奕?的近侍这种场面也是司空见惯了。

“这里再无外人,沈公子随意吧。”

沈哲依言平身,却仍显得拘束得紧,对他来说,什么叫没外人,最大的外人那就是恭亲王,要说沈哲和恭亲王正面接触可能还没和英国代表打交道的次数多。

奕?看透了沈哲的心思,这个孩子还真是谨小慎微,谨慎点好啊,特别是在复杂的官场里,做官永远比做事重要,你不会做官再有心思报国,再有才能做事那都是枉然。

奕?轻笑了一下,拿出了开玩笑的口气:“沈公子可是湘淮二军的心头肉,李鸿章那可是有许多年都没有登过本王的门了,本王离京之前,李大人还亲自从保定跑来为本王送行,让本王照顾好他的干儿子,左宗棠的信今天才到。”

“沈哲区区一介书生,却得诸位叔伯爱护,实在是惶恐。”

“沈公子太谦虚了。”

沈哲苦笑,他哪是谦虚啊,实话实说他连书生都不是,要不是广东省的提督学政知道他是沈葆桢的儿子,李鸿章的义子,他这个连八股文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人能考上举人,梦里面考去吧。

奕?无奈,深知和沈哲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寒暄下去那是没个头的,索性自己把话题引到正轨上“依沈公子看,我等此行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沈哲向恭亲王拜了拜;“下官愚见,此次大清访英可以毫无作为也可以大有所为,关键在于王爷打算怎么做。”

奕?沉默片刻,沈哲所言看似是一句废话,但奕?却深谙这些中国官场的哑谜,这如他刚才问沈哲那样,好像指的是这次访问的意义所在,而事实上本意是在探问大清的工业还有多少夹缝求生的机会,此时此刻虽然国内的洋务正进行的热火朝天,但是湘淮军办理洋务的大臣手脚也并不干净,而最重要的是虽然是搞洋务办工厂,但是欧美各国在中国都享有片面最惠国的待遇,要与其竞争绝非易事,万一事情做的出格儿了一点,欧美又会向朝廷方面施加压力,几艘军舰往厦门天津一停,谁能说半个不字,中国的洋务虽然有朝廷的支撑,但是朝廷再厉害也不敢与欧美叫板,事实上也是举步维艰。让欧美各国放弃对洋务企业的干涉,做事中国市场的丢失,那也是绝计不可能的事,而沈哲的话却明显是在告诉他奕?,一切并不是没有翻本的机会。

“愿闻其详。”奕?说这话时眉头不自觉地皱紧,一方面他希望沈哲可以提供一些挽救大清,中兴天朝的策略;而另一方面他也惧怕这只是又一次的失望,沈哲呈现在他面前的年纪只有十五岁,就算是战国时的甘罗也不过只是仰仗着秦国的强大实力可以耍些小聪明而已,难道真指望他经世济民?

奕?的估计其实并没有偏差,别说十五岁,就是现在他加上前世在二十一世纪混迹的二十年,整整二十三岁,也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这之前,沈哲想的很简单,怎么自强,怎么富国,那还不容易,八个字“自由民主平等共和”嘛,但是现在他总不能跟奕?说,回去劝你侄子退位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再说就算真能这样,也未必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至少西方列强不会因为你中国没皇帝了,实现民主共和了就把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撕了,永远放弃远东的最大市场了,战争赔款都可以作废了,再者就算是实现民主共和了,你八成还得费个一年半载的去向广大群众解释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共和。但是有一点,沈哲至少还看得清现如今的国际形势,知道中国站在那一边才有可能得到喘息之机。

“下官以为,如今的欧美各国虽然看似同祖同宗,互为姻亲,情比金坚,但是其中也并不是没有摩擦和矛盾,英俄现在因为中东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偏偏俄国又与英国的世仇法国私交甚厚,因此虽然欧美各国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涛汹涌,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法俄和英国两个阵营。我大清是强国的潜力弱国的实力,没力量像美德一样置身事外,也没条件像瑞士,暹罗一样保持中立,此次出访欧美的当务之急当然应该倒向一方,寻求庇佑,像如今这样摇摆不定难免日后成为欧美各国博弈的战场。”

“寻求庇护?那我大清不是成了欧美的家奴。”奕?眯起了眼晴,他的心中仍然存在着那份天朝上国的尊严,虽然从理性上他明白这个爱新觉罗家的天下已是日薄西山。

沈哲的嘴角不经意地瞥了一下“我大清如今的处境就算别人看不透,王爷还看不透吗?在英法俄这些欧洲国家的眼中我大清与印度缅甸一样,不过是他们随意宰割的牲口而已。”

奕?的双拳默默攥紧,指节因为用力过大发白,他想反驳,却又无从反驳,这个少年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

“王爷,大清之衰落非王爷之过,亦非大清之过,此乃时代使然,圣者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昔已成定局,我等无从改变,但是大清的未来,王爷还可以左右之。王爷说的没有错,卷入欧洲内部的权利纷争,我大清的确会沦落成英国,俄国或者是其他国家的奴仆随从,但就算是奴隶至少也成了一个可以办事的人,总好过当一个只能被屠杀取血的牲口。好比将领想要士兵打仗,必然要给他兵器口粮,就算不给,至少也不会反对他自己去买把利剑吧。若与英为友,则我大清再不用受法俄凌辱,若与法俄为友,则再不用给英国面子,恕在下直言,王爷此行务必使大清与欧洲同列。”

奕?沉默了片刻,对于沈哲的话,他是赞同的,至于亲英亲俄他心中也是策划了个大概,随即叫人召了随行的官员进来,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甚者一眼:“此事事关重大,不是本王和沈公子可以担当得起的。”

沈哲心领神会地点了下头。

不出片刻,人已经悉数来齐,中国此时在英国没有大使馆,所有来英人士都被安排在了这座宾馆,因此即便是这样的临时会议也可以保证到场效率。

沈哲仔细打量一个接一个进来的官员,除了容闳外,竟没有一个是他眼熟的,毕竟这是大清第一次正式的遣使访欧,吉凶不知,除了让恭亲王撑台面以外,基本上来的都只是军机处章京,直隶及两广的候补知县和京师同文馆的学生这些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一个个的精神萎靡,双目无神,其中几个上了年纪的怕已是归心似箭,沈哲暗自摇了摇头,就凭这些人怎么考察欧洲呀。

奕?倒也并不指望这些人能给他帮上什么忙,之所以叫他们来,那是要表明他今后做的事并不是他恭亲王一个人的意思,而是征求了所有人员意见的,他日上面若是追究下来他也好推脱,而且军机处章京是代表帝党,同文馆的学生师承洋务派自然是代表后党,这么一来更不能说是奕?偏向哪一方了。

奕?轻轻押了口茶,丝毫没有架子地让惴惴不安的一干人平身。

“今天找诸位大人前来其实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只是各位大人来英国也有些时日,本王想要听听各位大人对英俄这两国的看法?”

沈哲闻言略微惊诧地扫了一眼恭亲王的方向,心下疑惑奕?为什么不直说,片刻之后又恍然大悟,所谓结盟一事,说白了是相互利用,最终结果自然是中国要取得最终利益,况且出于留有选择余地考虑,在结盟没有形成之前自然也是不能让英俄任何一方察觉到的,现在在场的这一干人等虽说都是自己人,但除了恭亲王奕?外无一例外是处于整个统治集团边缘的群体,且不论对大清忠诚与否的问题,要是这中间有谁提前把消息通报了国内,事情必然会遭遇那些所谓“清流”的阻碍,想明白个中缘由,沈哲不由自嘲一笑。

随团大臣们要么毫无建树,要么是明哲保身之辈,头几个都是上至三皇五帝下至道光咸丰的说了一大通也没论出个所以然来,后来终于有个还算是自认为深谙朝廷心意的同文馆学生认为俄国与大清早有邦交,虽然形式都不是那么特别愉快但也算是知道点根底,更何况中俄互为邻国,自古以来和邻居搞不好关系的王朝那都是比较命苦的。

虽然这个意见是在沈哲看来可笑之极,但好歹还是一个说话的,而且朝廷方面包括恭亲王的确在欧洲各国之间比较倾向于俄国。被一语惊醒的群臣们顿时文如泉涌,开始不遗余力地对沙俄加以溢美之词。其中最主要的是围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俄国人曾经给予过留守北京与英法谈判的恭亲王一定的保护,而且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都一直在帮助清政府与英法斡旋才使得联军退去,以及在太平军之乱的时候俄国也曾帮助镇压。当然也有一个有一定见识的同围观学生提出俄国与法国最近打得火热,而法国最喜好的就是向外国贷款,中国取得俄国支持也就是取得了法国的支持,变向也是取得了法郎的支持。

奕?听罢,赞同点头:“这么说诸位大人都是更加青睐于俄国的?”

众官员们此时一心只想着回他们那个小空间抒发思乡之苦,自然附和声一片。

“在下不敢苟同众位前辈的意见。”官员们本来以为不会再有什么人提出异议这次的“小廷议”可以就此结束,可不想半路上却有杀出了一位,更要命的是这位小爷他们谁都不能得罪,甚至不能露出一分半点的不满神色,只得撑着打架地眼皮硬扛着,打碎了门牙往肚里咽。

奕?也皱了下眉头,事实上他心中的天平也是偏向俄国的。但是眼前这个少年偏偏有用一句话就扭转他心意的本事。

“请诸位大人不妨仔细想一想,抛开别的不说,自道光年间外夷来犯开始,到底谁是在华实际意义上的最大收益者。难道不是我们的好邻居俄国吗?”

众人沉默了半晌,不约而同地点头,欧美人总是要做生意,要钱,要通商口岸,而俄国不同,英国要的东西他要,英国没想到的土地和军港他也要,像是一只巨蟒嚼也不嚼一下就将大清整个吞下。

“依在下愚见,沙俄的野心比英美的野心更加可怕,英美的势力范围集中在印度,暹罗,菲律宾,一历次的战争来看,真动起手来至少最先波及的是广州,福州这些东南沿海地区,我大清仍可以应对,但沙俄不同,它地处大清之北,如同一张巨大的网一样将大清网罗其中,况且在沙俄眼中,我大清的大连旅顺以及威海卫都是他们绝对不会放弃的利益,就算我大清真的与其结盟,筹码也必然是大连旅顺,东北重镇,别说大清在辽东的龙脉保不住,就是京城到时也已经暴露在外夷的火炮之下。但是若我大清可与英美为友而与俄国兵戎相向,别说胜负尚不可知,至少也可打压俄国的嚣张气焰。”

奕?已经完全被沈哲说服,能达成这种效果,沈哲的口才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沈哲点名了沙俄对东北的觊觎,而在这些满清贵族的心里,沈阳的分量远远高于了北京。

奕?扫了一眼在场的人,缓缓道“各位觉得沈大人说的话有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