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史》第二十九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合围1257年,丁巳年。南宋理宗宝佑五年。初五又称“过小年”,过了正月初五就算是把年过完了,苦哈哈的汉子们又要开始一年的辛苦劳碌。所以民间把初五称为“破五”。破五以后,菱塘军营又恢复了往日的景象。那些回家过年的士卒已经陆续归队,这些人回家以后大为风光,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可以带回银子补贴家用。引的亲戚朋友羡慕不已。于是带他们的同乡来参军了。再加上这个冬天异常的寒冷,日子愈加的难熬,很多的失地农民和破产的商贩也加入了军队。十三这天,明教教主石天肃带来了好消息,山东东路海州的明教教徒在几年前就打入了蒙古人的高层,可以利用这个关系开展和蒙古人之间的贸易。同时石天肃还带了三十个经过精挑细选的明教教徒,这些人都是明教的精锐,不仅忠诚可靠,而且都有武术底子。可以和蒙古人展开贸易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南宋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还是相当不错的。越州(今浙江绍兴)的寺绫,两浙、江苏的丝织品质量极佳,一直为北方贵族所追捧,生产数量也颇为可观。在扬州楚州一带还有一种织毡业,生产的毯子厚实密致,是蒙古人建庐帐、毯车所常用到的。赵东早就想好了,第一次就把这些纺织品运到北方换取蒙古人的金银。只是现在陆路上极不安全,还得先把货物在楚州装船,由海路运到海州。虽然烦琐了些,但是路途不是很远,很快就可以往返。赵东立刻布置人手到各地采购纺织品,这事还是越快越好。至于那三十个明教的教众,赵东把他们独立编制为一队,跳过体能训练直接送到炸药生产坊去学习,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特工人员当然要学会爆破。在短短的一个正月里就有两千多人入伍,一时间军中人满为患。后勤和军工都感到了极大的压力,就算是先不给这些新兵配备火枪,可人总是要吃饭的,储备的粮食能吃的三月就不错了。赵东不得不暂时停止新兵的招募。鉴于新兵的战斗力低下,把有些手艺的新兵安排到了钢铁厂和工兵营。一来可以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二来可以缓解军工方面面临的压力。火枪火炮和鱼鳞甲的生产速度很快提高了上来,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铸造枪炮所需的原材料消耗太快,原材料严重不足。不得不转而生产用来抵挡骑兵冲锋的防御板和绊马索等物。工兵已经扩充到了一千五百人的规模,扩编为三个营,每营配备懂得爆破技术的爆破小队。统一的装备是每人一把二尺七寸的小铲子,这种铲子为全钢结构,小巧锋利。不仅可以用来挖掘还可以做武器使用,是赵东仿照二战时德国的工兵铲设计的。赵东以红夷炮为蓝本设计的巨炮已经造好了一门,高粱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炮,为了安全起见,又在炮身上加了九道箍儿,防止膛压过大的时候炸膛。赵东对高粱的做法大加赞赏,应该鼓励这种创新和小发明,免的自己事必躬亲。试炮的效果也很理想,由于炮身极长,射程达到了两千多步,一次发射弹丸180发,只是发射火药的消耗太大,每次要用十几斤。赵东看着这个庞然大物道:“这么大的炮挪动极为不便,有什么好的法子解决这问题吗?”高粱道:“我还以为大人是要把它架在城楼上呢,要是大人需要经常移动它的话,再加装一个炮架和两个轮子就可以了。”其实赵东已经想到了加装轮子这一节,只是想考验一下高粱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好,这些人已经开始自己想法子解决问题了,这点赵东很满意。现在菱塘聚集了九千多人,其中各个作坊里的工匠有两千六百还要出头的样子,战斗人员有六千五百之多(包括工兵)。由于很多新兵是强行塞到各营的,所以编制很臃肿。二月中旬,赵东开始大规模的整编军队。近卫营四百人,骑兵营三百人(由于马匹一直得不到补充,所以骑兵营还是原来的人数。)。虽然现在的大炮还没有几门,赵东还是给未来的炮兵营预留了三百人,先用目前仅有的四门炮训练。步兵编制为十个营,每营还是五百人,其中一营多是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由张世杰率领,所以一营战斗力最强。一进三月,蒙古在西线的三路大军号称十万(其实共四万人)同时发起攻击,北路帖哥火鲁赤自隆庆南下,沿嘉陵江,渠江一路势如破竹,宋军望风披靡。于三月十一进抵重庆附近。兀良合台率军从大理的昆泽沿晏当路(今四川阿坝草原)进军,经茂州(今四川茂汶)趋会川(今四川会理西,),强渡大渡河后北上。兀良合台一路穿州过县,并不和宋军交战,急行军一千余里后在重庆城外止住了脚步。中路的带答儿率军击破了乌蒙(今云南昭通)防线,却不追击宋军来阔大战果,而是从石门(今四川高县)穿过秃刺蛮少数民族地区,在马湖江渡江,顺手烧毁了宋军战船两百多艘。与三月十七抵达重庆。这次行动要求的就是突然性,骑兵的机动灵活充分的显现了出来。这样的战术也只有蒙古人才可以使用出来,高速度的移动穿插使得一切后勤都远远的抛在后面,只能靠在经过的地区掠夺来获得给养。对于蒙古军的这种大迂回,大穿插,直插大后方的冒险战术,宋军很不适应。很多时候一觉醒来离前线几百里的后方就变成了前沿,没怎么做准备的宋军不得不在仓促间面对敌人。重庆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城中百姓都听说过蒙古人的屠城政策,正在带着家眷和金银细软往东撤退,谁也不清楚要撤退到什么地方,只知道越往东越安全。大街上到处是奔跑的人群和车辆,呼儿唤女的苦喊声此起彼伏。地方官员和军事长官却是一片茫然,由于蒙古军来的太突然,还没接到朝廷的旨意,不知道是该固守待援还是往东转移。这次蒙古人气势汹汹,又是三面合围,很有些来者不善的意思,和蒙古人死磕是没好果子吃的。很多人已经暗暗做了撤退的准备。朝廷上下也是大为震动,重庆是四川的最后一个据点。一旦有失,整个长江流域都要直面敌人的铁骑。理宗皇帝从龙椅上一跳而起,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个酒囊饭袋,天天在我面前点头晃脑的。昨天你们还说四川是固若金汤,说西线是铜墙铁壁,怎么一夜间蒙古人就打到重庆了?这做何解释?谁来给朕解释解释?啊!你们怎么不说话了?不是引经据典的会说许多道理吗?说话!”重重的在龙案上一拍,震的那些奏折跳起老高。群臣心里也是一震,身子也跟着一哆嗦,一个个噤若寒蝉,都拿眼睛瞟着贾似道。贾似道也不想在这种情况下发言,无奈自己一直标榜为“群臣之首”,现在不说话也不行了。于是把说辞在肚子里打好了草稿,强提精神出班道:“圣上息怒,这次蒙古人突袭重庆实在是在意料之外。各位臣公也没有想到,是蒙古人用兵太诡异了。(写到这里的时候,作者笑了。贾似道的话怎么和“不是太君无能,而是土八路滴太狡猾”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不过万幸成都等府县还在我大宋手中,还可以反围住蒙古人。何况蒙古千里奔袭,必定已是疲惫不堪,而我军以逸待劳又有重庆之高墙可守,坚守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圣上再发几路援军,定可叫蒙古人有来无回。”群臣暗暗称赞贾似道果然是伶牙俐齿,他这么一分析,好象蒙古人是来送死的,局面于己是大大的有利。乱哄哄的叫嚷“贾相言之有理”。经他这么一分析,理宗也“龙颜大悦”说道:“命两浙,两淮抽调兵马支援重庆,务要全歼敌军,方显我大宋的军威。”“皇上圣明”。奇怪的是蒙古的三路大军迟迟没有攻打重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