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史》第二十六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东因为招惹理宗皇帝的事情被赵炳章念叨了好几个时辰。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才住了嘴。有赵炳章在,自然在吃饭这方面就不会太贫乏了。赵东随着赵炳章去著名的“得月楼”去品尝杭州菜。(现在杭州的楼外楼,天外天等有名的老字号酒楼那时候还不出名)杭州菜又名西湖菜,其实准确的说杭州菜是不能自成一系的,应该和甬菜(宁波菜)绍菜(绍兴菜)瓯菜(温州菜)一样,是属于浙江菜的一个分枝。杭州傍于钱塘江,又有西湖,杭州菜也就自然而然的以淡水鱼虾为主料,讲究的是清鲜爽脆,其中清鲜二字最是重要。苏东坡曾盛赞“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且留下了“闻香下马”的典故。这时酒楼的客人还不是很多,二人拣了齐楚的桌子刚坐下,小二麻利的上茶,“二位爷要吃点什么?”赵炳章说道:“你们这里有什么招牌菜式,拣好的来几个。”“爷用些什么酒?”“吃杭州菜自然是要饮女儿红了,先来两斤上好的女儿红。”小二说声“两位爷稍侯”利索的下去了。赵炳章道:“尝尝正宗的西湖龙井,看看味道如何。”赵东品了一口,自己龙井茶确实有些清新,却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时辰不大,西湖醋鱼和东坡肉端了上来。赵东急忙品尝,各吃了一口就大赞味美。东坡肉肥而不腻,西湖醋鱼鲜美可口,要说起只吃还是古代的师傅烧的菜好吃。赵炳章慢悠悠的品着女儿红,等宋嫂鱼羹,龙井虾仁、西湖莼菜汤、油焖春笋等菜都上齐了才开始动筷子。赵东嘴里含着块竹笋问道:“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回去?”赵炳章说道:“既是来了,就不急着回去,圣上是见了,可总得拜会朝中的大员吧。我看贾似道和董宋臣势如水火,今天在殿上还差点打起来。”赵东倒不反对赵炳章的这种做法,在朝中有个靠山总是稳妥些的,现在的世道不允许绝对的清高。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赵东还是明白的。“这贾董二人究竟哪个更稳妥一些呢?”赵炳章在投贾还是投董的问题上犯了难。过不了一年半载,董宋臣就会被贾似道彻底的连跟拔起。虽说贾似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可他毕竟还可以风光十几年,只要到时候迅速的和他划清界线就是了。“我看还是贾似道的路子稳妥些。”赵东装做漫不经心的说,赵炳章象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似的,点头说道:“好,明天我们就去拜会这个贾丞相。”“相业如何不到头,诸公历历颂伊周。梦迷社稷酣歌夜,鬼哭山河血战秋。误国正须忧大厦,覆师宁忍驾孤舟。红梅阁里催归魄,谁掩汴京富贵羞。”*二人正在说话,听到有人在大声的吟诗。赵炳章的脸色唰的白了,赵东也吃惊不小:谁这么大的胆子,大庭广众之下把贾似道骂了个狗血淋头,连带着把理宗皇帝也骂了。只见旁边的桌上坐着三个年轻人,一个面目消瘦,神色忧郁,一个脸庞黝黑,身材略胖,另一个满脸病态,脸色苍白。吟诗的正是这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这年轻人好象惟恐别人听不到似的又大声把刚才的诗朗诵一遍,还挑衅似的走过来问赵东二人:“二位爷台,我新做的这诗如何?”赵炳章尴尬的坐着,知道是这年轻人听到刚才和赵东的谈话,故意这么做的,一时笑也不是,恼也不是。他的两个同伴急忙过来拉他,说道:“二位不必在意,我这兄弟吃酒吃的多了。”赵东在现代社会也是个愤青,也是经常在网上猛烈抨击时弊,看来今天是遇到宋朝的愤青了。赵东一拍桌子,猛的站起身说道:“这诗做的好,兄台做的真是妙极。我就喜欢这样“言之有物”的诗篇。”这几个年轻人一楞,原以为赵东会恼羞成怒的,没想到会如此。赵东说道:“三位兄台可否过来一坐?”那黑脸的年轻人看了看桌子上的美食笑嘻嘻的说:“我们几个都是穷酸,这位爷要是叫我们吃白食我们当然愿意过来,要是叫我们掏银子就免了。”赵东哈哈大笑:“由我做东,几位尽管吃就是。”黑脸的年轻人笑嘻嘻的去拉那个神色忧郁一言不发的青年,忧郁青年中规中矩的作了个揖道:“叨扰了,多谢。”五人坐定,刚才吟诗的人狐疑的问道:“不敢请教二位如何称呼?”“赵炳章,”赵炳章没好气的说,又加上一句,“扬州知府,领淮南观风使。”那个忧郁的年轻人抱了抱拳道:“原来是知府大人,失敬,失敬。”脸上却一点景仰的神色也没有。赵东说道:“在下扬州赵东。”黑脸汉子说道:“原来是扬州的赵……,什么?你是赵东?可是多次大败蒙古人的赵东赵指挥?”赵东谦逊的一笑说:“不才正是在下,也说不上什么大败蒙古人,只是将士用命才小胜两场。”那个消瘦的汉子起身一躬道:“赵指挥大名如雷灌耳,久仰了。”黑脸汉子仔细打量赵东一番言道:“我听人说赵东‘身高丈二,腰阔三围’,今天亲眼见到才知道原来不过是个普通人,哈哈。”吟诗的那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却是一言不发。赵东也笑着说:“没想到我还有些虚名,三位高姓大名?”那黑脸的汉子最是爽快,“我先说吧,我姓陆名秀夫,表字君实,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人。”赵东心里吃惊不小,没想到眼前的黑脸汉子竟然就是陆秀夫。陆秀夫在历史上的名气可是不小,这人在水战方面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曾经率领十万水军和蒙古人决战(这也是宋和蒙古的最后一次战斗),最后背负着小皇帝跳海牺牲。(相信背皇帝跳海这一段大家都知道的)“原来是陆兄,久仰久仰。”赵东说道。陆秀夫有些愕然,第一次见面,自己又不是什么名人,谈何久仰?陆秀夫以为只是场面上的客套话,也不在意。他哪里知道,赵东真是很“久仰”他了。那面容消瘦的汉子说的:“我姓文名云孙,字天祥,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