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海经》第三十五章 新的旅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带领着一万多军士们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来到了波斯。感受了一下兵临城下的快乐真是爽呆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是现在波斯的主力军全部被居鲁士带去攻打巴比伦了,所以现在城中全是一些老弱残兵。

我粗略的制定了一下计划便马上开始攻城,城中的人还想抵抗可哪里是我们职业军人的对手。不消片刻我们已经攻入了波斯城直逼皇宫而去。

当我们来到皇宫外,这里早就没有一个人了,我估计全都到里面护驾去了。我示意所有人停下,“各位跟随我千里迢迢从故乡巴比伦来到波斯实在辛苦大家了。”

“将军万岁,将军万岁……”

我指着宫殿说:“前面就是波斯王的宫殿,成功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出来的时候我答应过你们的家人一定要带你们活着回去,如今我不想再看见我们的士兵流血了,所以我决定最后一程由我走完。”

“将军!万万不可……”

“住嘴!这是我的命令,谁都不准进来。”说着我拉了一下战马的缰绳闯入了皇宫。身后传来士兵们不安的声音,都想冲进来追随我但是都被雨馨阻止了。

“请众位放心,冯将军武功盖世必定不会有任何差池。”

来到我原本以为一定是没有人的大殿,出乎我意料的是只见一个老者坐在宝座上神色自若,这个人应该是波斯的国王了。不止是国王,两旁还有文武大臣和卫士个个都是站得无比端正好像根本不知道波斯已经快被我们攻陷了似的。

我下马缓步走到国王面前半跪着道:“臣下巴比伦使者冯星幻,参见波斯国王。”

国王半天才说:“免礼!不知使者到此意欲为何?”

我站起来说:“在下此行为的是波斯背离盟约偷袭巴比伦之事。”话一出口我明显感到四周的气往下一沉,看来虽然每个人都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但内心都还是害怕的。

“使者请讲!”

“此次国王派我来有几件事情不明让我务必向波斯国王问个明白,第一,波斯与我国素来交好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争,更不用说有什么世仇,为何波斯一夜之间背信弃义投靠亚述偷袭我国边境?第二,不知亚述给了贵国什么好处,能够让贵国如此卖命?第三,不知贵国在联合亚述之前有没有仔细想过一旦事败之后的下场?第四,这其实是我代表巴比伦人民问国王的,不知贵国王子居鲁士与在下相比哪个用兵作战更加厉害?”

四个问题连集安抚,收买,威胁于一体直是问得国王哑口无言没了脾气。

我于是趁着众人还没想明白的时候又说:“其实此次国王派我来的目的并不是要对波斯进行报复,相反国王是非常希望能和波斯人民重修旧好的。国王明鉴亚述乃是虎狼之国曾经是我巴比伦的附属之地,如今竟然仗着微弱的兵力穷兵黩武妄图与我巴比伦争辉,实在是不自量力。这等背信弃义的小人最擅长的莫过于过河拆桥,今天他能反我巴比伦难保明天不会对贵国有所图谋。如今他以利益诱惑陛下和贵国,但他日贵国莫说是他许诺的好处拿不到反而还会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波斯国王点点头似乎有些赞成我的看法了。

我哪敢懈怠连忙趁热打铁,继续道:“如今对抗巴比伦的唯有波斯一路大军,他亚述屯兵北方却没有丝毫动静根本就没有援助波斯军的意思。亚述的意思已经再明了不过了,他就是希望波斯和巴比伦两败俱伤然后他好坐收渔人之利,这样他不出一兵一卒便可以吞下两国。可惜他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他低估了我国的军事实力。波斯兵微将寡,地无险助,又四面受敌,既不可战,亦不可守。如今事实摆在眼前我巴比伦军开到波斯不消半月时间,要拿下波斯更是易如反掌。但是我说过我们国王一直没有将波斯作为我们的敌人。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那便是亚述。”这时周围的大臣们纷纷窃窃私语,我听到其中有很多人开始对亚述有些不满了。

“我们巴比伦念在往日交情希望贵国悬崖勒马,立刻中止和亚述的盟约。这样我们两国从此以后还是兄弟之国。否则……哼!要说打仗我们巴比伦还从来没有怕过谁?如今波斯稍微占到了一点便宜那是因为我们准备不足,有些轻敌。一旦老虎发威试问有谁可敌?现在国王已经派出我国最强悍的黄金战士去到北方,相信不需多久亚述也只有投降的份,那时我巴比伦必定有怨抱怨有仇报仇,只怕那个时候贵国再想和我们修好就困难了。对了,如今贵国王子居鲁士正在我国作客呢。听说王子陛下他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相信他对议和这件事看法也一定同我一样罢。”虽然我们并没有抓到居鲁士但是这个时候倒是可以用来吓吓他们。

国王一听居鲁士都被我们擒下了实在很震惊,连忙道:“使者说得极有理,其实我们联合亚述也是迫不得已啊。只是我国今年遇逢大旱,实在缴不出贵国要求的岁贡实在害怕,所以才听信了小人的挑拨作出这等不理智的事情。”

我一听,心想果然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啊,既然利益已经摆明了我于是说道:“原来是为了这点小事,那亚述实在可恶之极啊。待我回去向国王请求减免贵国今年的岁贡便是了,兄弟之间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商量呢?再说了我们向贵国征收的岁贡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一旦贵国和我们结成兄弟之邦,那试问天下还有谁敢窥视波斯呢?亚述虽然有富强辽阔之名,实际上非常空虚;亚述的士卒虽然众多,但却不堪一击。我巴比伦只需调动一半兵力便可将其消灭,所以陛下现在跟亚述断交跟我国建交才是最明智的行为。”

波斯国王一听练练称是,最后我们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和约签订了。就这样巴比伦的东部危机在我冯星幻聪明的大脑和雄辩的口才共同努力下化险为夷了。当天我写了一封信让一个骑兵用最快的速度交给马兰塔和居鲁士。一则是让马兰塔解除对居鲁士的围困,二则是跟居鲁士说明两国修好让他速速回国。

估计以后他们也够忙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抽不出时间关心其他的事情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与亚述的对抗上了。

不知道北方那边黄金战士对亚述有什么动作,我这边都轻松解决了他们十几个人加起来不应该比我差吧。当然了也难说,毕竟我是谁啊?我可是冯星幻啊。

隔日我选出一千骑兵打算绕道去亚述后方准备再将我的计划实施一次,然后命令其余的部队全部由雨馨带领原路返回去和马兰塔他们汇合。如果遇到居鲁士的军队则绕道而行,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不必要的冲突,还记得我们以前说过吗?居鲁士这种人性格是跟骄傲的。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便和雨馨兵分两路走了。一想到这次又要和雨馨分别心中不免有些抑郁,但是我相信分别是短暂的,而且这次计划如果成功我们会很快见面的。那个时候恐怕也就是我们离开巴比伦的日子了。毕竟我们在这里耽误得太久了,我真希望快些找到神鼎回去。

因为我发现在这里的日子越是长久我便能够建立更多的功业,恰恰是这些东西让我的虚荣心得到空前的满足以至于我担心再待下去会让我难以割舍自己拼命赚取来的东西。正如父亲所说要让一个人放弃是很难的,尤其是当你拥有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拥有的越多放弃的时候便显得尤为困难。

所以释迦摩尼能成为圣人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放弃一切**,而且没有任何留恋。一声长啸我抬头看见天空中一只雄鹰翱翔在我们头顶上方,我不禁想起我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

故事发生在清澈空灵的喜马拉雅。

影片主人公达西是一位禀赋极高的年轻僧人。在经过三年与世隔绝的闭关清修后,达西受到了令人尊敬的温普利活佛的赏识,他的僧侣生涯似乎前途无限光明,但一次丰收节中偶遇母亲哺乳孩子的生动场景,却令正值青春期的达西开始重新思索自己的人生。

达西的师傅阿普是个温和睿智的僧人,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挽救心爱的弟子,但一番激烈的争论后,阿普黯然接受了达西在一个漆黑的深夜离开寺庙,褪下僧袍还俗入世,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达西找到了珍爱,他与妻子琵玛生有一子并彻底忘弃了曾经的僧侣生活。他种地、贩粮、通奸、斗殴,简直不似一个受过十多年佛法熏陶、教化之人。在达西眼中,亲人、情人和亲情都是那样真实而又虚幻,一次无意中聆听到琵玛和儿子富有哲理的对话竟然也是似曾相识,却又无动于衷。这时的达西已经忘记了自己和师傅曾经的争论:

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须经历?放弃的前提是否是必须曾经拥有?而由此引申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更是充满挑战--当站在放弃的崖边,一切是否还能潇洒从容?

一只鹰抓起一块石头,从空扔下,重重的砸在羊的头上,羊顿时气绝身亡。这是这部片子的开头。鹰直接落地抓羊可能有些危险,所以它选择了用武器,它很聪明。鹰为什么要砸死羊?答案是**,它想捕杀这只羊,这是它的**,它想吃掉这只羊,满足它的食欲。

达西为了追求佛法,修炼了三年三月三周零三天。是的,达西是为了它的追求。修炼完毕后,喇嘛们给了他莫大的荣誉,他获得了回报。达西为什么要修炼?这是他的**,他要获得荣誉感,获得别人的认同。

后来达西还俗,**、生子、生气、嫉妒、偷情,猜忌,这些是什么?全是**。

到底满足一千个**更重要还是战胜一个更重要?这个问题阿普修炼了一生也没搞明白,临终还嘱托达西来世告诉他答案。

其实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答案都是错的。达西满足了一个又一个**,结果他发现愿望是无穷无尽的。后来他选择终止自己的**,却还是大哭,幻想着和他老婆回去。到底答案是什么?答案要从另一个问题引出--怎样让一滴水不干涸?

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写有问题的石头背面找到--让它流入大海。一滴水流入大海意味着什么?意味自己的消失。

佛祖之子释迦摩尼说,“不要接受我的教导,除非你明白的立场”。他的立场是什么?释迦摩尼29岁以前都生活在尘世,达西认为,有些东西只有你拥有过才能放弃,所以他还俗走释迦摩尼的老路,想明白他的立场。结果等他离开了他的老婆和孩子,满足了各种**同时忍受了众多痛苦后,他才顿悟。

原来满足**或者战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爱,付出的爱,为了满足别人**而付出的爱。释迦摩尼的妻子为了支持释迦摩尼的求道之路而付出,达西的妻子为了支持达西的修行而付出。释迦摩尼的妻子为人治病,达西的妻子同情民工,很多来自尘世的人都知道付出,并这样在做,修行的达西却不知道,他修炼了三年还是没能找出真谛。

其实佛道就是舍我的精神,那只羊能够满足鹰的食欲就是佛道,达西的老婆满足达西的**就是佛道。各种**正是尘世痛苦的根源,而解救尘世痛苦的方法并不是禁欲,而是舍我去满足别人的**。不曾拥有的放弃并且给予才是佛道的根本。**人人有,你懂得付出吗?当人人都能够为了别人的**而付出的时候,这世上就没有了**,尘世就会得救。

达西还俗和最后继续修行所过的河其实并不存在,这条河其实只存在于人的心里,只要你有舍我的精神,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信念,到哪里都是修行,都是在解救苍生。

最终达西仰望天空,看着那只在空中展翅翱翔的鹰……

想不到现在看着那只鹰的人却是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