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势无双》第六章 太后召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半月之后,过阁试结果公布天下,李弈果然名列榜首,如愿获得了参加殿试的机会。而这期间,他所盗用的《如梦令》、《长相思》两首词也已经在市井坊间流传开来,大有直追当年苏子瞻之势。李弈倒也并不意外,一来南宋末期已经很久都没有佳作问世,而纳兰词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二来贾似道必然会让人把这两首词泄露出来,好让大家知道在这件事上他并没有作弊,李弈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通过的。

九月二十二日,天气晴朗。

李弈和众多得以参加殿试的士子随着内官的指引,鱼贯走进丽正门。丽正门是皇宫的大门,门有三重,每重“皆金钉朱户,画栋雕甍,覆以铜瓦,镌镂龙凤飞骧之状,巍峨壮丽,光耀溢目”。门上还筑有御楼,戒备森严。

看着这宏伟的景象,李弈心中一阵叹息,暗道:可惜只还有几年,这宫殿的主人就要北上做俘虏了,而自己到时能否做好准备却还在未知之数!

心中想着,脚下步子却不能放缓。穿过丽正门,只见与丽正门相对的是庄严宏伟、富丽堂皇的文德殿,用汉白玉砌成的殿基即高达二丈多。

远远望去,殿高约十丈,两侧已经站满了文武百官,正中在高约六至七尺的平台上,设有金漆雕龙宝座,两旁为蟠龙金柱,座顶正中的天花板上刻有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整个装饰显示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殿前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两侧早已经搭好了两溜遮阳棚,棚下摆放着书案座椅,看来应该是士子们进行殿试所在。

内官并不指引士子们落座,众人只好象标枪一样站着。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只听大殿里传来内官尖细的声音道:“皇上驾到,百官及众士子见驾!”

只听殿内一阵山呼“万岁”声响起,众士子便也一起拜倒在地。等重新站起身来,内官们这才指引众人落座。李弈因过阁试排名榜首,被领到了左侧第一张座位上。

他对一夜之间临幸三十多嫔妃的度宗皇帝还是很佩服的,有时想起就不禁感叹一番: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练出来的。

等坐好后,这才有机会抬头向殿内望去。只见高高的御座上已经坐上了一个人,只是离的太远实在看不清楚,心中好生遗憾。

正在遗憾之际,只见一个内官捧着圣旨快步走到了殿基之上,展开高声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吾大宋以文治天下,以德教四方,今四海承平之际……”

李弈耳朵里听着这满篇都是歌功颂德的圣旨,脑子却早已经转到了别处:古人总说教人以德,可元朝大军兵临城下时,这满朝官员居然只剩下6人,别人都只怕自己跑的慢,这“德”真不知是教到哪去了?

而明朝又何尝不是如此!崇祯亲手敲景阳钟居然没有一个官员赶来,临死时也只有宦官王承恩一人在身边,简直是可悲到了极点。

一个人也好,还是一个国家也好,终究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的。如果国家穷途末路了,在这还没有什么民族大义观念的古代,终究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它殉葬的!这就是所谓的“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正胡思乱想之间,内官已宣读圣旨完毕,考卷都已经发了下来。李弈急忙整理好思绪,把心思放到考试上来。低头一看,题目很简单,无非是围绕富国强兵写一篇策论。

李弈在这方面可以说知道很多(共和国的成功经验在这摆着),但现代观念可不能随便就写出来,就算写出来也只会被人诟病。当下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中规中矩的写满了整整五页这才罢手。细细端详,虽说内容里并没有什么新东西,但马马虎虎也可以交差了。

抬头望去,只见龙椅上早已空无一人了,这才知道原来皇帝只是来走个过场。当下也无心再呆下去了,把试卷交了转身向外走去。

刚刚走到丽正门,只见一个内官匆匆赶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尖声道:“前面可是李弈李公子?”

李弈诧异道:“正是。不知这位公公召在下何事?”

内官喘了喘气,笑道:“总算是让奴婢给赶上了,李公子真是才思敏捷,这么快就答完了。”

“哪里、哪里,公公过奖了。”

内官又道:“太后宣公子觐见,还请公子随奴婢来。”

李弈不禁一惊,这谢太后找我干什么?不过现在可不是多想的时候,只好乖乖地随内官向后宫走去。

随内官转过文德殿,又穿过垂拱殿,这才来到后妃居住的内廷门前。李弈只道快到了,可谁知进了内廷,又走了半天,居然来到了后苑。

李弈随内官走进后苑,只见苑内迎面就是模仿西湖景致精心建筑的人造小西湖,假山飞泉,亭台楼阁,美不胜收。李弈正陶醉在这湖光山色之中,不觉已进入到后苑深处,这时只听内官尖声道:“回禀太后,李弈已经带到。”

李弈急忙抬头看去,只见对面假山上有一个凉亭,凉亭正中却挂着一层布幔,正好将凉亭一隔为二,布幔之外坐着一个老者,正是贾似道。

而布幔后影影倬倬的显是有人,心知谢太后必在布幔之后。看到贾似道在这里,不禁心安,急忙施礼道:“ 漳州贡士李弈参见太后,愿太后千岁千千岁。”

只听布幔之后传来一个悠扬的女声道:“免礼,平身。”

李弈学着电视上的样子,道:“谢太后恩典。”

说罢,起身站起来,又向贾似道施礼道:“李弈拜见相爷。”

贾似道笑道:“不用多礼,赶紧上来吧。”

李弈急忙顺着台阶走上去,到得凉亭,只觉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正彷徨间,只听谢太后的声音悠悠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话扇,真是一首绝妙好词。”

李弈疑惑的看了看贾似道,只见贾似道向他微微一笑,心知是这老小子把这首《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泄露给了谢太后,只是不知道他怎么从晴儿处得来的这首词。

正疑惑间,只听谢太后又道:“看来,我大宋又要出一个词作名家了!”

李弈急忙谦虚道:“太后过奖了。”

谢太后笑道:“贾卿,今天哀家很高兴,能够在抡才大典上发现这样的少年俊彦,真是我大宋之福呀。”

话音一转,又向李弈道:“李卿可还有佳作?依哀家看,不如就在此处再作一首如何?”

李弈心道:老贾呀老贾,和着你是给我牵线搭桥来了。看来,我要不把这谢太后给感动哭了,还真就对不起你了。

当下不再迟疑,假装思考片刻,缓缓吟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吟罢良久,众人方才回过神来,就连贾似道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能作出一首好词。

沉默半晌,谢太后感叹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好,太好了!凝香,抄好了吗?可千万不要抄错呀!”

李弈已经料到这种爱情词对谢太后这种深宫怨妇极具杀伤力,但没想到效果居然如此之好,虽说自己是抄袭的,但心中仍不免有些得意。

正得意间,只听谢太后道:“这词句里行间都饱含深情,看来贾卿说的没错,李卿还真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呀,哀家就遂了你的心愿吧。贾卿认为如何?”

李弈不禁纳闷,遂了我的心愿,遂什么心愿?

可谁知贾似道就好象知道一样点了点头,道:“老臣回去之后就给那丫头脱了奴籍,也好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李弈不禁大吃一惊,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是什么事,急忙要张口说话。

可谁知话还没出口,就听谢太后道:“好了,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哀家今日也乏了,你们退下吧。”

李弈好象哑巴吃黄连一般,只好和贾似道一起告退。一直到出了丽正门,都没有张口问一下的机会。

这时,只见贾似道回头笑道:“云亭,先不忙回府,和老夫一起走。”说完转身上了轿。

李弈也只好上了马车,吩咐车夫在后边紧跟着。时间不长,一行人就来到了西湖边上。

见贾似道已经下了轿,李弈急忙跳下马车,上前道:“相爷,可是有雅兴游湖?”

贾似道只是摇头不语。不过过了一、二分钟的功夫,只见一艘官船便靠在了岸边。

李弈满腹狐疑地跟着贾似道上了官船,进得船舱,见旁边并没有其他人,这才问道:“相爷,云亭有一事不明,还望相爷指点迷津?”

见贾似道点了点头,便继续说道:“刚才太后说遂了云亭的心愿,不知所为何事?”

贾似道呵呵笑道:“云亭,老夫可要恭喜于你呀,今科状元已非你莫属。”

说着,面色一肃,接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可知道老夫这样全都是为你好!抡才大典本是皇家之事,状元谁属得看皇上的意思。若你不能得中状元,老夫怎么为你授官?为你所授官职如比状元要高,又叫老夫如何自处?所以,老夫这才去见太后,着实把你夸奖了一番。而太后最喜欢重情重义之人,老夫不得已才编了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又让太后领教了你的诗词功底,这状元的事才好定了下来。晴儿那丫头能嫁个状元郎为妾,也算是上辈子积德了。”

李弈听了不知是想哭还是想笑。哭的是贾似道居然乱点鸳鸯谱,自己上京赶考这么一点时间居然就纳了个妾,三娘那怎么交代?笑的是贾似道居然对自己的事如此上心,那自己实现目标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权衡利弊,觉得贾似道说的居然还很有道理,如果自己不能做到高官的话,一切都无从谈起,甚至以后连三娘都保护不了。

当下再不迟疑,纳头便拜,高声道:“多谢相爷成全,云亭愿效犬马之劳。”

贾似道哈哈大笑,扶起李弈道:“这就对了。”说罢一指窗外远处若隐若现的一所宅院,道:“今天高兴,陪老夫到别苑斗会蟋蟀去。”

李弈这才想起,贾似道在葛岭有一所别苑,一年中至少有大半年是在这所别苑中度过的。一想自己居然要和这个臭名垂千古的奸臣斗蟋蟀,不禁苦笑。

PS:祥子是新手,正在不断积累经验。如果各位书友看祥子写的比原来要好的话,还请推荐支持一下,谢谢大家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