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真实》第六章 天朝上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小就是麻烦,只能整天呆在床上,就是偶尔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也要在十几个妖妖(太监)女女的严格保护下,还必须待在一个巨大的柔软的垫子上。为了在这样封闭的情形下知道我的处境,我想了个办法。在反复的哭闹和笑声中,太监宫女骇然发现我爱听故事,只要不给我讲故事我就不睡,一停下我就大闹,直到真的睡着。终于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我还是从多方面收集到的信息对我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了大概的了解。

我现在还在中华大地上,本朝名为唐帝国,大体上的情况和我所知的历史有点接近,但绝不相同,很多人名都没听说过,比如我们的皇帝陛下就不姓李,而姓梁。现在执政的就是我的父皇——大威皇帝梁威。这个时代只有姓名没有字,我记忆起来方便了不少。

在我三岁的时候,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入侵的来自北方草原的忽于可汗,从此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东到大海,西到巴蜀,都是帝国的版图,周边多是臣服的小国,皇城位于长安。全国分十几个道,道下又有几百个州府,再下还有数千个县,相当于后世的省市县区,对应的还有很多官爵名,那些宫女太监文化不高,说的混乱,我一时也搞不清,只好以后自己慢慢了解了。

全国有大概一万万人口,有十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十数个,这倒是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什么长安,东都(洛阳),扬州等等。记起来不难,还好我《大唐双龙传》没有白看。

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后宫的事情了,什么这个贵妃那个公公的,为了将来在残酷宫廷斗争中可以存活下来,我还是好好的听着。很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时代并没有太子一说,而是采取一种竞争机制。

每个皇子在十六岁以后必须出任一个州甚至是一个道的长官,任期三到五年再调任别的州道。根据政绩和其他因素由皇帝决定皇位的继承人,如果后来有更出色的则重新改立继承人,各道州间甚至可以发动战争,当然是禀明皇帝以后的战争演习。这样的体系保证了继承人的优秀性。我的父皇就是在21个皇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余下的皇子则都成为王爷,不得拥有兵权,只能做些辅佐的事情。而且没有皇帝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京城,这样就大大地限制了他们的权力,避免拥兵夺权之类逆反之事的发生。相对于我们这些长在深宫的皇子,他们的笼子就是大一些而已。

这样的游戏规则,我暗想这其中肯定有不为人知的残酷竞争,但这就是身在帝王家的无奈,不过正是由于太祖皇帝定下的这个体系,使得唐帝国在开国至今的不到一百年间天下太平,威震四方,东南西北各番邦夷族纷纷来朝归附。

我是七皇子,上面还有五个皇兄,一个皇姐。

大皇子梁建成,皇后所出长子,二十二岁,能力较强,现领淮南道观察使,做的较出色。手下聚集了一批能人,弥补了他自身的缺点,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二皇子梁世民,李贵妃所出,二十岁,最聪明的一个,也最得皇帝宠爱,现在出任京畿道观察使,等于就是呆在皇帝身边。他的名字让我感到可怕的压力,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之一,大唐贞观之治的作者——唐太宗,

三公主梁秀宁,刘贵妃所出,16岁,因为是女孩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力。但深得皇帝宠爱,再三要求下也求得一官半职,在鸿胪寺做了个副卿,就是外交接待事宜。本朝民风较为开放,倒是不反对女子出任官职。

四皇子梁元吉,皇后次子,15岁,好武,由于一母所出,和大皇子建成关系密切,明年就要领一个州开始从政,估计会把他调往民风尚武的州府。

五皇子梁霸,六皇子梁超是双胞胎,武贵妃所出,年纪还小,只十岁刚出头,现在还在跟着老师念书,两人一文一武,倒是不可小视。

我之后还有数个弟弟妹妹出生,关系错综复杂,光是名字和他妈们的名字,就让我费了好久才记住,真想把他们称为路人甲乙丙丁。

这一年,七皇子梁迅,4岁。三月能言,号称“神童”。

聪明的孩子当然会讨人喜欢,我就甚得皇帝老爸的喜爱,在我还那么小的时候,他就已经亲自给我指派了两个老师,同时也宣告了我的幼年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

两个老师一姓孔一姓华,我尊称为先生。分别教我文武。文的倒是还行,我毕竟心里年龄都二十几岁了,背点东西肯定比小孩快,武就让我吃尽了苦头了。

大威皇帝很崇尚武力,本身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才,虽然我的身体继承了他的强壮,但是我总是害怕受伤,不像梁霸那样,已经断过一次胳膊了,还在练他那套得意的铁臂拳。到底是小孩,就是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典型。不过进步神速,就连一向严肃的教他的禁军教头也在皇帝面前称赞不已。我就不行了,华先生在连续教了我二十八遍侧翻失败以后,对我彻底放弃了。

为了在皇帝面前交差,他拿出祖传的五禽戏教我,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武术,而是类似于现代的健身体操。这样我只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操就算练过武了,保证我的身体健康。好在五禽戏虽然不实用,但耍起来却是很威风,加上华先生自己加进去的一些动作,让我每次在父皇面前表演时不是太没面子,不过我从来也没参加过实战打斗。我估计,要是给梁霸打到一拳,我估计一个月不用下床了。

孔先生名耐安,大家都尊称他为后圣先生,估计和孔夫子有那么点血缘关系。学问想来是很大的,但是我对他的话总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只是每次检查时背背文章而已。最可气的是,这时代的论语竟然是这么写的:“三人行,必定有我师焉”。我每次背都会漏掉一个“定”字,为此挨了好几次先生的戒尺,真倒霉。不过还好,以前我古文背的不多,不然就错的更多了。

我跟他学到最有用的就是书法,不过直到长大成人,我的毛笔字还是那么难看,没办法了。这个时代只有毛笔,纸倒是有了,唉,看来在我发明更简单的书写工具前我只能用毛笔写方程式了。

每天不上课的时候,我就拿着笔纸,疯狂的写下我心里回忆整理过的知识,旁边给我磨墨的小太监从开始的不屑到瞠目结舌再不久也就习惯了,看着我不停的鬼画符,经常也有很多怪字,反正我是神童,倒也没什么人来干涉我。母妃对我极是溺爱,跟我说了几次看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也就不来管我了。在她眼里,当皇帝是建成和世民的事,她只求和我在皇宫里有着安逸的一席之地就足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