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伪上医的奋斗史》第008章 非礼还是非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江城发现首例**病例,这个消息,长了翅膀一般,在不到一个小时,就迅速到达了伟大首都。这是因为,当郝大军同志在葫芦街头数口罩的时候,著名刊物《西方周一》驻上江城的一位资深记者,也在他的身边数口罩。

《西方周一》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报刊,可在全国的影响力巨大,订阅数不下五千万,是全国响当当的一线媒体,而《西方周一》的记者就更牛了,在政府主办的记者招待会上,他们总是坐头排,出入政府机关如入无人之境,身居高坐趾高气扬,大小领导们在他们面前低声下气。这样的记者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王,不像某些地方小报的穷记者,搞点花边新闻还要挨一顿的拳脚。

这位大记者姓陈名倩,不是别人,正是曾经与郝大军同处一张雨棚下的天外飞仙!

作为一名大报记者,超一流美女陈倩的心态与郝大军完全一致,也就是和棺材店老板的心态一致,就是盼望着天下出大事。天下不出事,报纸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记者就得下岗。而陈倩对天下出大事的需求,相对于其他记者,尤为迫切。

陈倩芳龄二十六岁,年纪青青就已经是《西方周一》的一线记者,报社主站就在京城,陈倩手持记者证,在京城出入于楼台亭阁深宅大院,畅通无阻,那感觉的确与众不同。

可没曾想,报社新调进来一个青年新锐,名叫廖和平,据说后台颇硬,主编不敢得罪,只得给予廖和平更多的“信任”,于是乎,报社人事须做重大调整,也就是,需要给官二代廖和平腾个位置。

要说这报社的一线记者们,个个都有些来头,主编算来算去,只有陈倩能动。陈倩的爸爸也不是等闲之辈,官居副厅级,可是相对其他人的爸爸、二叔、三舅、大姨妈,陈倩的爸爸就不算什么了。于是,陈倩被理所当然地外派到了西南重镇上江城,把她的位置让给了廖和平。按主编的说法,把陈倩调到上江城,是领导对她的信任和考验,年青人独当一面,正要大有作为。可陈倩心中明白,还是老爸不争气。没办法,老爸不争气,自己就得争气。

陈倩的人生理想比郝大军崇高得多。那郝大军的理想只是美女,想当科长也是为了美女。陈倩就大为不同,她崇拜的偶像是水均益,一个可以满世界旅游不掏腰包的主。现在的陈倩要去个巴厘岛,还得掂量掂量钱包重不重。上江城山高坡陡,雨雾绵绵,一年也看不到几天太阳,陈倩举目无亲,又是边远内地,不论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人文环境,都不适合新闻界冉冉初升的新星陈大记者的发展。陈倩要想外派到国外,前提是回京城,回京城的前提是在上江城整出点声响来,而整出声响的前提是,上江城出大事。

可上江城本地人欺生,貌美如花的陈大记者到了上江城半个月了,竟然一条象样的新闻也没搞到。这奖金倒是小事,没有新闻,陈大记者的前程与郝大军同志一样暗淡。于是乎,陈倩盼星星盼月亮上江城出点大事,而目前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不外乎“**”。

所以,和郝大军一样,陈倩也在数口罩。上江城没有**,陈倩很急,但陈倩比郝大军有优势,郝大军数口罩纯属自娱自乐,数了也没用,只要没有**,再多的口罩也与他郝大军无关。陈倩数口罩却很有现实意义,至少,她可以以“上江城群众防控**意识与日俱增”为题发一篇报道,虽然这样的报道最多只能上到第十版,可有总胜于无。

于是,陈倩和郝大军不约而同地站在了鸡鸭卖场的雨棚下。

和郝大军一样,陈倩发现今天的口罩数明显低于昨天。尽管,由于她比郝大军先到葫芦街,她数的数比郝大军的数多出十个,这个数据仍然偏低。这意味着,**离上江城很远,群众防非意识薄弱。陈倩连写一篇“上江城群众防控**意识与日俱增”的豆腐块新闻的机会都没有。

就连这可怜的四十八个口罩,一个鼻孔挂着清鼻涕的龌龊男还要硬给她减掉十个。

陈倩不认识郝大军,也不知道这位龌龊男也在数口罩,更不知道龌龊男数口罩的目的与自己是完全一致的。陈倩坚定地认为,这个家伙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美女陈倩对于郝大军的“三十九”,是气不打一处来,拂袖而去。

陈倩继续在菜市场漫无边际地游走,和郝大军的遭遇一样,陈倩数的口罩数,再也没能升上去。她的心情与郝大军不谋而合。

正在烦恼,她的眼前突然出现了铺天盖地数也数不清的口罩,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陈倩以为自己花了眼,急忙揉了揉眼睛,仔细观望。

于是,美女记者目击了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围堵郝大军的感人一幕。

陈倩敏锐地发现,群众围堵的对象,正是跟自己过不去的那个鼻孔挂着青鼻涕的家伙,陈倩结合自己对这个家伙恶劣的第一印象,敏锐地意识到群众是在捉坏人。

在她看来,一个鼻孔挂着清鼻涕,在自己的身后喋喋不休的龌龊男,要么是登徒子要么就是小偷,这两种职业都非常适合那家伙的举止和穿着。

出于职业素养,她的脑海里闪电般出现了一个标题:“警民联手,齐抓共管,犯罪份子无路可逃。”并飞快地形成了一个腹稿,开头、过渡、结尾用语都是现成的,她只需要把犯罪分子的姓名、年龄、和犯罪事实加上去就行了,和小学生的填空题一样。这样的新闻,虽然比她理想中的“**”差了无数个档次,但总还叫个新闻。

于是,陈倩奋不顾身冲入搏斗的人群中,扯住一个惊慌失措的中年妇女进行战地采访。

那个妇女正是胸脯上挨了郝大军一掌败下阵来的居委会黄漪云主任,郝大军虽然满脑子武侠,可地地道道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慌乱中出的一掌,力道全无,不像进攻,倒像轻薄,黄漪云捂着胸口,心头咚咚乱跳,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惊魂未定。可在陈倩看来,黄主任是与犯罪份子英勇搏斗耗尽了体力,当下对黄主任肃然起敬:“这位女士,我是《西方周一》的记者……”

“今天周二,西方才周一,莫非这就是时差?”黄主任捂着胸口惊魂未定。

“不是,大姐……”陈倩面对一个对《西方周一》毫无概念的妇女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那个,大姐见义勇为的事迹我都看到了,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非礼!”黄主任脱口而出,马上又大为懊恼。

“非礼?”陈倩一听这二字,对着被众人围困的郝大军报以鄙夷的眼神:“原来是个流氓!我还以为是小偷呢。”

陈倩的这个眼神恰恰被即将被押上救护车的郝大军捕捉到了,造成了郝大军的万念俱灰。

“不是。”黄主任慌忙否认。黄主任很传统,就算郝大军真的非礼了她,她也不好意思当众承认,况且,那一掌的确事出有因。

“不是什么?”陈倩问道。

“不是非礼,是**!”黄主任急急说道,她得赶快撇清自己。

黄主任的话如同在陈倩耳边响起一个炸雷。

“非——典——!”陈倩的嗓音和警车、救护车的警笛如出一辙,黄主任以为又有120或者110的车辆到了。陈倩的眼泪喷涌而出。

“同志,不要难过,要相信人民群众,相信党和政府,不会放走一个坏人,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黄主任安慰着陈倩,心中无比感慨:谁说人情冷漠,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美女,也为郝大军同志的安危流下了关心的热泪。

而陈倩的眼泪绝不是为了那个龌龊男郝大军,而是因为,“**”二字发出万丈光芒,照亮了她原本暗淡的前程!

这时的陈倩,如果能与郝大军同志开诚布公地促膝而谈,他们一定会觉得,彼此有着高山流水之默契。因为,虽然他们二人素不相识,战斗在完全不同的战线上,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但是,两个人都心有灵犀地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他们都是那么热切地盼望着**的来临,**是他们人生共同的曙光。而这个“**”,终于从天上像馅饼一样砸在了陈倩的头上。

就这样,孤苦伶仃的陈倩,终于在上江城的冷风凄雨中捡到一个特大爆炸性新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