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凡人凡语》第一篇【天道人心之天道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凡人论道:天道人心

上篇:天道篇

凡人看了两年,感悟良多,沉淀到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天道人心。.

谁看得透天道?

谁猜得透人心?

(一)、天道何物

“天道”是什么?

要和别人解释什么是“天道”,恐怕得费些口舌,但要和凡迷解释“天道”的概念,却是件很简单的事。

贫道先以凡人中的虚拟世界为例,说说“天道”是什么意思。在凡人世界中,忘语就是“天”,叫“创世神”、“造物主”也行,都是一个意思,他写作的动力、规则设定、故事大纲综合起来,就是“道”,就这么简单。

《道德经》中虽然没有解释“道”的概念,但通过老子对它的描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老子口中的“道”,形象一点说,就是世界的动力、规则、大纲。

凡人世界的写作动力、规则设定、故事大纲,有以下特点:

1、先于凡人世界出现。忘语先有了写作的动机和能力,先写出了规则设定和故事大纲,之后才开始写凡人这本书。

2、是凡人世界之母。整个凡人世界,都是在忘语写作动力的驱使下,按照事先构思好的规则设定和故事大纲,一步步衍生出来的,只要凡人这本书没结束,不太监,它就会源源不断地衍生出无数的故事。

现实世界中的“道”,老子是这样描述的:

1、有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可以视为天地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之为“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2、道是生养天地万物之神,是永存的,这就叫玄妙的母体。它的产门,是天地的来源。它绵绵不绝地繁衍着,在它的作用下,衍生出无穷无尽的事物。〖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在道的作用下,天地间一生二、二生三,衍生出万事万物。〖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口中的“道”,可不正符合动力、规则、大纲的特点?如果老子看过凡人,把它指定为配套读物,就不必把《道德经》写得那么玄玄乎乎,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凡人世界的“道”,源自于“天”,即忘语。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我们认识忘语。但在现实世界中,谁认识创世神?谁知道有没有创世神?所以老子说,抱歉,我不懂“道”是怎么来的,但它好象比神话中的天帝还早出现呢!〖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二)、天人感应

忘语究竟有没有事先写好凡人世界的规则设定、故事大纲,这是一个问题。

因为很多写手都是想到哪写到哪的,凡人会不会也是如此?事实上,在读者眼中,小说是实实在在看得到的,而故事大纲却是无形的。凡人世界中的规则设定系统到何种地步,故事大纲详细到什么程度,甚至于有没有大纲,这些只有忘语自己清楚,其他人都仅仅是猜测而已。我们之所以认为凡人有事先写好的规则设定和故事大纲,一方面是依据忘语在三江访谈和Q|Q聊天时透露的信息,另一方面凭的是我们的感觉,凡人结构如此严谨、逻辑如此严密,根据经验判断,应该事先经过了深思熟虑,不象是随意挥洒、临时拼凑的。

现实世界中的“道”,同样也是无形的,谁也没有见过它。老子说,你看不到它,叫“夷”;听不到它,叫“希”;摸不到它,叫“微”。这就叫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就叫“惚恍”。〖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象“道”这样无形无象的东西,怎么确定它的存在呢?我们不可能邀请“老天爷”来参加三江访谈,或者和它Q|Q一下,问它究竟有没有“道”这一回事。我们只能通过人的感觉,感应它的存在,这就叫“天人感应”。

老子说,“道”这东西,没有明确的实体。但恍恍惚惚间,感觉得到其中它的形象,惚惚恍恍间,感觉得到其中它的实物。它深远暗昧,却有精华实质在其中,这精华实质是很真实的,是可信的,是可以验证的。〖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我们怎么才能感应、验证“道”的存在呢?很简单,道是自然演变的规则,在规则的作用下,事物的演变过程必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我们只需要发现规律,就可以证明规则的存在。规则是不变的,所以根据规律,可以从事物的现状推导出它的初始状态,也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事物以后的发展趋势。

老子说,总结以往事物的演变规律,就可以掌握眼前事物的发展趋势。能知道事物的初始状态,就叫认识了“道”的规律。〖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从现在上溯到远古,道从未远离,有了它,就可以观察到万物初始的状态。我是怎么知道天地初始时状况的呢?就是从“道”推导出来的。〖第二十一章。。。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三)、天机难测

凡人世界中有没有“轮回”这一设定?《轮回之惑》一章,再次勾起了书友们对凡人世界规则设定的关注。

凡人区的书友,很喜欢关心设定的合理性,讨论BG,很多道友拿着放大镜仔细搜索,他们发现,越到后面,越难找到凡人中的BG。

因为忘语学乖了。凡人在刚开头的时候,交待设定时采用的是显规则,比如第五十九章,白纸黑字公布了“修仙界夺舍三大铁则”,这种写法无疑比较菜,不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经常有一个声音给你答疑解惑,一切的认知只能随着你的视角逐步深入,答案要你自己去找,不会象电脑上一样,鼠标一移到某个按钮上,旁边就出现该功能的注释。

概念的定义,用语言来表述,总会有漏洞,容易被推翻。越明显的规则设定,越容易出现BG,所以越到后面,道友们越难看到这种方式表述的设定,换之以人物不经意的对话中,漏出一两句线索,让你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比如化神,要达到什么条件,只有只言片语涉及这个话题,忘语不给明确你列出一二三四来,让你自己去猜。象这样的“潜规则”,是很难找出毛病的,无形的东西,你怎么去找它的BG?

凡人世界中的规则设定,对于书友来说,是不明确的。只要忘语不公布,完整的设定永远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完全由他说了算,别人只能猜测他脑子里设定的内容。

这符合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情况。在现实世界中,运行规则是老天爷制定的,但老天爷是谁,我们不认识,更不可能知道它脑子里有没有完整的规则设定,内容是什么。

虽然我们不知道规则的内容,但规则发挥作用后,就会形成规律,通过发现规律,就可以认识规则。

一开始,人们只是通过观察自然界,来总结和发现规律。自然界发生的事件,是随机的,偶然的,人们不容易找到足够的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所以发现的进程比较缓慢。后来,人类变聪明了,以科学细分出不同的认知领域,以实验人为地大量重复制造同一事件,分析事件的共同特点,总结其中的规律,大大加快了发现的进程。

但人类依然不知道总结出来的这些规律,是否能准确、恰当、完整地体现规则的内容。人们在总结规律时,分析的样本是有限的,总结出来的规律,是不是全面,有没有遗漏,是否有特例存在,谁也不敢肯定。所以规律往往是有适用范围的,有它的局限性,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出现新的重大发现时,原先总结出来的规律,往往会被打破。

如同我们眼中凡人世界的规则设定一样,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在人类的眼中,也是不明确,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天机难测呀!所以老子感叹说:道如果能说得清楚,那它就不再是道了。〖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四)、天意难料

另一件书友们很喜欢做的事,是猜测剧情走向,有时能猜对,有时却会被忘语雷倒。

之所以会被雷倒,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故事大纲的内容,不知道它详细到何种程度,究竟有哪些人是重要角色,哪些人是很快就要盒饭的龙套;哪些人的命运确定,哪些人的命运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临时决定;哪些情节是大纲上有的,哪些情节是临时添加的。我们没看过大纲,只是凭空猜测剧情走向,难免有时会猜错,这就叫天意难料。

比如昆吾副本中的圭灵,猜剧情的道友,都认为它会填补大眼、银月走后跑跑身边留下的空白。跟着猪角混,自然是前景一片光明,在后来的故事中,会有重重的一笔,未料转眼就领了盒饭。说到底,书中人物的命运,全在忘语一念之间,别人怎么可能完全猜得透?人算不如天算呀!

之所以有人偶尔能猜对剧情,是因为忘语在前文中留下了线索。比如每次开新的副本,事前往往会有提示,象坠魔谷、昆吾、重回乱星海,前文中都有线索,所以有些道友能猜得出来。

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故事大纲?有所谓的“天命”吗?如果有大纲,大纲详细到什么程度?每一个人的命运,是不是上天都已经安排好了,“万事由天定,半点不由人”?

这是比规则设定更难回答的问题,毕竟规则运行之后,会表现为规律,能为人们所感知。而大纲,你怎么感知?怎么验证?

有意思的是,老子虽然崇尚“天道”,却反对“天命论”,否认“天命”的存在。他认为,道法自然,天地万物是自然演变,自生自灭的。老天爷虽然制定了运行规则,却没有制定故事大纲,如同一些网络游戏,虽然定下了游戏规则,但游戏的过程,却完全是由玩家自己作主的,怎么玩,全看你高兴;能通过几关,全看你的水平。

老子说,“道”不辞劳苦,衍生了天地万物,但它却不图“万物之主”的虚名,不主宰万物,它看似自甘渺小,实则伟大。〖第三十四章。。。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道之所以尊崇,德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养育万物而不加以主宰,一切顺其自然。〖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认为,道不干涉万物的演变过程,不主宰万物,让它们顺其自然地发展,实际上就是否定天命的存在,不承认有故事大纲了。

但现实中相信天命的人不少,很多人认为生辰八字、掌纹、面相中,有老天爷留下的线索,通过论八字、看手相、面相,可以算出你的命运。

命运这东西,究竟有没有?其实它就如同凡人最近一章《约定》中所说的阴冥界一样,“这是既无法证明是真实存在,也无法证明是虚无飘渺的东西”。没人拿得出证据说它有,也没人拿得出证据说它没有,天意难料呀!

以贫道个人的观点,老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老天爷确实没有干涉万物的发展进程,只是让它们自生自灭。“运”是有的,因为事件的发生都有偶然性、随机性,你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不好,这就是你的“运”。“命”却未必存在,现实世界可能有大纲,但它和凡人的大纲一样,是粗线条的。一些重大的事件,比如天地的起源、毁灭、重生等,可能是确定的,但具体到每一个生物的命运,却未必规定得那么详细,应该是自然而然,自生自灭的。如果大纲详细规定到每一个细节,那它就不再是大纲,而是完本了。

所以道友们在生活中不必怨天尤人,“命”不是上天注定,而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你可能一时运气不好,比如出生在穷苦家庭,或在某段时间内做事总是不顺,但你不可能一辈子运气都那么屁。时来运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是关键,跑跑凡人修仙的经历,忘语不为排行榜成绩所动、坚持质量为先的创作经历,都是很好的注释。

(五)、天网恢恢

搞明白了“天道”的意思,知道了它是天地规则之后,我们自然也就能理解,是天道掌管了天地间的一切,上管天(这里天指的是宇宙的意思,不是指老天爷),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正是由于天地规则的存在,才使得世间万物的演变过程有章可循,有序而不混乱。

而这一规则,其复杂程度,远远不是凡人世界的规则设定所能比拟的。但天道却以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完美,把世界安排得井井有条,一点BG都没有,老子把它比喻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凡事都有例外。天网恢恢,其实还有遗漏之处,有一样东西脱离了“天道”的控制,那就是:

人心。

(看完最近《轮回之惑》、《约定》两章,越发感觉忘语对于天道的理解,极为深刻。凡人一书,整个就是《道德经》的趣味读物,将老子的思想完全贯穿其中,内涵极其丰富,引发了贫道心中强烈的共鸣。加上2月份的月票大战,凡人表现很出色,道友们充分展示了力量,贫道感觉十分振奋,所以抓紧时间赶出了“天道人心”贴的上篇:天道篇,以表欣喜之情。另有中篇:人心篇,下篇:天人合一篇,将陆续推出,期待道友们的鼓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