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武修成真》第七章 严菲的烦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严菲这些天心情比较烦,因为总是见不到陈鸣的身影。.往往是上班不久,就找不到人了,第二天问他昨天干什么去了,他说是要写个剧本体验生活去了。这让严菲觉得很不习惯,一天中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的。

文化馆平时没有什么需要天天去忙的工作任务。

几个科室的股干大部分时间到是都能呆在办公室钻研自己的业务。他们在外面多数都有自己的兼职,办班的,赶场的,卖画的,五行八作也差不多占全了。

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熟悉熟悉业务,即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领导也会认为你工作态度积极。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闲来无事,本来就是到此养老的人,也就是东屋串串,西屋走走地闲聊扯淡,过得一会,只要是瞧领导不在,转身也就再找不到人影了。

这次剧团李团长提个建议要写《公路卫士》,结果韩馆长和陈鸣都觉得不妥。

柳城剧团几易其名。上世纪六十年代建团,最早叫的就是现在这个名字“柳城剧团”。

那时什么都演:歌舞、戏剧、曲艺,剧团的几个名角都是当地的名人。在当时国家流行干部下放青年下乡的年代,剧团还迎来了两位全国知名的大腕。

一位是跟评剧《退婚又求婚的巧儿》的主演齐名的另一位著名评剧女演员;另一位是电影厂的一位著名作曲家。这一男一女两大艺术家各自带来了一位女儿,后来都给柳城增添了荣誉。一位在七十年代末曾经昙花一现成了当时的歌剧明星,另一位在九十年代为几部电视剧成功谱曲,与乃父一起闯入著名影视作曲家行列。

随着这几位的落实政策回城,柳城剧团也同时结束了自己的辉煌。

倒不是离了张屠户,就只能吃带毛猪。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之,柳城剧团改名为柳城评剧团,但并没摆脱门前冷落的尴尬局面。

八十年代末第一次机构改革,柳城剧团成了只享受部分财政补贴的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九十年代开始,剧团职工只能享受每月百元的生活补助,比国企改制还早地成了实际上的下岗职工。

李团长和几个坚守到底的当年老人组成了现在剧团的班子,成了柳城剧团至今不倒的顶梁。继续痴心不改地苦苦支撑着这个曾经给当年的柳城百性带来娱乐和快乐的天空。

近年来,柳城市推出了几位轰动一时的模范人物,李团长抓住这个时机,委托文化馆创作了两部话剧剧本,就是陈鸣写的这两部。巡演收入不菲,总算让李团长长出了一口气,暂时解决了温饱都成问题难关。

这次的劫车事件,让李团长又一次看到了希望,他甚至觉得劫匪好像知道他现在没钱吃饭而专门是来为他买单一样。心里那个高兴啊,又是一个好题材。

为什么非得要本地的先进人物事迹才能作为题材?只有这个题材,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是无庸置疑的。到时当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得来捧场学习,这是政治任务,你要社会效益,我要经济利益,各取所需。

所以,这次李团长又盯上了老韩和陈鸣。

韩馆长可不像李团长这么头脑发热,你要写我单位的职工,这也给我添彩,我当然高兴,可是你程序走错了。

这次陈鸣当了英雄,说到底也就是个偶然事件。要说小伙子在平时,还真没做出过什么类似这样的大事。表彰会是开了,精神上鼓励了,物质上也奖励了。但上级并没有要树立典型的意思。组织还没决定的事,你这来个先斩后奏,造成即成事实让领导最后表态,跟逼宫也差不了多少了,此等蠢事,我老韩可是智者不为。

陈鸣就更不用说了,要写找别人写去,跟我无关

在李团长的苦苦哀求下,最后,陈鸣灵机一动:“我给你写个搞笑的像《江湖外传》那样的情景喜剧吧。”这对自己也是个尝试,看情景剧现在这么火,自己也是见猎心喜,早就开始创作,现在都快杀青了。

本来陈鸣原来想悄悄写完,然后请省馆赵老师帮忙,联系上哪个国内著名导演,自己说不定也能一炮走红也未可知。

后来陈鸣武功突破,业余时间都用来练武了,就把这事搁下来了。

如今老李求到了面前,陈鸣突然来了灵感,何不把它改成话剧形式,交给剧团来演,说不定到时真的能成功,那时就不仅救了剧团,自己一样还是可以走红的,这不比找赵老师走那条直接找大腕导演搞电视剧的想法差。

一念至此,自己也是很兴奋,来了劲头,就对韩馆长和李团长说了自己的想法。自然是一拍即合,二人都是全力支持。

别说,这事还真的搞成功了。

陈鸣把自己已写出的三十多部连继剧的剧本缩编成了一部九十分钟的话剧剧本交给了剧团排演。

先是在本地获得了成功,继而向地区推演,最后开始了全国巡演。

巡演至走了全国一半城市之后,陈鸣大胆提议:我们自己搞电视剧。

这时,剧团已获演出收入二千多万元,排演一部制作成本小的室内剧富富有余。上报局党委,马上拍板同意,市政府也全力支持。最后,全国观众就看到了那部多达几百部的给观众带来欢笑和愉快的电视连续剧《三个小孩闹喳喳》。

柳城市文体局也因此获得了多个相关上级部门的好评和赞扬:“迈出了文艺团体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成功的一步,各有关单位应该学习和推广之。”

陈鸣开始有了第一个为社会公众认可的身份:著名剧作家。

这一部剧的稿费,陈鸣得了八百万。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后话。

因为写剧本,陈鸣就以体验生活找写作感觉为由又混来了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当然大部分时间是被用他用来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功夫去了。

可是这却苦了严菲了。

这小姑娘现在是芳心已乱,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旁边的人可是看得明明白白,心里暗笑。

严菲给陈鸣打手机,关机。第二天问昨天干什么去了,回答是体验生活去了。问去哪了,省城。

文化馆虽然清闲,可也不能随便翘班。人家去的是省城,自己想跟去的想法就不可能实现了。

严菲从小就漂亮得像个小天使一样,从来不知道愁是一种什么东西。父亲以前在一家工厂做总工程师,后来辞职下海经商,在大连经营一家跨国公司。如果不是因为眼看着刘书记还有再向上进步的政治前程,一家人早就去大连团聚在一起了。

严菲的生活圈子其实很小,从学校到单位一路走来,认识的人也就是有数的那么一些,没有更多地接触外部世界。

严菲的父母都是眼界开阔,开明的人,见严菲如此,就并没有给她设计出一条什么应该上进之路,孩子能快快乐乐,随心所欲地生活。对她们这一家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样其实也有弊端。从小养成的娇气放纵习惯,导致严菲的功课并不是太好,但是她很喜欢美术。这样,高中毕业时就顺理成章地报考了美术院校。

严菲的身边不乏男孩子围绕,可是献殷勤的人多,敢于表白的人基本没有。没有别的原因,自惭形秽,都知道这颗葡萄好吃不好摘。没人认为自己能配得上人家。

世上的好男子应该千千万,耐何那些世家之后,少年俊才都不在严菲的生活圈子之内。

所以严菲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养在深闺未遇人。

严菲的父母也偷偷地为严菲自己看过几个男孩子,但是让严菲自己去相看时,都被严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根本不搭这个茬。

严菲自己不急着找男朋友,他们也就在那里等,让严菲自己去邂逅那个目前还不知在哪流浪的白马王子,绝没不担心自己的女儿嫁不出去。

严菲自己心中到是有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形象:个子高高、温文而雅、英俊潇洒。不过,不要说在生活中,就是在电影电视中,她也没有见到过这样一个人,黎明帅不帅,刘德华帅不帅,可是一个人也没有跟严菲心中的形像重合。看来世上有没有这样一个人还待存疑。

严菲上班后,跟女同事的关系相处得都不错,但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闺秘,大家跟严菲见面,都是笑哈哈,但严菲感觉得到,在人们笑脸的背后还是存在着一种敬畏和距离感。

男同事中,年龄相当的有四五个,包括陈鸣。

严菲不介意男孩子们围着她转,现在的男孩也真是鬼灵鬼灵的,愣是让你感觉不到厌烦,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

他们有的是纯粹是被严菲的美貌吸引,不由自主地围绕在美女身边;也有的是报着侥幸的想法,万一真能得到公主的青睐,成就美事,那可是千好万好了。不过即使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也都不敢有丝毫勉强,只能期待着奇迹自己出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即使最后奇迹真的出现了,那也一定是人家公主下嫁,绝不是你如何努力就能成功的。

陈鸣是个另类。

陈鸣对严菲,跟对其他同事一样,该怎样就怎样。不管是严菲也好,还是韩馆长的女儿韩丽娟也好,陈鸣都是自然相处。

时间不常,严菲对陈鸣就有了与对别人不一样的感觉。

陈鸣对人,刚一接触,好像是不咸不淡,事不关己。但时间一长却能感觉得到,陈鸣还是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的。而且办事牢靠,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像是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后一套。对这人一套,对那人又一套。在陈鸣那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严菲还发现,陈鸣懂得的真多,除了织毛衣他不会,在平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只要是开口问到他,他大部分时候都能张口就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这样既让严菲感到好奇,也让她对陈鸣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陈鸣比她大两岁,但严菲有时觉得陈鸣好像比他大了十岁、二十岁不止;有时又觉得陈鸣像个孩子,单纯透明得不行。

所以,严菲有时在陈鸣面前倒觉得自己像是陈鸣的姐姐,陈鸣是个需要自己照料的大男孩。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自然地,严菲与陈鸣的接触就较与其他男孩子为多,愿意跟陈鸣来往接触。有需要男孩帮忙做的事情时,总是第一个想到找陈鸣。

这样,严菲早已把陈鸣当成了她在单位的最好的一个朋友。但并未涉及男女之情。

“这个死陈鸣,天天搞得神神秘秘的,去哪也不告诉自己。哼!”严菲愤愤地想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