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啸傲射雕》人体经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弟,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经脉的资料,大家一起看看吧。记得推荐哦,谢谢大家

―――――――――――――――――――――――――――――――――――――――――――――――――――――――――――――――――――――――――――――――――――――――――――――――――――――――――――――――――――――――――――――――――――――――――――――――――――――――――――――――――――――――――

人体经脉图

人体内经脉一般可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西藏密宗功家所描述的中脉,十二经络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这十二条经脉,此十二经络连接了人体内,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之正气,并使按十二时辰的并化,自然而然的周天运转,其实这十二经络,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

十二经脉

分布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

分类

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人体经脉示意图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交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脉络走向

人体内经脉有如羊肠小道,脉络之中的气息犹如低压的电流,十分微弱,但修持得法的气功人.他身上的十二经络,就能变成康庄大道,甚至能成为人体内正气运行的高速公路,其人脉络内的气息犹如出闸的洪水,人体十二经脉,对应十二地支,脉中的气息虽按时变化.但却截然不同于人体内的血脉和血管,人体的血管分静脉和动脉,其脉中只有红血球中所携带的氧气,强弱的变化和运行,而人体十二经脉属于气脉,脉中并没有血的流转,又因脏腑之气十分的微妙,所以这人体内气脉难以被显示科学或医疗仪器,另外,人体内还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等奇经八脉,此奇经八脉又不同于十二经络,他平时并不参与人体内脏腑之气的运转,我在研究中得出,奇经八脉并非是只负担着十二经络之中的气息盈亏的补泻,奇经八脉其实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此奇经八脉对应于一年之中,的二至二分四立.这八个节气,如果说十二经络是维持人体这一片小天地内的小气候恒定,而不受人体外的大气候中昼夜温差的影响而变化,那么奇经八脉就是维持人体内的小气候不随人体外天地大气候之中的春夏秋冬的转换而失常,此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科学仪器虽难以检测,但在一个成功的气功人天目状态下,却犹如电子扫描一的,照得历历分明,此时会发现,不论是十二经脉,还是奇经八脉,每条经脉另外又分出不计其数的细脉,而细脉又能分出更多的叉脉,这些大大小小的经络犹如电脑的因特网一般的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持着人体内周身气息的大转换,气功人的天眼功越强,会发现人体内还有许多象原始森林一样的经络网并没有被开发,一般气功的修就在于开发这些尚未起用的经脉网,和强化已经正常运行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并使人体正气变得十分的旺盛,另外,我可以告诉众位修行者,人体血脉以心脏为枢纽,人体的气脉是以胯下的会阴穴为中心。

若有行人想要修得更高更上乘的无上神功心法,若只永远着意于此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将会阻碍气功修行人的神功进程或成就,我当为众行者再解说,西藏密法中描述的中脉,中脉,原本分三根,密法中原虽有描述,但我的实修过程中却证实密法并未穷究竟,人有三魂七魄之说,此中脉即对应于人之三魂,左脉为天魂天脉,中脉为人魂人脉,右脉为地魂地脉,此天地人三条中脉之中的天地二脉,互相绕人脉并互相交织呈S形而下,从头顶至胯下的会阴穴,共有条有理49个交叉点,有此49个交叉点之间,每隔一定数量的交点,形成总七个脉轮七朵莲花,此七朵莲花的能量差异形成人的七魄,但在我的修练过程中,我在经过此一阶段之后,我发现,我体内的中脉另外各分出三条入双手掌心和双脚脚心,我的双手和双脚心,也各有一朵莲花,如此我身上即总共开发十一朵莲花,而莲花的开放,是呈单层的开放,即一次同开二层,1,3.5.7.9.11但一直开到第十一层,每朵莲花各自长出一个莲蓬之后,莲花便不再开发,这样我身上的十一朵莲花每朵均开十一层,总共开一百二十一层,这当中,我发现我的头顶,眉心二轮,能量轻灵,应该对应于我的天魂神能量,我的心轮能量稍重,应该对应我的地魂气能量,我的海底轮最重,应该对应我的人魂精能量,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我的每一朵莲花的海底部分各自长一般的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持着人体内周身气息的大转换,气功人的天眼功越强,会发现人体内还有许多象原始森林一样的经络网并没有被开发,一般气功的修就在于开发这些尚未起用的经脉网,和强化已经正常运行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并使人体正气变得十分的旺盛,另外,我可以告诉众位修行者,人体血脉以心脏为枢纽,人体的气脉是以胯下的会阴穴为中心.

神功心法

若有行人想要修得更高更上乘的无上神功心法,若只永远着意于此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将会阻碍气功修行人的神功进程或成就,我当为众行者再解说,西藏密法中描述的中脉,中脉,原本分三根,密法中原虽有描述,但我的实修过程中却证实密法并未穷究竟,人有三魂七魄之说,此中脉即对应于人之三魂,左脉为天魂天脉,中脉为人魂人脉,右脉为地魂地脉,此天地人三条中脉之中的天地二脉,互相绕人脉并互相交织呈S形而下,从头顶至胯下的会阴穴,共有条有理49个交叉点,有此49个交叉点之间,每隔一定数量的交点,形成总七个脉轮七朵莲花,此七朵莲花的能量差异形成人的七魄,但在我的修练过程中,我在经过此一阶段之后,我发现,我体内的中脉另外各分出三条入双手掌心和双脚脚心,我的双手和双脚心,也各有一朵莲花,如此我身上即总共开发十一朵莲花,而莲花的开放,是呈单层的开放,即一次同开二层,1,3.5.7.9.11但一直开到第十一层,每朵莲花各自长出一个莲蓬之后,莲花便不再开发,这样我身上的十一朵莲花每朵均开十一层,总共开一百二十一层,这当中,我发现我的头顶,眉心二轮,能量轻灵,应该对应于我的天魂神能量,我的心轮能量稍重,应该对应我的地魂气能量,我的海底轮最重,应该对应我的人魂精能量,这样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又发现,我的每一朵莲花的海底部分各自长九根须,最后,每一朵莲花之底,的须,将我的十一朵莲花连成一个整体,此时我用天眼照见,我体内莲花有光流入花底下的须,花底下的根有光从两边.回流莲花之心,练至此时之后,我于无意中发现,我身上的能量不论我怎么发放,我体内的能量也永远都不再减少,而且我体内的莲花和花底下的须,绝对属于极不相同的二种能量,关于这花底下还生须,已涉及到我本门的根本秘密,我就不多说了,但愿我以上之言,能使天下有缘人,或能得到一些好处,那就幸甚幸甚了.

穴位脉络和治疗症状

头部

名称效能

1素胶鼻水、鼻塞(鼻)、气喘、鼻炎

2神庭前头痛、鼻炎、晕眩

3百会头痛、晕眩、高血压、鼻塞(鼻)、蓄脓

4强间后头部痛、不眠

5承泣眼睛疲劳、近视、眼干、眼部痉挛(眼)、老眼、充血、眼疾

右腕

名称效能

6天府上腕内侧痛、鼻水、痢麻痹、鼻出血(高血压之时)

7中渚晕眩、恶心(吐气)、头痛、手指痛、无汗出(热疾汗出)

8温溜皮肤疾、舌肥大、头痛、喉咙痛、腹鸣、腹痛、口内炎

9肩胶50肩、头痛、肩紧(肩)、上肢麻痹(上肢)、痢麻痹

10尺?肘关节痛、支气管炎、偏麻痹(片)、肩背神经痛、胸口苦闷(胸苦)、呼吸困难、气喘

11灵道肘关节痛、频脉、心疾

12鱼际晕眩、喉咙痛、发热、头痛、脑充血、乳腺炎、心悸亢进

13极泉50肩、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心疾

14前谷伤风(风邪)、耳鸣、鼻塞(鼻)、鼻出血、耳痛

15外关晕眩、耳鸣、偏麻痹(片)、前腕痛、上肢痛、上半身筋肉痛

16清冷渊肘关节痛、肩甲部痛、?h

17肩贞颈腕症候群、鞭打症、耳鸣、头痛、肩紧(肩)、偏头痛、上腕神经麻痹

18少海晕眩、头痛、齿痛、冷性、眼充血、肋间神经痛

19孔最肘关节运动障碍、肘冷、呼吸器疾、痔疾

20劳宫手掌热、偏麻痹、口内炎、手掌筋、腱痛

21少商鼻水、咽喉痛(痛)、耳痛、胸口苦闷、手指痹痛(指)、肩桃炎

身体

名称效能

22天突言语障碍、面部充血、咳嗽

23大椎伤风、鼻血

24建里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疾、食欲不振、胃扩张、神经性胃炎

25志室腰痛、泌尿器疾

26渊腋肋间神经痛、气喘、胸痛、支气管炎

27京门肾脏疾、贫血、排尿痛

28天宗肩紧(肩)、50肩、乳汁不足、高血压、头痛、偏麻痹、面部浮肿(颜)

29阳关腰痛、膀胱疾患、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麻痹

30脊柱胃痛、伤风、痔疾

31神道肩甲部紧痛、精神不安定、上腕神经痛、支气管炎、胸痛

32气海冷性、腹痛、胃肠障碍、妇人病

33气户伤风、乳腺炎、息苦(息苦)、支气管炎、胸痛

34神藏动脉硬化、心脏疾患、肋间神经痛、胸痛、神经痛

35章门支气管炎、消化不良、肋间神经痛

36腹结便秘、下痢、腹痛

右足

名称效能

37五里膀胱炎、伤风

38附阳坐骨神经痛、腰痛、足疲倦、晕眩、下肢痉挛、浮肿

39阳交坐骨神经痛、胸痛、扁桃痛、膝痛

40委中膝痛、腰痛、慢性腹膜炎、痢麻痹、高血压

41环跳股关节痛、偏麻痹、坐骨神经痛、痢麻痹

42血海生理不顺、慢性腹膜炎、不正常出血、妇人病

43三阴交皮肤干燥(肌荒)、妇人病、下肢神经痛、排尿痛、不妊症

44涌泉浮肿、肾脏疾患、疲倦、晕眩、妇人病

左足

名称效能

45曲泉膝关节痛、大腿内侧痛、晕眩、神经衰弱

46太冲扁桃痛、腰痛、便秘

47承扶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下肢)、便秘、尿闭、腰背痛

48殷门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下肢)、腰痛、疲倦

49承山坐骨神经痛、便秘、脚气、下肢痉挛

50昆仑下痢、头痛、痢麻痹、肩背神经痛、晕眩、足间接捻挫、足背痛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11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20穴):商阳、二间、三间、台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手五里、臂月、肩?。巨骨、天鼎、扶突、口禾?、迎香。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45穴):承泣、四白、巨?,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脾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足大阴脾经

足大阴脾经(21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9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19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腧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醪、次醪、中醪、下楞、会阴、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谙、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足少阴肾经

(27穴):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9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手少阴三焦经

手少阴三焦经(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躇会、肩?、天?、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

(44穴):瞳子?、听会、上关、颌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14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蠢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督脉

(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耳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会、上星、神庭、素?、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

(24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常用经外奇穴(总36穴)

头颈部

(12穴):四神聪、印堂、鱼腰、上明、太阳、球后、鼻通、金津、玉液、夹承浆、牵正、翳明、安眠。

躯干部

(8穴):三角灸、提托、**穴、定喘穴、夹脊、痞根、腰眼。

四肢部

(16穴):十宣、四缝、中魁、八邪、落枕穴、腰痛穴、中泉、二白、肘尖、环中、百虫窝、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

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

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存

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历兑经穴终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脉起於鼻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以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