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子日记》说给自己的故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年10月16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要为自己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但也许真的曾在某时某地发生过。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年代,说的是母子俩。

母子俩住在小镇上,穷到几乎一无所有。他们拥有的只是一根母亲每天带在身上的缝衣针和一椽破旧不堪的房子,若要描写这房中的摆设再简单不过――除了墙壁便是一床地铺和一张四条腿不等长的桌子。而我们所提到的那根针是这个家中生活的源泉,母亲就是靠用这根针给人缝缝补补挣来的几个钱养育着孩子。当然这位伟大的母亲除了给人缝补衣服还做别的兼职,例如替人洗衣服、看孩子……

这个镇子虽然不大,却位于南北通衢。正因为这地利之佑镇上的铁匠靠钉马掌成了镇上首富。

再说那母子俩。儿子一天天长大,母亲却一天天更加艰辛,儿子希望能做些什么帮帮母亲,母亲也一天天为儿子的将来发着愁。

一天,母亲为铁匠送去洗好的衣服。铁匠正在吃饭,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母亲放下衣服,招呼一声就走了。一回到家母亲便像是悟了大道似地面现兴奋。

又过了半年,母亲攒够了钱――这是半生的积累啊――买了一瓶最好的酒送到铁匠面前。

铁匠收下了酒,也收下了儿子做徒弟。

儿子在铁匠铺里不仅比铁匠更加劳碌,还像钢铁一样接受捶打。小小的身、心都接受到锻炼,苦不堪言。每天回到家,听到母亲憧憬着儿子的未来,“待学会了,做了铁匠……”儿子便咬咬牙,在心里默念“为了母亲……”第二天继续到铁匠铺做他的学徒。

母亲的工作也更加的繁重,因为不仅要维持母子俩的生计还要时常给那位铁匠送些礼。每次当母亲稍有懈怠,总是叹口气对自己说:“为了孩子……”继续她繁重的工作。

不久之后,母亲因积劳成疾,死了。儿子被铁匠从铁匠铺中踹了出来,小小年纪无依无靠,只好做了乞丐。

家――没有更深层的含义,只是一个可以完全释放自我的地方,对家的依恋便是对自我独立的敬奉。

ps: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似乎永远无法消除。那时的我虽然无法理解父母,但已经开始为父母着想,从之前的对父母可怕的敌视中解脱出来,重新进入了学校(之前曾辍学两年),也许这本日记的扉页上“新的开始”这几个字所指的就是这个。

我曾试图消除与父母间的隔阂,但要消除这种隔阂不是一方的努力能够做到的――也许父母的作用更大,毕竟他们多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更加顽固。

现在我总算想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无视这种隔阂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我爱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爱我!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