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道追寻》第二章 拜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宋天惊骇欲倒的样子,老人接着说道:“你不用怕,现在老夫并不是鬼魂。”看到宋天迷惑不解的样子,老人说道:“待我与你从头说起。老夫姓李,名一,江湖人称圣手仁心,老夫死前,已年近百龄。老夫一生纵横江湖,除魔卫道,以仁恕为本,六十以后渐感人世无常,于是开始参悟天道,至七十而有小成。然而世间有关天道之书实在太少,仅有的几本也是粗略涉及,言语简单,语义含糊,而且在碌碌尘世,实也无心潜修,于是在八十生日那天,老夫留书出走,来此老夫早年发现之洞府中参悟天道。经过二十余年潜修,老夫终于悟到了天道之门,可惜天不假年,老夫寿命已到,在临死之际,老夫算出七十多年后会有一人来此,于是老夫用自己八十多年的功力,将自己神识的一部分留到今天苏醒,看看今天所到之人是否能继承老夫未完成之业。天道在心,娃儿你的心地很善良,为人很有礼数,很和老夫的心意,至于你的资质和聪慧老夫并不关心,天道酬勤,只要你坚持,定能成功。孩子,你愿拜老夫为师吗?”宋天听着老人所言,就像突然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和以前所经历的太不一样了,简直无法理解,听到老人问自己愿不愿意,突然他感到这是一个走出山村,实现自己梦想的契机。于是宋天连忙答道:“前辈,弟子宋天愿意。”“还叫前辈?”老人笑着说道。“师父”宋天连忙改口道,并又重新行了拜师礼。

老人含笑点头,说道:“为师一生精通武、医、铸,武乃武道,医乃医道,铸乃铸造之术。后面的石门由左到右,以此是武术,医术,铸造之术,然后一个石室里面是一些丹药,兵器,最后一个石室是睡寝和修行之室,此室集大地之灵气,在内练功进境极快。天机门乃老夫所创门派,此令牌乃老夫信物,为师归隐前,已告诉你师兄,持此令牌者,乃老夫亲传子弟,你帮为师监察一下,看看现在的掌门做的如何,如果有什么差错和困难,你要替为师解决一下。”说着老人交给宋天一个银色的令牌,上面刻着一片淡淡的浮云,浮云下面是一条蜿蜒盘旋的龙,宋天忙恭恭敬敬的接过令牌。老人面上忽然露出一丝悲意,说道:“孩子,你我缘尽与此了,老夫就要去了。”宋天大吃一惊,道:“师父,你不要吓弟子。”老人道:“孩子,不是为师吓你,以老夫之功力,只能支持这么长时间了。最后有几句话你要记好,为师一生以仁恕为本,但老夫潜修二十年,感觉仁之一字,乃人之根本,不可不尊,但恕道,确不是单一的宽恕,对于一些犯下小错之人,要宽恕,但对于大奸大恶之徒,要给予严惩,此乃天道公平之理也,为师以前一视同仁是错了,一些奸恶之徒屡次从为师手下逃得性命,却又不知悔改,害死了更多的人,此乃为师之错,切记,切记,为师去也。”说完,老人全身化作点点星光,消失不见。

“师父”宋天大叫一声就昏了过去,在他的心中早已将师父当作了父亲,谁知短短相聚,却又分离,叫他如何能够承受这份伤痛。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宋天醒了过来,想着师父的音容笑貌,不禁泪洒衣巾。冲着师父离去的地方磕了三个头,宋天站了起来,走向第一个石门。推开石门,发现整个石室很大,足有三间屋子那么大,在三面墙的前面各有一个柜子,柜子里放满了书。在屋子的中央有一个石案,上面放着一本书,一张纸。宋天走过去,拿起纸一看,原来是师父自知无法长时间支持,故把关于武道,医道和铸造之道以及丹药的用法,都写在了纸上,每间石室一张,分别介绍。关于武道,师父告诉他,为了修习天道,其他武功都不能修练,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修练方法,当年师父就是因为先练习了武道,故天道之术只能窥其皮毛而已。旁边那本书就是师父所悟之功,名曰天道神功,共分三重,每重又有三个阶段。天道神功与凡俗武功不同之处在于,修练的根本不同,凡俗武功修练的是后天之气,而天道神功在于先天之气。凡俗武功大同小异,都是以修练经脉无主,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修练的经脉不同,而所修练的气都存于丹田之中。李一在遍历那些有限的天道典籍后,经过十几年的参悟,终于得出结论,天道的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先天的真气,也就是如何能获取天地的精气,并为自己所用。后又经十几年的参悟,终于发现人的身体里包含很多极为细小的线装物,姑且也可以称之为经脉,而这些细小的经脉在人体内构成了一个极为密集的网状物。但是这些经脉并没有办法修练,也没办法通行真气,如果打通这些经脉,并且能够让经脉吸收天地精元,那就可以把人的身体彻底的进行改造,达到天道的要求,从而能够破碎虚空,白日飞升。天道神功如果完全修成,就可修成天道,白日飞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