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越打越强的小强》第六章 绥德州城(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

艾万年全军覆没以及绥德州城失陷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整个延安府在经过三年的流贼肆虐以及官军的清剿后,人口几乎丧失了一半,但只要有人,就不能不与外界发生联系,绥德城也不例外。

这一节,早就在龙十三的预料之中。

眼下是大明崇祯五年(1632年)一月份,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分,正在此时,已经大旱了几年的陕北的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

雪一直下。

越下越大。

似乎为了弥补这几年的大旱似的,大雪一直下了四日才罢休,等到雪过天晴时,干涸的地面上的积雪已经在一尺多深了!

见到这一幕,龙十三自然眉开眼笑。

他的五百新编部队已经踏踏实实训练一个月了,这场大雪让他又拥有了至少额外一个月的训练时间。

一个月后,他、沙黑、袁宗第基本上达成了这样的分工,沙黑自然训练骑兵、弓兵,而袁宗第耍的一手好刀,还是延绥镇边地流行的刀盾法,自然让他带领、训练刀盾兵。

眼下“小强营”有骑兵五十,工兵五十,刀盾兵五十,剩下三百五十人全部是长枪兵,一个五百人的营头雏形初现。

虽然不如其它营头那样都是三五百人的骑兵,但在龙十三看来,既然自己已经定下了不舍弃老弱的大方略,大量的步军就是必须的。

在拿下绥德城后,在艾万年的库房里他还发现了一些三眼铳,这玩意儿沙黑也会使,自然全部拨给了骑兵。

虽然也是几百人,但有了艾万年的甲胄和兵器,眼下的五百人却比以前的三百人强了太多。

还有,自从有了朝廷拨给艾万年用来抚恤绥德州灾民的银两,龙十三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给他的军队发放军饷,与沙黑、袁宗第商议后,决定如下:

骑兵每月发放2两,每年24两,五十人一年就是一千二百两;

工兵、刀盾兵每月一两半,每年十八两,一百人一年就是一千八百两;

长枪兵每月一两,每年十二两,三百五十人一年就是四千二百两;

五百人合计七千二百两。

此外,到了此时,龙十三正式确定了军队的编制:

十人为一什,首领称什长;

五十人为一队,首领称队正;

三队一百五十人为一哨,首领称哨总;

三哨四百五十人为一营,首领称把总;

三营一千三百五十人为一团,首领称千总。

眼下小强营总共才五百人,龙十三便自称千总,并兼任长枪营把总;沙黑任骑兵哨、弓兵哨(特殊兵种,高配)哨总;袁宗第为书吏兼刀盾哨哨总。

对于什长以上职务者,薪饷自然更高,什长是普通士兵的1.5倍,队正则是两倍,哨总是三倍,把总是四倍,千总则是五倍。

时下,各明军将领家丁的月饷也就是二两左右,而几乎所有的流贼营头都是没有薪饷的,龙十三这么一做,立即让他的军队在流贼队伍里独树一帜,既防止了队伍因为营头初创、成员复杂造成的凝聚力缺乏,又避免了因为缺乏钱财可能造成的军纪涣散。

当然了,眼下他这支队伍的力量还很单薄,在绥德城训练一段时间后还是要东渡黄河与大队人马汇合的。

有了薪饷后,加上随时可能抵达清剿大军的压力,队伍的训练就更加勤勉了,这样的情形一直到二月份!

其间,绥德州断断续续又下了几场雪,让已经得知情况的明军根本无法过来,但龙十三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在黄河依旧封冻的三月份中旬以前进入山西,等春天一到,自己必定game over。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除了继续督促各哨训练,还派遣沙黑的侦骑去黄河两岸明察暗访。

二月中旬的时候,一去就是半个月的沙黑终于回来了。

“大当家”

虽然龙十三确定了军队的职衔,但营里的人还是习惯称呼他为“大当家”,龙十三也没强求,便由他们去。

“两件事”

“其一,探听到了其它营头的下落,赵胜的营头依旧在石楼县附近的山上活动,大致是北到永宁州,南到石楼县这一带的谷积山活动”

(永宁州,后世柳林县;谷积山,此时的人们对吕梁山的泛称)

“而闯将、黄虎、老回回、紫金梁、翻山鹞的营头则在南面谷积山附近的隰州、大宁县、蒲县附近活动”

(隰州,后世隰县)

“在谷积山北部,岢岚州、娄烦一带,应该还有其它义军在那里,在点灯子营的东边的汾州,山西巡抚许鼎臣带着四五个军将控制着谷积山的北段”

(汾州,后世汾阳市)

“在谷积山南段的平阳,宣大总督张宗衡带着四五个军将盯着闯将等营头”

(平阳,后世临汾市)

龙十三点点头,此时他已经对明军的构成完全熟悉了,他知道,能够参与总督、巡抚这样的大员围剿流贼队伍的至少是一个参将(贺一龙除外),而上到总兵,下到参将,每人手头的人马大多在一千到两千之间,多半在一千左右。

四五个军将,那自然就是四五千人马了,而他们面对的流贼三十五营却有至少一万五千骑兵,若是加上家属,总数更是高达二十万以上,但此时的流贼名义上以紫金梁王自用为首,实际上还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起来一起对抗官军。

像李自成、张献忠、高杰等现在已经初步有了联合起来对抗官军的意识,但他们五个营加起来也只有两三千人马,也不是官军的对手。

再者,官军驻守在汾州、平阳一线,显然是打了将流贼众堵在谷积山以西、黄河以东的狭窄地带的心思。

当然了,沙黑外出长达半个月,肯定不会就带着这点东西回来的。

果然,沙黑继续说道:“大当家,您说的那‘飞豹’齐一正的消息,我打听到了,他回到赵胜那里后,由于没了自己的队伍,自然备受排挤,也不知是旁人告诉他的,还是自己打听到的,他得知了我营的行踪”

“于是,他带着自己二三十骑......”

“他还有二三十骑?”

“是的,他原本有一百骑,在黄河冰面上被曹变蛟冲杀后大部分被杀死,不过还是有少量骑兵逃了出去,飞豹回到赵胜身边后,这些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得知大当家在绥德城时,他便立即离开了赵胜,带着那三十骑来到吴堡县对面的永宁州附近活动”

“恰好在下遇到了他们,得知的大当家的确切消息后,飞豹也很高兴,便准备来投奔你,不过在永宁州驻守的是一个叫苟伏威的岢岚参将,手下有一千步骑,他的任务显然就是扼守黄河冰面,防治我等自由往来的”

“飞豹想要过来并不容易,因为在黄河冰面上苟伏威一直有一支骑兵分队在巡逻,再者......”

龙十三见他眼里有异样,知晓让他担心什么,便道:“是不是担心飞豹说的是假话,他早就投靠官军了,借着投靠我部的名义让官军将我部一网打尽?”

沙黑点点头,“不错,我在黄河两岸进行探查时,也大致弄清楚了那日在黄河冰面上飞豹、宋江与曹变蛟的战斗情形,据说当时曹变蛟手下也只有三百骑,宋江当时就准备投降,并劝飞豹也投降”

“据说飞豹当时也同意了,然后就放下了武器,下了马,此时曹变蛟突然发难,曹变蛟的骑兵何其凶悍,逃脱者自然寥寥无几,但在下疑惑的是,居然还有二三十骑跑掉了并顺利回到了他的身边”

“结合宋江被处死的情形,在下不得不怀疑飞豹是曹变蛟故意放回去的”

“你的意思是曹变蛟拿住了飞豹的家眷?”

“多半是的,当时赵胜让飞豹和宋江断后,自然也将这两部的家属留了下来,大当家,这飞豹有什么了不得的家眷能让他轻易就范?”

龙十三听了神色一暗,半晌才说道:“飞豹本是清涧县附近山上的猎户,原本也是有妻子儿女的,不过随着义军纷纷起事,官军大举进剿,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被杀,他一气之下就加入到了点灯子的队伍”

“后来他娶了城里一家富户的女儿,并又有了一子,他对于母子俩十分疼爱,如果曹变蛟捏住了他的把柄,显然就是抓住了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

“可......”

龙十三点点头,“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流贼不是走一路娶一路,根本没有将家眷放在心上嘛,是的,既然是流贼,自然没有安稳的时候,又都是乌合之众,岂是官军的对手,一开始就只能被官军追着跑,所谓流贼,就是这么来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开始彼等也是不会抛弃家眷的,但时间长了,原本有一百多家营头,那些珍惜妻子儿女的几乎都被绞杀干净,反而是没有家眷的,或者不怜惜家眷的得到了喘息之机,这就是眼下的三十六营”

“飞豹,自从加入点灯子的队伍,娶了城里的小姐后便没有遭到大的变故,故此,并不会轻易舍弃他们,他为人又颇为良善,故此......”

“不过,一切都还说不准”

“大当家的意思是飞豹不一定是被曹变蛟胁迫过来的?”

“先不说这些,我问你,你探听清楚曹文诏、曹变蛟叔侄的人马在何处没有?”

“就在吴堡县,据说他们得知我部的消息后,原本是要立刻杀到绥德城的,由于大雪封山才作罢”

“哦?那吴堡县原本是何人在驻守?”

“是一个叫侯拱极的守备,他也是延绥镇的世家子弟,据说还是前总兵侯世禄的儿子”

“我军要越过黄河,最近的路线就是去吴堡县那里?”

“是的,若是人少,吴堡县上下的岸边自然也去的,不过只有吴堡县附近有渡口,而有渡口的地方两岸的坡势自然平缓,否则都是悬崖峭壁,就算到了岸边也是徒呼奈何”

“不错”,龙十三站了起来,“我营已经训练了两个半月了,已经初步成军了,若是等到春暖花开时分,在西边洪承畴、东边曹文诏的夹击下肯定是万劫不复,不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