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心想死却不小心无敌了》第8章 对李易的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魏丞……魏大人求见。”

老妪刚说完,门外伺候的太监突然走进来说道。

姜承乾闻言,站起身子,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一改之前的容貌,端起声音说道:“宣!”

“老臣叩见陛下。”

魏斯走进立政殿,躬身行礼道。

而在进来之前,姜承乾身旁的老妪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魏相无需多礼。”

姜承乾摆了摆手说道。

“陛下,老臣早已经不是丞相,如今的身份只是一介散流,还请陛下谨记。”

魏斯一脸严肃的说道。

他就是当初那个被皇帝把官职一撸到底的人,曾经的大乾丞相。

当然,这只是他和皇帝合伙演的一场戏。

只有这样,他才能从朝廷的事务中脱身,为皇帝暗中培养势力,招揽人才。

“朕知道了……”

姜承乾看着两鬓斑白的魏斯,心中有些愧疚。

“只是……委屈你了。”

“老臣深受陛下和先帝厚恩,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魏斯义正言辞的回答道。

“好,你不负朕,朕必不负你。”

姜承乾闻言,有些感动。

“当今朝堂,唯有魏卿与李易能使朕宽慰,其余诸臣……”

“朕恨不能一剑把他们全杀了!”

魏斯闻言,急忙开口道:“陛下息怒,今日诸位大臣的表现,固然可恨,可如今大乾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若是把他们全杀了,不仅国家政务会陷入瘫痪,只怕早就羸弱的国运也会再次衰退,届时,大乾只会更加危险,望陛下三思。”

姜承乾抬头深吸了一口气,道:“朕何尝不知,只是他们那日的表现,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

“来日方长,陛下。”

魏斯再次劝解道。

姜承乾闻言,静默许久,待成功压制了上涌的怒气后,方才开口问道:“计划进行得如何?”

“已经初有成效,一切正有条不紊的进行。”魏斯开口回答道。

“得加快速度了,王寄真今日逼朕封王不成,只怕仙门会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如今我在明,敌在暗,计划一日没有成型,朕一日寝食难安啊!”

姜承乾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疲惫。

“大乾绝不能亡于我手!”

“陛下不必过多焦虑,臣今日来,不光是为了汇报计划中的事情,同时也有一个好消息要呈报给陛下。”

魏斯躬身朝着姜承乾开口说道。

“哦?大乾竟然还会有好消息?”

姜承乾一脸好奇。

“什么好消息?”

“就在两日前,老臣在仙门中的暗探传来消息,各大仙门已经下了禁令,十年内,严禁门中仙台境以上的弟子入世。”

姜承乾闻言一惊,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高兴,而是觉得仙门在使诈。

“十年……”

姜承乾不停踱步。

“以仙门的秉性,今日受挫,岂肯忍受十年,莫不是在暗中计划着什么?”

魏斯闻言,开口说道:“老臣接到消息后,也曾怀疑此事乃是仙门放出来的烟雾弹,但探子信中明言,仙门此举乃是因被一名无名强者登门挑战后所致。”

“后来,老臣亲自去了趟九天战场,那里确实发生过几场战斗,其破坏程度,非大能者不可造成。”

“你与之比较如何?”姜承乾凝神问道。

魏斯摇了摇头,回答道:“以老臣的能力,不足以支撑数场那种规模的战斗。”

魏斯有些犹豫的说道:“会不会是圣德……”

“不会,当日老祖一直在朕身边。”

姜承乾摇了摇头。

魏斯闻言,只得无奈的说道:“那……或许是先帝留下的手段。”

“但愿吧。”

姜承乾也叹了一口气。

如今大乾高端的战力,除了魏斯,也就只剩下姜承乾口中的老祖了。

对比仙门中的层出不穷的修士,大乾皇室可以说是十分的弱鸡了,若非还有国运扶持,早就成灰了。

姜承乾紧皱起眉头,说道:“那计划就依照魏卿你的进度来办,不过必须得时刻保持警惕,以防仙门使诈!”

“老臣明白!”

魏斯恭敬的回答道。

回到座位上坐下,姜承乾再次开口道:“魏卿,你觉得李易此人如何,朕正考虑着提用他。”

魏斯闻言,仔细斟酌了一会后,开口说道:“李易此人,老臣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不过倒也听别人说过他当日的事迹,此人刚正不阿,一言一行颇有儒门遗风……”

“不错,朕也是这么认为,所以朕打算把他提为御史督丞,替朕监察百官。”

提到李易,姜承乾面露喜色,这或许是他这段时间以来最开心的事情。

“魏卿以为如何?”

魏斯闻言,再次陷入思考,半晌后方才说道:“陛下,李易虽有儒门遗风,但是修为尚浅,如今京城内暗流涌动,步步杀机,以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若是当上御史督查,只怕文武百官都要遭到他的弹劾,届时,只怕会招来杀身之祸,甚至会打乱了陛下的计划。”

姜承乾闻言,蹙起眉头,片刻后点了点头,道:“言之有理。”

魏斯见此,再次开口道:“依老臣之见,不若让他担任巡天监监正,然后派去巡查凉州,磨练性子。一来巡天监乃是冷清的衙门,不会引起他人过多的关注,方便他成长,二来凉州有左将军孟听然坐镇,可保他性命无忧。只待他成长起来,陛下自可诏他回朝辅政。”

姜承乾闻言,眼前一亮。

他之前正苦恼着如何启用李易而有些踌躇,此时听到魏斯的话,心中大喜,开口道:“魏卿真乃老成持国也。”

如果李易此时在立政殿内,一点会揪着魏斯大骂一句:狗贼,欺我太甚!

可惜……

……

翌日,李府外,人头攒动。

自从知道那引起天地洗礼的圣言是出自李易之手后,京城内的文人士子便像是发了疯一般涌向李府,目的只为了求得李易的一副真迹。

能够引起儒道圣言的人,只要不早殃,将来必能大放异彩,如果现在能沾上一些因果,说不得以后他们也会因此获得天大的机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妙,妙,妙极!”

人群中,一个手执白纸扇的士子,在李府的房檐下来回踱步,口中诵读着李易之前在金銮殿上的诗句,不禁惊叹连连。

“李大人的诗句岂有不妙之理?”

另一个士子接过话头,继续说道:

“特别是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把古之圣贤的忠贞气节一表无遗,为我大乾读书人再次照明了方向。”

“天不生李大人,大乾儒道万古如长夜……”

混在人群中的一个青衣女子闻言,翻了个白眼,开口说道:“读书人就是爱耍嘴皮子,不就几句诗嘛,都快把那李易吹上天了。”

她身旁一个老农模样的老者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儒道传承断绝千年,大乾的读书人,就像摸黑的瞎子,对于今后的道路,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只能浑浑噩噩的度日,如今李易的这几句诗,算是为他们指明了道路……”

“就是要身正浩然,敢于成仁济义!”

“读书人就是麻烦,哪像我们……”

“咳咳……”

青衣女子急忙止住话头。

“那督主那里,我们该怎么说?”

“照实汇报即可。”

外面的纷纷扰扰,李易全无半点心思理会,他大门紧闭,躺在院中的摇椅上,心情十分苦恼。

“狗屁儒道,小爷可是要成为天帝的男人啊!”

从金銮殿回来后,京都的文气就像是不要命一般,疯狂的涌入他的身体,不停的壮大着他的文胆,这种鼓鼓的感觉,让李易十分难受。

这会让他今后作死的难度,成倍增加的啊。

“驴日的,早知道会这样,装杯时就不念诗了。”

李易心中不停腹诽。

而就在他追悔不已的时候,李府门外,走来了一群大内侍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