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地大洪炉》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都城介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城

平城遗址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时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97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已是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北方重镇。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

北魏都城

发展历史

在公元4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公元376年,被前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秦所灭。公元386年,拓跋圭称王,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魏”,历史上称后魏、北魏或元魏。公元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称帝。即为魏道武帝。

营建布局

北魏在平城建都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宫殿苑囿、楼台观堂等重大工程上百处。当时北魏平城北面为皇城,皇城南是周回32里的郭城,内包周回20里的京城。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如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魏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确实是“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

北魏都城时代的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北魏时代的京畿范围东至代郡(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及善无(右玉县南古城村),南及阴馆(朔县东南夏官村),北尽参合(阳高县东北)。其京甸“东至上谷军都关(昌平县北),西至黄河,南至中山隘门塞(灵丘县东南),北至五原(包头市西)”。

平城其外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

主要建筑

北魏在平城先后建天文、天华、中天军殿24座;建西宫、北宫、南宫、东宫、宁宫等宫15处;建东苑、西苑、北苑、鹿苑四处;建华林、永林、永兴等国3处;建鸿雁、天渊等池6处;建云母、金华等堂6处;建蓬台、白台等台7处;建玄武、无武等楼3处;建凉风、临望、东明等观3处;还建有郊坛、方坛、五精帝坛三处;建太庙、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庙、虎圈、圆丘、方泽、明堂、灵台、辟雍等。其建筑规模、数目之繁多、布局之道严、规划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

北魏佛教鼎盛,神图妙塔,对峙相望,京都内寺庙上百所,僧尼三千余,除“冠于一世”的云冈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及五级大寺等。

历史遗迹

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即是郭城的北墙遗迹。

大同车站附近曾发现有排列整齐的大型石础、砖瓦残片、“富贵万岁”隶书瓦当等。在南门外工农路北侧,曾出土大型石柱础、筒瓦和臼等。可推测这是一座北魏大型建筑遗址。其东部曾出土石雕方砚一方,砚首雕有耳环形水池及骑兽、角抵、舞蹈、沐猴图案四组。砚侧云龙、朱雀、水禽、衔鱼的纹饰和下部壶门保存方形样等,为北魏石雕艺术的孤品。

遗址还出土八曲银流、刻花银碗和鎏金高足钢杯等文物,具有伊朗萨桑王朝金银器特征。是北魏时与西域交往的实物见证。近年在城南又有新的遗址发现。平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古镇

平城,位居山西省陵川县以北6公里处的山间盆地中。周围群山环绕,岗峦叠起,地处“万峰环列,突中一窝”之心。镇东与六泉乡相连,西与秦家庄毗邻,南通崇文镇,北与壶关县接壤。长陵公路横贯南北,曲辉、平西公路在镇内交汇,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古今为陵川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据《陵川县志》记载,平城早在尧舜之前就有人类聚居,夏商时期,为冀州所领,而且是夏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春秋时,先属晋国、韩国,后归赵国,长平之战以后,被秦国吞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上党郡高都县管辖,西汉至魏晋属泫氏县,直到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县,平城此后才一直归该县所管辖。从隋朝置陵川始,经唐朝、宋朝的发展,金朝、元朝的鼎盛,明朝、清朝的辉煌,古镇历尽了千年沧桑。

[编辑本段]主要建筑

商贾四合院

平城古为官商道衢锁钥之地,商贸发达,文化灿烂。早在明、清时期,平城在山西省内外就有了广泛的商品交易市场。昔日镇内的东西老街、十字巷、南堂巷设有各种店铺、商号、作坊200多家。不仅镇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货堆如山,而且在本省的晋城、阳城和河南的新乡、鹤壁、道口以及山东、安徽、湖北、江苏、浙江一带,都有平城人开设的铁货铺、日杂店、布店、酒店等商号,并在当地有一定的声誉。史书记载,平城在明朝已有“百张炉、十作酿、千家店”之说,这足以反映了平城当时的冶炼、酿酒、手工业的发展与鼎盛。

郭家大院

悠久的历史,使平城遗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镇内庙宇巍峨、碑石林立、阁楼雄壮、民居典雅。其中现存最庞大的古民居建筑群,当数北街的郭家大院。该院占地面积有6200多平方米,由10个院落组成,共建有72道门,院院相隔,院院相连。据说大院的始祖早在清康熙年间就设计了“二龙戏珠”方案,几代“按图索骥”,后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实现。但仅从现存建筑看,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十分壮观。郭家大院和其它民居大院最不同的是,大门多为双层。院中的楣梁、木柱、窗扇均为木雕工艺,既有龙兽、鹿鹤,也有石榴、莲花、牡丹。其门墩石鼓上雕刻的狮子造型生动,活泼如现。现主院的大门上还留有“门衡蔼瑞”的匾额,字迹苍劲浑厚,从中可看出昔日大院的文韵和清代民居建筑的高超艺术水准。

三皇阁

平城的古建遗产,分布多而广,明清就有“十庙社”之称,而最有特色的是当地人称为“古圈”的阁楼建筑。在平城镇所辖的20个村落中,几乎村村都建有古阁,这些古阁或靠山、或临水、或跨河、或依路,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均建在通往平城的大路上,而且阁面都朝向平城。现镇内保存最好的是平城主街北侧的三皇阁和老街中部的关圣阁。其中三皇阁建筑最为精美。该阁建在三米多高的台基上,巍然耸立,雄视古镇。阁共分三层,下为门洞,二、三层内外由木柱顶立,外圈半截花墙,里外均由玲珑剔透的雕花窗扇相隔。阁顶为五脊六兽结构,筒瓦铺顶,檐挑角凌空。昔日二层为古时社首们办公所用,布置典雅,曾陈列着名人字画。三层塑有伏羲、神农、黄帝三尊座像,即人们说的“三皇”。左边神农,手捧谷穗;右边伏羲,手举花絮;中间黄帝,正襟危坐,神态逼真。这座建于明代的古阁楼,成为平城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目前镇内还保存有关圣阁附近的古店铺和以北的东西老街以及元阳观等古建筑。

[编辑本段]才子之乡

商贸的繁荣,使古镇平城的一些商贾富绅懂得了教育子弟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重要性,为此古代的私塾教育在当地便应运而生。且不说平城历代众多的出相入仕者,仅金代这里就走出五位状元,成为陵川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之乡。除了南召武氏三状元,还有杨寨的赵安时、赵安荣兄弟两状元,他们共同开创了平城历史上的辉煌。赵安时为金海陵王贞元年间的状元及第,历官中顺大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永定军节度使等职。赵安荣为赵安时之弟,为金熙宗天眷年间的状元及第。官历朝清大夫、永定军节度使等职。现存有赵安时撰写的两通碑文,是研究陵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编辑本段]【3】朝鲜城市

朝鲜平城的地理位置平城(朝鲜语:,英语:Pyongsong),朝鲜平安南道的首府。平城同时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要的科研基地,设有25处朝鲜科学院下属的科研所,还有1个拥有超过40,000名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联合体”。平城距离朝鲜首都平壤很近,拥有平城山羊牧场等企业。

[编辑本段]主要产业

平城山羊牧场位于朝鲜平城大凤山山脚,始建于2001年8月,拥有占地高达12,000平方公尺的现代化厂房及1,700公顷的草场,设有山羊奶类品加工厂房、兽医防疫站、科技知识教育室、各种福利设施和诊所,各分场有山羊栅、饲料加工室、住房和职工宿舍。它是一个集生产、科研及旅游于一身的综合化场地。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朝鲜安国寺位于朝鲜平城顺川郡风鹤洞,始建于公元466年,是高句丽时期的佛教寺庙,后来佛教在朝鲜半岛衰落,这座寺庙成为废墟,直到公元1592年,朝鲜宣祖路过发现它的遗址,认为环境优美,不忍寺庙衰落,便下令以公帑在一个月以内修复。后来此寺庙经历多次倒塌及重修。现在的安国寺是1786年重建的,在16世纪“壬辰倭乱”时,来自日本的倭寇入侵朝鲜后,除了四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并且为了永久侵占,更强逼朝鲜人按照日本人的方式改换姓名及衣着发型,而安国寺的惠琼法师更是开设日语学校,向朝鲜儿童教授日语。现时仅存大雄殿及太平楼等两栋建筑物、浮屠及石碑。大雄殿是建筑在高台上的主体建筑,正面5间宽17.04公尺、侧面4间宽13.2公尺的双檐歇山式屋顶两层楼宇。两层楼的佛教寺庙在朝鲜半岛是极为罕见的。殿内挂著横跨三间的大型释迦牟尼画像,画像上面还高挂著三层装饰。其前方供奉有三尊佛像。从外边看是两层建筑物,内部却原是单层建筑而已。太平楼的正面挂著“凤麟山安国寺”的汉字横额,楼内挂著李氏朝鲜第19代君主朝鲜纯祖御笔亲题的“太平楼”汉字匾额。旁边有一株种植于14世纪的银杏古树,此树高27公尺,树干的圆周长达10公尺,树冠直径高达18公尺左右,并有分枝10多个,1980年1月,被指定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第31号自然保护物,受法律保护,被平城的民众视为宝树。九层浮屠由两层基坛、八层塔身及塔顶组成,平面正方形,高6.23公尺。檐端留有悬挂过风铃的痕迹。

[编辑本段]高等院校

平城理科大学,平城煤炭工业大学,平城大学,平城轻工业大学,平城体育大学,平城兽医畜牧大学

[编辑本段]对外交通

平城有铁路连通,在龙城郡转乘站可中转至平壤的“千里马线”上的“红星站”,同时,平城也是“平壤——元山线”的电气化铁路的中途站。

************************************

[邺]

邺,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河岸畔,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是邺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1979年12月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宋体“邺”字拼音:yè部首:阝笔画数:7五笔输入法:ogbh[1]

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

2、姓。邺姓。[1]

详细解释

【名】1、形声。从邑,业声。

2、邺城。古地名。春秋齐桓公始筑城。秦置县。三国·魏为邺都。晋避怀帝讳,改为临漳。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隋复为邺县,宋废。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河北邯郸市辖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1]

相关词语

邺侯、邺宫、邺都、邺中、邺京、邺苑、留军壁邺。

邺城。古地名。春秋齐桓公始筑城。秦置县。三国·魏为邺都。晋避怀帝讳,改为临漳。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隋复为邺县,宋废。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

邺城介绍

简介

邺城遗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的漳河岸畔,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是邺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1979年12月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公元前11世纪商王国灭亡之后,1500年前,这里再度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是后赵皇帝石虎让名都邺城奢侈发展到空前的高峰。公元580年,邺城被毁,当时的相州、魏郡、邺县南迁至安阳城,安阳亦称邺。

春秋邺城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邺城位置

东魏建南邺城,东西长6里,南北长8里18步。增修了许多奢华建筑,如太极殿、昭阳殿、仙都苑等。那个唱着“天苍苍、野茫茫”的东魏主高欢,不仅在这里兴建楼台庙宇,还在这里安置了能自己演奏器乐的机器人,留下不朽的美谈。这一时期,统治者特别崇尚佛教,不惜动用大批力量修建佛教石窟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物名胜,如灵泉寺、万佛沟、北齐石窟、响堂山石窟、洪谷寺风景区等,其中一些景点与著名的少林寺有着千丝万屡的因缘。

邺下是如今安阳市的代称。这缘于从北周末与隋初以来,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认识,认为它们的治所就叫邺城,于是安阳始称为邺。隋开皇三年(583年)相州改称魏郡,至隋末又改魏郡为邺郡。邺郡治所在安阳,更增强了安阳称邺的力度。宋代相州又称为邺郡,相州是正名,邺郡是赐名,那时每个府州都有一个赐名,以备封爵。宋以后,安阳的正名无邺和邺郡之称,也没有了赐名,但邺、邺城、邺郡已成了城或彰德府的别名或雅称,这是一种习惯上的称谓。加之古邺县已废,安阳已完全继承了邺这个名称。例如,明代崔铣著《彰德府志》又别称为《邺乘》,这里的邺即指彰德府。明谢榛有《邺下秋怀》诗,清安阳人王槐一刊《邺下四子诗》等皆称安阳为邺、邺城、邺郡。自民国,安阳仍以邺相称。清末至民国初年安阳有《邺华日报》(安阳人王幼侨创于宣统三年),后有《邺声报》。民国7年(1918年)安阳鼓楼上题有“邺下壮观”匾额。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安阳城内东设新邺镇,西设古相镇;城外东设邺东乡,西设邺西乡。

1947年四月中旬,**晋冀鲁豫中央局和边区政府决定,以平汉铁路以东、漳河之南、洹河南流线以西,设立邺县。当时所以取邺县这个名字,就是考虑到安阳一带本称邺,是古邺地。但是,当时没有固定治所。直到1949年3月,第四野战军南下路过安阳时,邺县驻地才向安阳城边移动。从以上邺城、邺县、邺郡的设置和沿革可以清晰地了解安阳称邺的历史。

东汉邺城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魏王曹操营建的王城。城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漳水之滨。后赵、前燕、东魏、北齐等朝代都先后定都于此。

据文献记载,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里,南北宽5里。有两重城垣:郭城和宫城。郭城有7座城门(南面3座,东、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条东西干道连通东、西两城门,将全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干道以北地区为统治阶层所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内有举行典仪用的建筑和广场。宫城以东为宫殿、官署。官署东为戚里,是王室、贵族的居住地区。宫城以西为禁苑──铜雀园,其中有粮仓、武器库和马厩;园西北隅凭借城墙加高筑成铜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平时供游览和检阅城外军马演习之用,战时作为城防要塞。东西干道以南为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坊里;3条南北向干道分别通向南面3座城门,中轴线大道北通宫城的北门──端门。城的东门外为对外交往和设市之地;迎宾馆──建安驿设于此。邺城的西门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练水军。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从铜雀三台下流入宫禁地区,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里区,从东门附近流出城外。

邺城的主要宫殿毁于西晋末年。公元334年后赵石虎迁都邺城时,沿用曹魏时的布局重建。公元6世纪北齐在城南增建新城,史称邺南城。

邺城的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义。它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代长安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的状况。邺城是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的城市,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布局形式对此后的都城规划如隋唐长安城等有很大影响。

*********************************

建康

建康城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先后在此建都,六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名金陵。秦置县,名秣陵。东汉建安十七年,孙权在此筑石头城,改称建业。西晋统一,仍名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北另置建邺县。后避愍帝司马邺讳更名建康。东晋南朝相承不改。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市。其中还有汉顺帝年号和司马保的年号也叫建康。

建康附近

1.城市名称

历史沿革

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出使江东,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孙吴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玄武湖),处天然屏障之内。东晋南朝沿以为都,分置建康、秣陵二县,城区范围扩为东西南北各四十里。中心为宫城(台城)。北面白石垒(白下)、宣武城、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都屯有重兵。地居形胜,守卫坚固,遂为六朝政治中心。

《隋书·地理志》称:“(建康)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等)于二京(长安、洛阳)。”秦淮河上流方山置埭,有破冈渎东接江南运河,以通吴会。秦淮两岸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廛肆星罗棋布。著名手工业产品有“百炼钢”、“罗纹锦”等多种。商业廛肆有百货俱全的“大市”,还有纱、谷、盐、花、草和牛马等专门小市。码头经常停泊数以万计的中外商船。手工业、商业非常发达,物资充足,交通便利,建康又成为六朝经济中心。建康还是六朝文化中心。东晋时期,达官贵族云集于此,谈玄论道。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鸡笼山开“西邸”,广延名士高僧,研讨文化异同。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沈约的《四声》(已佚)、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及范缜的《神灭论》等名著,也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孙吴时期,佛教已传到建业。南朝建康寺院达到五百余座,僧尼十余万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壁画光彩夺目,雕塑精美生动。佛教文化在此得到长足的发展。

繁华时的建康,人口达二十八万户。梁末侯景之乱,城市遭到破坏,人口大量散亡,始呈萧条景象。陈时又加修葺。开皇九年(589),隋灭陈,除石头城(作为新置蒋州治所)外,把建康所有宫苑城池夷为平地。建康城从此弃用。

辛弃疾曾有一首词的题目就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与上文意思相同。

[编辑本段]2.年号

建康还作为年号:1.建康(汉)建康(144年四月-十二月)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五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1年。建康元年八月汉冲帝即位沿用。

2.建康(晋)建康(319年四月—320年五月)是东晋晋元帝太兴年间南阳王司马保自称晋王的年号,共计2年。

词建康文天祥

金陵古会府,南渡旧陪京。山势尤盘礴,江流已变更。

健儿徙幽土,新鬼哭台城。一片清溪月,偏于客有情。

扩展阅读:

1.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1月SB7540210311

2.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SB7101025129

开放分类:

历史,南京,都市,六朝,古名

*****************************

长安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同时,长安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以及各地方省的市镇或街道名称。

世界历史名城

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本条目主要讲述古都长安。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归并后置于本词条“其他意义上的长安”之下介绍。长安(拼音:Cháng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日语:ちょうあん)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历史沿革

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并沿用至今。

先秦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

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

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西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仅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魏晋南北朝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建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

大唐芙蓉园,2008,西安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长安城的规划。

五代以后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後,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西安城墙东南角,2008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後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

近代

公元1900年,清廷利用义和团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年之久。

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民国之后,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的三十年代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督战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并逼迫蒋与**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国共暂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当代

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西安现在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9万人。最近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历代定都长安的王朝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东汉(公元25年~220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

历史年号的“长安”

长安(701年十月—704年十二月)是武则天的年号,共计3年余。

武则天第十三个年号(即最后一个年号),共计使用四年(701—705)这时的晚年武则天大喜过望,淫暴无度,朝政昏暗。

文学意义上的“长安”

西汉、隋、唐皆建都于长安,故唐以后常通称国都为长安。并不一定指真正的长安。如:唐代李白《金陵》诗:“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晋朝南渡后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为都,可是李白还是用“长安”来指代建康。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词:“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此“长安”指汴京,即今开封。

县城长安西安市长安县——西安市长安区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长安县。后,除王莽新朝、南北朝后秦曾更名为“常安”,五代后梁曾更为“大安”外,历朝历代都置长安县,惟辖区多变。今之长安县辖区县是1914年在明、清长安县区划基础上将咸宁县并入,民国33年(1944年)将长安城(今西安城)内及四关划归西安市,1950年将原宁陕县秦岭以北180平方公里山区划入,1955年将长安县北部29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1958年又将县北部、东部部分地区划归西安市后确立的。

长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在古都西安市南部,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与户县接壤,北和雁塔、灞桥区为邻,从东、南、西三面拱围西安。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东西跨度52公里。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西安市长安县位于东经108。38/至109。14/,北纬33。47/至34。18/。北邻西安市,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县,宁陕县,西毗户县、咸阳市。地势为东原、南山、西部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1989年全县辖7区、9镇、35乡、372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21655人。县政府所在地韦曲镇距西安市中心钟楼仅仅8.7公里。

2002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城市新区,现辖10个乡镇,15个街办,671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92.57万人。沐浴着撤县设区的东风,长安区政府也进行搬迁,新址在子午大道与西长安街交汇处的东北角。长安地形地貌多样,山、川、原皆俱,县内蕴藏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县耕地88.05万亩,占总面积的41.45%;高等植物120多科,1130多种,草本植物200多种,花卉300多种,其中经济林木20多种,药用植物651种;林地面积98.37万亩,占总面积的46.30%;野生动物105种,其中朱鹮、黑鹮、羚牛、苏门羚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12种;已发现铁、铜、铅、金、大理岩、硅石、粘土、白垩土、石墨、蛭石、石棉、水晶等矿藏;有浐、潏、沣、滈等15条河流,207.5平方公里的地下热水资源,34亿立方米的地下潜水静储量,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7.2亿立方米,储水面积3000多亩。

长安农业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已种植谷物,但解放前由于长期落后制度束缚了生产力,加上古老的生产模式,生产发展缓慢,到1949年粮食播种亩产只有69公斤,解放后,**带领农民闹土改,搞互相合作。1953年春,王莽乡西王莽村贫苦农民蒲忠智等带头组织起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之后,互助合作在全县迅速扩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业产生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水平。1989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4.33倍,播种亩产增长3.30倍,农业总产值增长4.97倍。1989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9万马力,农机作业总工作量达3871.1万标准亩,农村用电量近9000万度。

长安文化底蕴深厚,区内胜迹遍布,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客省庄新石器遗址、仓颉造字台、沣镐西周车马坑、秦阿房宫遗址、汉杜陵、樊川故道等文物古迹触目皆是;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净业寺等佛教祖庭文化源远流长;绵延百里的秦岭北麓苍翠神奇,植被茂盛,是西安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青华山、南五台、嘉午台、翠华山等自然景观瑰丽多姿。长安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

后来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被命名为:长安区

陕西平利县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陕西平利县境东部,距县城8公里,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地貌四山夹三川。总面积227平方公里。汉白三级公路贯通镇境,是川陕鄂渝的交通要道。辖28个行政村,177个村民小组,5375户,20547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595人。

辖区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条件优越,素有平利县“一长安”之美称。总耕地面积33736亩,其中:基本农田16667亩,人均0.85亩(水田6537亩,旱地10532亩)。有林面积18.8万亩,宜林荒山10532亩。有茶园2157亩,其中:优质高效密植茶园600亩。以黄姜为主中药材骨干项目3500亩,烤烟1200亩,林果2000亩。非公有制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71个,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和程控电话,9个行政村开通有线电视,儿童入学率达到99%。省际边贸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广东东莞长安镇

广东省东莞市下属镇名。长安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常青,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盛产香蕉、荔枝、柑橙等经济作物和禾虫、禾花雀、蟹、花鱼、乌头鱼等特产。

长安明代有大井圩,清末建立万和圩,民国时期归虎门管辖,俗称下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乡民在沙埔头筹建新村,取名长安圩,以后就采用长安为正式镇名。

广西融安长安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镇名。长安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西岸、枝柳铁路线上。柳州市融安县中部,近代广西四大名镇之一。水陆交通便利,为桂北物资转运枢纽之一。现为柳州市融安县县城,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常驻人口58800人,流动人口约23200人。

河北石家庄长安区

长安区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区东北部,面积110.24平方公里,总人口4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7万人。现辖3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85个居(家)委会,35个行政村。长安区是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家庄市党政机关和中央省市新闻单位、文艺团体、科研单位大多位于该区,长安区辖8个街道、3个镇:建北街道、青园街道、广安街道、育才街道、跃进街道、河东街道、长丰街道、谈固街道、西兆通镇、南村镇、高营镇。

浙江海宁长安镇

长安镇属浙江省海宁市。位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市西部,北邻桐乡市,西南接壤杭州市余杭区。隔江相望杭州市萧山区。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杭浦高速、01省道、穿境而过,均设站点或出入口;320国道、杭东绕城公路出口处分别距镇区6公里、2公里。境内设有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长安是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全镇总面积91.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8.3万。

绩溪县长安镇

长安镇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西北部,东邻板桥头乡、华阳镇,南连歙县、临溪镇,西、北与上庄镇、旌德县接壤,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1992年3月由原镇头乡、原尚田乡部分村合并建立长安镇;2001年10月原浩寨乡和大源乡部分村并入长安镇;2005年辖镇头、大源、庄团、马道、大谷、高杨、坦头、梧川、浩寨、下五都10个村民委员会,60个村民组,总人口231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978人。省道217线南北贯穿全镇,与县道镇蜀线、镇上线在镇头相汇。镇人民政府驻镇头村,距县城27公里,为岭北重要交通枢纽。

境内多山,西北有大会山脉,南有徽岭山脉,东、南属中低山,中部及西、北部为丘陵盆谷。西、南之水汇入大源河,入新安江;东、北之水为徽水河之源,入青弋江。境内土壤以黄红壤为主,坦头、马道一带盛产优质粘土。全镇现有山场6727公顷,耕地1958公顷,其中水田1336公顷,桑园405公顷,茶园70公顷。

境内农业以粮油、畜牧、蚕桑、竹木为主,其他经济作物(高山西瓜、大棚香菇、茭白、中药材等)为辅。境内有国营镇头林场、大会山林场。近年来长毛兔养殖发展迅速,存栏量6万只以上,2005年被宣城市授予“长毛兔之乡”称号。境内有个私企业57家,主要经营行业有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竹木加工、布绒玩具、酿酒、小水电等,2005年有明雁机械公司、新惠玩具公司、马道木竹制品有限公司3家县级规模以上企业。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42亿元(比2004年增长12.5%),其中农业总产值0.7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31元(比2004年增长8.9%)。

境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优越,胜迹众多。自然景观有华阳十景之一的大会晴峰,黄山七十二峰之一的黄高峰。浩寨冯村是省级“百佳”生态村,被省列入古村落名录;庄团胡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锡市长安

长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北部

靖江长安

靖江长安位于江苏靖江市西部</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