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小麦加油》003心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潜小麦和父母关系不亲密,这是事实。.

至于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就说不清楚了。

曾经,在博客看到过一句话:“生命,是场永世不醒的梦魇。我只想回家。”潜小麦一向理解不了小资们演绎的华丽忧伤,这一刻,却满脸潸然。是的,家,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简单有序的家,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童年的记忆中,父母亲的身影是缺席的,似乎只偶尔和父亲杨勇打过几个照面。仿佛从记事开始,她就跟着罗店杨家的爷爷奶奶生活。

潜小麦的记忆没有出错。

多年后,长大的潜小麦才搞清楚状况。原来在她满周岁的时候,潜丽琴怀上了第二胎,因为头胎是女婴,迫于生子压力和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夫妻二人决定趁早去外地待产。于是,襁褓中的潜小麦被送到了罗店。

遗憾的是,第二年初夏并没有遂愿,潜丽琴产下的仍是女婴。直至第三年腊月,潜小海的到来才了了潜家人多年的夙愿。又因为走漏了风声,计生部门三不五时带人上门走访,杨勇潜丽琴又只好在外地多呆了两年。回南江的时候,他们只带回了潜小海。

1990年秋天入学前,正式接回潜小麦。这一年,潜小麦七岁。

回到父母身边的潜小麦几年如一日,每天独自两点一线往返于学校与家,话不多,性格内向了些,倒也挺乖,不需要大人太废神。若不是后来发生的事,潜小麦的命运和父母的关系都不至于降落至此。

1997年春末的一天,潜小麦在课堂上隐隐发热,突然呕吐不止,被迅速送入南江乡卫生院。接到通知的杨勇潜丽琴迅速赶到,对于一向健康壮实的女儿突然发病,夫妻俩慌作一团。杨勇弯身抱起躺在长木椅上的女儿,颈窝瞬间传来灼人的烫热。潜丽琴忙褪下小麦身上的大红棉衣,又褪下半边裤子,让站在旁边准备完毕的医生打针。

药物推进三分钟不到,潜小麦猛地抽畜呕吐,眼皮子紧闭,嘴里起先喃喃着头晕,后来有一瞬任凭杨勇潜丽琴呼喊推桑,都没有反应。

夫妻俩吓得面如土色,颤抖着手不停地掐人中、虎口,嘴里催促医生想办法,并大声呼唤卫生院另两名医生过来帮忙。

一番手忙脚乱,又推进一针药物后,潜小麦慢慢平定下来,俨然鬼门关走了一遭。面颊唇色早已失去往日的红润,灰白一片。杨勇夫妻不停地从上而下抚摸着小麦的冰凉手脚,企图能恢复点温度。

直到今天,潜小麦还清楚记得那天坐在杨勇怀里,耳边感觉到的父亲的剧烈心跳。那是小麦与父亲迄今为止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接下来的五天,小麦心有余悸,不肯再去打针。到底敌不过夫妻俩的软硬兼施,最终还是被押着继续挨针。

谁也没想到的是,半年后,潜小麦耳中全天候传来轰轰隆隆的耳鸣,渐渐听不清老师讲课。起初,潜家人都以为是虚亏,淘了不少补品给小麦补充营养。一段时间下来,情况越来越糟,小麦甚至听不见背后人的高声呼喊。镇级医院,县级医院,最后辗转至华阳市第一医院,确诊为药物中毒性耳聋,感知声音最重要又最脆弱的部位耳蜗毛细胞遭药物损害。持续两个月的医疗结束后,没有明显效果。在经济压力下,杨勇潜丽琴放弃了继续治疗。

回到学校,听力与成绩每况愈下。第二周,当潜丽琴在侄子陈旭利的结婚宴席记帐桌上奉上三百块时,远处潜小麦的双目中泛着森然的冷意与嘲讽。从此以后,潜小麦埋头苦读,整天书不离手。上课全神贯注,努力抓住老师讲的关键词,脑海里不停地自动组织听到的只言片语。课后自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看书,和课上记下的笔记融会贯通,作出自己的理解。

初中后半段的生活对小麦而言是暗无天日的,每一课时都有如打仗,神经高度紧张,眼睛一瞬不眨地盯着老师与黑板。一天下来,躺在床上整个人都虚脱了。潜小麦的初中老师与同学对她的印象几乎都是沉默寡言、喜欢发呆与埋头书本,在班级里几乎没有存在感,当然除了每次发试卷。一份耕耘总有一份收获,潜小麦事倍功半的艰苦付出,唯一体现的地方就是分数,毫无例外的,在年级五个班级中,潜小麦没有跌出过前三名。

没有人能相信,这样沉默内敛的潜小麦会在中考后咄咄逼人连声诘问得潜家人哑口无言。

1998年,潜小麦的中考成绩相当不错,年级排名第二,全县排名第三十五,高出普师招生分数线30多分。据说,1998年浙江省中等师范学校是最后一次包分配招收学生,这对广大农村学生来说机会弥足珍贵,竞争异常激烈,分数线水涨船高,整整高出重点高中加强班录取线十多分。未来老师的培养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潜小麦与中师就这么擦肩而过,转而选择自费的中专,整个人灰败得垂头丧气。浑浑噩噩剔除掉体检限制的学校,剩下的都按批次挑了三个填上。

骄阳似火的八月,华阳中专的录取通知书飘然而至。

当杨勇潜丽琴小心翼翼地询问潜小麦,读自费不包分配的中专,是不是不如找个师傅好好学门手艺来得实在?

刚刚听懂这话,潜小麦立马成了活生生的炸药包,两只眼睛瞪得老大,眼底熊熊火焰喷薄欲出。憋闷、灰心、沮丧、无助、痛苦,所有的负面情绪轰然炸开。

“上,为什么不上?这可是我辛辛苦苦付出无数努力才考上的。”

“不要告诉我没钱,七大姑八大姨摆宴的时候你们都会变出钱来的。”

“都是你,爸爸。谁让你到这个鬼地方做上门女婿的。赚的钱都让妈妈拿去亲戚家应酬了,种的好的粮食都交给潜家的爷爷奶奶了,他们吃不完都拿给二姨。我们自己的饭里却都要掺上蕃薯丝,还要被别人说三道四……我讨厌你们,把我妹妹扔了,却把钱拿去给亲戚做人情,那些钱足够养活我妹妹了。”

“爸爸,叔叔故意问我到底姓什么,是哪儿的人。我答不出来……我要读书,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我也不是罗店人,我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但我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在这里我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光了。”

“我要读书,我不要像你们一样。我要做个有知识的人……我讨厌你们,什么都不懂,怎么可以不知道是什么药就可以让毛脚医生往我身体里打呢,怎么连皮试都不做呢。”

“我要读书,以后赚了钱,我要到最好的医院治耳朵。今生今世,我再也不要进南江这种垃圾卫生院。”

……

时间仿佛静止,房间里万籁俱寂。

潜小麦声嘶力竭地一个字一个字喊出,语无伦次,喊得口干舌燥,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说了什么,还将要说些什么。从来没有连续说过这么多话,却流利得不用思索打腹稿,源源不断从嘴里蹦出来。

潜家爷爷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里间,母亲潜丽琴早已泪流满面,父亲杨勇双目也噙着泪花。

潜小麦全身发热,内心雷电不止,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带着一抹发泄后报复的快感,轻得宛若一缕游魂,转身飘回阁楼。

一个月后,父亲杨勇送潜小麦到华阳中专报到。办完所有手续,潜小麦低着头闷声送父亲出校门,临上车前,杨勇少有地拍拍女儿的头嘱咐:“好好学习,饭要买来吃饱……不要担心钱,爸爸会汇到你银行帐户上的。”

此后的日子,杨勇夫妻也千方百计寻找土方子想要治愈潜小麦的耳朵,只是都苦无效果。那以后,潜小麦在南江的日子日益变得稀少。毕业工作后,也能试着理解父母的处境与难处,只是常年累月堆积的代沟隔膜哪有那么容易填补。

近年来,杨勇潜丽琴接手了潜家爷爷的杂货店,改成了小超市,做点小本生意。

潜家唯一的孙子潜小海,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跟随四叔杨伟飘洋过海去了西班牙务工,一别多年。

潜小麦那从未进过潜家大门的妹妹,被十里外邻乡的一户人家收养了,取名崔玲玲。长大后,有时在街头遇见,四目相对,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选择擦肩而过。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哪能事事都如意啊。

今天的潜小麦思绪纷杂,翻来覆去睡不着。

窗外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呢,月亮要追上太阳了吗?

窗内自制的窗帘随风摆动一角,那是一幅画有飞鸟与鱼的普通棉布。

反正睡不着,那就背一段催眠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