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是塔齐布》第九章 危机中的会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危机中的会操

咸丰三年的春节注定许多人都过不安分,正月初八,湖南巡抚张亮基春节是过不成了。.太平军已经在湖北闹翻了天,似有在武汉三镇造窝之势。咸丰将长沙之战有功的张亮基代理湖广总督,希望张亮基在湖南的大功再去湖北上演一次,而前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又官复原职。对于这个任命,张亮基并不心存感激,清朝到是出些奇怪的官员,比如康熙朝的姚启圣,从低品做到高品,再从高品做到低品,而张亮基巡抚、总督轮着坐,最奇特的还再清朝的地面上转了一个不小的圈。据打听,张亮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还是云南巡抚,次年咸丰元年(1851年)代理云贵总督,咸丰二年(1852年)调湖南巡抚,赶上了长沙之战,这下咸丰三年(1853年)又去代理湖广总督,后来又因为兵败改调山东巡抚,咸丰八年(1858年)跑回云南做云南巡抚,没多久升任云贵总督,过了两年又署贵州巡抚,最后同治四年(1865年)被弹劾撤职。

张亮基这时候肯定很不安。按照这时候的情形,宁愿无所作为的呆在湖南巡抚的位置上,也不愿在朝廷的重视中当湖广总督。数数前面几任,湖北巡抚、湖广总督,哪个有好结果?咸丰二年(1832年)十月十三日岳州失守,湖广总督程矞采革职查办;十二月初四武昌城破,湖北巡抚常大淳战死,刚刚调来还在路上的湖广总督徐广缙连武昌城都没有看见也被革职查办了。前面两个总督因为太平军的事杀头的杀头,撤职的撤职。武汉现在可是不祥之地。

攻克武汉三镇之后,太平军声威大振,迅速顺江而下,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太平军攻克江宁,原两江总督陆建瀛,时任江宁将军、两江总督祥厚被杀,城里的五万满族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被杀得干干净净,并且改江宁为“天京”并定都在此。向荣、张国梁奉命带领从广西跟踪出来的绿营沿江追击,在江宁南部建江南大营,把江宁城团团围住。琦善带着一支军队匆匆南下,在长江北岸扬州建起江北大营,虎视江宁。

张亮基和骆秉章开了一个瓜分人才的秘密会议,会议结果,骆秉章留下了左宗棠继续干师爷,张亮基把江忠源及其一千楚勇带到武昌打仗,剩下的五百楚勇编为一营,由江忠源的表兄邹寿璋、弟弟江忠济统带,作为大团的第三营,接受曾国藩的指挥,而空出的人员由湖南绿营中补充。

这时,郭嵩焘也离开长沙回湘阴募捐。接着罗绕典奉命到江西当巡抚,潘铎因病告免,岳兴阿迁升湖北布政使。骆秉章又回到湖南来当巡抚,他请朝廷调老僚属徐有壬从云南到长沙来当布政使,又向朝廷推荐衡永郴桂道陶恩培升任按察使。一时间,湖南高级官员更换一新。在曾国藩看来,骆秉章庸碌、徐有壬平凡、陶恩培无能,他从心里瞧不起。曾国藩知道今后会有掣肘,但他不顾这些,仍然像张亮基在长沙时那样我行我素地干下去,反正张亮基升的是湖广总督,还管着长沙了,大不了要信使多跑点路。

太平军走后,长沙城里常有小股骚乱,抢窃、斗殴、聚众闹事等时有发生。团丁一去,肇事者先闻讯走了,往往抓不到。曾国藩很是恼火。为着警告闹事的匪徒,也为着表示团练坚决镇压的强硬态度,曾国藩亲自草拟“格杀勿论”的告示,印刷数百份,每份都盖上“钦命帮办团练大臣曾”的紫花大印,大街小巷,城门码头,广为张贴。又加派团丁,四处巡逻监视,市中心和各主要街道上,更是严加防范。曾国藩指示审案局,对这些危害社会治安的不良分子,一律处以重刑。为着鼓励团丁,他规定,凡捉一匪徒,赏银五两。重赏之下,团丁个个踊跃,有的一天甚至捉几个送来。不管是游匪、土匪、抢王、盗贼及其他闹事者,捉一个,杀一个。不管谁来讲情,曾国藩都不宽宥。他常对委员们讲,镇压匪乱,要心狠手辣,不讲仁慈,要以申、韩、商鞅的手段办案,不要怕今后得车裂的下场。为着收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曾国藩命人制作十个木笼,取名叫站笼。站笼约一人高,犯人头卡在木枷中,四肢捆绑,站在笼子里。白天用车拉着,在城内四处游街。夜晚则放在露天里,派兵守住。不给吃,也不给喝,不出三四天,犯人便惨死在笼子里。这十个站笼天天都装着犯人,天天都在长沙城内巡游,弄得全城百姓见之发怵,无人不知审案局的帮办团练大臣曾国藩残忍酷毒。长沙城俨然处于恐怖之中,几天来,一片肃杀死寂。眼看坚决镇压的措施取得成效,曾国藩想:看来严刑峻法,确为治国治民的不易之道。

治民有了点成效,自然该把目光转到练兵上面了。书上说过,正是在会操时,发现塔齐布练兵有一套,彩提拔重用的。再加上塔齐布证券有才能,曾国藩不断的保举、提拔,塔齐布狠狠的帮曾国藩打了几场大胜仗,为湘勇大壮声望,还帮曾国藩在朝廷面前制造了一个满汉亲密无间的形象,以消除朝野内外的各种猜忌、嫉妒和流言蜚语。

这天,三月初三,正是曾国藩规定的逢三、逢八会操的一天。天还没亮,大营里面就开始击鼓点卯,看着其他营的士兵擦着惺忪的眼睛,身上胡乱套着的号衣,脚上挂着或者用脚趾头夹草鞋,昏昏沉沉的迈着步子来到校场,嘴里嘀嘀咕咕的咒骂着什么。相比之下,我的巡抚标中营已经早早的集合完毕,并且穿戴整齐,精神抖擞,这还是我修养完后练兵卓有成效。

看看大部分绿营兵懒洋洋的跟着教头挥舞着刀枪,整个校场就只有几只队伍有模有样。如果只是练得比其他人好点,曾国藩一个一个看过来还要一段时间,可我想把曾国藩快点引过来,当然就要用点新花样了。

在校场的一角,巡抚标中营的士兵正在进行特殊的训练,第一排三十个士兵举着一面长方形画着虎头的木质大盾牌,大吼一声就把盾牌提起向前冲五步,然后重重的磕在地上,放出“嘭”的一声巨响;第二排三十个士兵平举着长枪,紧紧的跟在第一排士兵的后面,等盾牌磕在地上时,把长枪突然从盾牌中刺出。然后第一排士兵举起盾牌,慢慢的向前走上几十步,第二排士兵不断将长枪从盾牌的缝隙中刺出,收回。如此十遍之后,他们原地放下手中的盾牌长枪,退到一边,另一批人换上,换下的休息一下,然后做两百个俯卧撑,两百个仰卧起坐。再休息之后,拿起刀枪进行常规训练。

看着这样的操练的方法,心里不由得一阵自豪,像以往的穿越者穿越之后,练兵也就是物质激励加精神激励,再加上像解放军的指导员那样,爱兵如子。但是战法上基本就没有什么创新,大部分都是继续大硬仗出来。只有少数几个到是借鉴了西班牙的长枪方阵,我现在借鉴的时罗马军团的盾牌阵。

记得以前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几群手持盾牌的罗马军队组成盾牌方阵,四周的士兵把盾牌对着外面,而在内层的则将盾牌举向空中,只是眨眼之间的工夫,就象乌龟的硬壳一样,所有士兵全部隐藏在盾牌的保护下。时候整个方阵缓缓前进,一路上箭射不进去、刀砍不进去、枪捅不进去、锤子砸不进去,而且上前试探的敌军士兵到是被冷不丁刺出的长枪刺到在地,很快就击溃了敌军的阵型。

在古罗马时代,军队格斗时使用的大多是短剑,而穿的并不是累赘的全身甲,而是保护重要部位的铠甲。这样的部队虽然机动性很强,但非常容易受到弓箭的伤害,而冲锋的时候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对方弓箭的攻击。

于是古罗马人想出了这个方阵,他们让整个方阵的战士全部使用大盾,这种大盾比起罗马人格斗时,使用的单手圆盾要大得多,可以严密的防护身体。当发起冲锋的时候,战士就将盾牌举起来,形成笼罩整个盾牌的盾墙,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方弓箭投矛所造成的伤害,按前世的话说就是山寨版的城墙。

另外这样的古罗马方阵,还有其它的一些好处,可以说是非常的实用。比如说在冲锋到达敌人面前时,古罗马的战士会将盾牌扔向敌人,这样的大盾可以轻易的砸晕一个人。往往还没有正式接战,对方的前沿战士,就折损的七七八八了。而另一方面当遇到对方的战壕时,盾牌可以铺在壕沟上面,方便部队快速的前进,而且这样的盾牌阵还可以隐藏冲车,冲击城门。古罗马人借助着这样的方阵,冲锋攻城无往而不利,不知利用它攻占了多少城市。

在《角斗士》中,因为是森林里面作战,盾牌阵只好一线排开,缓缓推进,形成进攻的防线。而现在我找不到那么多的盾牌,只好学习《角斗士》了。

正在回忆中,突然感觉有人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一个长脸美髯,宽肩厚背、身穿二品文官补服、眯着三角眼的中年人,带着几个对着我巡抚标中营的官员。那中年人笑呵呵的对我说:“敢问这位大人是不是这营的将佐?”

看见他,我就想扑在他身上嚎嚎大哭,都第九章了,我才面对面的看见这湘军的正主。

现在查资料可真难,有些写的是公历,有些又是农历,考虑到还是封闭的时代,暂时还是以农历为准吧,总不能让他们都去学习公历吧。</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