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青春有约》第一篇 少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春有约

题记

回想起来,自己也将近求学二十载,从幼稚园到大学,经历了数不清的分别与重逢,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淡忘了许多老朋友。很多事情在记忆中也逐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在某一刻会毫无预兆的浮现在眼前,再一次触动快要麻木的自己。从少年的天真与浪漫,到青年的叛逆与孤独,再到如今的迷茫。我相信书友总会在其中的某一片段找到曾经熟悉的自己,因为我们都,曾是少年!

第一篇少年

01开学

我是2002年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的,那时候,母亲带我去了好几个幼稚园,可总是待不住,陌生的环境给我带来的只有恐惧和不安,我不想待在一个固定的教室,感觉自己好像被限制住了,觉得还是在巷子里随处跑的生活比较自在。

后来,终将还是拗不过现实,我被迫选择了一所离家不算太远的幼稚园,其实当时选择在那上学,主要还是因为那里有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媒体资源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电视机还是那种特别笨重的样式,甚至有些家庭的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并不是所谓的彩电。年幼的我对电视节目极其痴迷。我想那个时候的自己,可能就是因为在学校可以看电视,所以才选择留下的。

第一天上学,是母亲送我去的,在路上,她反复强调:“上厕所一定要记得解开裤子,不要把衣服弄湿,吃饭前一定要记得先洗手,有问题要举手问老师,不准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听话点,记住,千万不要乱惹事……”(是的,从小到大,母亲给我讲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这句“要听话,不准惹事,否则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等等此类带有叮嘱和威胁并存的话)。而我当时背着母亲给我新买的书包,坐在自行车后面,因为个子小,两条腿一前一后的晃着,嘴里大声的应着“我知道了,妈,你能不能骑快点,我快迟到了”。其实主要就是想快点到学校,少听几句母亲的唠叨。

记得当时幼稚园有两个女老师一个男校长。两个女老师都是胖胖的,一个比较黑,一个比较白,而校长则像极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那个爸爸。进入校门,和老师问过好后,小黑老师(因为实在记不住老师的姓名,所以就以小黑代替)带我去教室,而母亲则留下和小白老师与校长聊天。

我的幼稚园生活就从那天起,正式开始了,我的求学历程,也由此起。

02、家长会

题记

很多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太重要的事,可在那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对我们而言,就犹如天塌了一般。或许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就算仅仅是打破了一个碗,给床单烧了个洞,忘记了课后作业……都让我们觉得是世界末日。唉,曾经的天,确实不牢固啊!

“记着,明天早上9点,我们举行家长会,回去告诉自己的家长,一定要按时到,要是有不来的,我会去做家访,下课”。望着老师走出教室时决绝的背影,这一刻的我,感觉将要迎来命运的终极审判!我似乎能想到,明天母亲开完家长会后回到家的表情。天呐,怎么办,怎么办,当时的我甚至期盼明天学校会突然消失,甚至明天永远不要到来。

“回来了,快洗手,妈妈今天给你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红烧排骨”看着在厨房里忙的母亲,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话。“傻站在那干啥,快把书包放下,洗手去”。“妈,明天,嗯,老师说明天开家长会”我轻轻的把书包放在桌上。“我知道,9点,是吧,你们王老师给我打电话了”。啥,王老师给我妈打电话了,这是什么情况,算是特殊人物,要特殊对待么?我当时脑子一片混乱,似乎就连平常最喜欢的一道菜,也失去了诱惑力,我整个晚上都是懵懵的。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醒了,拉开窗帘,唉!天还是亮了,该来的终究要来,躲是躲不过去了。

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不过今天的教室不太一样,除了我们,还有家长。坐在母亲身边,我的手心微微出汗,腿也不停地抖动,看着墙上的时针,缓缓的挪动到9点的位置,王老师的身影也准时出现在门口,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是六年级三班的班主任,王恺。这次召开家长会,主要是讲一讲孩子们上周的模拟考试情况,这马上就小升初了,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转折,但这不仅是考孩子,也是考验这里的每一位家长,也希望各位家长,在接下来的100天里,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郑楚妈妈,您等一下,我有些话给您说”听到王老师的声音,我整个身上的毛都立起来了。“小楚,你先回去,妈妈和老师聊几句”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那天,老师和我妈妈到底聊了什么,只不过从那天开始直到小考,家里面都没有的爸爸妈妈的争吵声。我也是在长大之后,才猜到那天的谈话内容,似乎这不应该是那位,动不动就嚷嚷着要开除我们某个人的王老师能做出的事,可这也确确实实是那位王老师,给了那时的我最大的善意与关怀。

年少的我们总是根据一个人平时的态度来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这往往会让我们判断失误。或许在很多年之后,在某一瞬间,我们会忽然明白,原来当时他们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是在默默的保护着我们。

03少年

题记

很多在成年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一旦发生,几乎都是少年人的得意之作。他们不懂,也不理解成年人的那一套,像什么大人只分利弊,只有小孩才分对错,在他们看来,这纯属无稽之谈。对于他们而言,有钱就应该一起去花,有事就应该一起去扛。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道理,但这却恰恰是少年人的道理,你可以笑他们的无知,但请记得,你也曾是少年。

“没交作业的,还有让叫家长,家长没来的,都给我主动点,站外面去。都初二了,眼看着就要升初三的人了,还整天还吊儿郎当的,像什么样子,不想念,就给我背着书包滚回去,别在这整天丢人现眼……”。

站在外面的我,感受着寒风刺骨(北方的冬天,其实还是挺冷的)似乎一下子清净不少。“文泽,你怎么也出来了”。迎面过来这个又瘦又高的小伙,是我们哥几个中学习最好的那一个。“靠,你俩出来了,我躲在里面,好意思么我,反正老张头的课也没啥意思,还不如出来躲躲”。“瞅瞅,我说什么来着,人家文泽最讲兄弟义气,哪像袁大头,靠”。接话的是我们几个中唯一一个,有女朋友的男人。按他的话来说,那就是“不是哥们我要找对象,那实在是被缠住了啊……”。其实我们都知道,为了追这个女孩,他数次逃课买电影票、为了给女朋友送礼物,自己省饭钱就算了,还打起了我们饭钱的主意。唉,搞得我当时有一个月没吃肉、没去打游戏。“你整天就知道说我,我袁大头是那种不讲义气的人吗”。最后一个走出来的是我们这个小团队的军师,别看小伙长的白白净净,很多坏主意,每次都是他出的。其实在记忆中,往往没交作业的只有我和老李,但总是四人一起受罚,嗨,这就叫有难同当。

初中的时候,有几样东西是班里的硬通货。“小说、手机(那时基本还是诺基亚),mp3”。谁有这些,谁就在班级里有了发言权。课堂上传纸条的也不是什么作业答案,上面写的几乎都是“手机传到哪了,给我听会歌”。又或者是“第160页到180页传到哪了,不会又丢了吧!那可是关键桥段啊……”。

就是靠着那部老款手机和被拆分成数份的小说,我们听完了许嵩的每一首新歌,看完了《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的每一个桥段。而那被家长视若猛虎的早恋现象,都会得到全班同学的祝福(当然,是私下)。每天想的最多的,不是哪道题该怎么做,而是在想为什么不提前下课,那样就可以和卖杂志的姐姐多聊上几句(在学生时代,每个人身边总会有一个极其闪亮的女孩,而她往往也是所有男孩的梦中情人)。那时的我们,对爱情是懵懂的,但从心里认为那是神圣的,不可玷污的。总之,类似这样的故事桥段还有很多很多,多到我不知该如何用文字进行叙述,虽然那时的生活,确实很平凡,但对我们来说,却很精彩。

少年,一提到这个词语,我们经常会联想到“冲动”、“叛逆”、“不可理喻”……。但那时的我们,几乎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喜欢或者讨厌某个人、哪件事,我们总会表现的那么明显,甚至有点夸张,因为在少年心中,渴望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立场。而经历了社会洗礼的我们,似乎确实更加成熟了,但好像也更加麻木了。

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到最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愿我们在尝尽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后,归来仍是少年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