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丁一的征途》第十七节 李芸副市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一来的时候是坐韩国强的小车,可是走的时候人员太杂,本来大家对丁一也不熟,只有张力尹,韩国强和局长赵新凯认识自己,但是他们都有各自的领导需要陪同,也就没人会在意丁一了,丁一显得有些犯难了,不知道自己坐什么车回去了,李芸向无措的丁一招了招手,笑道:“你跟我坐省里专家的面包车回去怎么样?”

上车后李芸开玩笑的说:“只有我们二个是孤家寡人啊!”

省里的专家是大学教授和相关科研单位的,都是研究经济的,当然对李芸比较熟悉,都和李芸打着招呼。。丁一对这个李芸还是有点影响的,虽然李芸在经济方面很有些建树,之前在浙东最贫困的苏阳市的圩镇组织全镇开垦荒山,种植果树、,建立了一个罐头厂,一个果汁厂,效益不错,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苏阳市也是个典型。在黄海县她也是坚持渔业作为黄海的支柱产业,使得全省90%的水产都是来自黄海县,周边的省的部分县市的水产也是黄海县供应。但是在安城她并没有能够做出什么成绩来,在中国的政治版图上,一个女性能够独挡一面的还真是凤毛麟角,虽然近年来国家也重视女性干部的培养,但是一个是中国传统观念的因素,另外女性比较感性。所以女性干部要想升迁还是很困难的。李芸最后还是被调到了省妇联工作,在丁一的前生记忆中,她最后到了国家残联任职副主席,这样的一个有见地有建树的经济学的博士最后落到这样的一个位子让丁一不免感叹。

李芸后面站在怎样的政治集团丁一还是知道的,但为什么把李芸安排到浙东这个触角并没有触碰到地方,也是让很多人不明白的。这样的安排让原本政治前途比较明朗的她陷入了困境。

几个专家和李芸热聊着,都是关于安城发展旅游的话题,从李芸谈话的内容来看,她还是十分支持安城搞旅游城市的,李芸突然转向丁一对他说道:“其实安城的交通问题我倒是觉得不是大的问题,你觉的安城要发展旅游最大的瓶颈在哪里?”李芸不经意间的提问其实也是对丁一的考验,几位专家也是看着丁一,虽然他们都被丁一刚才的话所震惊,但是毕竟还是不相信这些话是由这样一个刚上大学的小孩嘴里说出,现在就是让丁一露出尾巴的时候。

丁一当然知道在座的各位的想法,换作自己,也许也是难以置信吧,要是没有上天的安排,十七岁的自己或许正在绞尽脑汁的在想怎么样泡妞了吧。丁一指了指脑袋说道:“观念,当地官员的观念,企业的观念,商贩的观念,群众的观念,我觉得这其中官员的观念尤为重要,安城如果要想打造旅游城市,就得想尽办法让别人知道安城,了解安城,想去安城,得能迎来客人,留住客人,吸引客人,以致能够下次再来。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安城需要进行体制改革,旅游景点不能由旅游局经营,而是要成立专门的公司进行运作。把经营权承包出去。"

“经营权承包出去?”一位专家震惊的叹道。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中的地位不亚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再限于经营权的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

从承包制为主的改革发展到以股份制或以公司制为主的改革,也不是突变。早在1986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就决定在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制的同时,在少数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到1991年底,全国约有322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股份制试点,其中大部分是职工内部持股。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与步骤,并将现代企业制度特点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此国有企业改革进入转机建制、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此为标志,国有企业建立公司制度的试点在全国正式推开。该方案提出:“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公司制企业以清晰的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核心,以有限的责任制度为主要特征。”《方案》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着重解决:

企业法人制度。即国有出资人按照持股比例依法享有股东权利,以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对出资人承担资产保值责任。

明确试点企业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依法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实行股权管理。

确立企业改建为公司的组织形式。生产一般产品的企业可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一般应为国有独资公司。

虽然企业的改革在全国不断的深入,但是对于旅游景区进行私人承包经营全国还没有先例,如果在南方浙江等地方,可能还有一些机会,但在海城,这个思想如此保守的地方实行这样的改革可想而知,难度会有多大。

一路上围绕着怎么样发展安城的旅游丁一和省里专家做了详细的探讨,之前对于丁一得到疑虑大家都在倾谈间给消除了,这世界上还真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李芸不禁的看了看丁一,她都怀疑丁一的脑袋是什么做的,小小年纪对经济方面的专业术语了如指掌,难道还真有天才存在。

丁一哪里知道他们此时的想法,但是丁一知道如果能够打动这些专家支持安城旅游城市,那么张力尹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这些专家表面上是在院校科研单位做研究工作的,但实际上他们都是某领导的智囊。

到市委市政府已经是下午五点了,徐戴群省长本来还想实地的出去转转,但考虑到天色实在是已经晚了,颠簸了一晚上,有的专家年事已高,经不住折腾,所以徐戴群省长也就让众人散去,回去休息。

他们一行人都被安排在安城凤凰酒店里就住,中午准备的饭菜只好到晚上给徐戴群接风,徐戴群也没做推辞。吃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上,甚至是人一辈子研究的学问。

丁一已经是饥肠辘辘了,晚上的招待宴当然也没有自己的位置,出了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随便就近个饭店,点了二个菜,米饭上来,刚想开吃。丁一就瞥见一熟悉的身影,李芸也进了饭馆。丁一向她找了招手,没到饭点,饭店里就是丁一,显然李芸也看见丁一了,向丁一这边走来。

丁一叫来服务员,添了二个菜笑道:“李市长不等晚上的晚宴。”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我早饭就没吃,再等什么晚宴,领导再讲讲话,可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你中午也没吃吧。”

本来预计徐戴群一行人会在下午的时候到,但是市委不放心,上午十点就组织大家在高速路口等,那些官场的老油条,临行前都找点吃的垫了一下。丁一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不是专营官场的人,而是踏踏实实的想干出点事的人。</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