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飞花丝雨》第一章 初入神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骤雨方歇,河畔的柳枝上尚有雨水滴落,渡口却已然忙碌起来。.不一会儿,躲雨的人们便纷纷呼朋唤友的离去了,喧闹的长亭也恢复了平素的宁静。

洛水之北,便是神都洛阳了么?只此一去,不知回来又是如何光景了。

渡船尚未远去,便听见亭中传来的阵阵笛声,宛转悠扬。抬眼望去,只见一个少年书生倚着亭柱,斜坐于小亭之内,唇边横着一支长笛,想来便是他在吹奏了。笛声寥亮,似有万语千言,却又欲语还休,渡船渐行渐远,终不可闻。

一曲既终,少年收起长笛,闭目小憩,修长的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左手手腕上的一根红绳,若有所思。微风过处,柳叶沙沙,残留在枝叶上的雨滴哗哗而下,落于水洼之中,清脆有声。

“公子面朝神都,为何笛声中却隐然有田园之意?“

少年书生这才发现亭中尚有二人并未离去,一华服老者正微笑的看着自己,想必便是问话之人。老者旁边一人束手而立,做武人打扮,似有不耐之色。

少年起身朝老者拱了拱手,“不才楚地书生蓝希,不知先生在此,胡乱吹奏了一曲,倒惊着先生了。“

“公子不必自谦,“老者笑了笑,”绿竹为笛,声音清澈,不染凡尘,倒叫老夫这等俗世之人汗颜了。只是神都在望,公子既来,为何笛声中听不出功名之意?“

少年书生蓝希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先生过奖了,晚生前来,正是听说朝廷在洛阳招贤纳士,区区不才,但也愿为国分忧。只是初次离家,已然一月有余,有些思恋故土,乡野之人,倒让先生见笑了。”

老者见其顾而言他,亦不勉强,笑道:“公子远来,可知这洛水的传说麽?”

书生收起长笛,“先生说的可是宓妃麽?据说昔日宓妃便是在这洛水河畔弹奏七弦琴,悠扬的琴声连黄河的水伯冰夷都吸引过来了。”言语中颇有神往之意。

老者又问道:“那公子可知后来的故事么?”

书生喜道:“愿闻其详。”

老者正待分说,那武人却说道:“义父,天色不早了,还是早些回府吧,这鬼天气,要是再下雨就麻烦了。”

老者想了想,对蓝希说道:“公子既欲往神都,我们定当还有再见之时,那就此别过了。”

蓝希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洛水之上,那华服老者立于船头,看着慢慢被暮色遮掩的长亭,那书生的面容已经看不真切了,模糊中看见那只竹笛在他手中转着。

“若扬,你看那书生怎样?”老者却是唤来那武人问道。

“义父,现在满洛阳都是这等穷酸之辈,自以为读过几本圣贤书,居然也都敢跑到洛阳来求个一官半职的,若真要让这些人掌了权,那天下还不乱套了。“

老者笑了笑,“若扬啊,这次恐怕是你看走眼了,你就没觉得这书生跟洛阳城里那些东奔西走的书呆子有点不一样?“

叫若扬的武人想了想,“义父可是指他对我们的态度么?“

老者摇摇头,“读书之人有些傲气不足为奇,但他言语甚恭,却又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分明是为功名而来,笛声中却又有归隐之意,倒叫人好生不解。“

若扬道:“义父怕是多心了吧。再说他倘若果真不凡,他日洛阳定会再见,到时您再与他详谈便是。“

“这点我岂不知。只是目前洛阳城内龙蛇混杂,有才之人也未必能脱颖而出啊。“说罢老者长叹了口气,”真不知这招举国纳贤是对是错啊!“

沉默片刻,老者又问道,“那你可知他为何静坐长亭之内,而不渡河呢?”

若扬笑道:“莫非是没有渡船之资麽?”

老者无奈的笑了笑,“你呀,都这么大了,已经是个将军了,还这么懒。他是在观察。”

“观察什么?”若扬不解道。

“有些人初到一个地方,会先仔细看看当地人的一些习惯,这样便不会闹出误会。”老者解释道:“我知道你为人骄傲,而且不拘小节,自不会注意这些。那我且问你,倘若你在一条窄道上,有一人急匆匆的迎面而来,你会让开么?”

若扬犹豫了一下,迟疑道:“那要看那人的情况了,若是老弱妇孺,我自当相让。若是一壮汉无礼而来,那我为何要侧身让之?“

老者摇摇头,“那书生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论来的是何人,他都会让开的。“

若扬笑道:“这不奇怪,我若是他那身板,我也遇到谁都让开的。”

“你不懂的,一个人真的骄傲,都不会愿意一个陌生人碰到自己的。所以那书生留心观察那些渡船人,不是怕误会,而是根本不想有什么误会。”老者说完似乎有些惆怅,“只是岂不闻‘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最初的坚持呢……“话语呢喃,渐不可辨。

而夜色,已渐浓了。

只是冷月垂空,杨柳依依,冷冷的看着亭中的少年,一如那逝去的无数个年年月月。

神都。洛阳。

老刘头在城南这里摆摊卖馄饨已有几个年头了,却都不曾见过洛阳城这般热闹,好像全天下的人都跑洛阳来了。操着各地口音的人来来往往,多的是带着兵器的武人,背着行箧的书生。老刘头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也知道朝廷发布通告广招天下有才之人前来洛阳,择优纳之,以求为国尽忠。托这些人的福,这些日子的生意出奇的好,虽说摊小利薄,来的也都是些粗布麻衣之人,不曾有什么打赏,但昨晚和老婆一起算了算,这些年攒下的钱已经差不多可以给儿子娶门媳妇的了,为此老婆还大大的表扬了自己一番。想到这,老刘头心里美滋滋的,边哼着小曲边听着客人的吆喝忙前忙后的。

“老板,麻烦来碗混沌。”喊话的是位少年公子,看样子是个书生,不过只是简简单单的拿着个包裹,衣着朴素,却十分整洁,一头长发随意的束在脑后,只留一缕遮住前额,剑眉星目,眼神温柔。皮肤虽不似神都书生那么白皙,却能略添点阳刚之气,不显得那么弱不禁风。看情形应该是远道而来,又不带风尘之色。

好一个俊俏的儿郎,老刘头心中赞赏。

待送上混沌,书生叫住老刘头,“老板,敢问这招贤纳士就没有专门的地方么?”

“听说因为来的人太多,吏部不能逐一考察,所以采取的是举荐的方法。公子可以去各个官府衙门看看,递上自己的文章诗词,如果得到赏识,便可推荐到吏部,再通过审查就可被录用。”毕竟是天子脚下,老刘头的消息自然灵通些。

书生犹豫了一下,又问道:“那武人又是如何选拔呢?”

老刘头看了看他,笑道:“武人就简单多了,城东设了擂台,能连胜十场的便可到兵部接受兵法方面的考核,通过者便可进军队至少做一小校,倘若不能也无妨,自然有些达官贵人会选走做自己的亲卫。”

说到这老刘头顿了顿,“不过那擂台要签生死状的,生死各安天命,听说前些天就有不愿认输的被活活打死了……“

书生笑了笑,道声多谢便不再言语了。

原想到洛阳之后,凭自己之才不难谋到一份差事,谁想这么复杂。看来朝廷也不是很重视这次的事啊,不然岂会如此儿戏。来洛阳已经三日了,还未找到门路,想来举荐一事是指望不上了。不过这两日看那些府衙的门卫都公然索要财物,自己又无进献之资,诗词文章虽然递上,但谁知被扔到哪个角落去了。

莫非就这样回去了么?书生捋了捋垂在额前的头发,要不要去擂台那边看看呢,微微的叹了口气,还是再等等看吧。

这个时间来吃东西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老刘头很容易看见那个还坐在那的书生。看上去他似乎有点发呆,摆弄着系在左手手腕上的那根红绳。

一定是心上人送的吧,老刘头想到,好多年前自己也曾离家到外地做点小生意,那时的自己不也老想起在家的妻子么,不过后来遇到战乱,血本无归,落魄的回到家里,也就再没有离开过洛阳了。现在想想,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也挺好的,虽不能大富大贵,但总算是平平安安,不用担惊害怕。看了看在旁边给自己帮忙的老婆,老刘头心下温暖,突然想跟那个书生谈谈。

“公子是从南方来的吧?“

书生抬起头,看见是老刘头,微微笑道:“老板可是从口音听出来的么?我自楚地而来,家乡在长江汉水交界之地。“

老刘头笑道:“是啊,我当年也到南方去过。说起来不怕您笑话,我中年得子,就想出去跑几趟生意,也好让家里的老婆孩子过点好日子,谁想战乱一起,险些都回不了洛阳。后来发财的心也就淡了,和老婆一起在这摆这么个小摊,生活虽然紧巴点,但这些年倒也无灾无难的,心里也踏实。“

书生看了看在那边忙碌的妇人,道:“老板好福气,荣华富贵又怎比得上和自己所爱的人白头偕老。世人大都追名逐利,我看都不及您这心境了。“

老刘头笑道:“公子却是说笑了。我一个粗人,哪谈得上什么心境,不过当年一路战火,我死里逃生,也就什么都看得开了。现在想想,如果当初还是太平时候,我生意也跑出来了,顺利的发点小财,也不见得比现在快活。“

书生这回倒有些诧异了,他不是听不明白老刘头的意思,而是来洛阳这几天里,冷嘲热讽的听了不少,难得这位老丈和自己闲聊两句,居然还是劝自己回去的。看其言辞恳切,也不像讥讽自己,这倒是奇了。

老刘头见书生沉默不语,忙道:“小哥啊,你可别误会,我不是说你没本事,当不上官,我就是想说,想说这个……”言语急切,反而说不上来了,只得不停地在那搓着手。

书生这才笑道:“老丈,你不要慌,我知道你的意思,也都明白,我自有分寸的。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好意。”

老刘头憨厚的笑了笑,挠了挠头,道:“那我去忙的,你再坐会,再坐会。”说完却是立刻起身走了。

书生想了想,还是决定去擂台那边看看也好,也不枉来一趟,见识见识也好。

馄饨摊那边老刘头却是被老婆逮到了,“看你平时闷葫芦一个,今儿怎么和一个不认识的聊这么久,不会是想偷懒吧?”

老刘头笑道:“哪能啊,我就觉得那小哥看着怪亲切的,你看现在洛阳城里来的那些人,不是嚣张跋扈的武人,就是满嘴圣贤的书呆子。”

他老婆也笑道:“倒是个俊小子,和咱儿子看起来差不多大吧,要是换作我可舍不得自己儿子一个人在外面跑。”

老刘头正待说话,却有客人上门了,老两口只得又忙碌起来。</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