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门娇女:无良相公莫缠身》第四章 要银子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两银子,那可不是个小数目啊,那可是这个家大半年的收入,这要是一下子拿出去二两银子,那全家人还不得饿死。

柳老头和王氏皆不说话了,两个人垂着眼眸,好似在考虑什么。

刘氏瞧着二老那为难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嘴唇哆嗦了几下,道:“爹,娘,要家里实在拿不出银子,那这次就算了吧,我们文昭还年轻,再等一年也行的,等家里攒够了银子,再让他去考吧。”

刘氏的话一出口,柳老头便怒不可遏的拍了拍桌子,对着刘氏怒吼道:“胡说八道!既然文昭这次能考了,那咱们为什么不让他去考?咱们家差那二两银子吗?”

柳老头突如其来的火气把刘氏吓得不轻,她坐在椅子上,大气都不敢喘,只死死的盯着柳老头,不敢动。

“老头子,你好端端的发什么火,刘氏不过就是体谅家里不富裕,才想着让文昭明年去考的,文昭是她的儿子,她是最希望文昭能出人头地的了,你啊,与其发火,还不如想想怎么把那二两银子凑够了。”

柳老头作为柳家的大家长,家里的小辈无不怕他三分,在这个时候,只有王氏有胆子敢拉拉他的袖子,劝他几句。

王氏这么一说,柳老头倒明白了几分,眼下缺的是银子,只要有了银子,他的大孙子自然就能去考秀才了。

一提起“银子”二字,柳老头的目光不由的就飘到了自家二儿子的身上。他抿了抿嘴,思忖了一下,一脸和善的对着柳大壮道:“大壮啊,咱们都是一家人,如今文昭就要考秀才了,你是不是也该表示表示啊?”

柳老头干瘪瘪的脸上笑的满是褶子,一脸的慈祥。可是柳若雪瞧着,此刻她竟只想到一个词:笑里藏刀。

柳大壮虽然憨厚,但是他不傻,他明白他爹这是要管他要银子了。其实,说心里话,柳大壮也挺想帮自家的大侄子一把的,毕竟家里有个秀才,那可是无上荣光的呀,走出去脸上都有光啊。

奈何,囊中羞涩啊,前几天雪儿磕破了头,家里都没银子去请郎中,这会子,又怎么可能有闲钱拿出来给柳文昭去考秀才呢?

柳大壮拿不出银子,羞愧的低着头,咬咬嘴唇,不说话。

柳大壮不表态,王氏和刘氏急了,她们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还搭上了一顿午饭,无非就是想从二房那里捞点银子,可没想到,这关键时刻,柳大壮竟不说话了。

一下子,王氏心头的火就上来了,她也顾不得许多,指着柳大壮就破口大骂了:“好啊你,柳大壮,我真是白养了你这个儿子啊,文昭他是咱们家的长孙,是我的心头肉,你给他出点银子怎么了?将来他若是有了出息,能忘得了你这个二叔?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王氏站在桌边,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撑着桌子,满脸的失望和无奈。

刘氏瞅准机会,也说了几句好话:“是啊,小叔子,咱们文昭将来要是能考上举人,做了官,咱们不都能跟着享福了吗?”

王氏和刘氏两个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可是柳大壮真是拿不出一点银子了,当着大伙儿的面,他又不好意思说自己没银子,因而只能低着头,咬着牙,不说话。

坐在柳大壮旁边的柳周氏实在看不下去了,她见不得自己的丈夫被人这样的欺负,于是她笑了笑,对着王氏道:“大嫂啊,文昭有出息我这个做婶子的也跟着开心,只是眼下我家确实没银子了,这不,前几天,雪儿磕破了头,我都没请郎中来瞧瞧呢。”

柳周氏一边说着,一边指了指柳若雪头上缠着的纱布,以证明自己没说谎。

“什么?你家的丫头片子怎么能和咱们文昭比,咱们文昭将来那可是要做官的,你们那丫头片子磕破头就磕破头了,还破什么费,请什么郎中啊!依着我说,你们二房要真是没有银子,那就把雪儿那丫头卖了,这银子立马就凑齐了嘛。”

王氏理直气壮的说着,一点没觉得哪里有问题。

一直坐在旁边的柳若雪挑了挑眉,心里真是呵呵哒了,都说古人重男轻女,可王氏这偏心的也太厉害了吧。

一说起柳文昭,就是宝贝孙子,心头肉,满脸的骄傲,眼里的光芒都盖不住啊。

可是一提起自己,就是丫头片子,卖了换银子,呵呵,这双标也太厉害了吧。

“娘,您心疼文昭这我明白,可是雪儿也是我的心头肉,我绝不会把她卖出去,任凭别人践踏。”

柳周氏冷冷的回了王氏一句,柳若雪听得出来,她有些怒了,但是碍于王氏是长辈,柳周氏也不好当着大家的面发作。

“呦,弟妹啊,你这话可就说错了,把雪儿卖到大户人家去,那可不是害她,咱们雪儿长得标致,这一去大户人家没准就被哪家的少爷看上了,收着做个通房,那好日子可就来了,整天吃香的喝辣的,穿金戴银的,到时候,咱们可都得指着她帮衬家里一把了。”

刘氏笑呵呵的说着,那牙尖嘴利的,看得柳若雪恨不得上去赏她两耳光。

柳周氏听了刘氏的话,也是气的不行,做通房,亏得刘氏想的出来,大户人家的通房那那么好做,得了丈夫宠爱的日子还好过一些,可少不得要被当家主母为难。若是不得丈夫欢心,那就更惨了,被打被骂,被人随便的使唤,有的甚至还会被卖。

所以,好人家的姑娘是死也不肯去大户人家做小妾的,只有那些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人家才会卖女儿。

而且,在这民风朴实的小村庄里,谁家要是卖了女儿,铁定会被别人瞧不起的。因为卖女儿的人家大多是一穷二白的,谁会瞧得起一个穷人呢。

因而,村里的人家,除非真的是吃不上饭了,才会把女儿卖了。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谁也不会去动那个心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