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霹雳江湖之牧天有道》上古灭境圣邪大战始末 转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灭境战争”,指的是上古儒圣一脉和邪灵一族的那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是十三邪灵被封印之前的故事。既然提到邪灵,就从邪灵说起吧。

灭境的邪灵其实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当然,正道的代表儒圣一方也是同样。如后来剧情逐步展示给我们的那样,早期灭境中,分散着多个集团和派系,包括早期佛业双身、无界主问天敌、未来之宰、三途判、万魔天指、十三邪灵、西丘三君(蚁天海殇君、怒天山涛君、静天云岫君)、灭轮三天(梵天、众天、辅天)、慈航渡师兄弟等等。这些力量互不统属,各自修行。在漫长的时光中,这些小集团由于理念和实力的异同,彼此之间或斗争、或整合、或联盟,冲突此起彼伏,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田地。

最先挑起“灭境正邪大战”是谁,现在很难讲了。思想上的冲突,行动上的掣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邪灵和儒圣最终走向战争,不过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局。但如果考察当时的战况和后来的结果,我们有理由认为,这场战争的总发起人其实很有可能就是正道,更具体来说,就是梵天。

原因很简单:战争初期,邪灵大头目们显然是在没有准备、缺乏沟通的情况下遭到突袭,并被各个击破的。而儒圣这方面,不仅有联盟、有分工,还有外援。所以,本该是势均力敌的一场战争,居然呈现出了不可思议的一边倒的态势。

战争的爆发,除了要有诱因,还要有形势。没有压倒性的形势,谁也不会轻易地展开一场战争。灭境儒圣和邪灵的冲突虽然已经难以调和,但千年来造成的平衡局势,依然是双方都谨小慎微的原因。如同冷战时期的美、苏双方一样,吃掉对方的心从没有死过,但谁敢率先按下那个致命的红色按钮呢?

然而这个平衡局势,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而被打破了。

2、战争的导火索

苦境高人玉织翔,佛法无边,身无所碍,遍行四境,人称“九界佛皇”。佛皇在灭境参观旅游之时,和梵天的关系是很不错的;但同时,作为一个异境来客,佛皇和邪灵的关系也还算可以。简单来说,佛皇此时属于灭境的中立分子。然而正是这个中立分子的到来,让灭境无数年来平衡的政治局势,一下子出现了一个很不稳定的变数。佛皇此人虽然性情温和,但实力非同凡响。如果佛皇帮助儒圣,那邪灵集团势必面临毁灭性的打击;而反过来说,如果佛皇帮助邪灵,那邪灵们一统灭境、甚至双身四境合一的理想都将看到曙光。

谁先拉拢到佛皇,谁就可以再灭境占据主动。可以想象,当玉织翔一只脚刚刚踏进灭境的土地时,邪灵和儒圣双方最强的头目迅速出动,不约而同地想尽办法接近佛皇。这很难说不是出于战略上的考量。

如我们所知,最后成功的人是梵天。出于对佛门中人的天然友爱,出于对佛门精神的高度认同,玉织翔拒绝了双身四境合一的建议,转而与梵天结为联盟。然而,就在儒圣方面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变数陡生。爱祸女戎不满足于拉拢的失败,亲自出马,强行以女色魅惑玉织翔。佛皇抵抗不住女戎的邪术,精神频临奔溃。危机之际,梵天被迫出手,拉开了灭境战争的序幕。

3、佛业双身的败亡

无数事实表明,当时的梵天虽强,却并不具备单杀双身的实力。而女戎与佛皇的斗法,恰恰给了梵天乘虚而入的机会。女戎做下诱惑玉织翔这个决定之时,只想着拉拢佛皇的成败,却犯下了下棋的大忌:只考虑局部,不顾整体。女戎考虑的是佛皇这个局部的胜负,殊不知,当女戎全力经营佛皇一事时,梵天已经在整体形势上占据了主动。天蚩极业单身与梵天展开大战,不敌落败;很快,未能拿下佛皇的女戎,也被回师救援的梵天顺利诛杀。

梵天深知擒贼先擒王之道,故而对峙多时,不动如山,一出手,就一举打倒了灭境邪灵的领袖,让灭境的局势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一次战役的结果,却意外地令双方都无法满意。

从邪灵的角度来讲,战争才刚刚开始一回合,阵营中最强的两大英雄就战死沙场,不仅战力严重受损,本来就很松散的邪灵联盟也面临直接瓦解的危机。然而从儒圣的角度来看,战果更难以接受。梵天为了抓住战机,而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出手,虽然打倒了佛业双身,但却无法扑灭双身的元神。更可怕的是,双身的元神找到了创造灭境的玄牝,并得到玄牝之力,居然变成永生不灭之身,从此无法被人间之力消灭。

面对这么个“尾巴”,梵天和佛皇紧急磋商,得出了两个决议。第一,必须为以后彻底扫除佛业双身准备后招。精通佛典的两人想到了“八部龙神火”和“十二神天守”两部武功,并决定由功体偏向刚性的梵天修炼输出伤害的“八部龙神火”,而功体偏向柔性的佛皇修炼辅助的“十二神天守”。第二,双身未死,梵天、佛皇都要闭关练功的消息不能传出,以免打击士气,影响之后的战争走向。这之后,佛皇返回苦境基地鹿苑一乘,开始研究“十二神天守”。而梵天也将“双身未死”当成了最高机密,没有把真相告诉任何人。

很久以后,凤凰鸣轻敌冒进,为天蚩极业所杀。

双身未死的消息,是不是要和儒圣一脉沟通一下会比较好呢?

4、“金丹化三劫”的由来

“诛灭双身”之役不久,有消息传出,说梵天受伤了。

双身败亡的消息带给邪灵们的肯定不只是惊惶。一向心高气傲的邪灵中,一定有人把双身之死当作自己出人头地、掌控大局的好机会。毫无疑问,问天敌和未来之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问天敌号称无界主,统领十音无界,雄踞一方江山。而未来之宰则是与问天敌齐名的灭境大魔头。这两人听到梵天受伤的消息之后,自然蠢蠢欲动。

殊不知,这是梵天设下的一个计策。

对于这一战,卧佛讲得很清楚,恕我直接引用。卧佛说:“梵天、蚁天设局,约战两人于轮回山。梵天对上问天敌,海殇君则对上未来之宰,以九环计,欲诛杀两人……两孽岂是简单易与,连连识破八关,最后蚁天以地利,祭出克邪圣器,刺入未来之宰体内,击碎了他的肉体和元珠,未来之宰从此消散于无形。”蚁天在这一战中遭到重创,梵天以金丹相助,故而有下了“金丹换三劫”之约。

根据卧佛的说法,海殇君和梵天是生死之交,两人早就有着过命的交情。海殇君是灭境先天不错,但并非属于儒圣一脉,与众天他们也未必很熟。他之所以被卷入“灭境战争”,大概还是受到梵天的牵引。可问题是,这一战之后,梵天、蚁天两人的受伤情况究竟如何,无人可以知晓。

不久之后,梵天就宣布闭关。我们由此可以想象,梵天对问天敌的一战想必也非常的辛苦,伤势并不容乐观。金丹是什么东西,卧佛没有讲明白。但卧佛强调是自己帮助未来之宰合成了元珠,而使未来之宰得以复活。照我推测,金丹很有可能就属于元珠、内丹、神源之类的东西,是生命的本质。梵天把自己生命的本质交给了蚁天,几乎相当于一命换一命,这就难怪海殇君感动得要以“三劫”相换了。

身受重伤又交出金丹,梵天大概是真的不行了。之后的任务理所当然落到了海殇君的肩上。然而,得到金丹之助、本该迅速复原的海殇君,却没有顺利扛起“灭境战争”的指挥旗。

5、山涛君的闹剧

自从戳了未来之宰一剑之后,海殇君就陷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之中。不过这个暂且不提,我们先谈灭境局势。

三次战役,邪灵方面死伤惨重,大魔头们死的死,藏的藏,以至于邪灵联盟的领导职位居然落到了万魔天指的身上。这才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万魔天指被称为“零招魔王”,虽然据说是“无上魔法”的创造者,但战斗中从不喊招式名称,战绩也是一般,大概也是属于智慧型魔王的一类。手下十三邪灵为一派,三途判为一伙,争权夺利,明争暗斗,虽然搞怪难缠,但格局却比不上未来之宰和问天敌多矣。

海殇君击毙未来之宰,威望如日中天,如果能够顺势发动总攻,邪灵必然难以招架。就在邪灵危如累卵之际,海殇君突然行动不能,究其原因,居然是“后院失火”了!

蚁天海殇君是“西丘三君”之一,同修还有怒天山涛君和静天云岫君。然而山涛君和云岫君都是阴谋家,想乘“灭境战争”之风扩大自己的力量,形成一个既不属于儒圣,也不属于邪灵的第三势力。山涛君、云岫君功力不足,又没有人手,还必须小心别让海殇君发现,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具备,如此困境,依然无法阻挠两人的野心。山涛君的计划,是挑起儒圣和邪灵的决战,然后自己坐收渔利。不料东窗事发,计划为海殇君所知。为了保命,山涛君被迫出走苦境,化名霸香子,又被苦境名人素还真揍,只好遁走西武林去也。这是后话。

山涛君的阴谋虽然如小丑跳梁一样昙花一现,但此事还是给海殇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自己同修居然想要作乱,差点祸害灭境,海殇君自问自责,多少有点心灰意冷;一方面,云岫君形迹可疑,如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海殇君也一直在踌躇。最终,海殇君决定隐遁西丘,一来监视云岫君,一来远离风尘情事,逃避世俗。

把别人的错当作自己的责任,同时陷入悲观主义,认为世道黑暗,人心难测。这种思路,海殇君和傲笑红尘居然一模一样,难怪两人特别谈得来。

然而问题来了。山涛君的出走,为什么能让海殇君做出退隐的决定?更进一步说,为什么山涛君敢在毫无本钱的情况下进行阴谋?为什么这个阴谋轻易就被识破?这些事情的背后,有没有一个暗藏的力量在推动?

6、谁逼退了海殇君?

一般来说,想要找到局势变化的幕后黑手,我们就要从谁在事件中得利的角度来考察。那么经过山涛君这么一闹,灭境有没有人从中得利了呢?

有,这个人就是慈航渡。

这又要从大局势讲起。万魔天指成为邪灵联盟首领之后,邪灵的力量已经很衰弱了。以当时灭境儒圣的实力,一举摧毁邪灵势力已经是胜券在握之事。然而在灭境最有声望、也最具实力的梵天退隐练功之后,扛起剿灭邪灵大旗的人,居然是灭境游离分子海殇君。这一点,作为儒圣之首,圣翁慈航渡恐怕是很难接受的。

大乱之后即是大治,而平定乱世的人,才能理所当然地掌握战后的局势,这个道理,众人心知肚明。未来之宰身亡之后,战争已经向着胜利结束的方向自主运行。这个时候的灭境,需要的不再是武力强悍的英雄,而是善于治世、精通平衡之道的政治家。圣翁慈航渡正是这么一个角色。

然而在乱世中,英雄总是具有巨大的声望和常人难以匹敌的实力。如何搬掉救世英雄,为自己的掌权铺开道路,这是战争即将结束时,政治家们普遍思考并关心着的一个问题。对于慈航渡来说,海殇君刺杀未来之宰,声望如日中天,如果能够顺利平定邪灵之乱,那新时代的局势必然为海殇君所掌控。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前,慈航渡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海殇君逐出灭境核心阵营。

于是就出现了山涛君的作乱和出走。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慈航渡的暗中做手,山涛君怎敢在无兵无勇的情况下公然作乱?阴谋的泄露为何如此之快?山涛君又怎样能够顺利逃出灭境?整个事件像极了一场安排好的闹剧。众人都是演员,只有一个人才是真正的导演。

没有证据表明海殇君在这件事之后遭到过舆论的围攻,但根据常理,不难想象,作为山涛君的同修,海殇君会面临怎样的压力。更何况,海殇君还是一个喜欢自责的悲观主义者。参照后来傲笑红尘对于白云骄霜的退让,海殇君做下退隐西丘的选择,自然早在有心人的预料之中。

逼退海殇君之后,灭境政局终于还是落到了慈航渡的手上。英雄,到底是斗不过权谋分子的。

7、最后一战

海殇君退隐之后,慈航渡名正言顺地展开了对邪灵的决战。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役。一代魔头万魔天指不敌身穿宝甲的江湖英雄赛迁,诈死退隐;三途判也在同时被三界者击败,狡突脸、腹中首逃逸,业途灵被封印长贯河图之中。而剩余的十三邪灵,更是抱头鼠窜、狼奔豕突,最终尽皆落网。

这才叫真正的摧枯拉朽。

在一般的观念里,这场战役是一场势均力敌、互有伤亡的混战。在我思之,则有不然。从战果上来说,儒圣一方在这么一场大决战中居然没有死一个人,而对应的,邪灵方面十七条好汉只走脱了两个,诈死一个,其余全部被生擒活捉。这种战绩,怎么能叫“势均力敌”?从后来发展上来看,表象意魔等十三邪灵脱困之后,第一个决定不是报仇,而是逃离灭境;鬼王棺、业途灵也经常发出“以为苦境好混才来,结果发现比灭境还难”的论调。由此可知,当年那场战役中的兵败如山倒,给邪灵们造成了多么巨大的心理阴影。

把一场碾压局渲染成一场质量局,很有可能也是圣翁的杰作。慈航渡不愧为一代政治家。通过这种宣传,他成功地树立了自己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打倒邪灵的光辉形象,为自己平白增加了巨大的战功,有意抹杀了战争前期梵天、蚁天拼死拿下最强几个邪灵头目的巨大贡献。慈航渡作为灭境正邪大战领导者的地位被确立,功勋卓著的他也成功掌握了灭境的政局。

“灭境战争”事实上至此就结束了。

8、慈航渡的善后措施

历史是不会结束的。“灭境战争”之后,慈航渡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圣翁留下了邪灵的性命。作为一个政治家,慈航渡需要做到的,就是尽快使灭境进入和平的局面,开始新的建设。邪灵作为一个种族,数量庞大,靠暴力杀尽,并不现实。留下表象意魔和业途灵等邪灵的性命,既表示了儒圣一脉愿意给邪灵一个生存权利的态度,也是对邪灵的一种威吓和震慑:我没有打算完全消灭你们,但你们必须老老实实过日子,想要作乱,这些被封印的邪灵就是榜样。以和为贵、共存共建的理念,应该就是始于慈航渡,并在后来被一枕眠充分继承。当然,万魔天指竟然没有死,以至于后来出了乱子,这就不是圣翁所能预知的了。

第二,圣翁把“灭境战争”中涌现的英雄纷纷逐出政治核心。慈航渡当然不会大杀功臣,他用得是更加隐蔽却更具实效的手段。战后,江湖英雄赛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继续浪荡江湖,而赛迁姐姐为其亲手缝制的宝甲,却落到了慈航渡的手中。打倒“三途判”的“三界者”因为某件到现在都不为人知的小事闹崩了,各自回家退隐去也。众天坐禅九脉界,专心研究佛学理论,直到慈航渡身亡之后,才肯现身。就连没有参加最后战役的梵天也被迫离开灭境,进入苦境,从此开始了多灾多难的新人生。唯有一个人,他没有杂事缠身,无牵无挂,顺利成为了灭境的新领袖。

这一切,真的都是偶然吗?

梵天出走苦境之后,有着复杂而精彩的经历,但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而我们这个故事由灭境开始,还是要在灭境结束。梵天走后,慈航渡又做了一件事情:他把侠道天关封闭了。这个犀利了!梵天前脚刚走,慈航渡就把门一锁,闭关称王。名义上的理由是保卫灭境安全,防止外敌入侵。而实际上,外敌在哪里,慈航渡不想让回来的人是谁,明眼人一目了然。

以此来指责慈航渡是没有意义的。正如历史和现实所示,对一个政治家的评论,不在于他上台时用了多少权术和手段,而要看他执政之下的国家是否安定富强,人民是否安居乐业。慈航渡毫无疑问是深爱灭境这方土地的,不管怎么说,他也确实维持了灭境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然而为了自己的家乡能够安定,他不惜把邪灵赶到苦境去,然后关门大吉。这种以邻为壑的手段,最终还是留下了很多祸患,害人害己。直到表象意魔再出,心力憔悴的慈航渡再也无力与之对抗,在布下无极炼化阵之后,安然圆寂。

灭境从此进入了众天执政的时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