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中豪侠》一、横 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宋第四代皇帝赵祯,从小聪明好学。.虽然即位那年他才只有十二岁,但却在一些朝廷重臣的辅佐下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力日盛。可是在天圣六年,南方李氏有人假借已亡之国南唐的名号起兵反叛,来势凶猛,一路抢关夺隘,很快便过长江,直扑东京汴梁。十八岁的皇帝沉着应对,拜女元帅穆桂英为兵马大元帅,发兵十万进行反攻。为振奋军心,赵祯决定御驾亲征,也好让天下人知道,自己不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

宋军在穆桂英的指挥下,屡战屡胜,不出仨月,已将敌军赶过了长江。连日征战,军队多少有些疲劳。且长期作战,补给不能及时运到,只好先行休整再做打算。宋军将营盘安在长江边上,随时可以通过水上或攻或守。只等战船送到,胜利便指日可待。

这天,穆桂英正在中军帅帐与众将商议平叛之事,突然听到外面有排江倒海一般的声音,正打算派人去查看,一个军士跌跌撞撞闯进帅帐道:“元帅,大事不好了!也不知道南唐军是怎么来的,现在已把大营包围!”穆桂英略一皱眉,问:“他们有多少人竟将我军大营包围?”

“很多,望不到头,光是旗子就足以遮天!”

这一言的确使穆桂英的心为之一颤,由此可见对方的元帅很聪明,懂得乘黑夜逆风而行,以造成神兵天降的样子来扰乱军心。并且他也很会把握时机,知道自己的战船一时赶不回来,就算是来了,他也会趁步军上船时进攻。眼下,只有先让皇上平安返回,以保大宋江山。主意打定,她便派人火速通知对岸的水军来援,自己则带队掩护。

营外,三十万南唐军呈半圆将宋营背江而围,个个盔明甲亮,士气高昂。但见宋营寨门大开,出来一队人马,为首者正是穆桂英。仁宗皇帝并没有躲在帐篷里,听到响声后他也跟着出来,骑着一匹逍遥马,立在离穆桂英较远的地方。

南唐的兵马大元帅赵克伦看到仁宗出来,心中一阵窃喜,示意手下战将出去迎战。那将官拍马行至对阵中央,指名要杨文广出战。杨文广年轻气盛,未经母亲允许便私自迎敌。二人不由分说,一交手便打得不可开交。敌将招招死攻,穆桂英不由得为儿子担心。渐渐的,跨下坐骑慢慢脱离本阵,向前敌走去。

赵克伦脸上露出一丝常人无法察觉的笑,他缓缓地抬起手臂,把一支闪着蓝光的倒钩羽箭搭上了八十斤大弓的弓弦上。他左眼微闭,右眼却闪露出令人胆战的寒光,整个脸上的肌肉都随着僵硬起来。那箭尖的方向,指的正是宋四帝仁宗赵祯。穆桂英虽为儿子担忧,却时刻注意着赵克伦的一举一动。当她看到那箭的目标是仁宗时,不禁脱口喊道:“不好!”与此同时,毒箭也离弦而出。

可就在那羽箭快要射入仁宗体内时,突然闪过一道金光。“嗖”的一声,那支毒箭连同一支金镖同时坠地。还不等众人回过神来,杨文广已回归本阵,而与之对战的南唐将官也被及时赶去的宋兵生擒。

仁宗如梦初醒,伸手慌乱地摸了摸自己,方知刚才是有惊无险,自己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儿又回来了。回想刚才的经历,吓出一身冷汗。但他毕竟还是一国之君,很快便恢复了君主的镇定,继续观战。可是穆桂英清楚,如果刚才那支镖晚到一点,仁宗就会中箭身亡;如果那镖力度过大,毒箭也会穿胸而过,杀死仁宗。她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着那个在瞬间制造奇迹,而现在已站在阵中央的人。

刚才那一瞬间事情突变,赵克伦也很惊讶。他知道,用飞镖打下射出去的长箭是很难办到的,而且那人还在出镖同时打败了自己较为得意的将军,可见此人武功不俗。

赵克伦驱马来至那人近前,看着那救驾功臣,心里吃了一惊。那人二十左右年纪,上中等身材,身穿大宋军衣,手中擎着一条枪。往脸上看,英气逼人顶梁,从骨子里给人一股冷冷的杀气。

赵克伦只瞧了一眼便不敢多看,将惊讶的目光移向地上,问他道:“不知少侠高姓大名?”那人剑眉一扬,用低沉而雄厚的声音答道:“在下周昊然。”赵克伦闻听,脸色大变,惊道:“你就是周昊然?江湖人称‘金镖圣手’的周昊然?”

二人对立阵中,一个马上一个步下,但都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赵克伦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发现他人如其言,果然有一股大侠风范。不过瞧他那一身穿戴,只不过是个布衣士兵,心想都说穆元帅会用人,可是怎能让一个闻名江湖的侠士来当兵?自己实在是琢磨不透。他哪里知道,这件事就连穆桂英也不清楚。

看他很长时间没说话,周昊然淡淡一笑,说道:“赵克伦元帅,其实在下真的很佩服你用兵之法。两军刚开战时你抵挡不住我们的锐气,被迫后撤。可是很快你便改变方针,计划后撤,以挫我锐气。所以,才有了今日之难。不过可惜,你的如意算盘不能再往下打了,因为有我。”他稍停一下,抬眼看着敌军的统帅,那眼神十分冷傲,简直就要把人给冰封住了。看了一眼,他又开口道:“不信,你就来试试。”

“什么?你说什么?”赵克伦强压怒火,问:“你是怎么猜出本帅的作战计划的?”

周昊然很随便地说:“这不是很难。要想纠集这么多人来袭,若无计划是不可能这么快就办到的。要不是昨夜你们逆风而行,我早就能听出你们兵马调动的声音了,也不至于现在与你对阵。”

赵克伦吃了一惊,想不到眼前这个年纪轻轻的江湖游侠竟摸透了自己的心思,这个人的聪明超出了自己的想象,自己越来越想让他成为自己的部下了。可口还未开,周昊然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略一欠身道:“赵元帅别妄想了。在下虽然在军中不过是个小小的军校,可我知足了,如果不是今天情况紧急,我也不会出手,多谢你的好意,只不过我小周天生没这个福份,失礼之处,还望见谅。”

一听这话,赵克伦那本已在嘴边打转的言辞又咽回腹中了。他不得不佩服周昊然那敏锐的洞察力,心想:自己得不到此人相助,真是今生一大遗憾。可就在这时,南唐军的一员将官因心里不服,拍马上前,叫道:“哎呀,好你个不识抬举的臭小子,老子代元帅来教训你!”言罢,冲着周昊然的胸口挺枪刺去。

周昊然微微一侧身,闪过这一枪,左手用力一抓枪杆往怀中一带,马上那员将双手持枪居然还拿捏不住,扑通一声栽下马来。赵克伦见了,连忙挥动手中大刀砍向周昊然,来助援本部人马,可这样一来,他就成为了周昊然的对手。

两个人马上步下,长枪大刀,你来我往打在一起。赵克伦和他一动上手才发现这人的功夫也不是很出众啊,所用不过是些平淡无奇的招式,虽在兵器上贯有内力呼呼作响,却显得不是很协调。

这样战过二十回合,周昊然的额上现出不少汗珠,出枪的速度远不如以前。赵克伦心道:“你也不过如此嘛!莫非只是江湖谣传?”他抡起大刀,向下猛砍,招式霸道,攻人致命之处。

远处观战的宋军将士,一看情况突变,都为周昊然捏了一把汗。穆桂英正打算派人去救,却见那周昊然闪过赵克伦的进攻,双脚点地,使了一招“长虹贯空”,身体就像一道彩虹一样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拱形,把很多人的目光都吸引住了。于此同时,他将手中的长枪弃于地上,顺势从空中接过一把从宋军阵中扔出的钢刀,而后稳稳的站在离对手十步远的地方,提刀而视。

赵克伦不知他这是葫芦里卖什么药,仍旧继续猛攻,可进到第十招他就觉察出不妙。手握钢刀的周昊然跟换了个人似的,出招十分迅速。那刀法纯熟,刚中有柔,柔中藏刚,似有千把钢刀一齐向你压来,分不清哪是虚哪是实。避开了虚的,实的正向你来;躲开了实的,那虚即变实,让你躲闪不及。这正是昆仑派《凭天刀法》中“琼天易日”的奥妙所在,普天之下能躲过这招的人不多,赵克伦自是抵挡不住,他现在只有招架之功,绝无还手之力了。

一旁观战的穆桂英见情况好转,一颗悬着的心总算归了正位。可还没等她把心完全放回正位,令人担忧的事又发生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前面已被南唐大军围个水泄不通,那两个人被裹了进去,已看不见了。就听那阵中传出一声惨叫,所有宋军官兵都在心里默默喊了一声:“不好!”

在南唐大军的包围圈中,血洒一地。几个受伤的南唐兵将被同伴扶起,退在一旁。周昊然一把抓住赵克伦,将刀横在他胸口。南唐兵将见了,全都围拢过来,把他们围的水泄不通。

周昊然厉声喝道:“全都给我退下!小心他的命!”南唐兵将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周昊然对赵克伦道:“快令你的部下退下,否则我杀了你!”为保全性命,赵克伦急忙下令道:“都是聋子呀?还不快退下!”南唐兵将慢慢后撤,包围圈逐渐扩大。

见他们退开了,周昊然稍稍松了一口气。赵克伦问:“周少侠,我已照你说的做了,你什么时候放我?”周昊然看了一眼南唐兵将,说:“别着急呀,我还有事呢!”“还有什么事?”周昊然清了清嗓子,说:“我要你发誓:在你有生之年永不助唐侵宋。可以吗?”

“我……”赵克伦原本就不赞成北侵大宋,现在有人给了一个台阶,自己自然要下。于是,他道:“我答应,但也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赵克伦道:“我们撤军,你们不要追击,如何?”周昊然道:“这个我作不了主,你待我问问。”言罢,他朗声说道:“在下周昊然,恳请皇帝陛下和穆元帅在敌退兵后也能班师回朝,双方互不攻击。若允,请擂鼓三声。”其声如洪钟,方圆十里都能听得真真切切。不多时,就听宋军阵中传来三声鼓响。周昊然冲赵克伦道:“赵元帅,我们答应你的要求了。”

“放心,我会守约的。”说完,赵克伦发誓道:“我赵克伦今天对天发誓:在我有生之年永不助唐侵宋,如违此誓言,要我死无葬身之地!”

“万岁!万岁!万万岁!”两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音地动山摇。想到征战数日,终于可以罢兵回家了,双方将士心情都十分激动。

“你该放我了吧。”赵克伦问。“别急,你先让他们后撤三十里。”周昊然的话像是命令,不容人反抗。“你别欺人太甚!”赵克伦道,“只要我一声令下,你们十万大军就会片瓦不存!”

“好哇,那你动一动试试。”说着,周昊然松开了手臂。

赵克伦突然觉得自己动不了了,浑身发麻,四肢无力,显然是被人点了**。

“告诉你吧,”周昊然道,“我点了你的死**,只有我才能解开。就算是武林高手,乱解的话你会浑身爆裂而死,我可不是吓唬你。”说完还不算,他又气人家道:“你不是走吗?走我可不拦着。”

“你……”赵克伦没办法,只好答应。他对南唐将士道:“还不后撤三十,不,是三百里!”

有道是兵随将令草随风,赵克伦一发话,南唐将士哪敢不从?于是,他们全都向后转去,仅片刻工夫,已后撤数里,不能在短时期对宋军形成攻势了。

见敌兵已退,周昊然长出了一口气。他看了赵克伦一眼后,转身就要回营。

“你给我站住!”赵克伦喊道,“你得给我解**呀!”“喊什么?喊什么?”周昊然停住脚步回头说道,“有你这么求人的么?”看赵克伦不出声了,他才说:“请赵元帅放心,你的**道两个时辰会自解。到时候你自己回家吧,在下就不多陪了。”赵克伦心道:“好你个臭小子,竟然算计我?”气归气,他也做不了什么,只好眼瞧着周昊然返回宋营。

仁宗皇帝大难不死,自然十分感激周昊然这位救驾的功臣。这时,宋军水兵已经赶到,大队人马正在上船。他拉过周昊然的手说:“壮士,来来来,随朕一同上船!”周昊然深鞠一躬,跟在穆桂英身后上了船。

进入船舱,众人分宾主落坐。仁宗皇帝见周昊然有些拘谨,笑问:“壮士如此功夫,怎么就在军中任一小小军校?”

周昊然答道:“回万岁,在下投身军旅只是希望能有个栖身之所,并不想由此走上仕途。刚才是形势所逼,不得以才出的手,并不是有意欺瞒陛下与众位将军,还请见谅。”

仁宗问:“你这一身功夫为什么会来投军?”周昊然答道:“这个……其实,来投军全是在下师叔的主意,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下并不是十分清楚。”仁宗点点头,又道:“可你毕竟在两军阵前救了朕,正所谓‘功大莫过救驾’,你既然救了朕,朕决不会亏待于你的。”

“这……”周昊然道,“在下何德何能竟让陛下如此抬爱,周某愧不敢当。”仁宗听他如此说,连忙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道:“朕让壮士留下,其实,还有要事想请你帮忙。”周昊然问道:“陛下所说的,莫不是太行山反贼一事?”

仁宗闻听此言,浑身一颤,问:“你怎么知道的?”

“实不相瞒,”周昊然道,“在下投军之前,早就听说江湖上有白氏兄弟占据太行山,私自招兵买马,图谋造反。但他们只是些草寇,根本兴不起什么大浪。”仁宗摇摇头,道:“不,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若只是些普通贼寇,朕也不必如此费心。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群反贼在朝廷内部定有靠山。换句话说,这是有人在背后指使!”

周昊然点点头。其实,他比仁宗还清楚太行山聚众谋反的事,对他们头领白成的名号更是早有耳闻,之所以不说破,一是宽宽仁宗皇帝的心,二是不想参与到朝廷内的争夺中来。

仁宗皇帝叹道:“说来惭愧。朕自登基以来,一直有人觊觎皇位。现今宫中禁军大部分将领都是庞太师的心腹,朕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若不是有一群忠臣相助,朕这个皇帝恐怕早已龙御归天了。”周昊然道:“皇上莫非怀疑太行山上的反贼就是庞太师一手……”

“不错。”仁宗道,“自唐黄巢之乱起,天下四分五裂,百姓惨遭涂炭。太祖皇帝陈桥兵变,建国大宋,连年征战,才换来今天大宋江山的稳定。现在,大宋国力日趋向上,百姓安居乐业,若此时有人挑起事端,引得双方兵戎相见,遭殃的还是百姓。朕就是想请壮士助朕平定太行山的反贼,以保大宋江山稳固。”

仁宗皇帝虽然只有十八岁,却胸怀大志,这一席话听得周昊然也感染了他的**。周昊然站起身来,冲仁宗深施一礼,道:“陛下,在下虽只是江湖上的一介武夫,却也明白国盛民兴的道理。陛下如此坦诚,我岂能辜负了陛下?请皇上放心,在下定会助陛下平定太行山的反贼。”

大军行至月余,终于回到了东京汴梁。仁宗皇帝下令犒赏三军,对有功人员论功行赏。在众多功臣当中,周昊然因军前救驾功劳最大,但他却不愿入朝为官。几经斟酌,仁宗决定保留他的军职,封为“御前四品带刀军校”,赐功绩金牌一块,三品以下官员见者大三级,对四品官以下有先斩后奏之权,并调往开封府供职。为了使这个安排更加合理,仁宗决定调拨回朝大军中的五百军士同他一起进驻开封府,并归开封府辖领,专门负责京城治安。

主意打定后,仁宗皇帝叫来开封府尹包拯,让他将周昊然及新拨给开封府的五百军士带回府。一想到开封府的一干英豪,周昊然就头皮发麻,极不情愿地跟在包拯后面,一步步向开封府挪去。

附注:

1.宋仁宗皇帝赵祯(1010——1063),公元1022年即位,在位四十一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仁”的皇帝。即位时十二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公元1033年亲政。所以本章中所说的战争他绝不可能“御驾亲征”。仁宗任用范仲淹等贤臣,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虽改革失败,但同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随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能够极力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是当时的偶像皇帝。

2.仁宗皇帝在位时宋军的总兵力已达到百万,军队战斗力在其统治后期开始下降。周边国家也因忌惮宋朝的百万雄狮,不敢对其发动侵略战争。但仁宗绝不是一个惧怕战争的软弱皇帝,他也很重视军队的建设。史书记载仁宗皇帝的墓葬中有一匹通身雪白的西域战马,由此就可以看出他对军队的重视。

3.这里称仁宗皇帝的庙号,只是为了方便称呼,小说中的人物是绝不可能称呼皇帝庙号的。

4.南唐(937——975),开国皇帝为烈祖李昪,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称江宁府。最盛时疆域广及三十五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等,人口约五百万。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攻破金陵,后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小说中所说的南唐叛宋的故事,源自历代小说与评书中杨家将、呼家将南下平唐的演义故事,不是史实。

5.杨家将史料中确有记载,杨业、杨延昭和小将杨文广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当年杨延昭率兵驻守北方,与辽人战均胜,于是辽人恐其勇武,不敢犯宋境。因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星开阳星是专克契丹的凶星,所以称杨延昭为“六郎”。杨家将中其他人则无史籍可考。但“穆桂英”、“杨宗保”、“杨排风”等人均是小说家的杜撰,史上并无其人。

6.军校为我国古代军队中的常设军职,又称“小校”。战国时有辅助军事主官的职能,汉后权限开始降低。唐宋时变为最高级的士兵军衔,相当于现代军队的班长。

7.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时期的名臣。其二十九岁那年(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进士,于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初仕天长县知县。小说中提到的时间,包拯正在家乡为父母尽孝,并未入仕。

.</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