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术心鉴之十王夺嫡》第十章:晓梦迷蝶 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敢。此事尚有些许脉络未能厘清,臣此刻所言乃是假设,千岁且姑妄听之吧。若按臣的猜测而言,其实这件公案论起来,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恰恰便是千岁您自己。”

我说完瞄了一眼王希孟,见他一脸诧异不解的神情配合那张绝美的容貌,实是迷人至极。我不由得定了定心神,接着道:“这件事的起因嘛,应该还是由去年千岁奉旨入朝理政所致。举国皆知,无论立嫡、立长还是立贤,千岁您这国之储君的地位都是雷打不动,无可争议。圣上让千岁入朝理政,熟悉政务,乃是为国历练储君,其用意自是无可厚非;千岁一心为国,又得当今圣上信赖器重,一时意气风发,欲一扫诸朝积弊,刷新吏治,用心来说也是绝无问题。只是您这一路行事大开大阖雷厉风行的劲儿,却是犯了天下官场庸、贪、尸、酷、谀这五蠹官儿的忌讳!

您要扫除积弊,则积弊作养的城狐社鼠就要跑出来挡你的道儿;您要刷新吏治,则旧框框里的污吏贪官就得出来告诉您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至理。您叫庸官做不了官,贪官捞不着钱,尸官享不了太平日头,酷官不能作威作福劳民邀功,谀官不能靠着嘴皮子青云直上,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要改天变道的大事,他们能不出来跟您对着干吗?”

“这五蠹官儿不便直接出来跟您交手,便推了几个敢于冒头的出来跟您过招。可您不是别人,您是当今圣上的亲儿子,国家未来的储君!那几个跳梁小丑纵然不知死活,却也大多非您一合之敌,多不过罢的罢,贬的贬了事。只剩下一个老奸巨猾,于朝堂上盘根错节数十载的国蠹,因圣眷尤在,您一时半会儿动不了他,也只能先在圣上处敲敲边鼓,替那老贼松松土,以待时机。”

我见王希孟微微点头,知道说中了她的心事,不由得胆子又大了几分,遂接着道:“可是您没想到的是,您不过敲敲边鼓,松松土的举动,在那老贼而言,却是好比九天霹雳,地龙翻生的嚇人之举。您一开始或许是只想着敲山震虎,却估摸不到这一敲之下,那些为虎作伥的狐、狼、豺、狈害怕池鱼之殃,反倒先来了个树倒猢狲散,拆起那老贼的台来了。那老贼又惊又怕,便寻思着要对千岁您下手,只是一时苦无办法。直到有一天,一个叫王希孟的年轻女子登门求见,事情似乎才有了变化。”

“这王希孟来历不明,如今咱们只知道她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有高人传授,总之是得了一部载有道家玄门神功的奇书,叫做《南华精义》。这本奇书臣如果料得不差,应该是分有阴阳两册。这阳册所载的呢,大约是太一素心大法与天丝琵琶手等旷世绝学;而阴册却看似平平无奇,录的尽是导气健体,恬淡冲虚的养身之法。但是依臣所见,这只怕是一道障眼之法,这阴阳二册之中必定大有玄机!臣不妨大胆假设一下——恐怕这阳册之中应该有某种机关,能够撬动修炼阴册之人与阳册修炼者元神互换!

于是这王希孟自留阳册修炼,却将阴册交予老贼,由那老贼设法将阴册献与圣上。咱们万岁爷素来笃信黄老,举世皆知,若是得了这部阴册,保不齐倒极有可能修炼一番。而这老贼冀图的便是有朝一日,圣上修炼阴册之后,他们便可借机成事,偷天换日,谋朝篡位。至于千岁您,到时假皇上只须一道旨意,便可教您灭家破门,万劫不复!思之真是令人胆寒!”

王希孟道:“原来如此。真是无君无父,胆大包天!只是那老贼固然可恨,却有一点叫本藩想不明白,若果真如卿家所言,为何与本藩元神互换的,不是那老贼呢?”

我应道:“千岁问的极是。依臣看来,那老贼或许不是不练,要么自知天资驽钝,不敢尝试;要么进展极慢,也是迫不得已。臣敢这么说,一来因为这《南华精义阳册》上的功夫极是难练,哪怕仅是追求小成,寻常人动辄十年八载也不稀奇。二来是这些功夫不但难练,而且凶险,即使练到一定境界,只要不能突破瓶颈,便有遭内力反噬之虞。就像这王希孟,明明已经有所成就,但为了掩人耳目,仍就每隔九天便需要高氏兄弟为其排打卸功,老贼与高氏兄弟竟视为理所当然,不疑有诈,大概便是这个原因。

大约三个月前,那老贼安排王希孟入画学为生徒。后来趁着圣上巡视画学,老贼便借机向圣上举荐王希孟,那《南华精义阴册》,或许便是此时献与圣上的,亦为可知。孰料冥冥中自有天意,圣上得书后不久应该还未及翻阅,便将此书转赐给了千岁。可叹这二贼虽然狡猾奸诈,万幸圣上当时国事繁忙,一时不得空闲下来理会这些俗务,总归是吉人自有天相,叫他们不能得逞。然而圣上虽然险险躲过这一劫,但命数之中的劫难却并未就此消解。所谓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警之。圣上这一劫,终究便落到千岁您这做儿子的头上了。”

王希孟道:“这种事,本藩这做儿子的义不容辞,能为皇父分忧,是做儿子的本分。”

我与魏凡忙道:“是,千岁仁孝双全,臣等钦服之至。”

我接着道:“臣猜测在此二贼献书之际,或许曾向圣上妄言这王希孟有那炼取金丹,助君益寿延年的本事;说不定还夸下海口或露了几手《南华精义阳册》上的神妙功夫,总之是暂时瞒过了圣上。要知道,圣上对有道之士从来都极其慷慨,加上有那老贼在旁狠敲边鼓,于是圣上安排王希孟入宫,到这中书省禁中值守文书库内挂了个待诏之名,又拨下这间大屋供其炼丹,并对其炼丹之需求用度,无不应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