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瞬间百年》第五十四章:伊藤博文之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他改变了主意,在看到孙连喜从东北寄到香港,并由阿水带到南非的那封信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没有时间亲自把这些材料送到美国专利及商标事务局去,于是他把这项工作安排给了几名第一次见到并想借这次同行的机会博得老板常识的学员,然后,马锐带着凯瑟琳的贴身行李独自坐上了前往“第一州”(特拉华州是第一个通过美国宪法并加入美国联邦体系的州)的火车。

三个半小时后,马锐出现在威尔明顿火车站的出口,在为数不多的从威尔明顿下车的乘客诧异的眼神中和凯瑟琳拥抱、接吻,然后走出了车站。

“我从来没听你说过你有一辆汽车。”马锐皱起眉头打量着眼前这辆会让后世的汽车爱好者为之疯狂尖叫的“古董”,虽然它看起来像是刚出厂没多久,前散热格栅上的标志显示它是一辆著名的福特“T”,他在纽约市区见过不少同样的车型。

“是艾伦刚买的,听说要来接你,他二话没说就把它借给了我。”凯瑟琳伸手从车座下摸出一支摇柄,“别光站着,帮个忙。”

“你确定它是一辆汽车,不是拖拉机?”马锐嘀咕了一句,按凯瑟琳的吩咐左手控制风门,右手用力转动摇柄,直到它的四缸20马力汽油发动机发出一声轰鸣。担心地扫了一眼木制地车轮。马锐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亨利•福特怎么不给它装个车门?该死的,安全带在哪?”

“你是在担心它的安全性能还是我的驾驶技术?或者,你来开车?”凯瑟琳跟他开玩笑。

马锐并不把她的话当成玩笑,他把脑袋伸到凯瑟琳双腿之间--看了看她脚下的三个踏板,“离合、油门、刹车,是这顺序吗?”他从左至右指着三个踏板问到。

“确切地说是高速档、倒档和低速档,这种车没有离合器。”

“那。油门呢?”

凯瑟琳指了指方向盘后面的一个手柄。

“。。。你开!”马锐很醒目地建议,他清楚地认识到在短时间内熟悉并掌握这种汽车地驾驶方式--他认为完全可以称之为一种行为艺术--基本上。。。不可能。

凯瑟琳驾驶的T型车很快驶出了狭小的威尔明顿市区,在略显崎岖的乡间小道上疾驰了十分钟后,马锐地注意力从福特汽车的安全性转到了它的驾驶员身上。位于东海岸中部的特拉华州的气候令人感到很舒适,凯瑟琳的长发在带有青草和泥土芬芳的微风中拂动,“福特先生应该重新设计他的汽车广告,如果请你来当模特的话,T型车的销量肯定不止1500万。”

“等你买下福特公司再说吧。”凯瑟琳专心地开着车,“最好把你地手拿开,如果不想我把它开到沟里地话。”

“好。。。吧。”马锐收回放在凯瑟琳大腿上的左手,“今天能见到皮埃尔吗?”

“很难说,他正在华盛顿跟美国海军部的几个高官会面,他们把给杜邦公司的订单恢复到了1908年前的标准。海军部自建的火药厂无法满足正在扩建的美国海军对火药的需求。那些高层们正在谋求抵制《海军拨款法修正案》在参众两院通过的方法--战争已经不远了。”

“不过你很快就能见到他,在艾伦的婚礼上。”凯瑟琳扭头看了看马锐,“兰加小姐派来地人还没到纽约吗?”她注意到马锐只带着她的皮箱。

“到了,他们被我打发到华盛顿申请专利了。”

“南非有什么消息?”

“想听好的还是坏的?”

“随便。”

“好吧,第一个好消息是,我的岳父大人终于到了南非。”

“看来红妆妹妹会很开

“应该是的,”马锐点点头,“不太好的消息是,他们路过新加坡时遇上了咱们地老熟人。”

“海盗?”凯瑟琳问。“是地,不过没有人受伤。据他们说那些黑帆海盗又买了几条新船,纯蒸汽动力的,幸好它们还没有福兴号那么快。”马锐长出了一口气,万幸地是他的“勇士”没有在那场炮击中受损,他很期待凯瑟琳见到那辆越野车时的表情,至于那帮海盗,迟早会为这件事付出代价的。

“孙文发电报说他期待与我在美国会面。并请我们关注清国的南方。按他的说法是:即将有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在那里的某个城市暴发。”

“是即将失败。”凯瑟琳更正到。

“是的,即将失败。还有一封电报是波士顿精密机械公司发来的,咱们订购的第三条方便面生产线可能要延期到一月底交付,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人-去年他们辞退了工人总数的

“那香港先施的分厂不是要很久以后才能开工?”凯瑟琳皱起眉头,这会使日本市场的开发工作无休止地延期下去,“要不要把三期工程先借给你的那位本家?”

“我也想过这个办法,不过,”马锐摇了摇头,“南非的需求正在进一步增加,而且,一封来自德属西南非洲的电报表明,我们的德国邻居正在开始对方便面感兴趣,纳米比亚也有不少钻石矿和金矿。”

“所以?”

“所以我打算过了圣诞节亲自去一趟波士顿,看看有没有找到另一家加工厂合作的可能。”

“看来只能这样了。”凯瑟琳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就这些?”

“还有一条来自国内的消息,伊藤博文,死了。”

T型车“吱”的一声刹住了,凯瑟琳扭过头盯着马锐的眼睛,“安重根?”

“安重根!”马锐非常严肃地点点头,“就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

凯瑟琳从马锐手中接过孙连喜写给他的信,经过马锐的暗示--他是从以前看过的一部日、韩合拍的“抗日”历史--科学幻想电影《2009迷失记忆》中了解到这件事的--孙连喜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的消息表明,10月26日,也就是马锐抵达奉天的那一天,前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枢密院议长、政友会总裁、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兼《马关条约》签订者伊藤博文于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身中三枪,不治身亡。

“朝鲜人的枪法不算太好,”凯瑟琳反复看了几遍后把信还给了马锐,孙连喜打探到的消息极为详尽,安重根打中伊藤博文的三枪都不算要害,一枪打在他的右腕三角筋处,一枪射入他的体内,子弹经第九根肋骨,留在他的直肠中,另一枪打中了他的小指头,“这样也能要了伊藤的命?”

“达姆--达姆,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座小镇,那里有一家以地名命名的兵工厂,以生产高致死率和对伤者造成极大痛苦的达姆弹而闻名,据权威人士测算,被达姆弹或者具有达姆效应的子弹击中腹部的死亡率在70%左右,看来那位安志士的子弹应该是经过类似的加工,而伊藤的运气显然不够好,击中并留在他肚子里的那颗子弹很可能在那里面开了个大洞,大量的血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类似于爆炸性质的创口在后世的医院条件下也是很难治愈的。”分析出伊藤博文的死因并不难,因为马锐也在这么做,赫雷罗人正在接受的枪械使用、保养与维修课程就包括把库存的几万发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弹头被甲去掉,将它们加工成具有“达姆效应”的子弹。

“伊藤死亡的消息还没有被公开吧?”凯瑟琳对于“达姆效应”的作用机理不是太感兴趣,在她看来不管什么样的子弹都是用来杀人的,包括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中间威力步枪弹。

“没有,日本人正在审讯安重根,在那位清国滨江道台施大人得到最后的口供之前,他控制的电报局会继续封锁消息,因此。。。”

“因此,伊藤的死还是个秘密,对于美国和西方政府来说。”凯瑟琳接着分析到。

“不能排除有目击者向西方记者透露消息的可能,不过,从目前的媒体反应来看,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尤其是现在的通讯手段如此落后,我认为至少美国的银行家们还没有得到这个消息,虽然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多月前。”

“所以?”凯瑟琳盯着马锐的眼睛问到。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去见见那位J&#8226;P&#8226;摩根先生了。”马锐愉快地笑了起来。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