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混迹三国》杂论——在看小说之前看的西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个杂论里对一些经常问的问题进行回答,希望各位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需要的答案。

一为什么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不连

答:因为版本不同。

第九章的《蒯家门主》到第十一章的《圣人后人》都是修改过的,蒯家门主添加了吴晨、翟星和荀谌的相识过程,添加了蒯良这个人物。第十章《迷死人不赔命》添加了翟星、吴晨和蒯良的认识过程,第十一章《圣人后人》添加了蒯越、刘琦,第十二章《荆州后主》添加了吴晨因为斗鸡和蔡家二少爷结怨的过程。第十三章《群英会》添加了吴晨和庞山民、司马薇、庞统等荆州名流的结识过程,以及蒯越的“不能用,必杀之”的断语。第十四章《英雄美女》就是小倩的出场过程,这一章修改不多,第十五章《三英战奸商》,第十六章的《锥心的痛》只修改了武技的描写和氛围的烘托,结局一样,翟星负伤救走吴晨和小倩,假死脱身。

第十二章之后的新版本没有贴出。

二最后的结局为什么不是三国归一

答:因为“三国归一”这种结局太普遍,《混迹三国》如果是这种结局就没有它的独特性,所以只写到“三国鼎立”。

三为什么现有的谋略都是基于战术性质的,没有长远的谋划

答:“得人者得天下”,无论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才都是非常珍贵和稀有的,商汤得伊尹而胜夏,文武得太公而灭商,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刘邦有了张良而倾楚,刘秀得邓禹而复汉。其他的如荀彧之于曹操,诸葛亮之于刘备,鲁肃之于孙权都属于这种类型。

荀彧这个人确是有王佐之才,是他先向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在道义上占了上风。其后又提出“深根固本”“耕耘河济”等多项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策略,在曹操与袁绍相争的最关键时刻,为曹操献“四胜四败”论,从而坚定了曹操继续屯守、争取战略主动的决心。曹操居四战之地,而终能统一北方,荀彧居功至伟。

而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属于这种战略性人才,无论是“隆中对”还是“舍荆州而取益州”,都是当时具有预见性的战略对策,因此有“伏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之说。只可惜庞统在雒城攻防战时被流矢射死。作为一名战略性人才,刘备却让他亲临战场,这个死法,多少有些可惜了。

而吴晨就缺乏这一战略人才。原本是想将姜囧留给他的,只是姜囧出得太早,如果一直跟随下去,就少了很多曲折与成熟的经历,所以只能忍痛割爱,让他死于阎令手下。

四《混迹》和其他三国小说的争论

答:我眼中的《混迹三国》,是一部非常不完整、提不上台面的小说——如果它算小说的话。我推拒了入vip的邀请,也推拒了出书的邀请,因为我认为这本小说不值得有人掏钱去买。只是在我心中,我始终觉得它有那么一点特别,这一点特别让它和别的小说不一样,而如果这一点特别之处为读者带来了快乐,我就觉得很欣慰了。

其它的三国小说,我看过并能坚持看完的只有《三国游侠传》和《天变》。

在《混迹》第一次贴到网上时,第一个书评我至今记得——“靠,这不是阿飞的《三国游侠传》吗?你改人家的创意,版权你掏了没有?”

正是这个帖子让我知道了还有《三国游侠传》这本小说,于是我去找来看了。阿飞兄的文笔温润如玉,行文古风浓郁,令我深自叹服。

另一本的《天变》也源于一场争论。当时争论的正方是《天变》,反方是《混迹》。那时对《混迹》的评价是“行文幼稚,创意低劣”,也正是这一次让我第一次有了弃笔不写的念头,当时我的回应就是“好,我不写了,从今以后《混迹三国》再不更新了。”

是e_mc2安慰了我,他给我发消息说:“兄弟,别放弃!”

简单的一句,令我感到很温暖,其后那些日子的发奋也正是因为这一句。由于一直封闭开发,消息不灵通,直到最近才惊闻大个子遇到车祸,只能在这里遥祝一句:“祝e_mc2兄早日恢复健康。”

我对《天变》的评价是:行文如淙淙清流,寒窗雨夜读来,犹如一缕茶香,将千年的时空带回身畔。

最后一个是《真髓》。

《真髓》的战争描写惨烈血腥,武将的勇武豪烈刻画至纤毫毕现,我是自叹不如的。只是有些三国人物与我心中的形象有抵触,这本书我没能坚持看下去。

五为什么不在幻剑更新

答:这个就是关于一年前那场争论的事。原本为了《混迹》的评星等级引起的争论,其后就到了用各种所谓的经典书籍抨击《混迹》的低劣的批斗会,因此有位名叫萧无奈的网友说:“这是《混迹》的书评区,想评别的书请到别的地方去。”

这句话我置定了。因为在我心中,《混迹》只是无名花,只为欣赏它的人芬芳,如果你不欣赏它,网络上的“名花”成千上万,不用到这里来专门侮辱它。

到了第二天就在书评区看到了这样的点评:“老旧的题材、老旧的故事、老旧的剧情,却被作者写得精彩非凡且颇有新意,实在值得好好嘉许一番。但本书对江湖门派、武林高手的着重渲染却让深蓝越读越觉得像是在看《大唐》。现在深蓝只是希望作者不要像黄易一样来个蛇尾。”

一位名叫meiren37的网友说:“这个点评,似教训多过似点评。”而笨笨龙的评价则更尖锐一些:“言之无物,面目可憎。”

在我心中,我不将它当作是“点评”而是一种“侮辱”。我不知道其他人的心血被冠上“三个老旧”的评论会怎么想,但我知道我怎么想——我迁了出来。

六为什么多了《女人花》这几章

在构思这几章时,也正是我迁出幻剑的时期。那时候心里很郁卒,总算是曾朝夕相处两年的地方,却不得不退出。那时有种背井离乡,天涯飘泊的感触。因此我将《混迹》的第一章的诗改了,改成“唐虞世远,吾将何归”,“家园被毁,桑梓破败却又无能为力”,又在《行路难》那一章里引用辛弃疾的名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因而也有了《胡笳十八拍》——“弦一张兮笳一合,心怨愤兮无人知”。

这种心情,直到构思《女人花》前一章时,才总算熬了过去,但还是借《女人花》说了心中的感慨——“我有花一朵,绽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那几章的确和主线没有什么关系,但却是我当时内心的写照,删掉有些可惜,所以就放在那里了。

七修改

答:《混迹三国》肯定是要修改的,但这次修改不会像上次那么匆忙,为了证明自己去逞能。修改会在全部章节更新完毕后进行。</div><hr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